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ISOYES收集 点击数: 48282 更新时间:2006-11-11 9:31:53
在汽车行业,包括整个汽车供应链, 最不想发生的事情: 由于质量原因发生的交通事故和汽车降价.但事实又不以人们的愿望转移, 先了解一下下面的事实:
2005年12月5日,发生在八达岭高速公路的特大交通事故, 共造成24人死亡,1人重伤,2人轻伤,6人轻微伤。这次事故是北京市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起交通事故。事故的起因是内蒙古自治区一辆装载电石的大货车,行至北京昌平区八达岭高速公路进京方向49公里处时,因制动失灵,追撞上同方向行驶的北京长途汽车有限公司从河北蔚县驶往北京德外的一辆大客车,翻入道路左侧约20余米处的山沟后,两车及货车内拉载的电石起火。
类似问题在全国或全世界有多少? 还有汽车降价的现象, 有哪款汽车不在降价吗?
面对上述棘手的问题, 整车厂和整个汽车供应链如何去应对呢? 没有一剂就灵的妙药, 但目前盛行的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ISO/TS16949:2002却对企业有或多或少的帮助.
2002年03月,国际汽车特别工作组(IATF:International Automotive Task Force)和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JAMA:Japan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在ISO/TC176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的支援下以ISO9001: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结合QS- 9000:1998(美国)、VDA6.1:1999(德国)、EAQF(法国):1994和AVSQ(意大利):1995等质量体系的要求对原 ISO/TS 16949汽车供方质量体系要求(技术规范)第一版标准进行了技术修订,并于2002年03月14日颁布了ISO/TS 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技术规范)第二版标准,英文作为其官方语言, BSI做为世界唯一一家认证机构, 被邀请参与该标准的技术修订。
该标准以避免汽车供应链企业进行多重认证为准则, 并持续向下列目标努力:
* 在供应链中持续不断的改进
a)质量改进
b)生产力改进
c)成本的降低.
* 强调缺点的预防
a)SPC的应用
b)防错措施.
* 减少变差和浪费
a)确保存货周转及最低库存量
b)质量成本
c)非质量的额外成本(待线时间,过多搬运 ... )
利用先期策划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产品可靠性
该标准强调策划, 在产品量产之前通过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或项目管理等方法, 对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设计进行管理. 产品质量策划或项目管理是一种结构化的方法,用来确定和制定确保某产品使顾客满意所需的步骤。产品质量策划的目标是促进与所涉及的每一个人的联系,以确保所要求的步骤按时完成。有效的产品质量策划领带于公司高层管理者对努力达到使顾客满意这一宗旨的承诺, 分如下步骤:
1. 计划和确定项目
目的是确定顾客的需要和期望,以计划和规定质量项目。所有的工作都应考虑到顾客,以提供比竞争者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产品质量策划过程的早期阶段就是要确保对顾客的需要和期望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2. 产品设计和开发
目的是将策划过程中设计特征和特性发展到接近最终形式是的要素。即使是在设计由顾客进行或部分由顾客进行的情况下产品质量策划小组也应考虑策划过程中的所有设计要素,包括从样件制造到验证产品和有关服务满足顾客呼声目标的所有环节。一个可行的设计应能满足生产量、工期和工程要求的能力,并满足质量、可靠性、投资成本、重量、单件成本和进度目标等。
3. 过程设计和开发
目的是为获得优质产品开发一个制造系统和与其相关的控制计划,在产品质量策划过程的这一阶段所要完成的任务依赖于成功地完成前两阶段的任务。这一阶段的任务是为了保证开发一个有效的制造系统,这个制造系统应保证满足顾客的要求、需要和期望。
4. 产品和过程确认
目的是通过试生产运行评价来对制造过程进行确认。在试生产运行中,产品质量策划小组应确认是否遵循控制计划和过程流程图,产品是否满足顾客的要求,还应注意正式生产运行之前有关关注问题的调查和解决
5. 反馈、评定和纠正措施
质量策划不随过程确认和就绪而终止。在零件制造阶段当显示出所有的特殊和普通变差原因时,可评价输出,这也是评价产品质量策划工作的有效性的时候。在这一阶段,生产控制计划是评价产品和服务的基础。
利用多种工具进行缺陷预防
本标准的理念之一是:产品质量是设计出来的, 是制造出来的, 推行缺陷预防, 过多的检验是一种浪费.在理念形成后又推出多种实用工具去实现.
1. 潜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是极其重要的缺陷预防技术,是实现预防为主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产品实现策划阶段完成, 并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完善. FMEA可以描述为一组系统化的活动,其目的是:
(a)认可并评价产品/过程中的潜在失效以及该失效的后果;
(b)确定能够消除或减少潜在失效发生机会的措施;
(c)将全部过程形成文件。FMEA是对确定设计或过程必须做哪些事情才能使顾客满意和降低企业自身风险这一过程的补充
2. 统计技术应用
统计技术的应用, 使企业利用预防的方法代替了检验, 将问题发现在其发生之前, 并持续地改进其流程, 从而使企业及早发现问题, 避免或减少由于各种问题(包括质量事故)的发生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典型的统计技术应用于计量型数据和计数型数据.
3. 防错方法
有些错误的产生是由于作业员操作不认真的原因, 并且一味地批评或教育员工恐怕达不到预期效果, 此时防错技术可以登场了.防错技术是在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设计开始的, 使再笨的员工也能操作正确.比如, 现在的笔记本电脑设计的接头插空, 假如你不熟悉该产品, 可能要插错接头, 此时你能插进去吗? 插不进去, 错误自然不能发生, 损失也就没有了.
