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10月月考
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 08年11月1日 14 :15 — 15 :45 满分100 分
第 1 卷
一、单项选择题:
读右侧日照图,完成1—4题。
( )1.此时,太阳直射在
A.90°W,15°S B.90°E,15°S
C.90°W,23.5°S D.90°E,15°N
( )2.与北京处于同一天的范围是
A.90°W—135°W—180° B.90°E—120°E—180°
C. 0°—120°E—180° D.90°W—180°E—90°E
( )3.此刻
A.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B.北半球昼时数变长
C.塔里木河可能处于断流的季节
D.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 )4.图中所示季节的福建,下列现象出现概率最大的是
A.受台风的影响 B.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C.受梅雨影响阴雨连绵 D.受冷锋的影响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有一公路沿河兴建。请据图回答5-7题。
( )5.就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A.西北向东南流 B.东南向西北流 C.东北向西南流 D.西南向东北流
( )6.若河水暴涨,最可能被水冲毁,使行车受阻的路段是
A.甲 B.乙 C.丙 D.丁
( )7.若要安排戏水和露营活动,就地形、水文特征判断,最不适宜的选点是
A.W
B.X
C.Y
D.Z
某校地理小组,根据当地各朝向楼房外墙面接受太阳辐射热量的实测值,计算出一月和七月的太阳辐射热日总量,并绘出下图,结合图示信息判断8—12题。
( )8.一月接受太阳辐射热量最多的墙面朝向是
A.朝东 B.朝西
C.朝南 D.朝北
( )9.结合图示信息判断该地的地理位置最有可能在我国的
A.乌鲁木齐市 B.北京市
C.广州市 D.长春市
( )10.对图中信息进行判断,正确的是
A.该地的太阳能热水器,七月份应安装成朝东或朝西向为最佳
B.该地的太阳能热水器,一月份应安装成朝南向为最佳
C.七月份南墙接受的太阳辐射少是因为日照时间短
D.七月份北墙接受的太阳辐射少是因为太阳高度角小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拟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小实验,比较说明某种地理现象。实验步骤:①放置在阳光(或其它有较强的光源)下,保证两个玻璃盘接受同样的光照射,每隔1小时观察一次温度计,并记录温度;②将一些土壤分别放入两个玻璃盘,用剪刀将塑料瓶拦腰剪断,将底部碗状部分倒扣在盛有土壤的一个玻璃盘中;③在塑料瓶顶部钻一个小洞,将一温度计插入其中,并将另一温度计悬挂到另一个玻璃盘上。据此完成11~12题。
( )11.该实验能证明的现象及其正确的步骤是
A.热力环流,①②③ B.地面热容量比较,③①②
C.温室效应,②③① D.城市热岛效应,②①③
( )12.上述实验结论应为
A. 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不同,两盘之间空气交流显著
B.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完全相同,因为两盘内土壤热容量相同
C.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有所不同,塑料瓶内的温度明显高于瓶外温度。
D.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无法进行比较
读下图回答13~14题。
( )1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谷地 B.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
C.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D.山谷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日温差
( )14.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
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
B.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
C.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
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
图2为某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的等温面(理想模式),读图2,回答15~18题。
( )15.甲、乙、丙三处,气温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序为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乙、甲 D.丙、甲、乙
( )16.若丁处的气温为10℃,则乙处的气温
A.4℃ B.7℃ C.13℃ D.16℃
( )17.若甲、乙同在陆地,且位于同一经线上,则甲地
A.位于乙地北侧 B.位于乙地南侧 C.纬度高于乙地 D.纬度低于乙地
( )18.若甲、乙位于同一纬线上,且一处位于海洋,另一处位于陆地,则甲地
A.位于海洋 B.位于陆地 C.气压高于乙地 D.气压低于乙地
读“锋面示意图”,完成19—10题。
( )19.图中四地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的是
A.①和②地 B.③和④地
C.①和③地 D.②和④地
( )20.图中②地
A.气温不断升高
B.降水不断增强
C.气压不断升高
D.风力不断加强
( )21.我国南方受其影响常出现
A.寒潮天气 B.梅雨天气 C.雷雨天气 D.台风天气
下图为某处地层未曾倒置的地质剖面图,其中至代表所在地层的成岩作用。据此回答22—24题。
( )22.下列有关该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最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
( )23.丙侵入岩脉所属的岩石种类是
A.沉积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D.资料不足,无法判断
( )24.图中处岩石发生了变质,形成的岩石最可能是
A.石灰岩 B.大理岩 C.花岗岩 D.玄武岩
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图,读图完成25—16题。
( )25.关于图中甲、乙两地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不同的火山地震带附近
B.地形都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C.气候都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D.甲地以黑色人种为主
( )26.飞机从甲地飞往乙地,最近的飞行方向是
A.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B.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C.一直向西飞行
D.先向北,后向南飞行
( )27.影响甲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条件是
A.土壤肥沃 B.雨热同期 C.地形平坦 D.灌溉水源
下图是表示南非共和国某地每年的太阳出没路线图,读
后回答28—30题。
( )28.图中a、b、c、d分别表示的方法正确的是
A.a—西 b—南 c—东 d—北
