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考压轴】2024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附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02:11:58
文档

【中考压轴】2024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附答案)

2024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活动与化学有关。下列活动中存在化学变化的是A.毛线织衣.修剪盆栽.雕刻石像.木柴燃烧2.“油、盐、酱、醋、糖”是家庭常用的厨房调味品,其中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玉米油.白醋.白砂糖3.“天宫课堂”中,航天员在水球光学实验中打入的“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人造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A
推荐度:
导读2024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活动与化学有关。下列活动中存在化学变化的是A.毛线织衣.修剪盆栽.雕刻石像.木柴燃烧2.“油、盐、酱、醋、糖”是家庭常用的厨房调味品,其中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玉米油.白醋.白砂糖3.“天宫课堂”中,航天员在水球光学实验中打入的“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人造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A
2024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活动与化学有关。下列活动中存在化学变化的是

A.毛线织衣 .修剪盆栽 .雕刻石像 .木柴燃烧

2.“油、盐、酱、醋、糖”是家庭常用的厨房调味品,其中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 .玉米油 .白醋 .白砂糖

3.“天宫课堂”中,航天员在水球光学实验中打入的“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人造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4.北京冬奥会火种灯使用化合物X作燃料,其燃烧反应方程式为。推断X的化学式是

A.C3H8 .C3H6 .C2H6O2 .C3H8O3

5.紫薯营养丰富,种植紫薯常需施用复合肥。下列物质可做复合肥的是

A.K2SO4 .CO(NH2)2 .NH4H2PO4 .Ca3(PO4)2

6.一些物质的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A.洁厕灵(1~2) .橘子汁(3~4) .西瓜汁(5~6) .洗发水(8~9)

7.“操作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下列实验操作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点燃酒精灯 .转移蒸发皿

C.闻气味 .稀释浓硫酸

8.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碳酸钙难溶于水,可用作补钙剂 .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

C.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来炼铁 .熟石灰呈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9.从分子、原子角度认识物质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特征。下列物质中含有多种分子的是

A.甲烷 .空气 .冰水 .黄金

10.空气和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0.94% .空气污染物有NO2、SO2、CO2等

C.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水电解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1∶2

1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甲烷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

D.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12.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下列说法中符合“1+1=2”事实的是

A.10L酒精与10L水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0L

B.10g硫粉在10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0g二氧化硫

C.10g锌片与10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0g

D.50℃时,向10g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0g钾固体,能得到20g钾溶液

1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雨呈酸性,则呈酸性的降水都是酸雨

B.不锈钢虽然是金属材料,但它属于混合物而不是金属单质

C.有机物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所以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14.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霉变的花生清洗后再食用 .用食盐水除去菜刀表面的铁锈

C.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夜晚在房间里闻到煤气味,立即开灯检查

15.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比较铁和铜的活动性顺序将其分别放入硫酸锌溶液中
B除去氯化钙中的盐酸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C检验甲烷中是否含有氢气将气体点燃
D从KCl与MnO2的混合物中回收MnO2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 .B .C .D

二、填空题

16.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氦元素        。

(2)氨分子        。

(3)钾中的阴离子        。

(4)标出中小苏打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

17.很多成语、俗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

(1)“桃花流水鳜鱼肥”鳜鱼为一种味道特别鲜美的淡水鱼,其富含的营养素为        。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请从微观角度解释,闻到花香的原因        。

(3)“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中蕴含着炼钢的方法,即将生铁不断煅烧捶打而成,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        。

(4)“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体现了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常以        (填“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

(5)“人要实,火要虚”说明要想使可燃物充分燃烧,需要增大可燃物        。

18.下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信息和结构示意图,图2为制备有机物M的微观过程示意图,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决定元素种类的数值是        ,X的数值        ;镁在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2个电子。

(2)图2中参加反应的  和  分子个数比为        。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        。

19.根据下面的溶解度表回答问题。

温度/℃

1020304050607080
溶解度/g

氯化钠35.836.036.336.637.037.337.838.4
20.931.645.863.985.5110138169
(1)若氯化钠中混有少量钾,为提纯氯化钠应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