成本控制
关于成本的控制, 上述企业对流程的策划和对不合格品的预防, 目的之一就是减少不合格品, 从而可以减少不良质量成本. 除此而外, 本标准导入了精益制造的原则, 目的之一也是控制成本. 精益制造原则要求企业不同部门具有相同的目标, 即:为达到企业自身制订的成本目标而工作, 控制成本的公式, 从传统的模式:成本+利润=价格, 或 价格-成本=利润, 变成精益模式:价格-利润=成本, 价格是市场导向的, 不以企业思维而改变, 利润是企业领导层制定的, 是企业的战略之一, 在一定的利润战略部署下, 当价格变动时(通常是降价), 成本随之改变(通常要求减少), 那么企业各部门如何去做来保证成本控制在预期目标内呢? 这就是精益制造方法要去解决的问题. 精益制造的理念是减少浪费, 企业运行中的各种浪费, 比如:生产搬运过多, 废品的产生, 更换模具时间太长, 产品库存过多等等.任何的浪费得到解决或控制, 都会使成本减少, 问题是如何使浪费得到解决或控制呢?首先是观念, 必须先有想去解决问题的观念, 其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本标准里也有些方法可以借鉴, 比如要求顾客导向的生产计划, 可以一定程度减少库存品过多; 对厂房,设备和设施进行策划, 可以减少过多搬运等等.
ISO/TS16949:2002 质量管理体系不是万能的, 对不同企业的影响也有差异, 企业也不可能指望实施了ISO/TS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就万事大吉了, 但求能够通过事实本体系能够比以前有一点进步, 并坚持不懈, 持续改进体系流程, 从而达到最终目的
ISO/TS16949入门基础知识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76972 更新时间:2006-9-16 17:30:04
一、ISO/TS16949的概念
ISO/TS16949 (以下称TS 16949)全名是“质量体系-汽车供货商——应用 ISO9001:1994的特殊要求”,简称ISO/TS16949标准。目前,国际汽车工业界正在酝酿实施ISO/TS16949质量体系的审核和认证工作。不久,一项国际上共同认可的专门适合于汽车工业的质量体系认证,将有可能取代各国自己的汽车工业质量体系认证。
二、ISO/TS16949的制订
ISO/TS16949 标准由美、法、德、英5国汽车工业部门联合起草,由IATF(international Automotive Task Force)下面的各国汽车联合会(ANFIA,AIAG,CCFA,FIEV,SMMT和VDA)共同制定,在经过GM正式认定后,与各个国家汽车标准(VDA6.1, QS9000,AVSQ 和EAFQ)等同采用。这就是说,拥有TS 16949认证证书的企业,不必再做QS9000或VDA6.1认证。也就是说新的质量管理标准ISO/TS 16949首先将为那些客户遍布不同国家的汽车供货商提供方便,他们将来不必再做多重认证。
三、ISO/TS16949与ISO9001、QS9000、VDA6.1的关系
ISO/TS16949 目的是适应汽车工业全球采购的要求,减少汽车零部件及材料供货商为满足各国质量体系要求而多次认证的负担,从而降低采购成本。该标准是以国际上普遍接受的 ISO/9001标准为基础,补充进汽车工业的特殊要求而形成。它完整地引用了ISO/9001标准的有关原文,表明国际汽车工业界完成接受 ISO9001标准,要想达到ISO/TS16949标准要求的基本条件是先满足ISO9001标准。
ISO/TS16949采纳了近代汽车工业界认可的质量工程概念、方法和技术,在内容方面十分详细、具体。如要求采用先期质量策划、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等系统技术,突出强调了顾客满意度、持续改进、多方论证、产品和生产过程的特性等概念和方法。王秉刚解释道:所谓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是指在产品投产前,就把不能满足顾客要求的问题找出来。这样做避免了产品投产后,一边卖一边改,搞事后质量攻关,保证了投产后的产品一定是高质量的商品。其实以上内容在ISO9001标准中也有,但是新标准提出得更详尽、更加针对汽车工业。
ISO/TS16949标准与美国三大汽车公司所制订的QS9000质量体系内容十分相似,还吸收了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编制的汽车工业质量控制标准,以及意大利、潜力汽车工业组织编制的质量体系文年中的主要内容。对于国内中美、中德、中法、中意及中英合资的汽车企业来说,该标准与他们当前实施的质量体系标准很接近。
TS 16949当前的版本还留有VDA6.1 和QS9000的明显特征。其结构、语言甚至连认证规定也是从QS9000搬来的,但是目前能在VDA6.1内找到的产品安全、员工激励、环境保护或劳动安全的主要方面在TS 16949内也可以找到。此外还有既不属于VDA6.1又不属于QS9000的要求:
1、更多地考虑顾客满意。
2、在质量管理职责中强调更多的管理联系。
3、致力于开发综合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预防与纠正措施、减少精力分散,并去除供应链中的浪费环节。
TS 16949认证向所有企业开放,因为它不再象现有的QS9000和VDA6.1一样有应用领域的(设计和开发、生产、服务……)。这样一来,本身没有生产过程的企业也可以取证。
四、ISO/TS16949的益处
TS 16949在 1999年中期成为通过ISO认定的汽车工业技术规范(TS)。汽车工业希望从中获得:
1、产品质量和过程质量的改进
2、采购过程在世界范围内可信度的增加
3、释放用于繁多的质量任务的资源
4、处于供应链始端的质量体系符合标准要求
5、通过使用统一的语言得到更加统一的解释口径
6、减少顾客对体系的审核次数
7、减少重复的第三方认证
五、ISO/TS16949标准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
ISO/TS16949标准极具代表性、可操作性和系统性,对于我国汽车工业来说是一部编辑完美的质量管理学习指南。
