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02:01:59
文档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作者:佚名来源:陕西省妇联、陕西省宋庆龄基金会联合调查组发布时间:2009-9-416:32:542007年六月以来,陕西省宋庆龄基金会、陕西省妇女联合会先后到关中、陕北、陕南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县(区)的农村中、小学,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作了调查研究。调查情况如下:一、农村留守儿童呈继续增长趋势农村留守儿童是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而出现的一个庞大的新的特殊群体,目前仍呈继续增长的趋势。据12个县(区)、32所农村初中、小学,21106名初中、小学生中调查统计:
推荐度:
导读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作者:佚名来源:陕西省妇联、陕西省宋庆龄基金会联合调查组发布时间:2009-9-416:32:542007年六月以来,陕西省宋庆龄基金会、陕西省妇女联合会先后到关中、陕北、陕南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县(区)的农村中、小学,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作了调查研究。调查情况如下:一、农村留守儿童呈继续增长趋势农村留守儿童是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而出现的一个庞大的新的特殊群体,目前仍呈继续增长的趋势。据12个县(区)、32所农村初中、小学,21106名初中、小学生中调查统计: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作者: 佚名 来源: 陕西省妇联、陕西省宋庆龄基金会联合调查组 发布时间: 2009-9-4 16:32:54

   2007年六月以来,陕西省宋庆龄基金会、陕西省妇女联合会先后到关中、陕北、陕南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县(区)的农村中、小学,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作了调查研究。调查情况如下:   一、农村留守儿童呈继续增长趋势农村留守儿童是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而出现的一个庞大的新的特殊群体,目前仍呈继续增长的趋势。据12个县(区)、32所农村初中、小学,21106名初中、小学生中调查统计:父母出外打工的留守儿童达13226名,占农村初中、小学生62.66%。大约近三名农村初中、小学学生中就有两名留守儿童。

  调查数据显示,地域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比例有较大差异。例如,地处秦岭东部山区的山阳县申家垭小学,共有学生1143名,其中留守儿童1055名,占学生总数92.3%;而处在关中平原泾惠渠灌区的泾阳县燕王中学,共有学生734名,其中留守儿童215名,只占学生总数29.2%。地域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留守儿童的生活境况有着更为明显的差异。

  1、父母在本县境内务工和到县境以外务工人数的差异地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的神木县尔林兔初中,366名留守儿童中,父母在本县境内务工的有295人,占留守儿童80.61%;而地处经济单一、土地贫瘠旱塬地区的富平县雷北小学,不出县就很难找到工作。该校215名留守儿童中,父母在本县境内务工的仅有3名,占1.4%。

  2、父母回家次数的差异

  父母务工地的远近,与父母回家次数有着直接关联,且直接影响到父母对孩子关心照顾的程度。比如,毗邻大城市的长安区夏殿小学,263名留守儿童中,父母在本市务工的140人,占53.4%,能在一至几天、几周、几月回家一次的139人(其中一至几天回家一次的121人),占52.8%;而地处商洛贫困山区的山阳县元子街小学,756名留守儿童中,父母在本县打工的只有40人,占5.2%;父母在外地打工的则多达716人,占94.7%。这716名在外地打工的父母,能在半年内回家一次的没有一人,能一年回家一次的69人,二年回家一次的65人,三年回家一次的419人,四年回家一次的36人,五年回家一次的36人,六年以上没有回家一次的101人。

  3、父母一方外出打工与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差异

  神木县乔岔滩小学274名留守儿童中,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有42人,占15.2%;而山阳县元子街小学756名留守儿童中,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多达746人,占98.67%。父母一方外出打工,虽然也使孩子的学习、生活、成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则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

  4、留守儿童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

  神木县尔林兔小学,家庭经济状况属于特困的留守儿童占1.7%;而山阳县十里小学,家庭经济状况属于特困的留守儿童则达10.1%。特困家庭留守儿童的处境尤为困难。

  二、五大问题严重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从问卷调查显示的数据,留守儿童“百字作文”和座谈中反映出的心声,集中起来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存在五大问题:

