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基础理论知识,内容如下要求护士熟记并作为口答和笔试重点。
一、填空
1、全血可分为( 新鲜血)和(库存血)两类。新鲜血指在(4℃)常用抗凝保养液中保存一周内的血液。它基本上保留了血液的(所有成分),可以补充各种(血细胞)、(凝血因子)和(血小板),适用于(血液病)患者,库存血在4℃环境下可以保存(2-3)周。大量输注库存血可以导致(高血钾)和(酸中毒)的发生,库存血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大出血)。
2、成分血包括(血浆)、(红细胞)、(白细胞浓缩悬液)、(血小板浓缩悬液)
和各种(凝血制剂)。
3、血浆是(全血)经分离后所得到的液体部分,主要成分是(血浆蛋白),不含(血细胞),无凝集原,无需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可用于
补充(血容量)、(蛋白质)和(凝血因子),血浆分为(新鲜血浆)、(保
存血浆)、(冰冻血浆)、(干燥血浆)四种。
4、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勿(剧烈震荡),以免红细胞破坏而引起溶血。库存血不能(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变性而引起不良反应。库存血需在室温下放置(15 -20)分钟再输注。
5、血液病人最适宜输入(库存血)。
6、输血引起溶血反应,最早出现的主要表现为(头部胀痛)、(面部潮红)、(恶心呕吐)、(腰背部剧痛)。
7、在血液制品中(冰冻血浆)使用前应放在37℃温水中提温。
8、在溶血反应中,当凝集的红细胞溶解,大量的血红蛋白进入血浆中时所出现典型症状是(黄疸)和(血红蛋白尿)。
9、输血前后及两袋血之间应输入的溶液是(0.9%氯化钠)。
10、发生溶血反应时护士首先应(停止输血),给患者(吸氧并保留余血)。
11、取血时护士要做好三查八对,三查即(查血液的有效期)、(血液的质量)第一部分:静脉输血法
第二部分:基础理论知识,内容如下要求护士熟记并作为口答和笔试重点。
及(血液的包装是否完好无损);八对即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瓶)号(储血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的结果),(血液的种类)、(血量)。核对完毕,确认血液(没有过期),血袋(完整无破漏)及(裂缝),血液分为明显的两层,上层为(浅黄色的血浆),下层为(暗红色的红细胞),两者(边界清楚),无(红细胞溶解),血液(无变色)、(浑浊),无(血凝块)、(气泡)或其他(异常物质),护士在交叉配血试验单上签字后方可提血。
12、输血前需与(另一个护士)再次进行核对,确定无误并检查(血液无凝块后)方可输血。
13、输血时一定要确认患者(血型)、(输血史)及(过敏史),穿刺部位要根据(病情)、(输血量)、(年龄)选择静脉,并避开(破损)、(发红)、(硬结)、(皮疹)等部位的血管,一般采用(四肢浅静脉),急症输血时多采用(肘部静脉),周围循环衰竭时,可采用(颈外静脉)或(锁骨下静脉)。14、在输血前先输入少量(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以手腕旋转动作将血袋内的血液(轻轻摇匀),避免(剧烈震荡),以防止(红细胞破坏)。
15、开始输血时(速度宜慢),开始滴速不要超过(20滴/分),观察(15分钟)左右,如无不良反应后再根据(病情及年龄)调节滴速,成人一般(40-
60滴/分钟),儿童酌减。一袋血要在(4)小时内输注完毕,室内温度过高要适当缩短时间,未输注完毕则应废弃。
16、两袋血之间用(生理盐水)冲洗是为了避免两袋血之间(发生反应),输完血的血袋要(保留),以备出现(输血反应)时查找原因,最后一袋输血完毕用(生理盐水)冲洗,直至将输血器内的(血液)全部输入体内再(拔针),保证(输血量准确)。
17、输血的目的有(补充血容量)、(纠正贫血)、(补充血浆蛋白)、(补第一部分:静脉输血法
第二部分:基础理论知识,内容如下要求护士熟记并作为口答和笔试重点。
充各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补充抗体)、补体等血液成分、排除有害物质18、输血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治疗措施,会引起(输血反应),常见的输血反应有(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及与大量快速输血有关的反应等。
19、临床主要应用的血型系统有(ABO)血型系统,(RH)系统次之。
20、根据红细胞内所含(凝集原)的不同,将人的血型分为四种类型,即(A 型)、(B型)、(O型)和(AB型)。
21、输血前必须做(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交叉配血实验包括(直接)和(间接)交叉配血,无论是输全血还是输成分血,均应选用(同型)血液输注。但在紧急情况下,如无同型血,可选用(O)型血输给患者。AB型血的患者除可以接O型外,还可以接受其他异性血型的血A型血和B型血,但要求交叉配血试验(阴性),而间接交叉试验可以阳性。但这种情况下要求少量输血,一般最多不超过(400ml),且要放慢输液速度。
22、静脉输血有两种方式,(直接输血法)和(间接输血法)。
23、最常见的输血反应是(发热反应),最严重的输血反应是(溶血反应),为了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献血者在采血前(4小时)应禁食,对有过敏史的受血者在输血前应注射(抗过敏药物)。
24、采血前要确认病人(是否空腹),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输液、输血时,不宜在(同侧 )肢体采血,应在(对侧)肢体采血。 标本采集后,必须在试管或容器上帖上(检验申请单号)、住院病人应有床号、姓名,且应当场核对 无误。
25、溶血反应典型症状是在输血(10-20)ml后(约5)min发生。开始阶段,(头胀痛 )(面部潮红)、恶心呕吐、心前区压迫感、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痛。第二阶段,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 )成酱油色;同时伴有以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和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最后阶段,出现急性肾衰竭的症状,表现少第一部分:静脉输血法
