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三农问题庄周乡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02:13:13
文档

三农问题庄周乡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让我们一起关注——庄周乡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研05工商管理学院:左莉摘要近年来,“三农”和农村教育问题一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党的“十六大报告”更是将“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到了很高的位置,认为:“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在这一背景下,我利用05年暑假在安徽省蒙城县让我们一起关注——庄周乡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研05工商管理学院:左莉摘要近年来,“三农”和农村教育问题一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党的“十六大
推荐度:
导读让我们一起关注——庄周乡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研05工商管理学院:左莉摘要近年来,“三农”和农村教育问题一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党的“十六大报告”更是将“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到了很高的位置,认为:“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在这一背景下,我利用05年暑假在安徽省蒙城县让我们一起关注——庄周乡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研05工商管理学院:左莉摘要近年来,“三农”和农村教育问题一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党的“十六大
让我们一起关注——庄周乡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研05工商管理学院:左莉摘 要近年来,“三农”和农村教育问题一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党的“十六大报告”更是将“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到了很高的位置,认为:“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在这一背景下,我利用05年暑假在安徽省蒙城县

 

 

让我们一起关注

——庄周乡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研05工商管理学院:左莉

摘  要

近年来,“三农”和农村教育问题一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党的“十六大报告”更是将“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到了很高的位置,认为:“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在这一背景下,我利用05年暑假在安徽省蒙城县庄周乡马沟村, 通过调查, 深入地了解了我国农村现状、“三农”的实施情况及教育问题。本文就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和教育问题,提出了一些的观点与措施。

(教育www.4oa.com欢迎您投稿) 

关键字:“三农”;农业产业化;充分就业;教育

Investigation Report of Society Practice in the summer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Zuo Li )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problems of “Agriculture, Country and Peasants” and education were concerned. By advertisement and investigation in Ma gou Country,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untry and how to put into practice of the policies related to “Agriculture, Country and Peasants” and education were known in depth.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new viewpoints and measures for resolving the problems of “Agriculture, Country and Peasants” and education. 

Key words: “Agriculture, Country and Peasants”;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full employment; education 

前  言

近年来,我国的“三农”和农村教育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党的“十六大报告”用了很大的篇幅讨论了“三农”问题,将问题的解决提到了很高的位置,认为:“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什么样的社会实践才是与人民相结合,人民所欢迎的,同时又是大学生所需要的?”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利用2005年暑期,在安徽省蒙城县庄周乡,通过调查和义务授课,了解了关于“三农”和教育问题一些情况。以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庄周乡的具体情况,在如何解决“三农” 和教育问题上,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与措施。

在庄周乡,我学到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看到了一些问题。这是我第一次如此热衷于农村问题,并且如此深入地思索农村问题。以前总觉得"三个代表"只是报纸上、领导干部们讲话里的东西,经过实践活动,让我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了深刻认识,受到了最直接、最现实的思想教育。我深刻体会到,社会实践和实践"三个代表"有着内在联系:比如科技下乡推动了先进生产力,文化下乡传播了先进文化,都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事实、好事。

1调查数据  

1.1概况:  

    马沟村共有230户约800口人,住房占地约200亩,耕地1550亩。村里固定资产120万,去年总产值为12210000元,人均毛收入为3800元。  

1.2 经济收入状况  

    经济收入以经济作物为主,辅以副业如养牛,养猪,养兔子。作为全国第一养牛大县的一个村,养牛收入占总收入的15%。经济作物收入占经济总收入70%。经济作物包括小麦、蔬菜、花生、水稻和苹果。1990年进行村庄规划后,1992年在房前屋后种上了5000棵苹果树,现在每棵树能收入两百元以上。

1.3受教育状况  

    村民中有30%受过初等教育、3%受到过高等教育。现在村里只有三个大学生。如今儿童的上学年龄到8岁,但有50%的孩子九岁才开始上学。  

1.4生活状况  

    据调查村民的粮食、蔬菜都自给,只买一些油盐、肉制品,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费在200元以下。

2庄周乡马沟村“三农”落实情况及解决方法 

2.1落实“三农”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一次的走访调查,我对“三农”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认识到落实       “三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障碍。

我发现,在庄周乡,广大群众非常关心有关“三农”的,然而,他们中的许多人却不了解“三农”,有的甚至不知道到底什么是“三农”,除此之外,他们在了解“三农”的途径以及对“三农”的关注程度方面也存在着问题,他们了解的途径主要还是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等一些宣传媒体。通过与他们的交谈,我觉得问题出在:庄周乡宣传力度不够,农民不是很了解“三农”;“三农”没有很好的落实;“三农”的出台对于农民朋友来说,好像并未得到什么真正的实惠;农民增收仍然很困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是很大。我想,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不仅仅是庄周乡的问题,更是目前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位老大爷对我说的:“感谢上面()对我们农民的关心,也感谢你能深入群众。” 可我的力量是微薄的,应该呼吁有关部门多举行“关注农业 关注农村 关注农民”等类型的宣传活动。

2.2 “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万家富;农村定,天下定!”