  1、吃饭问题

  问卷调查显示,平均33.5%的留守儿童没人做饭。

  没人做饭,有三种情况:

  一种是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留下孩子无人照管的。山阳县十里中学初二王都(男,14岁)说:“自从父母走后,我的生活一团糟。没人做饭,回家后就是一包方便面,便草草了事。”石泉县后柳小学六年级李泽倩(女,11岁),父母外出打工后,留下她一人在家,有时煮饭,连火也烧不着。有一次,烧火煮饭时,不小心把一堆柴烧着了。为了救火,把手也烧伤了。山阳县十里小学五年级封婷(女,13岁)父母出去打工前,做一坛辣子酱、一坛酸菜给她留下,以后做饭就靠她自己了。像这种情况,在该班留守儿童中就占四分之一以上。再一种情况是,父母外出打工后,虽然将孩子交给祖父母照顾,但有的老人年龄太大,身体不好,挑水、做饭都成问题。有的父母出去后,寄钱少,不够用,老人只得到外面找活干,顾不上给孩子做饭。有的出外打工的父母,寄不回来钱,而留守老人又无力挣钱,这类家庭的留守儿童,吃饭更无保证。延川县土岗小学四年级冯艳宁(女,10岁),常因父母不能寄回钱而无米下锅。说:“我的父母去西安打工后,我就常吃不上饭,好饿啊,把弟弟都饿哭了。我给妈妈打电话,妈妈说向邻居先借一点吃,她过几天就回来。但是,过了几天妈妈还是没回来。有一天,又没了米,又向别人借。经常是这样,叫我该怎么办?”

  另一种情况是,父母虽一方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一方,由于承担了全部家务和田间劳动,往往无暇照管孩子。尤其是一些贫困户,一人出去打工挣来的钱不够用,留在家里的一方还得在附近找活挣钱,往往也使孩子吃不上饭。神木县乔岔滩初中二年级马艳(女,13岁)说:“爸爸外出打工了,一切责任全落在妈妈一个人身上。妈妈除了养猪、养羊、养牛、干农活,还经常在村里打工,每天打到很晚才回来。因此我们的饭便成了问题。”

  还有一种情况,一些单亲家庭的留守儿童,他们的处境更差。延川县土岗小学五年级程阔(男,12岁),他的父亲在西安打工,母亲在他七岁时就去世了。他说:“我有一件很苦恼的事情,就是没有妈妈,没人给我做饭,吃不饱,穿不暖。”石泉县后柳小学六年级三班李海峰(男,12岁),他的母亲在生下他四十天后就离婚出走,父亲出外打工两年多没有音讯,家里只有他和67岁且经常有病的祖父在一起,生活十分困难。有时没有钱就吃不上饭。

  吃饭无保证,不仅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而且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产生十分有害的影响。山阳县十里中学初三崔明(男,15岁)认为自己最大的苦恼是“没人做饭,没人关心,感受不到世间还有爱。”凤翔县虢王中学初三张蒙(男,15岁)说:“自从父母外出打工以后,吃不上母亲做的饭菜,只能自带一点食物充饥,久而久之得了胃病,每次胃疼时,心里就非常难过。”神木县尔林兔中学初二李旭阳(男,13岁)说:“父母出去打工以后,家里只剩下我一个孤零零的小孩,只有自己照顾自己,烧火做饭只有我自己做,使我的内心受到了伤害。”

  2、生病问题

  问卷调查显示,约有20%的留守儿童生了病无人照看。有的“生了病,自己买药吃。”有的病了,“没人给钱,要自己向邻居借钱看病。”有的“生了病,常常是自己抗过来的。”山阳县十里中学初三刘荷叶(女,15岁)不无悲伤地说:“生病时我怕,如果我当时就死去,又有谁知道呢?”

