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同山镇达材小学英语课题组在一年前提出了“活动教学模式的应用”这一课题,旨在探索英语教学活动的心理机智,帮助学生克服运用英语的紧张心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活动模式在课堂中的运用,使学生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综合地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不断提高他们在不同场合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通过一年的实践探索,我们获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活动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
1、活动符合小学生的无意注意的特点
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处于发展的阶段。“就引起学生的注意的动因而论,那些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生动有趣的游戏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缓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紧张情绪,减轻学生的疲劳感,使学生将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有助于提高其英语学习的效率。
2、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为此,教师必须想法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游戏活动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皮亚杰认为,游戏最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儿童在轻松活泼的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智力得到充分的应用。”游戏能以其本身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二、活动模式的特点
⑴ 活动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在活动课教学中,活动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这与传统观念中对活动的认识有本质上的不同。在传统教学中虽然也引入活动,但活动只是作为一种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手段或中介而存在的,而忽视活动本身对学生学习的意义,对学生发展的意义。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语言学习就是为了交流。因此,小学英语就是要通过教学中的活动,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同时使小学生能通过使用英语,进行和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2) 活动是真实和有意义的
真实和有意义是特别针对以往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虚假热闹的游戏和枯燥乏味的练习而言的。真实和有意义的含义是指活动的情境是正在发生或能够发生的,活动的内容有明确的主题和指向,活动的形式符合英语文化的角色期待。杜威强调,学习者要有一种“经验的真实情境”,而且在这种情境里面,要有促使学生去思考的“真实的问题”。“教学应从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出发,使学生在游戏和工作中,采用与儿童和青年在校外从事活动类似的活动形式”。可见真实和有意义应该是英语教学活动课最显著的特征。
三、活动模式教育的教育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智力特点和思维特点,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积极性。
(2)实践性原则。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在实践中学习英语、学会使用英语。外语的获得是交际活动的结果,学习外语的目的是进行交际,只要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活动,自然会产生获得目的语的结果。
(3)学得和习得相结合的原则。由于我校现有的英语学习现状,学生习得英语语言知识的机会不多,因此小学生英语的学习应以学得和习得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认真挖掘无意识习得对小学生英语学习的机会,不断促进英语学习。
(4)真实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联系现实生活情境,设计使他们能从中获得快乐的活动,不知不觉中潜化,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将这些活动中学到的英语运用到生活中来。
(5)丰富性和深刻性原则。活动的形式题材丰富多样,活动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深度,活动的空间可以突破课堂的局限,以刺激学生英语思维的发展。
