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课题思路措施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02:01:03
文档

课题思路措施

城郊初中学生自信心培养策略研究一课题背景1目前我校共有学生532人,其中外来民工子女达到了311人,占全体学生的58.5%,并且这个比例还有逐年提高的趋势。2外来民工子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外来民工的自身素质较低,文化水平较低,有的甚至一字不识。这就会造成对孩子的教育缺乏科学性和人文性,有的动不动就对孩子乱骂乱打,使孩子跟父母无法很好得交流。同时父母长期忙于打工赚钱,流动性大,对于子女的学习成绩、心理状态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问题就只能听之任之了,再者由于本地人对外地人的排斥,使得外来民工的孩子
推荐度:
导读城郊初中学生自信心培养策略研究一课题背景1目前我校共有学生532人,其中外来民工子女达到了311人,占全体学生的58.5%,并且这个比例还有逐年提高的趋势。2外来民工子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外来民工的自身素质较低,文化水平较低,有的甚至一字不识。这就会造成对孩子的教育缺乏科学性和人文性,有的动不动就对孩子乱骂乱打,使孩子跟父母无法很好得交流。同时父母长期忙于打工赚钱,流动性大,对于子女的学习成绩、心理状态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问题就只能听之任之了,再者由于本地人对外地人的排斥,使得外来民工的孩子
城郊初中学生自信心培养策略研究

一 课题背景

1目前我校共有学生532人,其中外来民工子女达到了311人,占全体学生的58.5%,并且这个比例还有逐年提高的趋势。

2外来民工子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外来民工的自身素质较低,文化水平较低,有的甚至一字不识。这就会造成对孩子的教育缺乏科学性和人文性,有的动不动就对孩子乱骂乱打,使孩子跟父母无法很好得交流。同时父母长期忙于打工赚钱,流动性大,对于子女的学习成绩、心理状态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问题就只能听之任之了,再者由于本地人对外地人的排斥,使得外来民工的孩子因感情缺失或多或少地出现自卑、自闭,对人冷漠、敌视同伴等心理问题,使得他们养成了许多坏习惯。这一切都影响着学校的安定稳定,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将有可能成为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

3自信心是一个人工作与学习 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了解“自信心”及其培养学生自信心,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更为重要。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自信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关键。我就本班43个学生自信心的状况进行了调查,情况如下:

自信心测试数据统计表

自信心等级自卑者10-15分: 

自我感觉平常者

16-25分: 

自信者

26-35分

超级自信者

36-40分: 

人  数

251620
百分数58.1%

37.2%

4.7%

从统计结果看出,感觉自卑的学生比例比较高,这些结果表明,这些学生的自信还不够充分,有明显的欠缺。外来民工子女是一群敏感而易受伤害的孩子,长期的城乡分治导致了城乡经济差距、教育差距、文明差距,还有烙在孩子心灵深处的心理差距和尊严差距。他们像一群候鸟的孩子,随自己家长漂泊在不同的城市之间,读书问题是他们童年面临的最大困难;他们象“没有春天的蒲公英”,每天失学漂泊在城市的边缘。在全球一体化和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号角声中,经济发展与教育的不均衡性和不公平性等方面的矛盾更为激烈。有句话不是危言:不被城市善待和接纳的孩子,长大后同样不会善待自己所在的城市。孩子的教育问题不仅是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大事,也是关系到国家与民族命运的大事。习惯会造就性格,性格会决定命运,对外来民工子女习惯养成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作为我们教学一线的工作者对外来民工子女开展相关的自信心培养与研究,有利于帮助这些学生尽快适应当地的教育环境,更好的融入本地学生,也能更好地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对社会的稳定和学校的正常有序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二 主要内容

1、尊重赏识,激活自信心

“孩子最大的愿望是得到尊重赏识”。尊重赏识犹如春雨,不管滋润了哪一位学生的心田,都会产生巨大的效应,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力量,进而自励进取。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每个学生也有不同的特点。“天生我材必有用”,教师应该坚信世上的任何一个人都不会一无是处,要用欣赏的目光关注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现了他的长处及时鼓励、促进。尊重赏识学生是激活自信心的催化剂,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促使他走向成功。