  问卷调查显示,约有11%的留守儿童患有慢性疾病,其中一半以上得不到治疗。富平县雷北小学四年级雒晨西(男,10岁)患哮喘病已十年,因“交不起费”,至今未治。雷古坊初中二年级曹冬冬(女,15岁)患癫痫14年,因“没钱”,从未治疗。该年级335名留守儿童中有29人患有各种慢性病,其中就有18人因“没钱”、“没条件”、“没人管”、“所需医疗费太多”、“父母不太在意”等原因,没有治疗。山阳县十里中学初二蔡翠(女,14岁),患心肌炎一年,手残14年,不仅得不到治疗,而且被父母将其一个人留在家里,三年没有见过父母。她伤心地说道:“自从几年前爸爸、妈妈外出打工以后,整天都处在焦虑之中,有话无人诉说,只好偷偷地流泪。有时,晚上流着泪入睡,第二天流着泪醒来。每星期要洗一次衣服,我的手又不行,每次洗衣服之后,手都被衣服磨烂,看着这磨烂的手,心里又是一阵痛苦。”

  3、农活、家务负担问题

  青壮劳力外出打工以后,农活、家务就都落到了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身上。凤翔县虢王中学初一殷盼婷(女,12岁)的父母在外打工,留下她和弟弟,还有上了年纪的奶奶。她每天放学回来,既要照顾有病的奶奶,又要给自己和弟弟做饭,还要喂猪、喂羊,整天忙里忙外。她说:“我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大人,只有晚上才会突然觉得是一个孩子。”富平县雷古坊中学初一周宝发(男,13岁)说:“父母外出打工后,我和奶奶的负担最重了。家里没水我要去挑,不管下雨还是下雪都要挑。秋收也是我和奶奶。”山阳县十里中学初二崔传孟(男,14岁)说:“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我一个人,地里活让我干,家里的什么都是我一个人干,还要自己给自己做饭吃,叫我怎么写字学习呢?我感到我比谁都可怜!”对于发育成长还不成熟的学龄儿童来说,参加一定的力所能及的劳动是必要的,但负担过重的生产劳动和家务劳动显然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健康。

  4、学业问题

  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有许许多多非留守儿童所没有的困难。富平县雷古坊中学初二许蕊(女,14岁)说:“我的作业没人检查过,有时不想做就干脆不做了,致使小学的基础没有打好,上了初中怎么也跟不上,总是考不到前面,我感到压力太大了。”城固县二里中学初三贾惠(女,13岁)说:“以前,父母在家时,总是督促和辅导我学习,成绩是班上数一数二的,可父母一走,学习成绩就下去了。”神木县乔岔滩中学初二张彦文(男,13岁)说:“上小学时,爸爸妈妈在家,吃穿不发愁,上课能专心听讲,那时我学得那么好,数学全班拿第一,常常得奖。自父母出去后,我从想念父母到上课分心,使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凤翔县虢王中学初一马俊妮(女,13岁)抱怨道:“一年到头,也不见父母几次面的我们,没有人督促学习,没有人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然而一张张划满×号的试卷迎面而来,难道这全怪我们吗?”

  问卷调查显示38—58%的留守儿童没有人督促、指导学习;58—83%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在中等以下;一半以上的留守儿童学习困难多,思想压力大。山阳县十里小学五年级38名学生中,有15名留守儿童,只有1名留守儿童进入前10名。在长安区夏殿小学学区内41名15周岁以下的辍学儿童中,就有38名是留守儿童,占辍学儿童的92.6%。辍学的原因,大多是受父母外出打工的影响,没人管,放松了学习,以至学习太差,跟不上,而厌学不想上的。