我认为解决“三农”问题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

2.2.1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于农民增收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众所周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所以国家更是把“三农”问题放在了重要位置上,而“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键又是农民。农民以占中国大多数人口来算,其收入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GDP水平的高低,所以农民的问题又体现在增加其收入上,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成为现阶段国家经济的重中之重。

2.2.2加强“三农”的宣传力度,切实贯彻落实“三农”

2.2.3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

2.2.4从农村内部着手,解决“三农”问题

解决农民充分就业的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历史过程。

1) 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培育他们竞争意识,增强他们的就业后劲。

2) 进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创新,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如蔬菜、水果、畜牧、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产业。

3)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如恢复建立农民自己的组织——农村信用合作社),建立健全多种符合我国农村实际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从而使得农民的意见和想法、基层的矛盾和问题可以有通畅的反映渠道,不至于造成决策的迟缓和失误。同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还能够增强农民抵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强抵抗来自于各方面的侵犯农民权益的能力。

2.3引导农民,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要发展乡镇企业,就要涉及到一个征地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庄周乡是存在着的,而且还比较激烈)。然而,在经历了封建社会的土地地主所有制后,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农民朋友好不容易才分到了土地,现在又要从他们手中拿走,他们肯定是不愿意的。而且,发展乡镇企业,农民能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可不可以赚到更多的钱?他们的日子是不是会更加的好?这一系列的问题他们都在怀疑,都不敢过分的相信,也就不敢轻易地放弃手中的土地。这就要求要做大量的工作,通过宣传,引导他们,转变他们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发展乡镇企业的好处多多,将会对他们更有利,他们的日子将会过的更好。

2.4加大培养农业高科技人才的力度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耕地的减少将是一个大趋势,如何在越来越少的耕地上解决吃饭的问题,这个重任只有依靠农业的高科技才能完成。正如中国农业大学瞿振元先生所说的:“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人才!” 

2.5以工业扶植农业,农民得到实惠 

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解决了农民增收的问题,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则实实在在地充实了的钱袋。为什么有的地方老是侵害农民的利益,一个根本问题就是地方手里没钱,没有实力就解决不了农村里的问题。财政的充盈使得在农村的投资有足够的支撑,农民就可以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总之,工业的发展,扩大了税源,为广大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大范围地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提高了农民生活的质量。而两者的共同发展又使财政日渐充盈,使有足够的实力去反哺农业、农村和农民,支持农业,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更好地统筹城乡发展。虽然“三农”问题是一个发展和长期的问题,现在农民问题依然复杂,但随着和农村经济改革与社会的发展,相信会有一个很好的出路的。

3.庄周乡马沟村的教育问题

听村里的领导介绍,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养殖业和种植业。但当我问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业和项目时,村里领导向我道出了苦衷:村里的乡镇企业都因缺资金少技术(尤其是少技术少人才)而夭折。"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后几天给孩子们义务授课的过程中,这个烙印日渐加深。  

    学校并不算大,还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残缺的课桌,与偏远山区相比,以令孩子们满足。但与城市中的小学却有着天壤之别。但孩子们那对学习特有的热情和认真把我深深的感动了,他们几乎想要我在5天之内把所知道的所有知识都教给他们。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都很想成为大学生成为科学家,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但当我问他们以后回不回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许是一直以来伴随他们左右的“考大学,去大城市”的话影响着他们。没有一个孩子表示自己将回到自己的家乡。“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着。     

我的内心是沉重的。我国城乡的巨大差异造成了教育观念上一个极其偏激的错误。农村的孩子迫于压力,几乎用尽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学习考大学,以此来摆脱落后的环境,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的梦想。但当这些村里的骄傲考出去成为大学生以后呢?他们中有几个回到自己那还不富裕的家乡,投身其中的建设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村里留下的是什么?几个大学生的名字,一个虚幻的荣誉而已。人才依旧缺乏,生活依旧贫困。  

孩子们的想法和做法并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来源于家长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在和一位老大爷的聊天当中,老人告诉我们他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都考学去了城市,在谈到孙子时,老人很自豪的告诉我们,他的大孙子刚在一所省重点高中考了前十名,以后考大学,考名牌大学,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了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我问老人想没想过让孙子回家乡支援家乡建设,老人说:"村子里太苦,能到外面去,干嘛回来。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点好日子!"  

马沟村和外商合作养牛,养兔子,其实这对村里既是一笔客观的收入,又是一种劳动力的利用。外商出苗,出技术,村里出劳力,出场地,收获后,外商回收所有技术,付给村里的报酬只是授意中极少的一部分。而且还规定村里不得留果留种,否则将受重罚。这完全是一种劳动力的欺骗,可是我们还必须甘受外商的这种技术欺骗,其原因何在?人才不足!试想如果村里有这么一批农业知识相当丰富的人才,我们完全可以掌握技术,从而为我们自己所用,那时所有的收益都将归我们自己所有。村里将远比现在要富裕!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村里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一些客观现实又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改革开放20年来,人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庄周乡采访的过程中,我了解到,80%的家庭将孩子的教育费用作为自己未来几年内的最重要支出。人们在形容农村的教育状况时总是用“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等短语一言概之。这就模糊了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甚至误导读者进入“边远地区人们不重视教育”这一误区。  

    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越是贫穷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   

    在我调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 ,当问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像你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老汉对我说: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虽然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但也正因为落后,他们比城里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个个都能考上大学”!那么,盲目地给老少边穷地区扣上"不重视教育"、"教育意识薄"之类的帽子是不是过于武断、是否含有某些歧视成份呢?  

