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四单元3.1《比例尺》(人教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02:13:03
文档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四单元3.1《比例尺》(人教版)

《比例尺》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考官,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比例尺》。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比例尺》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6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比例的意义,比与分数关系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本节课从具体的实例出发,引导学生感受比例尺的意义,并逐步探究比例尺的求法。学习本节课的知识,为学生后续学习用比例尺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推荐度:
导读《比例尺》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考官,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比例尺》。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比例尺》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6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比例的意义,比与分数关系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本节课从具体的实例出发,引导学生感受比例尺的意义,并逐步探究比例尺的求法。学习本节课的知识,为学生后续学习用比例尺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比例尺》

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考官,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比例尺》。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比例尺》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6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比例的意义,比与分数关系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本节课从具体的实例出发,引导学生感受比例尺的意义,并逐步探究比例尺的求法。

学习本节课的知识,为学生后续学习用比例尺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了解比例尺的两种书写形式,掌握比例尺的求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比例尺两种形式之间的转化以及求比例尺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联系日常生活,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了解比例尺的两种书写形式,掌握比例尺的求法。本节课的难点为:学生对比例尺本质的理解。

二、说学情

奥苏泊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因而在教学之始就必须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抽象逻辑思维,并且已经逐渐具有观察、比较、分析、理解的能力。但运用程度还不够。抽象概括能力不强。在授课中要根据学生的这些认知特点有所侧重。

三、说教法

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发、唤醒和鼓舞。基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学重难点的分析以及新课标对教学的要求,本节课我将采取主要以引导启发为主的教学方法,是学生能够体验从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说学法

教法为学法导航,本节课在学法上我重视学生的自主能力,通过分组谈论、同桌之间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发现,归纳总结,此外我还讲采取讲练结合的的方法,让学生内化所学的新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假设生活和教材之间的桥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总结新知识,因此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在上课伊始,我会在大屏幕出示一张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在绘制地图的时候,如何将祖国的形状绘制到一张小小的图纸上,启发学生发现需要将实际距离缩小,此时我会讲授在绘制地图和平面图时,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或扩大),再画到图纸上。

这时就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比例尺。这样的导入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接下来的探究做好了铺垫。

2.师生合作,探究新知活动1:比例尺的意义   

学生产生探究欲望以后,我会讲授讲授比例尺的概念: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就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可以表示成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比例尺接下来继续组织学生观察此前出示的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发现比例尺1:100000000,同时启发学生将它改写成分数形式,进一步讲解这就是数值比例尺。表示图上1cm代表实际距离100000000cm。接着再出示一幅北京地图,让学生找到它的比例尺,学生会发现这是一条线段,我会继续引导学生观察线段比例尺组成,顺势讲解这条线段比例尺的意义:地图上的1cm代表的实际距离是50km。学生知道了比例尺的两种形式以后,我会继续抛出问题:你能将这个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吗?

这个问题我会放手让学生思考后同桌交流,讨论结束后学生代表回答,并规范学生的改写过程: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cm:50km=1cm:5000000cm=1:5000000。此时我也会进行总结: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是比例尺的两种基本形式,它们之间可以进行转换。把线段比例尺转换成数值比例尺只要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再化简。在此基础上,我会继续提问:想一想:比例尺1:5000000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几分之几?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多少倍?这个问题我会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启发学生根据比例尺与分数的关系解决问题。学生交流后请小组代表回答,其他小组作为补充,学生可以得到结论:比例尺=1:5000000,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0000倍,反过来,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最后我也会进行总结:可以根据比例尺直接得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几分之几或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多少倍。    

在接触较多的缩小比例尺后,我会继续来讲大比例尺,利用大屏幕出示零件图,并提问:一幅零件图纸的比例尺是2:1,你知道它表示什么吗?引导学生思考,仿照刚刚的过程,说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预设有学生说错,我会及时订正,学生会发现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2倍,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2,此时,我会进一步强调:在绘制比较精细的零件图时,经常需要把零件的尺寸按一定的比放大。除了可用比例尺表示把实际距离缩小画在图纸上,生活中还有把实际距离放大的情况。最后,大屏幕出示: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形式。

活动2:求比例尺    

经历了以上探究,学生对比例尺的意义有了一定的把握,此时我会呈现例1,提问: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组织学生思考并交流分享。根据以上的经验,可能有学生没有进行单位换算而得出1:50,我会再次强调在计算比例尺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组织学生会先进行单位换算,得出最终结果:120km=12000000cm,2.4:12000000=1:5000000。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求比例尺的方法,并注意统一单位。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新授过程,在此过程中,通过两个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敢于犯错,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3.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知识的学习更在于内化,在本环节我让学生完成课本53页做一做的练习题,并提示学生求比例尺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4.小结归纳,构建新知    

在此环节,我会提出问题: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畅所欲谈,从知识,方法,情感方面进行总结,同时老师补充完善。

5.布置作业,延伸课堂  

为了帮助学生好的消化知识,在本环节,我会布置必做题和选做题,同时布置开放性作业:将本节课所学知识整理成数学小日记。

六、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现在呈现在黑板上的就是我的板书。这样的板书一目了然,突出本节课重点。

文档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四单元3.1《比例尺》(人教版)

《比例尺》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考官,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比例尺》。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比例尺》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6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比例的意义,比与分数关系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本节课从具体的实例出发,引导学生感受比例尺的意义,并逐步探究比例尺的求法。学习本节课的知识,为学生后续学习用比例尺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