  5、心理问题

  45%到60%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最大的苦恼是孤独。其中女童的比例更高,约占85%以上。这些孩子说:“自从父母外出打工以后,我就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感到没人关心,失落感占满了我的心。”凤翔县虢王中学初三张甜甜(女,15岁)说:“我是一个留守儿童,十几个春秋都是独自一人走过来的,从来没有感受到父爱和母爱是什么滋味,在我周围只有孤单。”神木县乔岔滩中学初二牛换琴(女,14岁)说:“父母在身边时,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可是,他们走了以后,我变得胆小、孤独、无助,没有家庭的温暖感,总觉得自己像一个孤儿,无依无靠。”同年级任培艳(女,13岁)说:“我觉得自己很不幸,好可怜,我多想父母能陪伴在自己身边,那怕在我做错事的时候,骂我一顿,打我一顿,我也觉得是幸福的。”

  这些年幼的孩子,却要面对种种同他们年龄极不相称的困难和挫折,显然是难以承受的。凤翔县虢王中学初三马姣(女,15岁)说:“没有父母的关心、支持,我真不知该怎么才好,在众多困难和挫折面前,一个人独自面对,我真的撑不住了。”同年级王玥昕(男,15岁)说:“生活中的困难,学校中的苦闷,同学之间的矛盾,向谁去说,被别人欺负了又向谁去诉,只能在夜晚痛哭。”段国鹏(男,15岁)说:“留守儿童的苦恼莫过于遇到烦恼的事,我的生活越来越寂寞,朋友的远离,学习成绩的下降,老师的批评,都使我很苦恼。我每天忧郁不乐,对事物的好奇心也大大下降,处事也常走入叉道。”不少孩子还为自己在外打工的亲人担惊受怕,被一种恐惧感困扰着。神木县乔岔滩中学乔换科(女,15岁)说:“父亲出外打工后,我的心里感到很不安。当有事故发生时,我的心里就感到害怕。”初二牛巧艳(女,14岁)说:“我的心情越来越差,在心中老是有一种恐惧:害怕父亲会有一天回不来。有时听到别人说工地出事,我的这种害怕就会变得更强烈,有时会因害怕而失眠。”凤翔县虢王中学初一王依婷(女,13岁)说:“自从村里那位男子外出打工时丧失了性命之后,我总担心自己的父亲会遭到不幸,惟恐失去父亲。当看到电视上那些打工人连狗都不如的生活,不禁勾起了我的丝丝忧伤和对父亲的思念,也许我的父亲就过着那种生活吧!”

  由于长期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使有的孩子从苦恼陷入烦躁。有的变得非常敏感,受不了任何刺激。有的变得非常冷漠,甚至埋怨父母:“怎么就这么狠心,你们既然不管我,为什么要把我生下来?”

  产生以上五大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家庭监护不到位;家庭、学校、社会相互脱节;而多数农村基层组织又未能适应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新情况,对农村新出现的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采取相应的关护措施。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问题刻不容缓

  当前亟待解决的有以下几个问题:

  1大力推行“寄宿制”

  我省农村学校推行“寄宿制”已经取得了令人可喜的进展。调查中所去的18所学校中,已有16所学校实行了寄宿制,占所调查学校的88%。实现了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神木,已在全县农村中、小学实现了“寄宿制”。地处梁峁沟壑区的延川县稍道河九年制学校,学生过去上学路远,十分不便,最近的也五里左右, 2005年实行“寄宿制”后,全校234名学生中,有220人在校住宿,占94%。由于受经济条件,与神木相比,虽然食宿条件相差甚远,但解决了留守儿童和其他路远学生食宿这样一个大问题,也是很了不起的。还戴着“省级贫困县”帽子的石泉县,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条件下,率先在全市第一个实行了“寄宿制”,更是令人感动,令人敬佩。实践证明,推行“寄宿制”,不仅是解决农村学校撤并后路远学生“上学难”的好办法,更是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食宿问题的有效措施。当前的问题是,不少地方,尤其是贫困地区,由于教育经费紧缺,“钱”成了推行“寄宿制”的最大障碍。比如,石泉县后柳中学盖了一座学生宿舍楼,解决了600多名学生的食宿问题,受到学生和家长的热烈称赞,但学校却因此背上了40万元的沉重债务。又如,富平县雷古坊中学,克服困难腾出教师宿舍,解决了346名女生的住校问题,但390多名男生的住宿问题却因一无房舍、二无资金而无法解决,只得在校外临时租住民房。为了使“寄宿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逐步完善,建议能给予财政支持。