    教育,是个沉重的话题。但只有正视教育,而非遮盖问题,才能抓住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虽然飞速发展,但离发达地区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而且经济发展阻碍了教育发展速度,而教育又反作用于经济,但最终还得抓住“教育是基础,经济是关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此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新时期农村的教育事业依然面临很多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极大的促进农村的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资金比过去有了保障之后,我们支持农村教育以不仅仅是财力上的帮助,还应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观念上的帮助。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样需要做人的道理、适应时代发展的观念和大局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支持农村的教育事业!

4.义务授课:发挥优势 效果显著 

  我了解到庄周乡马沟小学办学情况和具体的硬件条件和师资配备,同时采纳小学老师的部分建议,把义务授课具体定位为"普及电脑知识、熟练电脑技能、开拓学生眼界"。为此,从“计算机发展和组成”、“ 计算机应用”展开,通过课堂讲解和课件演示等方式,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深入浅出的向小学生们介绍了当今最先进的电脑技术及其应用,起到了开拓视野、拓展思维、增强学习动力的显著效果。

    由于是第一次面对小学生开展活动,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没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所以只能慢慢摸索,不断改进完善。缺点和不足将成为我继续努力的动力和参照。我将努力做得更好,更完善。

5.走访调查,见证“三个代表”在基层的实践

5.1采访村长

   村长陈云告诉我们,庄周乡主要的收入是养殖业和种植业,其他的生产主要是自给自足。村里至今还没有任何企业,因此村财收入比较单一,相对有限。但村里并不吝惜对教育的投入。这几年,村两委一直在关注和支持小学的发展,努力向上级争取经费等。对于"三个代表",村长认为,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就是对"三个代表"的最大实践,这才是基层干部最大的目标。对于大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村长认为,只要能够给学生一种努力学习的榜样和动力就可以了,可以灵活多样,不必拘泥于形式。

5.2采访校长

   张俊科校长告诉我,学习永远是学校的重点与窗口。张校长认为,老师们兢兢业业,刻苦教学,严格做好"师德师风"就是"三个代表"的充分落实与体现。他们一直都把"三个代表"这一重要思想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把工作常规化,这样就不会只有在上级下来检查时才做做形式的这种现象。对于大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校长认为,只要合理安排,活动就不会给学校老师和学生带来压力,对于老师,虽然说难得才有放假的时间,好好休息整顿一下,但也是很希望大学生下来给孩子们授课,只要时间安排得合理,对于老师来说,是热烈欢迎的。而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他们整天都是爬上爬下,精力旺盛得很,而且求学的欲望也很强,所以若是符合他们的口味,他们也是很愿意暑假来学校听讲的。

5.3采访学生家长

  学生马倩倩的家长告诉我,他家的两个孩子都参加了我的义务授课。对于我的到来,他们非常欢迎。为此,虽然正值农忙,当他们都不叫孩子帮忙农活,只希望孩子能多学点知识。虽然没有太多的文化,但孩子的成才是他们最大的心愿。他非常欢迎大学生能把经验带给孩子,告诉孩子们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好好读书。

  采访于久居一隅的我,是深入农村、体会社会的最好机会。我更深刻的领悟到科技、知识对于农村的重要性,更深刻的体会到把所学服务于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加坚定了努力学习、回报人民、奉献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结  束  语

    通过大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这是我暑假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  

    这次实践让我了解了国情。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成长在理论不断发展的年代,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单从课堂上是难以得到的。因此我走向了社会,深入到农村,了解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的现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深化对改革开放的理解。同时和还有利于我体察民情。淳厚民情和朴素民风中的情感滋养,难以尽得于书本;贫困母亲脸上的愁容和失学儿童眼中的渴望所激发的力量,难以取之于校园。走出象牙塔,融入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才会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三农”和教育问题是宏大的课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应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我相信,只要、农民朋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采取得力的措施,问题的解决很快就会变成事实!

 

(教育www.4oa.com欢迎您投稿) 

                        

致  谢

感谢庄周乡、马沟小学、村民以及罗晓燕老师在暑假实践调查以及论文写作期间给予的指导帮助与关怀!

本文来自: 中科软件园(www.4oa.com)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4oa.com/bggw/sort02902/sort02952/183373.html

文档

三农问题庄周乡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让我们一起关注——庄周乡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研05工商管理学院:左莉摘要近年来,“三农”和农村教育问题一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党的“十六大报告”更是将“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到了很高的位置,认为:“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在这一背景下,我利用05年暑假在安徽省蒙城县让我们一起关注——庄周乡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研05工商管理学院:左莉摘要近年来,“三农”和农村教育问题一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党的“十六大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