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细胞的生命历程
【主要知识点梳理】
【习题巩固】
1.下列有关细胞周期和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生物的细胞数目不同,但细胞周期长短相同
B.同一生物体的所有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
C.若在G2期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则有丝前期每个染色体仍含有2条染色单体,子细胞染色
体数目与母细胞的相同
D.减数第一次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每个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
2.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 B.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
C.真核细胞不存在无丝这一细胞增殖方式 D.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未发生改变
3.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凋亡受细胞自身基因的 B.细胞凋亡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C.细胞凋亡不出现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可通过细胞凋亡清除
4.关于人体造血干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造血干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中的酶存在差异 B.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
C.健康成年人的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其骨髓中D.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寿命不同
5. TGF-β1-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径。研究表明,胞外蛋白TGF-β1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
B.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
C.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
D.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靶细胞仍能正常凋亡
6.下列有关细胞增殖、分化、衰老、癌变、凋亡和坏死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A.细胞增殖后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与亲代细胞相同
B.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具有维持内部环境稳定的功能
C.对多细胞生物来说,体内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衰老或走向凋亡的状态
D.原癌基因突变促使细胞癌变,抑癌基因突变抑制细胞癌变
7.取自同种生物的不同类型的正常细胞,检测其基因表达,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7种细胞具有相同种类的mRNA
B.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过程中,参与蛋白质合成的核糖 体不同
C.检测图中细胞呼吸氧化酶基因是否表达可确定细胞分化与否
D.若基因1~8中只有一个是控制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则该基因最有可能是基因2
8.研究表明,导致白血病的原因是造血干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失控等,患者体内常出现大量肿瘤白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造血干细胞的增殖方式是有丝
B.肿瘤白细胞与正常白细胞相比,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
C.造血干细胞增殖失控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结果
D.造血干细胞凋亡失控与基因的表达无关
9.下列关于细胞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B.细胞的增殖、分化、癌变、凋亡在生物体的生命历程中都具有积极意义
C.细胞伴随个体发育的整个过程,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
D.细胞凋亡是受遗传物质控制的正常生理过程,溶酶体在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10.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实验中,三位实验人员剪取2~3mm洋葱根尖制作装片的操作步骤(“+”表示操作,“-”表示未操作)如下表所示。则甲、乙、丙对应右图所示区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 )
实验人员 | 操作 | 观察区域 | |||
解离 | 漂洗 | 染色 | 压片 | ||
甲 | - | + | + | + | b |
乙 | + | + | - | + | b |
丙 | + | + | + | + | d |
B.细胞分散、染色体着色、细胞呈长方形且有根毛
C.细胞重叠、染色体未着色、细胞呈长方形且有根毛
D.细胞分散、染色体着色、细胞呈正方形且排列紧密
11.下图甲、乙分别表示某基因组成为AaBbdd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过程中某时期的染色体基因示意图和配子形成时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变化的曲线图。
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依据图乙,写出该种生物细胞时,DNA数目的变化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所示细胞名称为 。该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和等位基因分别为 、 对。 (3)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是通过减数第一次后期的 来实现的。
(4)图乙的8-9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数是否等于细胞内的DNA数? (是或否)。
12.某二倍体昆虫的三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三对等位基因(Aa、Bb、Dd)控制。下图甲表示基因组成为AaBbDd的个体细胞某时期图像。图乙表示其细胞过程中mRNA的含量(虚线表示)和每条染色体所含DNA分子数的变化(实线表示)。请据图回答:
(1)Bb、Dd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
(2)导致图甲中2,4号染色体上B、b不同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甲所示细胞中含有_______个染色体组。图中所示时期处于图乙中的________阶段(填图中字母)。
(4)诱变育种时,诱变剂发挥作用的时期一般处于图乙中的阶段_________(填图中字母)。
(5)若用3H标记该个体体细胞的DNA分子,再转入正常的培养液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中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数和被3H标记的染色体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
13.下图是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及DNA相对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的各个时期,区域的大小和各个时期所需的时间不成比例)
(1)图中代表染色体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
(2)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发生在图中的___________过程。
(3)细胞内含有四分体的区间是____________。
(4)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在9—12时期为______条。
(5)着丝点发生在横坐标数字的_________处进行。
14. 下图表示干细胞的三个发育途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A细胞形成的B细胞仍然保持着其特有的 和 能力,A细胞到C细胞的过程是由_________控制的。
(2)由A细胞到形成多个精细胞的过程,则必须经过细胞的 、__________和减数。
(3)若D细胞是胰腺细胞,则结构⑦所起的作用是 。
(4)若D细胞是正在衰老的细胞,该细胞中结构⑧发生的变化是细胞核体积 、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 。
(5)用丙酮从D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的单分子层面积大于D细胞表面积的2倍。理由是 。
30.为探究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所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是否具有保护作用,研究者提出了以下实验设计思路:
第一步,进行实验分组:甲组加入培养液+心肌细胞+生理盐水、乙组加入培养液+心肌细胞+阿霉素、丙组加入培养液+心肌细胞+生物制剂Q+阿霉素。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每组所加心肌细胞数相同。
第二步,各组样品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细胞数。
第三步,重复第二步若干次,统计计算 (即实验因变量)。(填在第1小题)
请根据以上实验回答问题:
(1)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
(2)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 ,则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致心肌细胞凋亡具保护作用。
②若 ,则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致心肌细胞凋亡不具保护作用。
(3)上述实验还可以增加一组,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