(2)80℃时,100g水中加入160g钾充分溶解,把该溶液降温到20℃时,析出钾晶体的质量为        g。

(3)氯化钠和钾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温度范围为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10℃~20℃ .20℃~30℃ .30℃~40℃ .无法确定

(4)20℃时,不能配制质量分数为30%的NaCl溶液,原因是        。

20.合理利用化石燃料和开发新能源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        。

(2)利用各成分沸点不同,可将化石燃料中的        分馏,得到汽油、煤油等产品。

(3)粮食和各种植物纤维经发酵、蒸馏可得到乙醇,请写出乙醇作燃料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氢气作为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答一点即可),所以氢气被认为是最理想的燃料。

21.丰富多彩的中华文物铭刻着中华文化的脉络、记录着中华文明的传承。

(1)认识文物:青铜是铜与锡的合金。青铜硬度        (填“大于”或“小于”)纯铜。

(2)文物锈蚀:汉代铁剪锈迹斑斑(如图所示),导致铁制品锈蚀的原因是        。

  

(3)文物修复:含六偏磷酸钠[化学式为(NaPO3)6]的敷贴可使青铜器表面附着的土壤硬结物软化清除,该物质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去除文物上铁锈的步骤之一是将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用氢气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成氧化亚铁,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向镁和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观察到滤液为无色,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渣中含有        。

三、推断题

22.已知A、B、C、D、E分别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B的俗称为烧碱,E的浓溶液常用作实验室的干燥剂,F是常见的一种红棕色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示标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E的化学式:        。

(2)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C所属物质类别是        (填“单质”、“氧化物”、“酸”、“碱”或“盐”)。

(4)D→C的转化最多可以通过        种基本反应类型实现。

四、实验题

23.许多化学实验与物理紧密相联,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中塑料瓶变瘪的原因是        。

(2)B实验滴入水后,液面a变化情况为        。(填“上升”或“下降”)

(3)C实验中,滴入稀盐酸后,气球鼓起的原因可能是        。

(4)D实验中,玻璃管上气球的作用是        。

24.如图是实验室用来制取气体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用     (填字母)。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想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实验装置连接顺序是     (填字母)。收集二氧化碳时,导管应伸至接近集气瓶底部的原因是     。

五、科学探究题

25.今天是化学实验室开放日,小吴带着一包脱氧剂和一包食品干燥剂走进实验室,和小组同学一起开始了令人兴奋的探究之旅(忽略实验过程中空气的影响)。

【查阅资料】脱氧剂的成分是铁粉、碳粉、碳酸钠、氯化钠。

食品干燥剂的成分是生石灰。

探究活动一:脱氧剂脱氧原理

【进行实验】

①取适量脱氧剂于大试管中,加足量的水振荡,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滤液A和滤渣甲;

②向滤渣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得到黄色溶液,溶液底部有黑色不溶物。

【得出结论】

(1)①脱氧剂脱氧的原理是铁粉与空气中成分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铁锈。

②写出加入足量盐酸得到黄色溶液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黑色不溶物中含有        。

探究活动二:探究食品干燥剂是否变质

【进行实验】

①取一包干燥剂放入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后,用手触摸烧杯外壁,发烫,过滤,得到滤液B和滤渣乙;

②向滤渣乙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可观察到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产生,据此判断滤渣乙中有CaCO3。

【得出结论】

(2)该干燥剂        (选填“完全”或“部分”或“没有”)变质。

探究活动三:探究溶液混合后溶质的成分

小组同学将上述实验中的滤液A和滤液B倒入废液缸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得到滤液C,他们对C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猜想】

(3)猜想一:NaCl、NaOH

猜想二:        

猜想三:NaCl、NaOH、Ca(OH)2

【进行实验】

(4)小吴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滤液C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无明显现象猜想      不正确

②继续向步骤①所得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有白色沉淀生成猜想三正确
【反思评价】

(5)小组同学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根据步骤②的现象不足以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理由是        。

(6)小昊经过认真思考后,对步骤②进行了修改,并做了下面的实验,另取少量滤液C于试管中,加入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猜想三正确的结论。

