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刚体动力学方程的推导
1.刚体飞行器运动的假设
1)认为飞行器不仅是刚体,而且质量是常数;
2)假设地面为惯性参考系,即假设地面坐标为惯性坐标;
3)忽略地面曲率,视地面为平面;
4)假设重力加速度不随飞行高度而变化;
5)假设机体坐标系的平面为飞行器对称平面,且飞行器不仅几何外形对称,而且内部质量分布亦对称,惯性积
2.旋转坐标系中向量的导数
设活动坐标系具有角速度(见图3.1-1)。向量在此坐标系中的分量为,即
(3.1-1)
其中、、是、、轴的单位向量。
图3.1-1
设有一个可变的向量,它在此坐标系中的分量为,即
(3.1-2)
由上式求向量对时间的导数:
(3.1-3)
从理论力学知,当一个刚体绕定点以角速度旋转时,刚体上任何一点P的速度为
(3.1-4)
其中是从O点到P点的向径。
现在,把单位向量看作是活动坐标系中一点P的向径,于是可得:
(3.1-5)
同理可得:
(3.1-6)
(3.1-7)
将式(3.1-5)、(3.1-6)及(3.1-7)代入式(3.1-3)中,可得:
(3.1-8)
或写为:
(3.1-9)
其中
称为在活动坐标系中的“相对导数”,相当于站在此活动坐标系中的观察者所看到的向量的变化率。而则称为“绝对导数”,相当于站在固定坐标系中的观察者所看到的向量的变化率。例如,若是某点的向径,则代表该点的相对速度(相对于动坐标系),而则代表该点的绝对速度。
3.在机体坐标系(活动坐标系)中刚体飞行器质心动力学方程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3.1-10)
式中:——外力
——物体的质量
——物体的速度
——表示相对于惯性坐标系
在图3.1-2中,考察飞机上的一个质量元。
图3.1-2 飞机上的质量元
列出牛顿第二定律方程
(3.1-11)
式中:——作用在质量元上的外力
——质量元相对惯性坐标系的速度
作用在飞机上总的外力是这些微元的和,即
(3.1-12)
质量元的速度为
(3.1-13)
式中:——飞机的质心的速度;
——微元相对于质心的速度。
将式(3.1-13)代入式(3.1-11),两边求和得:
(3.1-14)
假设飞机的质量是常数,式(3.1-14)可改写为
(3.1-15)
或
(3.1-16)
由于是从质心度量,所以和式。式(3.1-16)简化为
(3.1-17)
这个方程把作用在飞机上的外力和飞机质心的运动联系起来。
由式(3.1-9)得
(3.1-18)
用机体坐标系上的分量表示为
(3.1-19)
(3.1-20)
(3.1-21)
则有:
(3.1-22)
这就是在机体坐标系(活动坐标系)下刚体飞行器质心动力学方程。
4.在机体坐标系(活动坐标系)中刚体飞行器绕质心转动的力矩方程。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3.1-23)
式中:——外力矩
——物体的动量矩(角动量)
——表示相对于惯性坐标系
用类似方法。对于质量微元,力矩方程可以写为
(3.1-24)
质量微元的速度可以用质心的速度和质量元相对于质心的速度表达,即
(3.1-25)
总的动量矩可以写作
(3.1-26)
速度对于求和来说是常数,可以拿到求和符号的外面,即
(3.1-27)
式(3.1-27)中的第一项为0,因为,前面已经解释过。
设
(3.1-28)
将式(3.1-20)和(3.1-28)代入(3.1-27),得
(3.1-29)
如果定义
, (3.1-30)
, (3.1-31)
则有
(3.1-33)
由式(3-9)得
(3.1-34)
设
(3.1-35)
将式(3-20)、(3-35)代入式(3-34),则有
(3.1-36)
因为假设平面是飞机的对称平面,所以
(3.1-37)
将式(3.1-33)、(3.1-37)代入(3.1-36),得
(3.1-37)
3.2 飞行器的运动学方程
3.2.1 飞行器的线运动方程
