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75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1 -12 -16 -23 -24
-35.5-56 - -65 -108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下列图示的实验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A.将倒入量筒中配制溶液 B.过滤
C.称取 D.稀释浓硫酸
答案:D
2.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密
不可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合金、塑料、玻璃钢属于合成材料
B.用甲醛浸泡过的水产品,可放心食用
C.研制新材料、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减少污染
D.化肥铵可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增大肥效
答案:C
3.最近,“镉大米”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据了解,含镉的大米对人的肝肾损害比较大。镉()的原子序数为48,中子数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镉原子的质子数为48 B.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g
C.镉是金属元素 D.镉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8
答案:B
4.下列离子能在pH=1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B.、、、
C.、、、 D.、、、
答案:A
5.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一次性鉴别稀硫酸、溶液、溶液的是( )
A.溶液 B.溶液
C.稀盐酸 D.溶液
答案:B
6.在反应3+2+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碳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4价。这类在化学反应前后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判断,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2+2
B.+=+
C.22+
D.+3=+3
答案:D
7.下列图像与对应选项关系合理的是( )
A.在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钾溶液中,不断加入钾晶体
B.向溶液中滴中稀盐酸至过量
C.用相等质量的双氧水来制取氧气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答案:B
8.某不纯的铁5.6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0.21氢气,则铁中混有的金属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1分)
二、填空题(本题7个小题,共27分)
9.(4分)从C、H、N、Cl、Fe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符号按要求填空。
(1)用适当的符号和数字填空。
①2个氮气分子______,②氯化亚铁中的阳离子______。
(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①最简单的有机物______,②含氯元素的氮肥______。
答案:(1)①2,②;(2),。
10.(4分)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监测是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下表是达州市一年四季空气质量监测的平均数据。请你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可吸入颗粒物 (TSP) | 氮氧化合物 (等) | 二氧化硫() | 空气质量级别 | |
春季 | 88 | 40 | 44 | Ⅱ |
夏季 | 67 | 33 | 36 | Ⅱ |
秋季 | 90 | 46 | 54 | Ⅱ |
冬季 | 98 | 69 | 60 | Ⅱ |
(2)空气质量最差的季节是__________。
(3)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4)可采取的有效防治措施是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答案:(1)可吸入颗粒物(或TSP);
(2)冬季;
(3)冬季天气较冷,取暖所用煤的量增大;
(4)使用清洁燃料(或大量植树造林)。
11.(3分)下列是明朝诗人于谦的《石灰吟》:①千锤万凿出深山,②烈火焚烧若等闲,③粉身碎骨浑不怕,④要留清白在人间。
(1)诗中隐含物理变化的诗句是__________。(填序号)
(2)请写出诗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2)+(或+=或+═+)。
12.(2分)2.3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二氧化碳和2.7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_______元素(填元素符号),其质量比为__________。
答案:;12:3:8。
13.(3分)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曲线
回答下列问题:
(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质量比_______;
(2)若B中含有少量A,应用_________法提纯B;
(3)若将A的饱和溶液从℃降温到℃时,一定不会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
A.溶解度 B.溶剂质量 C.溶质质量 D.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S:(100+S);(2)蒸发结晶;(3)B。
14.(5分)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
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振荡,静置,得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
②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
(1)据此推断,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
(2)写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2=++。
15.(6分)实验室要制取一瓶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请根据以下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发生装置应选____________(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
(2)用F装置而不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G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_______端进入(填a或b)。
(4)若要用C装置来干燥二氧化碳,C装置中应盛放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5)D装置通常用来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请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3)a;(4)浓硫酸;
(5)+=++。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2个小题,共16分)
16.(8分)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有的是用聚乙烯制成的,有的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小凤对包装食品的塑料袋进行探究,以验证其成分。
【作出猜想】:①该塑料袋是用聚乙烯制成的;②该塑料袋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
【查阅资料】:聚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聚氯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氢;无水硫酸铜是白色粉末,遇水变为蓝色。
【实验探究】:小凤将装置按A、B、C、D顺序连接好后,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B、D产生明显现象,C无明显现象,说明塑料袋没有_______气体生成(填化学式)。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D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证明,猜想_______是正确的。
【交流反思】:①从化学角度分析,大量使用塑料制品会导致_____________。
②连接实验仪器时,能否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将B、C位置进行交换,理由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实验探究】:;验证是否有水生成;+═+;
【实验结论】:①;
【交流反思】:①白色污染;②不能,如果将B、C位置进行交换,气体从C中出来再检验到有水分,就不能充分说明水是燃烧时生成的,还是从C装置中带出来的。
17.(8分)同学们在学习的化学性质时,对溶液和溶液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请你一同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溶液呈中性。
【查阅资料】:①溶液呈中性。
②+=+2
【猜想假设】:甲同学认为:只含有;
乙同学认为:只含有;
丙同学认为:含有 ;
你认为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讨论】:丁同学认为______同学的猜想肯定是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
【实验设计】: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滤液于试管中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猜想正确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 | 无明显现象 | 猜想正确 |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猜想假设】:只有;
【分析讨论】:丙,与不能共存;
【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滤液于试管中 加入足量溶液(或氯化钙溶液),再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滴加酚酞后溶液变为红色 | 猜想正确 |
【反思拓展】:反应物是否过量或不足。
四、计算题(本题1个小题,共8分)
18.(8分)现有含和的混合溶液50g,向该溶液
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生成沉
淀的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当加入溶液质量为a时,溶液中的溶质有
_________;
(2)求混合溶液中的质量分数。
(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溶液的总质量。
答案:(1)、;
(2)设的质量为,消耗溶液的质量为。
+2=+2
135 80 98
×10% 9.8
=13.5
=80
混合溶液中的质量分数=×100%=27%
(3)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溶液的总质量=40+80=120。
答:(2)混合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27%;(3)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溶液的总质量为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