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032004学年度初三上学期语文中段考试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02:11:53
文档

20032004学年度初三上学期语文中段考试卷

2003—2004学年度初三上学期语文中段考试卷(本试卷涵盖一、二、五单元,全卷总分100分,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知识积累与运用。(12分)1.根据要求填空。(7分)(1)《己亥杂诗》中表现作者辞官后仍忧国忧民的名句是:,。(2)安得广厦千万间,。(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写梦境的诗句是:。(4)男儿何不带吴钩,。(5)《醉翁亭记》描写早晨与傍晚景色句子是,。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指出并改正在后面的横线上。(2分)砥柱中流岿然不
推荐度:
导读2003—2004学年度初三上学期语文中段考试卷(本试卷涵盖一、二、五单元,全卷总分100分,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知识积累与运用。(12分)1.根据要求填空。(7分)(1)《己亥杂诗》中表现作者辞官后仍忧国忧民的名句是:,。(2)安得广厦千万间,。(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写梦境的诗句是:。(4)男儿何不带吴钩,。(5)《醉翁亭记》描写早晨与傍晚景色句子是,。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指出并改正在后面的横线上。(2分)砥柱中流岿然不
2003—2004学年度初三上学期语文中段考试卷

(本试卷涵盖一、二、五单元,全卷总分100分,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

题 号

总 分

得 分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12分)

1.根据要求填空。(7分)

(1)《己亥杂诗》中表现作者辞官后仍忧国忧民的名句是:       

       ,                          。

(2)安得广厦千万间,                                    。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写梦境的诗句是:               

                    。

(4)男儿何不带吴钩,                            。

(5)《醉翁亭记》描写早晨与傍晚景色句子是                           

  ,                          。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指出并改正在后面的横线上。(2分)

砥柱中流       岿然不动      申张正义     与日具增 

                                       

3、指出下列复句的类型。(3分)

(1)这样,他的脑子里所有的就不是空想,他的行动也就可以不断地得到进步。(           )

(2)过去人类没有能征服沙漠,若干住人的地区反而为沙漠所并吞。(             )

(3)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宁可饿死,也不吃那屈辱的饭。(    )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A)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平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诗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尤美:_________ 翼然:_________

5.A文段写景采用了自远而近的方式,即从“_______”(起句)到“________”(结句)。(2分)

6.翻译A段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答:_________________               ___。

7.联系B文内容,分别说出“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和“太守之乐”的具体含义。(3分)

①禽鸟之乐:____               ____  

②游人之乐:______             ___

    ③太守之乐:_______               _

三、现代文阅读分析(38分)

文段阅读(一)(14分)

①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②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③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④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⑤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⑥许多大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⑦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⑧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⑨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_____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_____,常常_____书中的学说,常常________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⑩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⑾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8、将下列四个词按逻辑上的层进关系填入第⑨句空白处(2分)

A.辩论  B.怀疑  C.修正  D.评判

9、选文的中心论点的是:                               

                                   。(2分)

10、文中加点的“这样”所指代的内容是:                  

                                             (2分)

11、简要分析文中的第⑥句与第⑦⑧句间的关系.(3分)

答:                                                     

                                                        

12、第⑾句中就划线的“学术”和“文化”能不能互换位置,说说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选文在正面论证时举了戴震的例子,请你举一个反面的例子来证明第⑾句的观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阅读(二)(16分)

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

相传有一个英国人,名叫亚克敦,可以算是世界上书读得最多的人。他除了把自家的七万册藏书都读遍了,还博览群书,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校勘。可是,他却连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终生一事无成。这是为什么呢?剧作家克里雅日宁的话,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________不行,__________不够,读了而又能创造才是读书的真谛。许多人读书只满足简单的求知欲,没有把读书作为提高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创造过程。他们的创造力被闲置了。托尔斯泰曾经告诫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使他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这是多么严重的结局。

所以,要真正学会读书,必须培养创造力。

创造力,就是能提出新见解解决前人和自己不曾解决过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会另辟途径的能力。