六、计算题

26.香菇中含有的烟酸(化学式为C6H5NO2)是人体必需的13种维生素之一,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请计算。

(1)烟酸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

(2)烟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

27.取10g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参:

1.D

【详解】A、毛线织衣,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修剪盆栽,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雕刻石像,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木柴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2.B

【详解】A、食盐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形成溶液;

B、玉米油不溶于水,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形成溶液;

C、白醋主要成分是醋酸,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形成溶液;

D、白砂糖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形成溶液。

故选B。

3.A

【详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则“人造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故选A。

4.A

【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根据化学方程式推断物质的化学式。

【详解】由化学方程式知,反应前有10个氧原子,反应后有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10个氧原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3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构成,所以X的化学式为:C3H8。

故选A。

5.C

【详解】A、K2SO4含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A错误;

B、CO(NH2)2含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B错误;

C、NH4H2PO4含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C正确;

D、Ca3(PO4)2含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D错误;

故选:C。

6.D

【分析】pH大于7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pH小于7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

【详解】A、洁厕灵的pH小于7,呈酸性,选项错误;

B、橘子汁的pH小于7,呈酸性,选项错误;

C、西瓜汁的pH小于7,呈酸性,选项错误;

D、洗发水的pH大于7,呈碱性,选项正确。

故选D。

7.C

【详解】A、应该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免发生火灾,选项A不正确;

B、刚刚加热的蒸发皿温度很高,转移时应该用坩埚钳夹取,不能用手直接接触,选项B不正确;

C、因为有些气体对人体有害,所以闻气体的气味时应该采用“招气入鼻法”,选项C正确;

D、如果将水注入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比浓硫酸小,水会浮在浓硫酸上面,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的大量热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因此稀释浓硫酸时,应该把浓硫酸沿着烧杯的壁慢慢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选项D不正确。故选C。

8.D

【详解】A、碳酸钙含钙元素,且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可作补钙剂,不符合题意;

B、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极,石墨质软,容易留下痕迹,可用于生产铅笔芯,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炼铁,不符合题意;

D、熟石灰显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符合题意。

故选D。

9.B

【详解】A、甲烷由甲烷分子构成,甲烷中只有一种分子,故A不符合题意;

B、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组成的,氮气由氮气分子构成,氧气由氧气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所以空气中含有多种分子,故B符合题意;

C、冰是水的固体,冰水中只含有水分子,故C不符合题意;

D、黄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不含有分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A

【详解】A、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0.94%,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不是空气污染物,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水电解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不是,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D

【详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甲烷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故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物质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在描述实验现象时要注意颜色的变化、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2.B

【详解】A、10L酒精与10L水混合,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故混合后体积小于20L,不符合题意;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2:32=1:1,故10g硫粉在10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0g二氧化硫,符合题意;

C、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由于生成了气体,所得溶液的质量一定小于20g,不符合题意;

D、50℃时,向10g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0g钾固体,钾溶液已经饱和,不能继续溶解钾,溶液质量还是10g,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B

【详解】A.酸雨呈酸性,但呈酸性的降水不一定都是酸雨,正常雨水的,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不锈钢虽然是金属材料,不锈钢是一种铁合金,主要成分是铁、铬、镍,它属于混合物而不是金属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有机物含有碳元素,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等属于无机物,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等是盐,但不含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知识推理,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要注意知识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4.C

【详解】A、霉变的花生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素,且黄曲霉素一般在加热条件下不会被破坏,不能食用,故选项A错误;

B、食盐水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氯化钠不能与氧化铁反应,无法用食盐水除铁锈,故选项B错误;

C、洗洁精有乳化作用,能把大的油滴乳化成无数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选项C正确;

D、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开灯会产生电火花,引燃混合气体,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故选项D错误;

故选:C。

15.D

【详解】A.铁和铜都不能跟硫酸锌溶液发生反应,无法比较铁和铜的活动性顺序,故选项错误;

B.出去氯化钙中的盐酸,加入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可以跟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可以除去盐酸,但加入的氢氧化钙过量,反应后有剩余,增加了新的杂质,故错误;

C.氢气和甲烷都有可燃性,都能点燃,故无法检验甲烷中是否有氢气,选项错误;

