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历史剧《英雄曹操》首次为曹操翻案,塑造了一个英雄曹操。曹操统一北方的决定性战役是
A.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C.长平之战 .赤壁之战
2.《三国演义》里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出自下列哪场战役 ( )
A.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
3.三国,是一个永远可以激起豪情的时代,雄才大略的曹操、坚韧不拔的刘备、胆略超群的孙权构筑起三足鼎立的局面。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A.淝水之战 .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4.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空城计、借东风……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故事,这些故事都与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有关,他就是( )
A.曹操 诸葛亮 周瑜 孙权
5.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 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
③蜀国—221年—刘备—成都 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
⑤吴国—222年—孙策—南京 ⑥吴国—229年—孙权—建业
A .①③⑤ .②③⑤
C.②.②④⑤
6. 以下是中国古代史上四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参与了两次,切身体验了“胜负乃兵家常事”的说法。这两次战役是( )
①巨鹿之战 ②淝水之战 ③官渡之战 ④赤壁之战
A. ①② ②③ ③④ ①④
7.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A.曹魏 .东晋 .西晋 .前秦
8.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
A.促进了民族融合 .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
C.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9.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权。后来前秦迅速强大起来,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
A.长江流域 .珠江流域
C.淮河流域 .黄河流域
10.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
A.灭蜀 .西晋定都洛阳 .灭吴 .西晋迁都长安
11.下列著名战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巨鹿之战 ②官渡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淝水之战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
12.“八王之乱”的出现与西晋初年实行的什么措施有直接的关系( )
A.实行世袭制 分封诸王
C.政治腐化 “五胡”内迁
13.中国古代每一个王朝都深深地烙上了“家天下”的印记。因此,一些史学家常把皇姓跟朝代名称合二为一,比如称唐朝为“李唐”,宋朝为“赵宋”。那么被称为“元魏”的应该是
A.战国时期的魏国 .三国时期的魏国
C.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魏 .元朝
14.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社会发展,主要表现在
A.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B.加快了北方民族交融的步伐
C.奠定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
D.结束了南北长期的局面
15.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后,你认为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 )
A.群雄并起与国家 .社会安定与对外开放
C.国家统一与集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6.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C.南方生产技术先进 .北方人口多,无地耕种
17.下列哪一个城市是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活跃的都市,它的变化可以说是江南地区开发的一个缩影
A.建康 .成都 .洛阳 .广州
18.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造型风格与外来佛教艺术结合的突出表现是
A.兰亭书法 .阎立本画作
C.龙门石窟 .赵州石拱桥
19.“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朝诗人杜牧的名句。此诗最能说明
A.南朝的寺庙最多 .南朝的雨水最大
C.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 .南朝的寺庙都浸泡在烟雨中
20.下列关于古代书法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钟繇独创楷书书法 .钟繇——《兰亭集序》
C.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 D.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书法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3)从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22. 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了北魏怎样的民族特点?
(2)图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状况?其原因是什么?
(3)图三这种社会现象与什么重大社会事件有关?
(4)结合图二、图三,你认为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通过汉化推动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人物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