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处于中国党建党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节点和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公司正努力推进硝硫基复合肥和电厂两大技改项目建成投产、达产达标,随之采用粉煤连续气化新型工艺,不断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形成节能型、环保型为一体的化工企业集团。
为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围绕根本好转,推动依法治安,坚守“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安全生产底线思维”, 全面科学的谋划“十三.五”安全生产工作,努力应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对安全生产的影响。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十三.五”工作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新战略、新思路、新举措为指导,以促进安全生产、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保障员工身心健康为根本,以本质安全、循环经济为理念,通过规范化、程序化、表格化、简洁化的管理,达到向精细化管理要安全效益的目的;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宣传教育,建立长效机制和管理体系,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事故预防与应对能力。
二、“十三.五”期间工作目标
在“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打造企业百年基业”理念的推动下,以安全生产技术创新为重点,以危险工艺技术改造升级为依托,使公司安全生产、消防和职业危害治理全面达到国家规范和行业标准,实现从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到风险预控管理和安全文化管理相结合的独具华强化工特色的安全管理模式。
到2020年,规范的制度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宣传教育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司各类主体责任有效落实,安全生产事故和职业病危害得到有效控制。与2015年相比,事故总量和工伤人数逐年下降,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为零,实现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无重大职业病事故、无重大火灾和人身伤亡事故,“三废”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三、具体措施
(一)严格生产许可制度,全面落实建设项目“三同时”,努力确保公司新、改、扩建设项目的合法合规。
(二)建立健全各级管理人员、各部门和基层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真正把安全生产纳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三)理顺服务与综合监管关系,推行“群团干部、工人技师、安全技师、安全卫士、特监员”网络监管的模式,建立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总结的运作机制,全面实现安全分权管理。
(四)继续推进“六大原则”和“六大模块”安全管理理念,不断夯实“三基”管理工作。落实基层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各个车间、班组、岗位和个人,建立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
(五)打造高绩效的团队,创建学习型组织,认真落实日清月结管理模式,将工作事项责任化和持续化。“十三.五”期间在基层再发展6名安全管理人员取得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证。
(六)以公司安全文化为依托,全面推行“责任联防,安全互保”的工作机制,努力营造“遵章光荣、违章可耻,亲情管理” 和“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
(七)加强对公司所属单位和分子公司安全生产、消防和职业卫生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健全和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加大隐患治理力度;进一步完善重大危险源信息库,实行重大危险源监控与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动态管理,提高事故防范能力。
(八)加大安全、消防和职业卫生资金投入,抓好“源头”治本,推进新、改、扩项目的安全评审制度,有效预防较大安全生产事故。
(九)加强管理人员和员工安全生产、消防和职业健康工作宣传教育和引导,全面推行“可视化”安全基础事项管理,全面提升员工的“应知应会”实操水平。
(十)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监督检查机制,配备必要的专业监督与检查装备;加大对建设项目职业卫生设施“三同时”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对粉尘、毒物等监测工作的监察;监督各基层单位落实有关规章制度和职业危害防治与整改措施;加强从业人员的劳动保护,有效防止职业危害。
(十一)认真抓好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和废弃物处置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尤其要抓好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的专项整治工作,健立严格的危化品运输安全准入制度。
(十二)督促全面建立特种设备动态监管体系,构建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评价体系,完善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工作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严把特种设备安全准入关;持久开展锅炉、压力容器和管道、气瓶、危险化学品承压罐车、常压罐车、起重机械以及电梯等特种设备的专项整治;完善基层各单位重点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升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检测能力。
(十三)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危险化学品、消防、放射性物品等综合、专项和现场处置预案,夯实事故预报预警和应急协调机制,提高应急救援救援处置能力,减少事故损失。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十七日
环境保护“十三.五” 工作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企业效益下滑,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频发,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给企业环保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新的挑战。
为了进一步推动集团公司“十三.五”期间生产经营、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全面发展,完善和健全环境保护基础管理工作,确保企业持续、稳健、科学发展。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十三.五”环保工作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为指导,以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为目标,以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为根本,以保障员工身心健康为理念,坚持国家节能减排的方针,以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高度融合为核心,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强化宣传教育,建立长效机制和管理体系,提高环保事故预防与应急能力,强化责任制落实。
二、“十三.五”期间工作目标
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采取强力措施,使环保治理全面达到国家规范和行业标准。
到2020年,规范的制度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宣传教育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各类主体责任有效落实,实现无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三废”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三、具体措施
(一)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入企业全面配合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的总体部署。
对大气、水、噪声等污染进行全面治理,严控污染因子排放浓度和总量,确保污染源“双控指标”全面达标,实现固废无害化处置。
(二)加强保护环境,用“绿色发展”要求,让经济和环境协调平衡地发展。
通过加强与先进单位、大专院校等单位环保等领域交流合作,引进先进的环保治理设施,加强环保治理,改善企业的环境;同时做好雨洪资源、再生水、固废的利用。
(三)建立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
建立企业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健全环境信息公布制度、开展常态化的环保检查等措施,推动应急管理建设;建立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放射性物品等综合、专项和现场处置预案,建立事故预报预警和应急协调等机制,提高应急救援救援处置能力。
(四)落实减排工作,主动控制碳排放。
做好清洁生产工作,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利用好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加强污水、废气终端处理的管理,确保运行正常,使排放的污染因子控制低于国家指标的一半。
(五)主动按照“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要求,完善环境治理基础制度。
“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这一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不仅仅要从措施等具体层面落实,更要从制度层面落实,从根本上从机制上做好一整套的制度设计,建章立制,形成规范、统一、有效、科学的环境保护体系。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