1)由地面坐标系绕轴转动偏航角到过渡坐标系,转换关系为
(3.2-1)
2)由过渡坐标系绕轴转动到过渡坐标系,转换关系为
(3.2-2)
3)由过渡坐标系绕轴转动滚转角到机体坐标系,转换关系为
(3.2-3)
由地面坐标系到机体坐标系,转换关系为
(3.2-4)
由机体坐标系到地面坐标系,转换关系为
(3.2-5)
对式(3.2-5)两边对求导得:
(3.2-6)
或
(3.2-7)
由速度坐标系的定义可建立速度坐标系与地轴系间的转换关系:
(3.2-8)
由速度坐标系的定义可建立速度坐标系与机体轴系间的转换关系:
(3.2-9)
式(3.2-9)中的转换矩阵右乘(3.2-4)的转换矩阵也表示从地轴系向速度轴系的转换,与式(3.2-8)中转换矩阵相等,由此可得下列几何关系式。
(3.2-10)
3.2.2 飞行器的角运动方程
角速度分量()与姿态角变化率()之间的几何关系如图3.2-1所示。
图3.2-1 角速度分量()与姿态角变化率()之间的几何关系
飞机三个姿态角变化率的方位如下:
——沿轴的向量,向下为正。
——在水平面内与轴在水平面内投影线相垂直,向右为正。
——沿轴的向量,向前为正。
为了得到姿态角变化率与绕机体轴三个角速度间的转换关系,将三个姿态角变化率向机体轴上投影,得
(3.2-11)
或
(3.2-12)
从式(3.2-12)可以解出姿态角变化率
(3.2-13)
积分这个方程可以求出欧拉角(姿态角)
应当指出,,和在一般情况下并不是互相垂直的正交向量,但却互相垂直的正交,并有
(3.2-14)
3.3重力和推力
重力通过质心作用在飞机上,由于机体坐标系固定在质心上所以重力不产生力矩。它作为外力作用在飞机上,并沿机体坐标轴产生分量。
重力沿机体坐标轴的分量为
(3.3-1)
推进系统产生的推力可能沿体坐标轴的各方向产生分量。此外,如果推力不通过质心,也可能产生力矩。图3.3-1表示推进系统可能产生的力矩的例子。
图3.3-1 推力系统产生的力和力矩
作用在机体坐标系的推力和力矩为
, (3.3-2)
现将飞行器的动力学方程和运动学方程总结如下:
力方程:
(3.3-3)
力矩方程:
(3.3-4)
绕质心转动的运动学方程
机体角速度用欧拉角和欧拉角速度表示:
(3.3-5)
欧拉角速度用欧拉角和机体角速度表示:
(3.3-6)
飞行器质心运动的运动学方程
(3.3-7)
3.4 小扰动原理
3.1节导出的方程可以通过小扰动原理进行线性化。在小扰动原理中,需假定飞机的运动只在稳定飞行条件附近具有小的偏离。很明显,这个原理不能用于大幅度运动的问题。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小扰动原理对于实际工程能得到足够的精度。
动力学方程中的所有变量用一个基准值加上一个偏差或扰动代替,即
(3.4-1)
作为一个例子,考虑方向力方程,即
(3.4-2)
把小扰动变量代入上面方程,得
(3.4-3)
如果忽略扰动量的乘积,并假定
(3.4-4)
则有
(3.4-5)
因为
假设比较小,可以认为
所以式(3.4-6)可化为
(3.4-7)
如果假定上式中的扰动量为0,得到基准飞行条件为
(3.4-8)
用上式代入(3.4-7),得
(3.4-8)
其中是方向的空气动力和推力,可以用台劳级数展开。
如果假定只是的函数,则可以表示为
(3.4-9)
其中、、、为稳定性导数,在基准飞行条件下计算。、分别为升降舵角度和油门位置的变化。
将式(3.4-9)代入式(3.4-8),得
(3.4-10)
整理后得
(3.4-11)
两边除以质量,得到更为方便的形式,即
(3.4-12)
其中,等,都是空气动力导数除以飞机的质量。
下面列出空气动力和力矩的台老级数展开式。
(3.4-13)
(3.4-14)
空气动力和力矩可以表示为所有运动变量的函数,但是在上面的方程中只把那些有显著影响的项包含进来。
同理可以得到其它线性化方程。下面归纳如下:
纵向通道
(3.4-15)
横侧向通道
(3.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