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略读习作例文《鲸》,进一步学习掌握说明性文章的基本特点和说明方法。
2. 选择身边的事物,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
3.将《白鹭》第2~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体会两种文体的不同的语言风格等,知道不同的说明对象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介绍说明。
教学重点:选择身边的事物,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
教学难点:将《白鹭》第2~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体会两种文体的不同的语言风格等,学习用不同的方法介绍说明事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试着用几种说明方法写一段话介绍身边的一种事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本单元的两篇课文都是说明文,交流梳理说明文的特点:
(1)有明确的说明对象,分别从几个方面来介绍一种事物。
(2)介绍说明事物的鲜明特点,有时也会介绍事物的作用、动物的习性等。
(3)运用了几种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2.启发学生根据说明文的特点阅读说明性文章。
二、略读交流
★ 根据说明文特点指导学生略读习作例文《鲸》。
1.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介绍了鲸的哪些方面?
学生快速浏览,交流补充,再次了解:说明文通常每个段落介绍事物的一个方面。
课文7个自然段依次介绍了鲸的体形、演变、种类、吃食、呼吸、睡觉、胎生。
2. 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找出相关语句体会鲸的特点,并说说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或表达效果。
(2)课件出示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学生进一步明确说明方法,并按提示表达清楚。
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 )的特点。
作比较:把……和……作比较,突出说明了事物( )的特点。
打比方: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 )的特点。
举例子:举了……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事物( )的特点。
(2)指名交流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重点说说:哪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类别”是所学说明文中没有涉及的说明方法,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指导学习“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分类别:按一定的标准分类,使说明条理清晰。
3.略读小结,强调说明文的特点及其阅读方法。
三、初显身手
过渡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说明文及其表达特点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这为我们写说明性文章打下了基础。我们接下来就试着写一段吧,用上几种说明方法介绍自己身边的一种事物。
1.看“电视塔”图文,学习怎样用一段话介绍一种事物。
(1)齐读文段,边读边思考:这段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介绍了电视塔的什么特点?
(2)指名交流:哪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介绍了电视塔的什么特点?
(3)小结:这段话里运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介绍了电视塔的外形和它的高。
2.初显身手,指导学生按说明文特点写一段话介绍身边的一种事物。
(1)课件出示基本方法,并指名说一说。
①确定说明对象,想想你要从哪个方面来介绍它?
②确定你要介绍它的什么特点?
③你选择什么说明方法呢?
(2)按照“四学”环节指导学生小练笔。
首学:对照三个要点,自主修改片段。
互学:小组讨论交流,修改完善片段。
群学:推荐交流片段,共同评议修改。
共学:根据评议方法,修改提升质量。
四、拓展延伸:
★ 修改《白鹭》选段,体会说明文与散文的不同。
1.出示《白鹭》第1-5自然段,朗读感受散文诗一般的美。
2.鼓励学生选择其中一段,自己试着改写成一段说明文。
3.指名交流自己改写的文段,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改写?
相机指导学生用简洁平实的语言来写,并用上说明方法写出白鹭的特点,从中体会两种文体的不同。同时注意发现学生创造性的改写,如根据自己对白鹭的了解补充相关数字的说明、外形的描写等。
(4)小结梳理说明文与散文的不同之处,深刻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说明文 | 散文 | |
写作目的 | 介绍一种事物或阐明一个科学道理,需要客观、真实。 | 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生活经验。 |
文章结构 | 各部分的关系是清晰的,逻辑关系是形象的。 | 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抽象的,形散而神不散。 |
语言风格 | 语言简练、准确、明白,让人容易懂。 | 抒情性较强。 |
表达方式 | 运用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 使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
说明文 鲸
体形:庞大 (重)
演变:陆地→ 浅海→ 海洋(鳍)
种类:须鲸 齿鲸 (有无牙齿)
吃食:食物(食量大) 捕食(凶猛)
呼吸:肺呼吸 水柱(分类别)
睡觉:群居 警觉
胎生:生长快 寿命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