D.根据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溶解性不同,加水溶解,氯化钾溶于水而二氧化锰不能溶于水,通过过滤将它们分离,洗涤干燥后回收得到二氧化锰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6.(1)

(2)

(3)

(4)

【详解】(1)元素符号在宏观上可以表示某种元素。故氦元素是:;

(2)化学式在微观上可以表示一个分子。故氨分子是:;

(3)钾的化学式是,其中阳离子是钾离子,阴离子是根离子。故填:;

(4)小苏打化学式是,其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化学式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故碳的化合价=,所以碳的化合价为+4价,故填:

17.(1)蛋白质

(2)分子不断运动

(3)含碳量不同

(4)单质

(5)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详解】(1)鳜鱼富含的营养素为蛋白质;

(2)能闻到梅花的香味,是因为梅花中含有的香味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梅花的香味,故答案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3)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则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4)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常以单质形式存在;

(5)“火要虚”指将可燃物架空,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火燃烧的更旺。

18.(1)     12     8     失去

(氢元素、碳元素(合理即可)

【分析】  

【详解】(1)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图1中元素信息图中原子序数(左上数字)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为质子数,则可知质子数是12,故填:12;

根据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即,解得x=8,故填:8;

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反应中为获取相对稳定结构,容易失去2个电子,故填:失去;

(2)由分析可知:图2中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3:1;

该反应中:、、、,则发生改变的元素是氢元素、碳元素,故填:氢元素、碳元素。

19.(1)蒸发结晶

(2)128.4

(3)B

(4)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6.5%(或小于30%也可)

【详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若氯化钠中混有少量钾,为提纯氯化钠应采用的结晶方法是蒸发结晶,故填:蒸发结晶。

(2)由表中数据可知,80℃时钾的溶解度为169g,20℃时钾的溶解度为31.6g,则100g水中加入160g钾完全溶解,把该溶液降温到20℃时,析出钾晶体的质量为,故填:128.4。

(3)20℃氯化钠溶解度大于钾,30℃氯化钠溶解度小于钾,则氯化钠和钾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温度范围为20℃~30℃,故填:B。

(4)20℃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g,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所以不能配制质量分数为30%的NaCl溶液,故填: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6.5%(或小于30%也可)。

20.(1)天然气

(2)石油

(3)

(4)产物是水,无污染等(合理即可)

【详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2)石油是混合物,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可分馏得到汽油、煤油等产品,故填:石油;

(3)乙醇与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作为燃料的优点是热值高,燃烧产物只有水,无污染,故填:产物只有水,无污染(合理即可)。

21.(1)大于

(2)铁跟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5

(4)Cu、Zn

【详解】(1)合金的硬度大于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青铜硬度大于纯铜,故填:大于。

(2)铁生锈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故填:铁跟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3)①六偏磷酸钠[化学式为(NaPO3)6]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氧元素化合价为-2,设磷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故填:+5。

②氧化铁与氢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亚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4)金属活动性镁>锌>铜,镁和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锌与镁不反应,锌与铜反应生成锌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为无色,则滤液中不含铜,铜与硫酸不反应,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冒出,则锌有剩余,滤渣中含有Cu、Zn,故填:Cu、Zn。

22.(1)H2SO4

(2)

(3)氧化物

(4)2/二/两

【分析】B的俗称为烧碱,则B为氢氧化钠;E浓溶液作为实验室干燥剂,可知E为硫酸;F是常见的一种红棕色物质,则F为氧化铁;E硫酸和F氧化铁都可以转化为C,硫酸可以生成的氧化物为水,氧化铁可与氢气反应生成水,所以C为水;D可以和C水相互转化,可以和F氧化铁反应,则D为氢气; A可与B氢氧化钠相互转化,则A为碳酸钠,碳酸钠可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代入检验,推断正确。

【详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E为硫酸,化学式为H2SO4。

(2)由上述分析可知,A→B反应则为碳酸钠可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3)由上述分析可知,C为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

(4)D氢气生成C水,氢气可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符合多变一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氢气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符合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特点,属于置换反应,所以可以通过2种反应类型实现转化。