学习和接受国外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是提高我国汽车工业质量水平的基础工作,应该踏踏实实地做好这项工作。过去我们引进了技术,有了好图纸、好设备却生产不出来高质量的产品,主要就是因 质量管理差。只有按照好的质量管理方法去做,才能提高产品质量。现在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质量管理方法摆在我们面前,把应该怎样做都告诉了我们,这是一个好机会。ISO/TS16949标准值得汽车行业高度重视
ISO/TS16949标准产生的深远意义还在于,它说明了汽车工业正在快速地向全球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全球采购越来越普遍、越来越规范,要想打入国际市场,必须达到国际质量标准的要求。它也是国际大公司一项全球性战略,督促大企业集团更加提高市场竞争力。
现在国内已有一部分汽车产品具有较高的质量水平,有些零部件企业能够出口,参与国际竞争,但整体质量管理水平同国外相比还有差距。学习和培训 ISO/TS16949标准是汽车行业面临的首要任务。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要采取多种式,积极推动新标准的宣传学习工作,广大工厂企业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组织人员学习培训,有的企业还可以部分采用新标准,积累经验。
汽车工业质量保证体系标准
作者:BSI 文章来源:BSI 点击数: 14755 更新时间:2006-9-4 21:07:01
汽车工业是个综合性产业,由于汽车产品使用的安全性,排气污染和燃油消耗,涉及到国家和社会的各方面利益。因此,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国家,社会对该产品的质量保证要求愈来愈高,许多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先后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质量保证标准,从汽车产品设计开发到服务全过程控制质量,从而确保车辆的安全性和其他基本性能。溯源最早具有代表性的汽车工业质量保证体系标准当属美国QS-9000质量体系要求和德国VDA质量保证体系标准,而随着ISO/TS16949的出现,前二者将被逐渐被取而代之。
1.QS-9000是美国三大汽车厂(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于1994年08月在ISO9001:1994质量体系基础上结合汽车行业特定要求和顾客特殊要求而编制形成的供应商质量体系要求,目前最新版本为 QS-9000:1998版。QS-9000是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供方质量保证手册》、福特汽车公司《 Q-101质量体系标准》、通用汽车公司的北美《创优目标》/《采购物料通用标准》和货车/卡车制造公司基本要求的协调产物。
2.VDA: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包括奔驰、大众、奥迪、保时捷以及数以百计的供应商所?成。并于1991年发布了VDA质量体系标准第一版。VDA 6.1是以ISO 9001:1994版质量体系为基础,并参考了QS-9000质量体系标准,同时包括其一些?外的特殊要求,例如:质量体系的财务考虑;产品安全性;企业战略;过程设计和开发等。VDA 6.1质量体系标准主要有二大部份:U部分-企业领导;P部分—产品与过程。U部分-企业领导共有七个要素,P部分—产品与过程共有十六个要素,共125个提问。
3.2002年03月,国际汽车特别工作组(IATF:International Automotive Task Force)和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JAMA:Japan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在ISO/TC176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的支援下以ISO9001: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结合QS-9000:1998(美国)、VDA6.1:1999(德国)、EAQF(法国):1994和AVSQ(意大利):1995等质量体系的要求对原ISO/TS 16949汽车供方质量体系要求(技术规范)第一版标准进行了技术修订,并于2002年03月14日颁布了ISO/TS 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技术规范)第二版标准,英文作为其官方语言, BSI做为世界唯一一家认证机构, 被邀请参与该标准的技术修订。
目前世界各国汽车工业对承认ISO/TS 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各汽车整车厂(OEMs):
∙德国:BMW(宝马汽车公司),VW(大众汽车公司),AUDI(奥迪汽车公司),OPEL
∙意大利:FIAT(菲亚特汽车公司)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广本汽车公司,本田汽车公司,铃木汽车公司
∙美国:GM(通用汽车公司),FORD (福特汽车公司),DAIMLER-CHRYSLER (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
∙法国:雷诺汽车公司,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神龙富康汽车公司
为什么世界主要汽车厂都承认并要求其供应链进行TS16949的认证?从该标准的目标不难得出答案:该标准以避免汽车供应链企业进行多重认证为准则,并持续向下列目标努力:
1.在供应链中持续不断的改进
a)质量改进
b)生产力改进
c)成本的降低
2.强调缺点的预防
a)SPC的应用
b)防错措施
3.减少变差和浪费
a)确保存货周转及最低库存量
b)质量成本
c)非质量的额外成本(待线时间,过多搬运 ...等)
ISO/TS16949体系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14766 更新时间:2006-5-9 23:42:37