创造是怎样开始的?见解便是创造的萌芽。

读书时人们重复着著书者走过的道路。如果读时产生的想法,仅仅就是书上所告诉你的,那你的思想只起到替别人录音的作用,没有产生自己的东西。我们应当在学习的基础上,把所有的知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血肉,然后“站到巨人的肩上”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请珍视自己的独到见解。①尽管其中不乏虚谬的花影,但创造的花蕾也孕育其中。宋朝的欧阳修,对韩愈的文采章法十分钦服,反复研读韩愈的著作,开始模仿着写作,进而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结果,他学韩愈的文章,而写出的文章并不像韩愈,成为著名的“唐宋家”之一;但他学韩愈的读,写的诗却很像韩诗,终于不能独成一家。清朝的学者袁枚总结了欧阳修的治学经验说:“平居有古人,学而力方深,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即学习时要尽可能吸收前人的知识,但创造却必须超过古人。见解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在读书中深刻理解,见识高人一筹;二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激励下,潜心钻研。两者往往互相作用。爱因斯坦谈到自己是如何创造时说过:我自己侥幸发现了一些东西,便如相对论的建立,这我可以解释为由于我多少保存了一些感到诧异的能力,②当绝大多数的物理学家从学出发继续前进,完全不加怀疑地使用牛顿的空间和时间的公式时,我却尝试着对它不信任,重新考虑全部问题。可见,凡是不满足现成结论、善于思考的人,他的创造力就强。

14、根据第1段有关内容,在第2段空格处应依次填入的词语是(各4个字)(4分)

                      ,                         

15、第3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2分)

16、第6段中,加点的“站在巨人的肩上”一句的含义是:(2分)

                                                                           

17、第7段中,加点的“落笔无古人”这句话的意思是:(2分)

                                                                           

18、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对划线句①“尽管其中不乏虚谬的花影,但创造的花蕾也孕育其中”这句话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文中画线句②的意思,在下列各项中选出与它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

A、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B、书非借不能读也

C、尽信书不如无书         D、思而学不学则殆

文段阅读(三)(9分)

①人是生而知之,还是学而知之呢?②天才是天生就聪明吗?③任何人从无知到有知,从没有才能到有才能,都要经过努力学习和刻苦实践的过程。④有的原先智力较弱、才能较差的人,由于后来努力学习和刻苦实践,逐渐认识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就会使智力和才能都得到提高。⑤相反,一些智力和才能获得较早发展的人如果骄傲自满,不再勤劳苦练,他的智力和才能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句话正是说的这个道理。⑦宋代王安石曾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方仲永,小时比较聪明,五岁就会写蛮不错的诗,由于后来没有受到教育,没有抓紧学习,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⑧在他二十岁左右,王安石回乡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得到的回答是:他已经完全是个平凡的人了。⑨可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学习和刻苦实践。

20、本段文字的论点是第__              ___句。 (2分)

21、本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2分)

22、第⑦⑧句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2分)

A. 描写 B. 议论 C. 抒情 D. 记叙

23、“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出自_____________,本文用作引证,如改为例证,该怎么写?(3分)

答:                                                    

                                                             

三、作文(40分)

题目:_____爱如灯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写出生活中的现象与自己的感悟,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下排方格不少于700字)

第五册中段测试题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2分)

1、(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铁马冰河入梦来。

  (4)收取关山五十州,

  (5)日出而云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2、  “申”改作“伸”    “具”改作“俱”

3、(1)并列复句    (2)递进复句       (3)选择复句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4、(1)特别秀美     (2)象鸟翅张开的样子。

5、“其西南诸峰”“醉翁亭也”

6、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7、(1)山林之乐  (2) 从太守游而乐   (3)融情山水、与民同乐

三、现代文阅读。(38分)

8、B.A.D.C 

9、 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10、 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11、第⑥句是这一小层的论点,第⑦⑧句是事实论据,用例证的方法证明第⑥句  

12、不能互换。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文化”活动中的一种,先“学术”后“文化”是从部分到整体,范围由小到大,程度由轻到重。  

13、牛顿失去对自然怀疑与探索的精神,转入神学以后,再无建树。(或从“课外阅读一”中举亚克敦、韩愈的例子)

14、读而不懂  既读也懂  

15、承上启下  

16、在学习前人,把前人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的基础上  

17、指创造时要摆脱对古人的模仿,超越古人,有自己独到的东西。18、可用自己的实例说明有些想法尽管幼稚或不切实际,却能帮助开启新的思路等。

19、C

20、第③句  

21、正反对比论证、事实论证   

22、D、记叙  

23、《世说新语》

四、作文(40分)(略)(评分标准参照中考)

文档

20032004学年度初三上学期语文中段考试卷

2003—2004学年度初三上学期语文中段考试卷(本试卷涵盖一、二、五单元,全卷总分100分,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知识积累与运用。(12分)1.根据要求填空。(7分)(1)《己亥杂诗》中表现作者辞官后仍忧国忧民的名句是:,。(2)安得广厦千万间,。(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写梦境的诗句是:。(4)男儿何不带吴钩,。(5)《醉翁亭记》描写早晨与傍晚景色句子是,。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指出并改正在后面的横线上。(2分)砥柱中流岿然不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