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逍遥游(复习学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02:11:01
文档

逍遥游(复习学案)

《逍遥游》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适)、虚词(而、之)、句式(宾语前置),准确翻译重点句子。2、理解默写名句。3、学会把文中材料运用到作文中。【知识梳理】(自主完成案)一、名句默写。1.在《逍遥游》中描写鲲鹏奋飞直上九万里,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
推荐度:
导读《逍遥游》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适)、虚词(而、之)、句式(宾语前置),准确翻译重点句子。2、理解默写名句。3、学会把文中材料运用到作文中。【知识梳理】(自主完成案)一、名句默写。1.在《逍遥游》中描写鲲鹏奋飞直上九万里,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
《逍遥游》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适)、虚词(而、之)、句式(宾语前置),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2、理解默写名句。

3、学会把文中材料运用到作文中。

【知识梳理】(自主完成案)

一、名句默写。

1.在《逍遥游》中描写鲲鹏奋飞直上九万里,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晏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并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仅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2014全国卷)

10.《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2015全国Ⅱ卷)

11.《庄子·逍遥游》描写迁徙南溟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6山东卷)

12.《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7全国Ⅱ卷)

二、解释画横线的词。

(1)怒而飞(           )

(2)是鸟也(           )

(3)志怪者也(         )

(4)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

(5)去以六月息者也(      )

(6)而后乃今培风(       )

(7)莫之夭阏者(        )

(8)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

(9)恶乎待哉(         )

(10)众人匹之(        )

(1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

(12)彼且奚适也(        )

(13)乃今将图南(        )

(14)置杯焉则胶(        )

(15)绝云气(          )

(16)穷发之北(         )

(17)知效一官(         )

(18)行比一乡(         )

(19)而征一国(         )

(20)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

(21)犹有所待者(        )

三、解释古今异义词(只写出古义)

①小年不及大年(        )

②野马也,尘埃也(       )

③腹犹果然(          )

④众人匹之(          )

⑤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

⑥虽然,犹有未树也(      )

【合作探究】(课堂探究案)

一、重点实词:适

1、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

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3、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4、少无适俗韵

5、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6、向晚意不适

7、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 适足取辱耳

8、是造物者之无尽臧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9、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二、重点虚词 

而:①化而为鸟  而后乃今将图南  而控于地而已矣

②怒而飞     夫列子御风而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③水浅而舟大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④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⑤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之:①鹏之徙于南冥也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

②穷发之北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鲲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③而莫之夭阏者

④之二虫又何知

⑤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⑥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链接高考:

(一)重点实词:

1、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    反:返回,这里指收回(2011年北京)

课文对应点:三餐而反

2、公修公族,家修家族     修:治理(2011年山东)

课文对应点:未有知其修也

3、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   适:恰逢(2012年福建)

而天适雨雪         适:恰逢(2014年湖南)

课文对应点:适百里者

4、绝难乘,少能骑者      绝:非常(2012年湖北)

课文对应点:绝云气

5、群丐请从之任所       之:前往(2014年重庆卷)

课文对应点: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6、吾心既伤之,遂志之。     志:记载(2014年江西)

课本对应点:《齐谐》者,志怪者也。

(二)重点虚词

1、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2011年天津)

2、是恶得不贫         恶:怎么(2011年上海)

课本对应点:彼且恶乎待哉!

3、我腾跃而上(2012年山东)

4、祸且及身矣         且:将要(2013年安徽)

课本对应点:彼且奚适也?

5、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2014年浙江)

6、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014年江西)

7、其翼若垂天之云(2014年四川)

8、置杯焉则胶(2015年山东)

9、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2015年安徽)

10、覆杯水于坳堂之上(2015年天津)

11、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虽然:虽然这样(2016年山东)

课本对应点:虽然,犹有未树也。

三、翻译下列句子

1、指出下列文言特殊句式并翻译

(1)《齐谐》者,志怪者也。

(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4)之二虫又何知!

(5)奚以知其然也?

(6)彼且奚适也?

(7)彼且恶乎待哉?

(8)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4、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wū)乎待哉?