ISO/TS16949 技术规范,是汽车生产件以及相关维修件生产厂家进行质量管理的现代化工具。按照该技术规范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将给企业带来很多的好处和显著的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企业成为汽车顾客的供方,特别是为主机厂配套。汽车主机厂目前普遍 提出了对汽车生产件及相关维修件供方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依据ISO/TS16949技术规范或其它质量体系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取得认证,才有可能进入国际、国内汽车顾客的采购圈。
第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ISO/TS16949技术规范告诉企业的不仅仅是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的要求,提出并规定了许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控制程序和方法,如质量先期策划、测量系统分析、生产件批准程序等,合理的使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战斗力。
第三,有利于企业全员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满足顾客要求质量意识的形成。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管理的加强,形成与质量有关的各级管理人员、岗位员工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发展局面。
第四,能不断提高顾客对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产品质量的不断改进与提高,百分之百按时交付产品的机制,以及对顾客要求的关注、沟通与满足,ISO/TS16949技术规范将帮助企业不断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
第五,预防产品缺陷,减少不合格品。
ISO/TS16949技术规范从产品的策划、设计与开发、制造过程设计、生产过程的确认、不合格品的分析与控制、纠正措施、预防措施诸多过程进行控制。对产品实现过程潜在的缺陷进行识别、分析,制定相应的措施,防止不合格的发生,减少不合格品,降低废品损失,减少成本,使产品实物质量明显提高。落实并实施ISO/TS1694 9技术规范,采取质量先期策划、控制计划等手段,对产品从原辅材料采购到产品实现过程直至交付的全过程规定控制要求,实施过程控制,能有效的提高产品的实物质量。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第六,减少了质量管理体系的重复检查和验证。ISO/TS16949在ISO9001: 2000标准的基础上,集QS9000、VDA6.1等汽车质量体系标准的管理思路和要求,已被全球的汽车顾客所接受,“共同的标准,共同的第三方认证,相互承认”已是大势所趋。过去不同汽车管理体系标准的重复认证,将逐步过渡到单一的认证,这为广大汽车生产件企业减轻了负担。
第七,有助于企业建立自我检查、发现问题,寻求改进,自我完善的管理机制。
内部审核员队伍建立和保持,将为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持续改进提供保证。
ISO/TS 16949 国际汽车工业质量体系技术规范介绍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16332 更新时间:2006-5-9 23:39:49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99年5月公布了一项行业性的质量体系要求,它的全名是:"技术规范ISO/TS16949质量体系--汽车供应商--关于应用ISO 9001:1994的特殊要求",英文:"Quality systems--Automotive suppliers--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ISO 9001:1994"。本文从背景、目标与结构、条文内容三方面,对该质量体系要求作一简要介绍。
一、ISO/TS 16949产生的背景
ISO 9000标准系列的公布以及以ISO 9001,9002为基础的质量体系认证活动在全球的开展,对国际汽车工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汽车工业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及全球采购战略,使许多大型的国际汽车工业集团较早开始形成对它们的供方的质量体系要求,并开始审核活动。ISO 9000标准系列公布之后,几个主要汽车工业国以 ISO 9001标准为基础,制订了本国统一的汽车工业质量体系要求,并以与ISO 9000类似的途径,开始认证活动,包括第二方审查和第三方注册。其中我国比较熟悉的,并已在中国开展认证活动的,有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制订的QS-9000和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制订的VDA6.1。此外,法国、意大利等国家也制订了类似的文件。汽车工业的许多零部件、材料供方要同时为世界许多汽车整车厂供货,因此即带来了多重要求和多重认证的问题。
基于上述情况,美德意法英五国汽车工业界的有关机构联合成立了国际汽车特别工作组(IATF),同ISO/TC 176技术委员会合作,从1997年开始协调,1998年形成草案,1999年正式以技术规范(TS)方式公布,供汽车工业临时使用。按ISO的规定,对技术规范将每三年评审一次,然后决定是否转为国际标准。
在该技术规范公布的同时,还通过了ISO/TS 16949的检查表、指南、认证计划和IATF认可准则。可以说汽车工业全球统一认证的方案已经形成,认证的准备工作已在欧美积极进行。
ISO/TS 16949对我国汽车工业也将会产生重要影响,其原因是:
1.中国许多欧美的合资汽车整车厂和它们的供应网络势必要接受ISO/TS 16949的要求和认证;