  2、提倡家有学龄儿童的父母应留一人照顾孩子

  大量事实说明,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将孩子孤零零地留在家里,弊多利少,对孩子在身心方面的负面影响十分严重。调查过程中,接触过的几乎所有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几乎所有的留守儿童,都不赞成父母丢下孩子双双外出打工。他们认为,应该按照《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大力宣传法律赋予父母对子女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提倡有学龄儿童的家庭,父母之中最好有一人在家;父母二人非同时出去不可的,一定要在外出打工前指定并落实好委托监护人。城固县二里中学在这方面做得较好,他们采取“村、校结合”的办法,通过村干部会、村民会、家长会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帮助家长提高履行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的自觉性、责任感和法律意识,正确对待打工挣钱和养育子女的关系,使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人数逐年下降。2004年,全校学生中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有259人,至2006年下降到169人,两年降幅66%。我们认为,他们的经验是十分可取的。

  3、强化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管理、教育的责任

  学校在管理、教育留守儿童方面有着特别的优势。凤翔县虢王中学、城固县二里中学、石泉县后柳中学、神木县尔林兔小学等校,在这方面就做了不少有成效的工作,他们的主要经验是:(1)成立专门机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委员会,由校长亲自负责,政教处具体安排,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具体落实。(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每学期由各班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摸底,登记,做到心中有“谱”。(3)指定“帮扶老师”,负责指导、帮助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4)建立“家校联系”热线电话,同留守儿童的家长和委托监护人保持经常联系,一旦有事能在第一时间与家长和委托监护人取得联系。(5)通过开展“快乐休息日”活动、给留守儿童过生日等办法,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留守儿童岳超(男,12岁)说:“父母外出打工,我一个在家里很孤独。但是,在学校里,老师非常关心我,经常提醒我要努力学习;生病了,老师就背上去看医生;没有了钱,老师就拿出自己的钱……。虽然我在家里缺乏父爱、母爱,但是来到学校就让我感到了浓浓的情感。”可见,一分关注,就带来一分温暖;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他们的经验说明,只要学校领导重视,把这一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就不难取得预期的成效。

  4、构建农村留守儿童管护网络

  整个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才能做好。建议将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工作,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重要方面,纳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凡是留守儿童较多的乡(镇)都能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教育、民政、妇联、共青团、关工委等部门,共同开展工作;可选聘有帮扶能力的党员、干部、教师和其他关爱留守儿童的人士,为监护不到位的留守儿童担任“义务家长”,进行“结对帮扶”。通过各方面的努力,逐步形成农村留守儿童管护网络。

  5、建议通过立法手段,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监护、困难救济等问题,家庭、学校、乡(镇)、村、组,及各个有关部门的任务、责任,作出制度性、法规性规定,从而使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权益得到切实有效的法律保障,确保农村新一代健康成长。

文档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作者:佚名来源:陕西省妇联、陕西省宋庆龄基金会联合调查组发布时间:2009-9-416:32:542007年六月以来,陕西省宋庆龄基金会、陕西省妇女联合会先后到关中、陕北、陕南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县(区)的农村中、小学,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作了调查研究。调查情况如下:一、农村留守儿童呈继续增长趋势农村留守儿童是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而出现的一个庞大的新的特殊群体,目前仍呈继续增长的趋势。据12个县(区)、32所农村初中、小学,21106名初中、小学生中调查统计: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