B.a—东 b—南 c—西 d—北
C.a—南 b—东 c—西 d—北
D.a—北 b—西 c—南 d—东
( )29.太阳出没路线①②③分别代表的日期是
A.①是6月22日 B.②是3月21日或9月23日
C.③是12月22日 D.无法确定
( )30.当太阳出没路线为③时,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 B.南非开普敦正值多雨季节
C.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迟于6点升起 D.北印度洋海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图甲为某区域示意图,图乙反映图甲中的P地河谷剖面,P地河谷剖面的形成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图丙反映图甲对应的湖泊情况。回答31~33题。
( )31.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A.由北向南 B.由南向北 C.由东向西 D.由西向东
( )32.P处的地质构造为
A.向斜 B.背斜 C.地垒 D.地堑
( )33.当湖泊蓄水范围接近图丙中b时,某货轮由亚丁湾驶向科伦坡途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顺水逆风 B.逆风逆水 C.顺风顺水 D.逆风顺水
读诗句“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多从头上过”。完成34—35题。
( )34.这句描写我国某一地区景观的诗句,所描写地区受到影响最明显的地质作用为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地壳运动中的水平挤压作用 D.岩浆活动
( )35.导致诗句中这种居住景观的最主要因素为
A.风俗习惯 B.地形形态 C.旅游产业发展需要 D.土壤性质
( )36.读右图(1),若为北半球等温线图,且甲、丙为海洋,乙地为陆地,则气温数值
A.d>b>c>a
B.c>d>a>b
C.c>a>d>b
D.d>b>c>a
( )37.读图(2),判断
A.气压甲高于乙
B.日照时间乙长甲
C.年降水量乙大于甲
D.海拔甲高于乙
右图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
等温线图,回答38-39题。
( )38、O、P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过
A、4℃ B、30 C C、20C D、10C
( )39、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N点的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 )40、右图7等值线图中,正确的是
A、某地高空等压面图
B、7月海陆等温线图
C、等高线地形图
D、低气压天气系统图
二、综合题
41.读下图,完成有关问题。(8分)
(1)2007年10月18日图甲所示天气系统影响我国台、闽地区,该天气系统是 ___ ____,这种天气系统经常在_______ _____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2)此时台北吹______________风。如果该天气系统向西移动,可能给福建省带来的地质灾害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
(3)若该天气系统向西移动,图乙中A、B、C、D四条曲线,最能反映出图甲中天气系统过境前、过境时与过境后福州气压变化特点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
(4)对该天气系统的探测主要利用________ _______,减轻其灾害的重要措施是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2.读下面“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______ ____ _ 地域分异规律,它是以______ __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
;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
(A:① ② ③ ④ B:③ ⑤ ⑥)
(3)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 _
_________ ;
(4)自然带③分布于___ _____和______ _ _ _气候区.
43. 读下图回答:(7分)
(1)该区地形基本上以 ________ 为界,明显地可分为 ____ _____和 _____ ____ 两类地区。
(2)A形成城区的有利条件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 。
(3)观察图中的人文地理特征,可以看出,居民点分布的特点是:(2分)
① 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图中所示四幅图,反映了四条河流的流量过程曲线。读图回答(1)~(4)题。(18分,除特别注明,否则每格2分)
(1)A河的主要补给形式是_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
。
(2)B河的主要补给形式是_______ 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
这种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________地区。
(3)C河的主要补给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 _ ,主要影响因素为_______ _
___ _____,主要分布在我国的_______________地区。
(4)D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_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参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A | B | C | D | C | C | B | C | C | B | C | C | B | C | A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C | D | D | D | C | A | A | B | B | A | A | D | D | B | B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
B | B | B | B | B | B | D | A | B | A |
(2)偏北风 滑坡 泥石流
(3)A
(4)气象卫星 加强监测和预报
42.⑴地理环境由赤道到两极的 、热量 、太阳辐射在各纬度的分布不均造成的
⑵A
⑶距海远近的不同导致水分的差异
⑷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43.(1) 铁路线(或 200 米等高线), 平原, 山区。
(2) 属于平原,地势平坦,有多条支流在此与干流交汇; 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
(3) ① 沿河流及交通线分布 ②平原多,山区少
44.⑴雨水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随降雨量的多少而变化
⑵冰雪融水 、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汛期出现在气温最高的夏季,枯水期出现在气温最低的冬季,并且从1月初2月底,因气温在0以下,河流断流 、西北。
⑶雨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 、降水和气温 、东北。
⑷地下水 、流量稳定,全年变化幅度较小,且流量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