2. ISO/TS 16949是以ISO 9001为基础,综合了国际汽车工业的先进质量管理要求。它对即将加入WTO的中国的汽车工业,为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将提供极好的学习和提高竞争能力的机遇。
二、目标与结构
1 目标
该技术规范的目标是要开发出能够在汽车工业供应链(网)中提供持续改进,强调缺陷预防,减少变差和浪费的基本的质量体系。而在此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可能还会有顾客的特殊要求。
2 结构
该技术规范的质量体系文件结构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①ISO 9001,9002:1994是该技术规范的基础,具体体现在,ISO/TS 16949的条文,就是在ISO:9001:1994的20个要素(全文引用)基础上,增添上补充的条文而形成。 ②ISO 9001、ISO/TS 16949和顾客的特殊要求是供方制订质量体系文件的根据,哪一个都是重要的。③本规范的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一系列的参考手册目录,包括一些重要的工具和技术,如FMEA,SPC,MSA,可靠性,工装设备,生产件批准程序,试验设计,持续改进,项目管理,体系审核等等,它们一旦被技术规范所引用,就成为规范要求的一部分。这些参考手册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
三、ISO/TS 16949内容介绍
如上所述,该规范全文引用ISO 9001:1994,在各要素的条文之后,补充进自己的内容,本文仅就补充的部分作简要介绍,由于笔者的理解水平有限,未必介绍恰当,有需要的读者,还请阅读原文为好。
1 范围
指出本规范适用于汽车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特别强调适用于提供生产件和维修件的供方和分承包方的"现场"(site)。指出设计中心和公司总部不能单独认证。
2 引用标准
该规范引用了3个国际标准,即:ISO 8402:1994,ISO 9001:1994和ISO/IEC 17025。并说明前两个标准的后续版本将不适用。意味着ISO9001若出现新版本,也暂时不影响该规范。
3 术语及定义
该规范采用ISO 8402:1994的术语定义,同时还在附录中定义了一些特定术语,如:产品实现(Product Realization),现场,末件比较,全尺寸检验,多方论证方法,基准确定(Benchmarking),等等。
4 质量体系要求
4.1 管理职责
4.1.1 质量方针
在质量方针下面,增加了三项具体要求:4.1.1.1目标,4.1.1.2顾客满意度和4.1.1.3持续改进。规定应制订长期和短期目标及度量方法,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可达到。规定应有用来确定顾客满意度的文件化程序,有客观的数据支持,并形成文件。指出在质量方针中应体现对质量、服务、成本及技术的持续改进,应确定改进需要,实施改进方案,强调改进和纠正预防措施是不同层次的活动,改进是在合格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变差、降低成本和改善服务。
4.1.2 组织
4.1.2.1 职责与权限
在这一小节中,增加了2个分条文:4.1.2.1.1顾客代表和4.1.2.1.2质量职责。规定供方应指定适当人选,在讨论质量要求的内部会议上代表顾客的需求。规定负有纠正措施职责和权限的管理者应能迅速得到有关不合格的通知。负责质量的人员,如需要,应有权停止生产。
4.1.2.2 资源
在这段落中,补充4.1.2.2.2班次资源条文,规定在生产过程的每个班次,都应指定负质量职责的人员。
4.1.2.3 管理者代表
本段中未增加内容。
在4.1.2中,除增加上述内容外,还增加了4.1.2.4组织接口。规定应根据顾客的先期质量策划参考手册或项目管理手册,建立从概念开发到生产各阶段的管理体系。应运用多方论证方法进行决策。还专门规定了采用顾客使用的语言和信息传递方式。
4.1.3 管理评审
在此段中,增加补充条文4.1.3.2管理评审补充。规定评审应包括所有要素,以及运行状况。评审应与持续改进接合。要对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及不良质量成本进行监控和评估。要求足够评审频次。
在4.1要素中的后部,该规范增添了4个分条款:4.1.4业务计划,4.1.5公司级数据和资料的分析和使用,4.1.6员工激励、授权及满意度,4.1.7对社会的影响。
在4.1.4业务计划中,规定应有形成正式文件的业务计划,以业务计划的有关内容要求,制订依据和方法,跟踪和修订。指明业务计划不提供第三方审核。
在4.1.5中规定应将质量、运行能力的起势及当前的质量水平形成文件。这些数据应与竞争对手或相当的杆竽做对比,与业务目标的进展作比较。
在4.1.6中规定,应有促进员工实现质量目标、进行持续改进的过程,包括提高各层次人员的质量意识。同时,要建立衡量员工满意度及其对质量目标理解的过程。
4.1.7有两个具体条文。4.1.7.1产品安全性。规定应在质量方针和实施中强调对产品安全性的关注,降低潜在风险,在设计控制和过程控制中落实,并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4.1.7.2法规。规定应有确保符合、安全和环境法规的过程。
4.2 质量体系
4.2.1 总则
没有增加内容。
4.2.2 质量体系程序
规定规范的所有要求都应在体系文件中有所说明,但不需要每一个都写成单独的程序文件。
4.2.3 质量策划
将ISO 9001的4.2.3的内容列为4.2.3.1,增加了4.2.3.2质量计划要求。规定应制订包括顾客要求及引用适当技术规范的质量计划。
在4.2要素中,还增加了4.2.4产品实现,4.2.5工厂、设施及设备策划,4.2.6工装管理,4.2.7过程改进,4.2.8质量体系运行状况五个分条款。
4.2.4 产品实现
这是一个篇幅很大的,有关质量策划,包括10个详细要求的重要补充内容。
首先规定了应建立"产品实现"的程序,保证按顾客要求准时交付产品。产品实现的方法可以是先期质量策划(如美国QS-9000规定),也可以是项目管理(如德国VDA规定)。
从4.2.4.1—4.2.2.10详细叙述了产品实现整个过程的有关要求。
4.2.4.1 度量
这里所谓度量,是指质量风险、成本、研制周期(Lead Time),关键路径等内容。规定应对产品实现过程中适当阶段的度量予以明确,进行分析并报告给管理者。