《逍遥游》复习导学案答案

【知识梳理】(自主完成案)

一、

1.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4.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5.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6.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7.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8.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9.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10.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11.水积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12.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二、

(1)奋起的样子

(2)这

(3)记载

(4)全,指责、批评

(5)离开、凭借

(6)才、乘

(7)阻止、遏制

(8)到通“返”,返回

(9)什么

(10)比

(11)介词,凭借、因为

(12)哪里

(13)图谋、打算

(14)粘住,搁浅

(15)超越

(16)不毛之地

(17)通“智”,才智、智慧

(18)合、顺应

(19)使……信任

(20)努力,勉励

(21)依赖

三、①古指寿命短的、寿命长的。

②指游气

③充实、吃饱的样子

④一般人

⑤一种旋风

⑥虽然这样。

【合作探究】(课堂探究案)

一、适(1)到…去

(2)女子出嫁

(3)顺从,适合

(4)适应,顺应

(5)刚刚,刚才

(6)舒适

(7)恰好、恰恰

(8)享有

(9)同“谪”,调发

二、

而①连词,表承接

②连词,表修饰关系

③连词,表并列关系

④连词,表转折关系

⑤连词,表因果关系,译为“因而”

之①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性,不译

②助词,“的”穷发之北

③代词,代“鹏” 

④指示代词,指代“此”“这”

⑤动词,“到”“往”

⑥代词,宋荣子

链接高考

重点实词

1、通“返”,返回

2、长

3、到

4、超越、穿越

5、到

6、记载

(二)重点虚词

1、也:表句中停顿

2、恶:什么

3、而:连词,表修饰

4、且:将要

5、以:凭借,因为

6、者:用于主语后停顿

7、之:结构助词,的

8、则:连词,表示承接,就

9、则:或者

10、于:介词,在

11、虽然:虽然这样

三、(1)判断句(2)——(7)宾语前置(8)状语后置

高考作文写作高中课文经典人物“庄子”素材运用例谈

在高中课本中,我们要接触不少的经典历史文化名人,如孔子、孟子、庄子、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等,他们是精神的高峰,思想的清泉对于他们,我们可从人生经历概括总结入手,掌握其重要经历,特别是著名事迹和散落的轶事,还要分析其生平行为所包含的人生意义另外,还要熟记并理解他们每个人最著名的言论(名言、诗句等),并弄清其包蕴的思想价值运用时,要有意识地把话题同与之适应的名人行为经历结合起来,通过历史文化名人多向度的丰富人生,揭示其精神价值与生活意义以举庄子为例,加以说明课文中的“庄子”

(1)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2)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

(3)庄子心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4)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要得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出自《逍遥游》

(5)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人可以像鹏一样解脱物理世界的束缚,而找到自己生命的真正自在与自由)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要得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

【运用角度】

角度一:从“自由”“孤独”角度谈人生“境界”

角度二:从“淡泊”角度谈生活态度

角度三:从“精神归宿”“品质”“节操”“尊严”等化用材料;

角度四:阐述与“魅力”“智慧”“个性”“真人”等相关的话题

角度五:可以谈“坚守”“选择”等议点

【运用方法与示例】

1、“暗引法”示例:

有明镜,活得超然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他能冯虚御风,他是圣人,是神人身居青山笑王侯,他扔下了秕谷足以塑成尧,塑成任何明君,他超然了心中的真理,化作明镜,倒映了他一身神清气爽(2004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心有明镜》节选)

温馨提示:课内素材的运用,可用摘引法摘引,可明引,也可暗引最好是根据所写内容,将所引内容巧妙地融入其中“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冯虚御风”“圣人”“神人”,都是庄子著作中的词句,可经作者组合,就成了极富内涵与文采的美段

2、“评析法”示例:

是否还能记起那个视楚国相位持竿不顾、依然决定曳尾于涂中的庄子?这个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拥有举世的才华,然而却不肯向权势显贵屈服,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劝他入世,期望他能为祖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业?是的,所有人都希望如此然而,庄子他认为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硬要将他拔起,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里,他将立刻枯萎死亡就让他永远地做一棵树吧,他身边会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着他(2004年重庆高考优秀作文《菊花飘香的时节》节选)

温馨提示:评析法,要注意评析的核心,应同所写的文章精神一致,比如这一段话,评析的重心就是庄子的放弃富贵,守住高洁

3、“引申法”示例:

也许,我们并不能像庄子那样,有一种看透世俗的泰然,以及一副泥泞中亦可的大无畏……虽然我们不能达到伟人的高度,却可以构建自己的伊甸园

构建精神的伊甸园——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呼喊,保持良好的人文精神,培养深厚的人文素养,不仅会让你变得深刻,更会使你出类拔萃!

温馨提示:运用引申法,要注意由课内的人物材料得出引申点,引申点其实就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

文档

逍遥游(复习学案)

《逍遥游》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适)、虚词(而、之)、句式(宾语前置),准确翻译重点句子。2、理解默写名句。3、学会把文中材料运用到作文中。【知识梳理】(自主完成案)一、名句默写。1.在《逍遥游》中描写鲲鹏奋飞直上九万里,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