(6)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合理地安排知识的进度,采用以旧带新,循环操练的教育方法。
(7)鼓励自由的交流和谈话。对课堂纪律做弹性要求,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即兴用英语进行谈话和交流,允许内容与教学无关。
四、活动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 单词是学习英语的重点,要使学生准确及时地记忆一些单词就要化枯燥为快乐,让他们通过一系列活动轻松而愉快地记住这些单词。
1、单词操练游戏
把已学的八个单词的玩具或图片或单词卡片放在一袋中或者用一布遮盖,让学生触摸并猜出单词,然后出示该物,全班齐读。对猜对的同学用掌声鼓励,猜错的学生则应继续猜,直至猜对为止。
2、“Go Hunting”(打猎游戏)
请八名学生分别手持带由词语的图片面向全体学生,这八名学生能读出并知道自己手持的卡片是什么。另请下面的同学假装举瞄准卡片上的“东西”,嘴里喊出它们的名字,即表明这样“东西”被射中,该“东西”应该立即蹲下。射完后,再指名(下面的同学)把它们“救活”,即喊出它们的名字数遍,表明被“救活”。
3、Magic ears and Magic eyes(魔力耳和魔力眼的游戏)
教师两手放在嘴的两侧,教师要求学生看清老师的口型,教师轻声说出单词,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口型进行猜测。猜对的学生被命名为“魔力耳”和“魔力眼”,并到讲台前,仿照老师的做法,选取下一位“魔力耳”和“魔力眼”。
4、Pass and say(唱歌传递图片)
将八张图片(一个单元)一张一张地传给学生,边传边指挥学生唱学过的英语歌曲或朗诵英语歌谣。教师可以象乐队一样,指挥大家忽快忽慢地齐唱。要求学生再看到教师的信号后,停止唱歌。此时,手中持有图片的学生应立刻起立,逐个读出有关的英语单词。遇到不能回答的情况,可请全班大声说出答案,帮助学生扫除语言障碍。游戏继续进行。
单词教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搞好单词教学必须帮助学生在单词的读音与单词所代表的具体形象之间建立牢固的联系,即音、形、义的结合和巩固。
(二) 音标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倘若教师帮学生掌握英语的语音规律和正确的发音,学生就会觉得学英语是很有趣的。
1.抢读音标 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然后教师逐个出示一些音标卡片,学生们举手抢答,教师让最先举手的学生读出该音标,读对的给该组记10分,得分最多的组为优胜。
2.看音标抢读单词 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然后教师逐个出示一些单词的音标卡片(如[keik])学生们举手抢答,教师让最先举手的学生读出该单词,拼出来并说出词义,读地说对的给该组记10分,得分最多的组为优胜。
3.听音标竞赛 这是一个训练学生听音标的游戏,教师准备两套音标卡睡,并将全班分成两组,每人发一张卡片,教师快速念音标,持有该音标卡片的学生应迅速站起来,最先站起来的人得两分,后站出来的得一分,没站出来的得零分,得分多的组获胜。
4.听单词找元音音标 教师准备若干套元音音标的卡片,然后让每组上来五个人,每人发一张卡片(如五个元音的长音或知音)游戏开始,教师说一个单词,如cake,则各组卡片[ei]的学生应立即站出来并将卡片举起,举得快而对的给2分,举得慢的给1分,没举或举错的不给分,最后得分多的组获胜,做这个游戏,起初可按长元音、短元音或双元音分开进行,以后可混合起来进行。
5.听音摘音标 这是一个训练学生听认音标能力游戏,首先教师把所学过的音标写在卡片上,共写两组,分别贴在黑板上,然后把学生分成两组,游戏开始,每组的第一名学生在黑板前等候,教师说出一个音标,这两名学生应立即摘下教师所念的音标卡片,放到讲台上,摘得对而快的得2分,对而慢的得1分,不对的不得分,在教师念第一个音标时,各组的第二名学生应上前等候,在第一名学生摘完音标后,教师立即念另一个音标,游戏接着进行,最后得分多的组为优胜。
6.听单词找音标 这个游戏的玩法与游戏(5)相似,不同的是,教师在黑板上贴的是两组元音音标的卡片,游戏开始,教师说的不是音标而是单词,学生应摘下单词所含的音标。
7.宾果(Bingo) 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纸,并在上面画一个井字,将纸分成九格,然后教师随便念九个学过的音标,学生边听边将音标写在格子中,随便填在哪格里都行学生填好后教师再打乱次序逐个念这九个音标,学生便可边喊“宾果(Bingo)”边将纸举起请教师检查,最先喊“宾狗”并写得准确的获胜。
8.猜音标 全班分成若干组,教师给学生们出示若干个(如10个)音标卡片,让学生们认读后,教师任意抽出其中一张放在背后,依次让各组学生们猜,猜对的组得10分,然后教师再出示另一张继续让学生们猜,各组第一排的学生都猜过后,第二排的学生接着猜,最后看哪一组得分多。
9.摘苹果 教师先在黑板上出示一张挂满了苹果树的挂图,每个苹果上都写有一个单词,如bed,desk,big,pig等,再出示几个篮子,每只篮子都贴有一个音标,[e],[i]等,然后找几名学生上前面来,把果树上的苹果摘下来,将含有相同元音的单词放入相应的篮子里,如:将写有bed,desk的苹果放在贴有音标[e]的篮子里,将写有big,pig的苹果放入贴有音标[i]的篮子里,最快最准确的获胜。
10.找朋友 将学生分成两组,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单词卡片(如big),在另一组必定有一人持有一张含相同元音音素的单词的卡片,(如pig),游戏开始,教师说一个音素,如[i],手持含有此音素的单词(即pig和big)的两位学生应迅速站起来,并读出这两个单词,最先站起来的人得2分,后站出来的得1人,没站出来的得零分,得分多的组获胜。