4.2.4.2 评审周期
规定在产品实现的适当阶段的进行状况评审,以采取必要的措施,并与设计阶段相协调。
4.2.4.3 多方论证方法
指出应采取多方论证方法进行产品实现的过程,包括特殊性,FMEA和控制计划的制定和评审。
4.2.4.4 工具与技术
规定应使用顾客有关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参考手册中指定的工具和技术或类似效果的技术。PFMEA应涉及所有的特殊特性。应采用防错技术。应对新的过程进行能力研究。应包括过程能力、可靠性、维修方便性、可用性的目标及接受准则。
4.2.4.5 计算机辅助设计
当合同有规定时,应确保有与顾客能兼容的CAD/CAE的资源和能力。
4.2.4.6 特殊特性
规定按顾客规定的符号标识对安全性、法规、配合、性能、功能、外观等有重要影响的产品或过程的特殊特性。规定了特殊特性的确定、控制等要求。
4.2.4.7 可行性评审
规定进行某种产品合同评审时,应进行生产可行性(包括质量、数量、价格、供货期等)的研究和评审,并保留记录。
4.2.4.8 过程设计的管理
规定应建立和保持过程设计的文件化程序。并在4.2.4.8.1过程设计输入,4.2.4.8.2过程设计输出和4.2.4.8.3过程验证中对内容作了规定。
4.2.4.9 控制计划
在此段落对控制计划的内容、类型、方法以及评审和更新做了规定。
4.2.4.10 产品的批准程序
规定在产品实现的最后,在过程确认之后,正式供货之前要按顾客规定的程序进行产品和过程的批准,该规定也适用于分承包方。强调所有的更改应验证并获得顾客的批准。
4.2.5 工厂、设施及设备策划
规定应采用多方论证方法制定工厂、设施及设备的计划。工厂的布局应符合精益生产的原则。应制订评价工作效率的方法和计量标准。
4.2.6 工装管理
规定应为工具和量具的设计、制造和验证提供技术资源。应建立和实施工装管理的体系。
4.2.7 过程改进
规定持续改进应延伸到优先考虑的特殊特性上。再一次强调指出,改进的努力应是预防缺陷的产生,而不是找出缺陷。指出如果采用计数型的数据,其结果不是零缺陷,那么这种情况下所采取"改进"是属于纠正措施。
4.2.8 质量体系运行状况
规定对质量体系运行状况进行评估,并留有记录,为质量计划、业务计划规定的目标和顾客满意度的实现情况提供证据。评估的结果应适用于纠正措施和持续改进。
4.3合同评审
4.3.1总则
无补充内容
4.3.2评审
将ISO9001的4.3.2的"评审"编号改为4.3.2.1。增加4.3.2.2评审--补充分条文。规定供方应建立确定成本要素或价格的过程,成本数据不提供第三方审核。
4.3.3合同的修订
无补充内容
4.3.4记录
无补充内容
4.4设计控制
4.4.1总则
无补充内容。
4.4.2设计和开发的策划
在原条文之后,补充了4.4.2.1要求的技能和4.4.2.2研究与开发。规定供方应保证设计小组具备资格,并规定设计部门应掌握的适用的技能,如几何尺寸和公差,质量功能展开,可制造性和装配性,价值工程,试验设计,FMEA,有限元分析,实体建模,仿真技术,CAD/CAE,可靠性工程计划等。规定应能与研究开发机构沟通,建立渠道,以保证产品和过程的创新。
4.4.3组织与技术接口
无补充内容。
4.4.4设计输入
将原ISO9001的条文编号为4.4.4.1,增加4.4.4.2可靠性目标和4.4.4.3信息的利用两个条文。规定在设计输入中应有产品寿命、可靠性、耐久性和可维修性目标。应建立获取信息并进行综合利用的程序。
4.4.5设计输出
将ISO9001的原条文编号改为4.4.5.1,增加了4.4.5.2设计优化条文。规定设计输出应是优化设计的结果。
4.4.6设计评审
无补充内容。
4.4.7设计验证
无补充内容。
4.4.8设计确认
将原ISO9001的条文编号改为4.4.8.1,增补了4.4.8.2设计确认-补充和4.4.8.3样件计划2个条文。规定应按顾客项目时间进行设计确认,并记录确认结果。提出"设计失效"的概念,要求将设计失效形成文件,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规定当顾客要求时,应制订样件试制计划,应尽可能采用与正式生产中相同的分承包方,工装和过程,应跟踪性能试验活动。
4.4.9设计更改
将原ISO9001的条文编号改为4.4.9.1,增加了4.4.9.2设计更改的评估条文。指出要说明设计更改对产品应用系统、顾客、装配过程以及对其他有关产品和系统的影响。
4.5文件和资料的控制
4.5.1总则
无补充内容。
4.5.2文件和资料的批准和发布
将ISO9001的原条文编号改为4.5.2.1,同时增加了"注",指明原条文的a)的中所提到的适用的文件具体是什么?(共列出10项)。另外,增加了4.5.2.2工程规范条文。规定应制定保证及时评审(给出"及时评审"的具体含义)、发放和实施所有顾客工程标准和规范及其更改的程序文件。
4.5.3文件和资料的更改
无补充内容。
4.6采购
4.6.1总则
在总则条文下增加了4.6.1.1经顾客批准的分承包方和4.6.1.2法规的符合性。规定若合同中有规定,供方应从经顾客批准的分承包方处采购产品、材料或服务。强调用于生产用所有产品或材料均应满足生产和销售国有关环境、电力、电磁及安全方面的法规要求。
4.6.2分承包方的评价
在原ISO9001条文下,补充了4.6.2.1分承包方的开发和4.6.2.2分承包方的交付计划。规定供方在进行分承包方质量体系开发中,应符合本技术规范要求或参考书目中指出的顾客质量体系手册。可根据本技术规范进行第二方或第三方审核。规定分承包方也应具有100%准时交付能力,应建立监视分承包方交付能力的体系,附加运费的记录应包括供方和分承包方两方面所支付的费用。
4.6.3采购资料
无补充内容。
4.6.4采购产品的验证
无补充内容。
4.7顾客提供产品的控制
将原ISO9001的条文编号改为4.7.1,增加了4.7.2顾客所有的工装。规定所有顾客的工具和设备应有清晰可见的永久性标识。
4.8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
基本无补充。
4.9过程控制
将原ISO9001的条文编号改为4.9.1,在下面增加了4.9.1.1生产现场的清洁,4.9.1.2偶发性事故应急计划,4.9.1.3特殊特性的确定,4.9.1.4预防性维护等4个子条款。规定应保持现场处于有序清洁状态。规定应制定因供应中断、劳动力短缺、关键设备故障而发生的紧急情况的应变计划。规定在特殊特性的确定、文件化和控制方面满足顾客的所有要求。规定为机器/设备维护提供适当的资源,建立有效的预防性维护体系。