第二部分:基础理论知识,内容如下要求护士熟记并作为口答和笔试重点。
尿或无尿,患者常因尿毒症导致死亡。一旦发生溶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所有输血导管,并通知医师。给予患者吸氧,遵医嘱给予升压药及其他药物。保留血标本和剩余血送检验室重新鉴定。
26、大量输血时,为预防发生(低血钙),应遵医嘱常规每输库存血1000ml,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
27、静脉输血前(15)分钟要求护士为患者测量生命体征,生命体征平稳后方可输血,在输血开始后(15分钟)、每间隔(1小时)时均需测量生命体征,(输血结束时)、(输血结束后2小时)、(输血结束后4小时)均需测量生命体征二、名词解释
静脉输血:是将全血或成分血如血浆、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等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时临床急救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三、问答题
1、输血的适应症
1)各种原因引起的大出血,为静脉输血的主要适应症,一次出血量少于500ml 时,机体可自我代偿,不必输血。失血量在500ml-800ml时,需要立即输血。一般首选晶体溶液、胶体溶液或少量血浆增量剂。失血量大于1000ml时,应及时补充全血或者血液成分。
2)贫血或低蛋白血症应输注浓缩红细胞、血浆、清蛋白。
3)严重感染者输入新鲜血以补充抗体和补体,切忌使用库存血。
2、静脉输血的禁忌症
急性肺水肿、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栓塞、恶性高血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肾功能极度衰竭及对输血有反应者。
4、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措施
1、发热反应第一部分:静脉输血法
第二部分:基础理论知识,内容如下要求护士熟记并作为口答和笔试重点。
临床表现:可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h内发生,患者现有发冷、寒战,然后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8-40°C,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一般无血压下降,症状持续1~2h后缓解,缓解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
处理措施:反应轻者,减慢速度即可使症状减轻,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通知医生必要时按医嘱给予解热镇痛和抗过敏药,如异丙嗪或盐酸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2、过敏反应
临床表现:一般在输血后期或即将结束时发生,轻度过敏有皮肤瘙痒、荨麻疹。中度反应可发生喉头水肿而引起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而致两肺闻及哮鸣音。重度反应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处理措施:轻者减慢输液速度,给予抗过敏药物。重者立即停止输血,根据医嘱给予0.1%肾上腺素0.5~1ml皮下注射,静注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物.喉头水肿严重者,协助医师做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如出现休克按抗休克处理.
3、溶血反应
临床表现:典型症状是在输血10~20ml后(约5min)发生。开始阶段,头胀痛、面部潮红、恶心呕吐、心前区压迫感、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痛。第二阶段,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呈酱油色);同时伴有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和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最后阶段,出现急性肾衰竭的症状,表现少尿或无尿,患者常因尿毒症导致死亡。
处理措施
1)立即停止输血,更换所有输血导管,并通知医师。给予患者吸氧,遵医嘱给予升压药及其他药物。
2)保留血标本和剩余血送检验室重新鉴定。
3)双侧腰封,并用热水袋敷双侧腰部,以解除肾血管痉挛而保护肾脏。
第一部分:静脉输血法
第二部分:基础理论知识,内容如下要求护士熟记并作为口答和笔试重点。
4)碱化尿液,静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防止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
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尿量,对尿少尿闭者,按急性肾衰竭处理。
6)若出现休克症状,应进行抗休克治疗。
5、静脉输血的注意事项
1)在取血和输血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
2)输血前后及两袋血之间需要滴注少量生理盐水,以防发生不良反应。
3)血液内不可随意加入其它药品,如钙剂、酸性及碱性药物、高渗或低渗液体,以防血液凝集或溶解。
4)输血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巡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的征象,并询问患者有无任何不适反应。一旦出现输血反应,应立刻停止输血,并按输血反应进行处理。
5)严格掌握输血速度,年老体弱、严重贫血、心衰患者应谨慎,滴速宜慢。
6)输完的血袋送回输血科保留24小时,以备患者在输血后发生输血反应时检查分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