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
2、在诵读中理解诗歌大意,并背诵全诗;
3、品味艺术特色:以情感为线索组织情节;叙、议、抒熔为一炉;对比手法;赋、比、兴手法;
4、把握《氓》中女主人公形象,熏陶正确爱情观。
【教学过程】
一、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
《诗经》——《楚辞》——汉乐府民歌、建安文学——唐诗——宋词——元曲
二、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1、诗:古体诗/近体诗(唐代确立)、词(宋代)、曲(元代成就最高)
三、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历代文人都给予《诗经》很高的评价,当代作家王安忆评:“《诗经》本身就是一条河流,一条文字的何。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生活在《诗经》的下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育。”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要求识记下来。
《诗经》简介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2)《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板书)“风”指“十五国风”,属于各地方的乐歌,即指当时15国的诗歌作品,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有“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有“周颂”、“鲁颂”、“商颂”,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
(3)《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4)《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5)《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一、弄懂文意,检查预习。
1、从内容上,这是一首什么诗?爱情诗
2、从表达方式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叙事诗
3、3.从叙述人称上看, 采用第几人称来叙述?第一人称
二、感受·鉴赏
1、 在预习的基础上重新感知,学生齐读课文。
【诵读提示】四言诗诵读的节奏:“二、二”节拍
2、整合内容:
中国历来有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尤其在封建社会中,女子作为男子财产的一部分,与珠宝、美玉并列,完全没有人身自由。封建伦理又要求她们心甘情愿地充当男子的玩物与奴隶。于是,千百年来的中国文学史也就充满了闺中女子的哀怨与悲泣,闺怨诗在文学史上有了不容忽视的一席之地。这首诗就是在闺怨诗歌星空中闪着熠熠光辉的一颗明星。那么女主人公到底有着怎样的怨恨呢?她又是如何倾诉自己的愁苦情怀呢?让我们来共同感受诗歌内容。
(1)这首诗讲述了怎样一个爱情故事?请在每节诗中找出一行诗句,概括本节诗的内容。
师生明确:
三层 | 六 节 | 生活 经历 | 身份 地位 | 感情 色彩 | |
概括节意 | 中心句 | ||||
一 | 1、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 恋爱结婚 | 恋人 | 甜蜜幸福 (红色) |
2、相思相恋,结为夫妻。 |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 妻子 | |||
二 | 3、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 婚变遭弃 | 弃妇 | 悲痛悔恨 (黑色) |
4、控告男子,移情别恋。 |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
5、既失爱情,又失亲情。 |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 ||||
三 | 6、今昔对比,毅然决然。 |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 决绝离开 | 冷静自醒 (蓝色) |
当代著名学者鲍鹏山说:“在《诗经》中最完美的女性,我以为便是那位卫国女子。” 请结合诗文,分阶段来谈谈,她的完美体现在哪些地方?并概括女主人公的形象。
女子:1、“恋爱”部分(1-2章) : 温柔、体贴、 善解人意、痴情。
2、“婚变”部分(3-5章) :勤劳、能干、 吃苦耐劳。
3、“决绝”部分(6章):刚烈、坚强、 清醒、理智。
3、分析诗中人物形象。
(一)《氓》采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氓”和女主人公的性格?他们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分组讨论、展示)明确:对比手法
女子:1、痴情——送子涉淇,至于顿丘——送哥送到大门外还不行,还要送过淇水来;送过淇水不罢休,还要送你到顿丘。这是又一场的“十八相送”啊!不过这次不是梁山伯送祝英台,而是女子送男子。
痴情——不见复关,泣涕连连;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2、温柔体贴,迁就男子——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讨论:秋以为期,婚期早还是晚。)反复诵读本节诗,读出情感。
补充提示:迁就男子,子无良媒,男子易怒,都为后来的婚姻悲剧埋下伏笔。
3、朴实,纯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4、对待婚姻很慎重——非我愆期,子无良媒。尔卜尔蓍,体无咎言。
5、善于反思——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感情是女子生活的全部,却只是男子生活的调剂品,所以“寄言世间小儿女,莫将心事轻许人”。
6、勤劳坚忍——三岁为妇,靡事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7、吃苦耐劳——女子吃了哪些苦——男子变心,兄弟不理解,家境贫寒,男子施暴。
在这种种痛苦折磨之下,女子却一心一意苦心经营着这个家庭,“言既遂已”,日子越过越富裕,女子却容颜衰老——“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氓:婚前(“氓之蚩蚩”“信誓旦旦”),表面忠厚、殷勤主动、性情暴躁。
婚后(“二三其德”“至于暴矣”),用情不专、 始乱终弃,性情暴虐。
鲍鹏山语:女性的美德与可爱,往往在与男性的恶德与可恨的对比中,才更显得鲜明。
(二)、分析婚姻失败的原因:
A、女子容颜衰老导致男子变心;
B、男子的喜新厌旧、始乱终弃;
C、根源在于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地位:
春秋时期,随着父系社会的建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不平等逐渐产生并发展,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
6、你从这场爱情悲剧中,得到怎样的爱情观?
结论:一、爱情值得追求,但不可沉溺。
二、女子应当保持的经济状态和人格尊严。
三、作为男子,应该有守护爱情的终生理念。四、爱情与家庭的幸福需要双方奉献与付出。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 伟大爱情,要讲求奉献,能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冷暖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