除这些补充内容外,在4.9中还补充了以下条款:
4.9.2作业指导书
规定了作业指导书应来源自质量计划、控制计划及产品实现过程,作业指导书应在操作现场方便得到。例举可用的形式和包括的内容。
4.9.3维持过程控制
规定了应保持或超出零部件批准程序所批准的过程能力指数或性能指数,为此,应确保有效实施控制计划和过程流程图。当出现不稳定和能力不足时,应拟定反应计划,制订纠正措施。
4.9.4作业准备的验证
规定作业准备必需验证,并规定哪些情况不应进行作业准备验证,推荐采用的方法。
4.9.5外观项目
若生产的零部件被顾客指定为"外观项目",则要求进行评价。该条文对评价区照明、标准样件、人员等作出规定。
4.10检验和试验
4.10.1总则
将原ISO9001的条文编号改为4.10.1.1,增加了4.10.1.2接受准则条文,明确规定计数型接收抽样计划的接收准则是零缺陷。
4.10.2进货检验和试验
除原ISO9001中的4.10.2.1~4.10.2.3的要求外,增加了4.10.2.4进货产品的质量条款,对进货质量体系应采用的方法作了规定。
4.10.3过程检验和试验
无增加内容。
4.10.4最终检验和试验
将原ISO9001的条文编号改为4.10.4.1,增加了4.10.4.2全尺寸检验和功能试验,规定应按控制计划规定的频次、按顾客的工程材料和性能标准,对所有产品进行全尺寸检验和功能试验。结果应经顾客评审。
4.10.5检验和试验记录
无增加内容
4.10.6试验室要求
这是本规范增加的条文,规定供方试验室应符合ISO/IEC17025的要求。
4.11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
4.11.1总则
将ISO9001的原条文编号改为4.11.1.1,增加了4.11.1.2测量系统分析,指出对控制计划中适用的测量系统都要进行测量系统分析,其使用的方法应与顾客使用的参考手册一致。
4.11.2控制程序
在原条文下面增加了两个注,对校准要求、校准标识要求做了补充说明。
4.11.3记录。这是新增加的条文,对校准记录的有关要求做了规定。
4.12检验和试验状态
在原条文下增加了两个注,对试验状态标识作了补充说明。
4.13不合格品的控制
4.13.1总则
无增加内容。但在总则之下,增加了两个子条款:4.13.1.1可疑的材料或产品,和4.13.1.2纠正措施计划。规定了4.13要素规定同样适用于所谓的可疑产品或材料。(可疑:检验和试验状态不明确,)规定对所有不合格品应制定带有量化、分析和减少的纠正措施计划。
4.13.2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
基本无补充内容
4.13.3返工产品的控制和4.13.4工程批准的授权是增加的两个条款。对返工产品控制的有关问题作了规定。指明只要产品或过程与生产件批准程序批准的内容不同,均要事先经过顾客批准。
4.14纠正和预防措施
4.14.1总则
无增加内容。
4.14.1.1解决问题方法和4.14.1.2防错是在总则下的补充内容。规定出现内部或外部不合格时,应采取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过程。规定在纠正和预防措施过程中应采用防错技术和方法。
4.14.2纠正措施
在原条文的基础上,补充了4.14.2.1纠正措施影响和4.14.2.2退货产品试验/分析两个条款。规定应将所实施的纠正措施应用于消除类似产品和过程。规定应对退货产品进行试验分析,并采取纠正措施。
4.14.3预防措施
无补充内容。
4.15搬运、贮存、包装、防护和交付
4.15.1总则,4.15.2搬运,均无补充内容。
4.15.3储存
将原条文编号改为4.15.3.1,增加了4.15.3.2库存。规定应使用优化货物周转的库存管理系统,对废旧产品应按不合格品类似方法进行控制。
4.15.4包装
在原条文下面增加了两个子条款:4.15.4.1顾客包装标准和4.15.4.2标签。
4.15.5防护
无增加内容。
4.15.6交付
在原条文基础上增加了4个条款,做了比较大的补充。它们是:
4.15.6.1供方交付能力的监控
规定应建立确保100%按期交付体系及有关研制周期、监控系统、超额运费记录、发运方式等方面的要求:
4.15.6.2生产计划
规定应有满足顾客要求的生产计划,例如准时化(JIT)生产计划,订单拉动;
4.15.6.3电子通讯
规定应有接收顾客计划信息和发送计划时间表的计算机通讯系统;
4.15.6.4装运通知系统
规定应建立装运前通知的在线传递计算机通讯系统。
4.16质量记录的控制
将原4.16条文编号改为4.16.1。补充了4.16.2记录保存。强调记录保存时间的要求。
4.17内部质量审核
在原条文基础上补充了两大方面内容:内审和审核员资格。
对内审,在4.17.1内审质量审核-补充的增补条文下,分别对体系审核(4.17.1.1),过程审核(4.17.1.2)和产品审核(4.17.1.3)分别做了补充规定。4.17.2审核员资格,指出应符合顾客的相关要求。
4.18培训
在原条文下面,增加了两个条款:4.18.1培训有效性和4.18.2岗位培训。规定了应对培训的有效性进行定期评审。规定对新上岗或调整工作的、对质量有影响的人员进行上岗培训。
4.19服务
在原条文之下补充了两个内容:4.19.1服务信息反馈,规定应建立并保持将服务信息传递到制造、工程和设计部门的程序,4.19.2与顾客的服务协议,规定了应验证服务的有效性。
4.20统计技术
4.20.1确定需求,4.20.2程序,均无补充内容。而增加了下面两个条文:
4.20.3统计工具的确定
指出在质量先期策划中应确定每一个过程适用的统计工具,并包括在控制计划中。
4.20.4基础统计知识概念
指出必要时,整个供方组织要了解统计技术的基本概念,如变差、控制、过程能力和过度调整等
ISO/TS 16949:2002技术规范正式发布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12280 更新时间:2006-5-9 23:39:49
汽车行业相关企业盼望已久的ISO/TS 16949:2002版技术规范于4月1全球公开发布了。
ISO/TS 16949:2002是由国际汽车推动小组(IATF)和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JAMA)在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ISO/TC176)的支持下共同制定的,为供应链提供持续改进、加强缺陷预防、减少变差和浪费方法的质量体系规范。
