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连接
3-1 解:
由于施焊时加引弧板,因此
即:
解得:
故该连接能承受的最大荷载为505.9kN。
3-2 解:
得到:
同理:
得到:
因此:此连接能够承担的最大静力荷载为1481.5KN。
3-3 解:
将荷载设计值F向焊缝形心简化,得
,
焊缝上端A为最危险点:
则
故焊缝所能承受的最大静力荷载设计值为450.6kN.
3-4 解:
1)
设斜杆与翼缘板为两面侧焊,则由焊缝A在肢背处,得
则焊缝A的实际长度可为:,取150mm
2)
作用于螺栓形心处的内力为:
单个螺栓的抗剪、抗拉、承压承载力设计值分别为:
设支托只作为安装时的临时支撑,则最上排单个螺栓所承受的力为:
同时承受拉力和剪力的普通螺栓承载力验算:
故连接采用10个普通螺栓是可以的.
3-5 解:
将N、P向焊缝形心处简化,则危险点A处受力:
则焊缝仅受轴力N和剪力V的作用,
则
由此可取,
3-6 解:
1、确定连接盖板的截面尺寸
采用双盖板拼接,截面尺寸可选10×510mm,与被连接板钢板截面面积接近且稍大,钢材为Q235钢。
2、计算需要的C级普通螺栓数目和布置螺栓
单个螺栓的抗剪承载力设计值:
单个螺栓的承压承载力设计值:
连接所需螺栓数目,取16个,4排。(也可取15个,3排)
采用并列布置,连接盖板尺寸为10×510×710mm,端距55mm,栓距80mm,边距75mm,线距120mm。
3、验算被连接钢板的净截面强度
故强度满足。
3-7 解:
1、确定连接盖板的截面尺寸
采用双盖板拼接,截面尺寸可选10×510mm,与被连接板钢板截面面积接近且稍大,钢材为Q235钢。
2、计算螺栓数目
(1)采用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
查表知:
单个螺栓的抗剪承载力设计值:
连接所需螺栓数目,取16个,4排。(也可取15个,3排)
采用并列布置,连接盖板尺寸为10×510×710mm,端距55mm,栓距80mm,边距75mm,线距120mm。
(2)采用承压型高强螺栓连接
单个螺栓的抗剪承载力设计值:
单个螺栓的承压承载力设计值:
连接所需螺栓数目,取10个,2排。
采用并列布置,连接盖板尺寸为10×390×510mm,端距55mm,栓距80mm,边距55mm,线距100mm。
3、验算被连接钢板的强度
验算Ι-Ι截面
(1)采用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
故强度满足。
(2)采用承压型高强螺栓连接
故强度满足。
3-8 解:
10.9级M20的高强度螺栓,查表得高强度螺栓预拉力,抗滑移系数。作用于螺栓群形心处的内力为:
每个高强度螺栓的承载力设计值:
最上排单个螺栓所承受的内力:
同时承受拉力和剪力的高强度螺栓承载力验算:
此连接安全。
第四章 轴心受力构件
4-2 解:
(1)钢板1-1截面验算
强度满足。
(2)需要验算钢板2-2截面验算,因为2-2截面的净截面面积远小于1-1截面。
假定轴力在13个螺栓中平均分配。
强度满足。
(3)验算拼接板强度
拼接板3-3截面受力最大。
强度满足。
4-7 解:
根据题意,截面对两个轴方向的计算长度,
1、a图截面验算
(1)计算截面特性
截面面积
截面惯性矩
截面回转半径,
(2)构件长细比及刚度验算
刚度满足要求。
(3)构件整体稳定性验算
由于构件截面无削弱,故不必验算强度。
对x,y轴均为b类截面,查附表4-2得:,
故整体稳定满足。
(4)构件局部稳定性验算
翼缘宽厚比:
腹板高厚比: 局部稳定满足。
故a图截面满足要求。
2、b图截面验算
(1)计算截面特性
截面面积
截面惯性矩
截面回转半径,
(2)构件长细比及刚度验算
刚度满足要求。
(3)构件整体稳定性验算
由于构件截面无削弱,故不必验算强度。
对x,y轴均为b类截面,查附表4-2得:,
故整体稳定不满足。
(4)构件局部稳定性验算
翼缘宽厚比:
腹板高厚比: 局部稳定满足。
故b图截面不满足要求。
第五章 受弯构件
5-1 解:
1、荷载计算
次梁计算单元宽度为2.5m,次梁承担的线荷载设计值为:
2、截面选择
次梁与主梁按铰接设计,则:
所需截面系数
初选Ι22b,查表,,,
翼缘厚,腹板厚,查表得,,腹板与翼缘交接圆角,质量,自重
3、截面验算
次梁与铺板牢固连接,因此不必计算整体稳定性。所选截面为型钢,因此不必验算局部稳定。只验算构件刚度和强度。
(1)刚度验算
次梁承担的线荷载标准值为:
满足要求。
(2)抗弯强度验算
,满足要求。
(3)抗剪强度验算
由于型钢腹板与翼缘处较厚,可不验算抗剪强度。
(4)局部压应力验算
没有给出主次梁的连接情况,暂不验算局部压应力。
5-4 解:
1、计算截面特性
截面面积
截面惯性矩
截面回转半径,
长细比
2、验算整体稳定性
(1)整体稳定系数计算
双轴对称截面,,
代入,得:
,不满足。
(2)
,不满足。
(3)
,
,满足。
(4),查表得
,
,满足。
第六章 拉弯和压弯构件
6-7 解:
1、计算截面特性
截面面积
截面惯性矩
截面回转半径
,
2、验算平面内稳定
构件最大弯矩
,
长细比,按b类截面轴心受压构件查附表4-2,得
另由表5-1查得,截面塑性发展系数
因跨中只有一个集中荷载,等效弯矩系数
故构件满足平面内稳定
3、确定侧向支撑点数目
(1)当在柱设一道侧向支撑时
长细比,查表得
在侧向支撑点范围内,杆段一端的弯矩为,另一端弯矩为0,故等效弯矩系数=0.65
用近似计算公式可得
区段内最大弯矩
不满足平面外平衡
(2)当在柱中设两道侧向支撑时
长细比,查表得
在侧向支撑点范围内,两个杆段区间的等效弯矩系数分别为=0.65、1.0,取1.0
用近似计算公式可得
区段内最大弯矩
平面外稳定低于平面内稳定,不满足
(2)当在柱中设三道侧向支撑时
长细比,查表得
在侧向支撑点范围内,两个杆段区间的等效弯矩系数分别为、,取0.825
用近似计算公式可得
区段内最大弯矩
平面外稳定高于平面内稳定
即设置三道支撑即可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