23.(1)CO2能溶于水,瓶内气体压强变小

(2)上升

(3)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瓶内压强变大或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放出热量,瓶内压强变大(合理即可)

(4)调节装置内外压强平衡,防止橡皮塞被弹开(或防止五氧化二磷逸出,污染环境等)

【详解】(1)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瓶内气体压强变小,使塑料瓶变瘪,故填:CO2能溶于水,瓶内气体压强变小。

(2)铵溶于水吸收热量,瓶内温度降低,气体压强变小,液面a上升,液面b下降,故填:上升。

(3)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也放出热量,都会使瓶内压强变大,使气球鼓起,故填: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瓶内压强变大或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放出热量,瓶内压强变大(合理即可)。

(4)D实验中,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气体膨胀,压强增大,为了调节装置内外压强平衡,防止橡皮塞被弹开(或防止五氧化二磷逸出,污染环境等),在玻璃管上固定一气球,则玻璃管上气球的作用是调节装置内外压强平衡,防止橡皮塞被弹开(或防止五氧化二磷逸出,污染环境等),故填:调节装置内外压强平衡,防止橡皮塞被弹开(或防止五氧化二磷逸出,污染环境等)。

24.     A     b     CaCO3+2HCl=CaCl2+H2O+CO2↑     BFC     便于排净集气瓶中的空气

【分析】根据气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详解】(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固体加热型反应,故发生装置可选用A;用E装置收集氧气,是排水法,故气体应从b端通入。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碳酸钙和稀盐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要想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是固液常温型反应,气体通过浓硫酸干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应选择的实验装置连接顺序是BFC;收集二氧化碳时,导管应伸至接近集气瓶底部是为了便于排净集气瓶中的空气。

【点睛】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5.( 碳粉/C

(2)部分

(3)NaCl、NaOH、Na2CO3

(4)二

(5)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步骤(1)中剩余的氯化钡反应,也会产生白色沉淀

(6)碳酸钠(合理即可)

【详解】(1)②铁粉与空气中成分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脱氧剂的成分是铁粉、碳粉、碳酸钠、氯化钠,加足量水溶解,碳酸钠和氯化钠均溶于水,故滤渣甲中含碳粉和铁粉,碳粉和稀盐酸不反应,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黑色不溶物是碳粉;

(2)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①取一包干燥剂放入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后,用手触摸烧杯外壁,发烫,说明含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过滤,得到滤液B和滤渣乙;②向滤渣乙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可观察到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产生,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说明含碳酸钙,则该干燥剂部分变质;

(3)由以上分析可知,脱氧剂的成分是铁粉、碳粉、碳酸钠、氯化钠,加足量水溶解,碳酸钠和氯化钠均溶于水,故滤液A中含碳酸钠和氯化钠;将干燥剂加入适量水溶解,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滤液B中含氢氧化钙,混合后,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如果恰好完全反应,则C中溶质为氢氧化钠、氯化钠;如果碳酸钠过量,则C中溶质为碳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钠,如果氢氧化钙过量,则C中溶质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氯化钠,故猜想二:NaCl、NaOH、Na2CO3;

(4)①取少量滤液C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碳酸钠,则猜想二不正确;

(5)步骤①中加入了氯化钡溶液,如果C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也能产生白色沉淀,故根据步骤②的现象不足以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

(6)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故另取少量滤液C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猜想三正确。

26.(1)6:5

(2)58.5%

【详解】(1)由化学式可知,烟酸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6:5;

(2)烟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7.7.1%。

【分析】根据消耗的硫酸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详解】解:设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2NaOH+H2SO4=Na2SO4+2H2O

    98   142

10g×9.8%    (10g+10g)x

x=7.1%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1%。

【点睛】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文档

【中考压轴】2024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附答案)

2024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活动与化学有关。下列活动中存在化学变化的是A.毛线织衣.修剪盆栽.雕刻石像.木柴燃烧2.“油、盐、酱、醋、糖”是家庭常用的厨房调味品,其中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玉米油.白醋.白砂糖3.“天宫课堂”中,航天员在水球光学实验中打入的“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人造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A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