活动:▲学校在每个教室中张贴了中国地图,将班级中来自不同地域学生的家乡用五角星进行标注

▲“夸夸我的家乡”主题班会,让各地的学生夸奖自己的家乡,介绍各地的生活方式、特色物产等等,既让说者树立家乡的自豪感,也让听者学习、认同。

▲开展生日快乐送惊喜活动。

▲开展主题班会“我来露一手” 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2、体验成功,培植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获得肯定和赞誉。”教师应珍惜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创造机会,不断让学生取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因为当学生取得成功后,因成功而产生的自信心可以成为追求新目标、新成绩的新动力,随着新成绩的取得,心理因素再次得到优化,从而形成发展进步的良性循环。因此,体验成功是培植学生自信心的最好方法。

活动:▲组织一些带有竞争性质的活动。如学习竞赛、劳动技术竞赛、书画展览、小制作、小设计竞赛等。(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兴趣,在学生的热情参与和感召下,胆怯的学生也经常参与到活动中来。对某些信心不足的学生,可以提前让他们做准备。在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成功的表现自己,创造成功的记录,逐步建立信心。)

▲礼仪岗”角色体验。

▲“今天我是值日班长”主题教育活动。

3、自我激励,提升自信心

积极的自我暗示和鼓励,会使中学生更有信心,更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学习。学生在前进的过程中,当面临某种活动或情况,感到信心不足、心情紧张时,我经常引导学生在心里告诉自己:“我能行,我不比别人差,我一定能成功!”“我要对生活充满信心,这样做人生才会有意义。”这种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可让学生把坚强自信定为一种目标,内化成一种信念,抱着豁出去、闯一闯的心情做事,从而减轻思想负担,增强自信心,使自己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用行动证明“没有失败者,只有放弃者”。

活动:▲平时鼓励学生写自我激励型日记,如写作“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我眼中的奥运之星”等

▲多唱励志歌曲,搜集名人自信自强的事迹,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4、乐于交往,强化自信心

心理学家认为,当人独处时,心理活动就会转向自我,心理活动的范围和内容会变得少而窄,容易走向片面。因此,教师要让中学生多参与集体活动,在集体中体验温暖、快乐与成功,在交往中获得尊重、理解和自信。学校作为学生受教育的基地,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广阔的场所。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赖以进步的支撑点。

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余姚博物馆、余姚名人馆、王阳明故居等

▲组织学生进行春游踏青,祭扫烈士墓等活动。

▲放飞风筝,和梦想一起飞翔

▲开展各种学习竞赛,运动会,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学生在学校的各项集体活动中展现自我风采,体验荣誉感、成就感,获得自信源泉,挖掘自身潜力,真正意识到“天生我材必有用”,使自己的信心通过专项特长的不断发展得到强化。

5、多边互动,巩固自信心

在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中,教师不可能与学生形影不离,但可以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力量,多边配合,多渠道获得信息,及时发现问题。教师还要经常加强督促学生与父母沟通,把家庭作为巩固学生自信心的一个重要阵地。

活动:▲开办家长学校,建立“家长联系卡”,与家长随时保持联系,对孩子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矫正,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时召开家长会,进行经验交流;要经常加强督促学生与父母沟通,把家庭作为巩固学生自信心的一个重要阵地。

▲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去梁弄社会实践基地,参加了走“迷宫”、“翻山越岭”、过“滑索”、“勇往直前”等多种拓展训练项目。

▲开展“我和爸爸(妈妈)去上班”活动,及时传递社会信息,让学生明白社会上竞争的激烈与残酷,使学生从小体验竞争的压力,培养顽强的斗志和毅力,并通过竞争压力,使学生心中内在的自信得以巩固。

自信心是中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学生的荣誉感、健康的自爱心和不甘落后的上进心的源泉。培养中学生的自信心,是学生学业成功的前提,健康成长的保证。在当前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中,教育观念和方法不断革新,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方法会更加丰富,教师要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创造条件,采用激励措施,让中学生在“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境界中场游,享受自信所带来的成功喜悦,开创自己精彩的人生。  

文档

课题思路措施

城郊初中学生自信心培养策略研究一课题背景1目前我校共有学生532人,其中外来民工子女达到了311人,占全体学生的58.5%,并且这个比例还有逐年提高的趋势。2外来民工子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外来民工的自身素质较低,文化水平较低,有的甚至一字不识。这就会造成对孩子的教育缺乏科学性和人文性,有的动不动就对孩子乱骂乱打,使孩子跟父母无法很好得交流。同时父母长期忙于打工赚钱,流动性大,对于子女的学习成绩、心理状态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问题就只能听之任之了,再者由于本地人对外地人的排斥,使得外来民工的孩子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