(三)就英语教学而言,教学的实质是交际,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也是为了交际,交际的工具是英语句子,句子的熟练掌握靠单调的操练是没用的,这样容易使学生对英语望而生畏。如果把句子通过游戏活动来操练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1、听指令做动作
这个游戏可训练学生听祈使句并迅速反应的能力。教师可快速说出一些祈使句,如:Touch your head(eye,ear,nose…),Put up your hands. Close your eyes.等,学生听到后便做这一动作,最快最准的获胜。可以用来发出指令的词句还有: Touch your book(your pen ,the desk…).等,这个游戏也可以用竞赛的形式进行,可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抽一名学生,一起到前面做动作,做错了就被淘汰,最后剩下的一人或两人为优胜,给该组记10分。然后各组再抽另一名学生到前面来,游戏继续进行。
2、萨姆说(Sam says)
这个游戏在义教中学新教材中叫“Polly says”,玩法与前一个游戏差不多,不同的是教师在发出指令前可以说“Sam says”,则学生做此动作,指令前没有“Sam says”学生则不做此动作,如教师说“touch your nose”,而学生做了摸鼻子的动作,便算错了,要扣分。这个游戏同样可以用竞赛的形式进行,每组抽一名学生,一起到前面做动作,做错了就被淘汰,
最后剩下的一人或两人为优胜。
3、听音猜人
教师让猜迷的人到前面来,背对全班,然后让一位学生站起来用英语跟他说一句话。如“Good morning,XXX."猜的学生要根据说话人的声音判断是谁,然后提问:“Is he(she)XXX?全班学生答;Yes.或No.可以规定问题不得超过五个,如果问了五个问题还猜不出来,就算输了。
4、五问猜人
教师先让第一组猜谜的人到前面来,背对全班,然后让一位学生站起来再坐下,猜的学生转过脸来接受第二组随便哪个学生的提问,如:“Is the one a boy? What row is he(she)in?‘Whatline is he (she) in?’ colour clothes does he(she)wear?等。如果问了五个问题还猜不出来,就算输了。
5、十个问题
这个游戏可由一人出题一人猜,也可以一人出题多人猜,也可将学生编成每组10人的两个组,在两组中间比赛,出题的可以想出任何一样东西,例如一种动物,植物,一种交通工具,或一个人等,把它写在纸上,并将纸扣放在讲台上,猜的学生可以问10个问题,但只能问一般疑问句,如:“Is it an animal?”“ Have it four legs?”等。出题的人只回答:“ Yes”
或“No”如果问了10个问题还猜不出来,就算输了。如果采取两组比赛的形式,由一组出题另一组答,则猜的组可以每人轮流问一个问题,出题的组每人轮流答。
6、传话
每一纵排为一组,全班分成若干组。教师分别发给每一组最后一排的学生一张纸,上面写一句话,在教师说“开始”后,最后一排的学生即用耳语所纸上的话告诉前面的学生,这位学生再把听到的话告诉前面的学生…这样依次进行下去。最后一排的学生把所传的话写到黑板上或说出来,传得最快,最准确的组获胜。
五、进行活动时的注意点
1、活动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
英语活动寓知识于游戏活动中,但不能为追求气氛,为活动而游戏,而是要围绕着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来设计。如在复习音标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活动:让两个学生戴上辅音音标头饰,用手搭起一座“伦敦桥”。让一组戴着元音音标头饰的学生通过,全班学生一起唱:“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唱到某句时,音乐一停,“桥”垮了,谁被卡在“桥里”,谁就要把两个辅音和自己的元音拼出来。这种活动参与的人多,可以很好的复习音标;同时,优美的音乐愉悦身心,大脑皮层的兴奋点得以激发,这比那种单调频度得效果好得多。
2、活动要有一定的启发性
开展活动是为了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活跃课堂气氛,但也应在游戏中注意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游戏。如在幻灯片上显示几个抽象的图形让学生猜, T: What’s this in English? 学生有的把图形猜成一个球、一个苹果、一个橘子、一个钟等;有的把长方形猜成一本书、一张照片、一幅地图、一扇窗子等。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所学的词语来表达。这样的活动学生最喜欢玩,而且常玩常新。
3、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
俗话说:“把戏不可久玩。”最好玩的游戏,玩过几次后就没有新鲜感了。这就要求教师能不断设计新游戏,不断翻出新活动的做法。
4、活动时要有序
活动的过程必须时一个有序的控制过程。教师既要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又要控制学生的情绪,避免因学生过度兴奋而影响教学进度或打乱教学计划。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管理水平。
六、总结
课堂教学的活动化使孩子们的英语学习真正摆脱了围绕语言本身进行的仅能练习语言知识的枯燥、乏味的过程,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获得、积累、内化语言,最终形成语言能力。只有适合教材本质的,适合有生命有感觉的正在发展的人的本质的教学方式,才能使一堂课获得成功。让学生们在活动中获得交际能力,在情景中激发想象,在游戏中发展智力,在创造中培养能力,在表现中愉悦身心体验成功,总之活动模式的应用给我们的小学英语教学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