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参 2011.11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C | B | AC | C | ABD | AD | B | ACD | BCD | D |
11.(6分)(1)4.9…………(3分), (2)1.5…………(3分)
12.(9分)(1)…………(3分)
(2)小铁块沿轨道下滑的高度H(或小铁块下滑起点到水平地面的高度H),小铁块的质量m……(2分);
或…………(2分)
(3)…………(2分)
三、本题包括6小题,共55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说明:下面各题的解答只给出了一种解法及评分标准,若学生用其他方法解答,请参考本标准的解答步骤进行评分。
13.(8分)
(1)设在拉力作用下金属块所受地面的支持力为N,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f,因金属块做匀速运动,金属块受力平衡,所以有 Fcosθ=f………………………………………(1分)
f=μN……………………………………………………………………………………(1分)
N+Fsinθ=mg……………………………………………………………………………(1分)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F=10N …………………………………………………………(2分)
(2)撤去拉力后,金属块所受滑动摩擦力f ′=μmg ……………………………(1分)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其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a=μg=2.0m/s2………………(1分)
撤去拉力后,金属块还能滑行的时间t=v/a=1.0s…………………………………(1分)
14.(8分)
(1)设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为N,物体在拉力作用下沿斜面向上运动的加速度为a,对于此过程,
沿斜面方向有 F-μN-mgsinθ=ma……………………………………………(2分)
垂直斜面方向有 N=mgcosθ……………………………………………………(1分)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 a=2.0m/s2………………………………………………………(2分)
(2)物体在速度由0增大到2.0m/s过程中的位移x==1.0m……………(2分)
此过程中拉力F所做的功W=Fx=9.6J………………………………………………(1分)
15.(9分)
(1)“嫦娥一号”运行的线速度v=2π(R+H)/T………………………………(2分)
(2)设月球质量为M,“嫦娥一号”的质量为m,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对“嫦娥一号”绕月飞行的过程有 G………………(2分)
解得…………………………………………………………(2分)
(3)设绕月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飞船的质量为m0,线速度为v0,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对飞船绕月飞行的过程有G……………………(2分)
又因,联立可解得v0=………………(1分)
16.(10分)
(1)设轨道B点对物块2的支持力为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N-m2g=m2v22/R………………………………………………………………………(1分)
解得 N=7.6N………………………………………………………………………(1分)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块2对轨道B点的压力大小N′=7.6N…………(1分)
(2)设物块1碰撞前的速度为v0,碰撞后的速度为v1,对于物块1与物块2的碰撞过程,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m1v0=mv1+m2v2…………………………………………(1分)
因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所以有 m1v02=m1v12+m2v22……………(1分)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 v0=6.0m/s……………………………………………………(1分)
(3)设物块2能通过半圆形轨道最高点的最大半径为Rm,对应的恰能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物块2恰能通过最高点时有 m2g=m2v2/Rm……(1分)
对物块2由B运动到D的过程,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2v22=m2g•2Rm+m2v2……………………………………………………………(1分)
联立可解得:Rm=0.32m……………………………………………………………(1分)
所以,为使物块2能通过半圆形轨道的最高点,半圆形轨道半径不得大于0.32m
…………………………………………………………………………………………(1分)
17.(10分)
(1)由v-t图可知,起跳后前2s内运动员的运动近似是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
a=v1/t1=9.0m/s2…………………………………………………………………(1分)
设运动员所受平均阻力为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总g-f=m总a…………………(1分)
解得 f=m总(g-a)=80N……………………………………………………………(1分)
(2)v-t图可知,运动员脚触地时的速度v2=5.0m/s,经时间t2=0.2s速度减为0
…………………………………………………………………………………………(1分)
设此过程中运动员所受平均冲击力大小为F,根据动量定理有
(mg-F)t2=0-mv2………………………………………………………………………(1分)
解得 F=2.4×103N…………………………………………………………………(1分)
说明: F=2450N也同样得分。
(3)由v-t图可知,10s末开伞时的速度v=40m/s,开伞前10s内运动员下落的高度约为h=30×10m=300m………………………………………………………………………(2分)
说明:此步骤得出280m~320m均可得分。
设10s内空气阻力对运动员所做功为W,根据动能定理有
m总gh+W=m总v2…………………………………………………………………(1分)
解得 W=-1.8×105J…………………………………………………………………(1分)
说明:此步得出-1.6×105J~-1.9×105J均可得分,若没有写“-”可不扣分。
18.(10分)
(1)设弹簧劲度系数为k,物块A、B用轻弹簧相连接,竖直放置时,弹簧被压缩,A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弹簧压缩量 x0=mg/k
缓慢提起A到B将要离开水平地面时弹簧伸长x1,此时物块B所受重力和弹力平衡,所以弹簧伸长量 x1=mg/k= x0 …………………………………………………………(1分)
物块A向上提起的高度 L= x0+ x1=2x0 ……………………………………(1分)
(2)设C自由落下到与A相碰前的速度为v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g·3x0=mv12 ……………………………………………………………………(1分)
设C与A相碰后一起向下运动的初速度为v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mv1=2mv2 ……………………………………………………………………………(1分)
设C与A相碰前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 物块A、C运动到最低点后又向上弹起,刚好能回到使弹簧恢复为原长的位置过程中,A、C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有
2mv22+Ep=2mgx0 ………………………………………………………………(1分)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Ep=mgx0 ………………………………………………(1分)
说明:另一解法是直接运用弹性势能公式: mg=kx0,k=mg/x0,则Ep=kx0=mgx0
这种解法同样得4分。
(3)设物块C释放位置到物块A的高度差为h0,与物块A碰撞前速度为v3,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设C与A相碰后一起向下运动的初速度为v4,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mv3=2mv4
物块A、C一起向下压缩弹簧后向上弹起,到达弹簧原长时C与A分离,设分离时的速度为v5,对此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2mv42+Ep=2mgx0+2mv52……………………………………………………(1分)
之后,物块C向上做匀减速运动,设上升的高度为h,则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v52=mgh, 解得 …………………………………………………(1分)
因物块A刚好能在物块B不离开地面的情况下做简谐运动,结合第(1)问可知,物块A运动到最高点时,弹簧形变量为x0。所以物块A运动到最高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物块A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相等。
所以对物块A从弹簧恢复原长位置运动到最高点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v52=mgx0+Ep……………………………………………………………………(1分)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h0=9x0,h=1.5x0。
由几何关系可知,物块C的释放位置与接收位置间的距离
Δh=h0-x0-h=6.5x0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