目前,世界上的汽车大国为保护本国汽车主机厂的利益,分别由本国的行业协会制定了用于汽车行业质量体系认证的标准,如:北美的QS-9000、德国的VDA6.1、法国的EAQF94、意大利的 AVSQ94等。为保证汽车主机厂的产品质量和经济性,这些标准都要求为汽车主机厂供货的供应商强制实施并通过经认可的认证机构的第三方认证。但随着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都面临着多家供货的情况,即会给各国的汽车主机厂同时供货。在这种情况下,一家供应商可能会按照不同的标准要求建立多套的质量体系,并接受多次第三方认证审核,从而既导致了行业内的国际性贸易壁垒,又为供应商的工作带来了不便并增加了供应链的成本。为避免多重认证,并与相应的主机厂的顾客特殊要求相配合,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支持和协调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99年颁布ISO/TS 16949:1999技术规范。
本次颁布的规范是第二版,它将取代ISO/TS 16949:1999技术规范。2002年版技术规范于颁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据悉,迄今为止,全世界经注册合格的IS0/TS 16949:2002审核员不超过10位,故尚不能开展认证工作。面向我国的审核员培训考试工作须在今年8月才开始进行,因此该技术规范的认证审核工作预计将于今年第4季度在国内正式展开。
ISO/TS 16949的基本目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13840 更新时间:2006-5-9 23:39:49
◆ISO/TS 16949的基本目标 §减少担保. §消除装配线上的不合格品。 §已发送产品质量的突破性的进步 ◆IATF 注册程序目标 §审核结果的一致性. §审核结果的完整性 §胜任 § §在整个审核过程中保持相同审核队伍 §相同的审核员、认证公司和注册程序以达到在其他国家能有相同的审核结果 ◆IATF §通用的注册要求. §认可机构 §验证机构 §审核员 §监察机构. §通用的认证机构要求 §接受标准 §合同术语条款 §通常的审核员和审核培训资格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14952 更新时间:2006-5-9 23:37:27
IATF于2003年2月13日发布,英文原文请见IAOB网页http://www.iaob.org/faq.html ,中文翻译仅供参考,不作为正式用途。
IATF 编写FAQ是为了说明现存的要求,这些不是新的要求,所以原来的要求将形成报告任何不合格的基础,而不是FAQ。
1. 适用性/范围(2003年7月修订。修订内容用蓝色字体表示)
问:哪些组织可以进行ISO/TS 16949:2002的认证/注册?
答:任何符合以下标准的汽车行业供应链中的组织都可以进行ISO/TS 16949:2002 认证。
· 范围 1.1 总则
- 本技术规范与ISO 9001:2000相结合,规定了用于与汽车相关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若有关时)的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组织的顾客指定生产件或服务件的制造现场。
· “汽车业”必须被理解为包含以下方面:
- 小汽车, 卡车 (轻型,中型和重型),公共汽车,摩托车
“汽车业”必须被理解为排除以下方面:
- 工业用,农业用,非道路交通用 (矿业, 林业, 建筑业, 等)
· 3.1.11 “现场”
增值制造过程发生的场所。
· “制造”
制造或装配以下事项的过程:
· 生产材料,
· 生产件或服务件,
· 装配,或
· 热处理、焊接、喷漆、电镀或其它最终服务。
2. 供方开发 (2003年7月修订,回答重新编排以作澄清)
问:条款7.4.1.2中供方开发的要求是什么?
答:ISO/TS 16949:2002 的 7.4.1.2 中要求:
7.4.1.2 供方质量管理体系开发
组织必须以供方符合本技术规范为目的,进行供方质量体系开发。符合
ISO 9001:2000是达到这一目的的第一步。
注 供方开发的优先顺序由,例如,供方的质量绩效和所供应产品的重要性决定。
除非顾客规定其它方式,组织的供方必须通过经认可的第三方认证机构的ISO 9001:2000认证。
IATF的ISO/TS 16949:2002指南规定:
7.4.1.2 供方质量管理体系开发
组织有责任证明供方符合这个要求,包括顾客规定的选择性安排。
当存在多重顾客时。选择性安排的“顾客批准”依赖于受到供方影响的顾客。
本条款(7.4.1.2)中的“供方”是指制造顾客指定的生产或服务件的场所,见3.1.6中“制造”的定义。
供方质量管理开发证明过程表现达到了符合 ISO/TS 16949:2002 的目的。绩效的指标包括:
· 符合 ISO 9001:2000,
· 除非顾客指定,至少获得 ISO9001:2000 认证,
· 除非顾客指定,符合 ISO/TS 16949:2002,
· 过程达到以上要求的证据。
特意用这种方式规定供方开发要求,“除非顾客同意”意思是指:如果不可能这幺做,就通过其他顾客批准的方法。在“ISO/TS 16949:2002指南” 中,本文件中的“顾客” 被定义为“受影响”的顾客。而且,指南中包含“达到以上” 的字眼,意思是指:你可能会在计划实施的最大年限内(证书有效的三年内),要有达到以上要求的计划。监督检查必须监视计划的完成。
3. 审核人日数的计算(新增内容,2003年7月采用)
问:如何正确计算现场和协同证书的审核人日数(包括支持功能)?
答:一个现场审核的最低审核人日数的计算是根据支持现场活动的人数决定的,而不管其地理位置(见现场审核计算,例1-5)。对于最低审核人日的计算,当多个审核现场共用一个外部场所时。期望将该外部场所的人数根据各个现场人数的百分比,分解到各个现场 (见现场审核计算,例6)。
协同认证的最低人日数计算与共用一个外部场所的多现场审核类似,计算时,外部场所的人数应根据各个现场人数的百分比,分解到各个现场 (见现场审核计算,例1)。
注1:附录3的审核人日数,事实上是最低数。因此,计算最低人日数时,所有不是_.0或_.5的人日数应该进位到最近的1/2日。
注2:认证机构负责建立审核计划,其总的人日数依据最低计算,认证机构也负责这些人日在各个现场和外部场所的分配。如认证机构与基本的计算有很大的偏离,要求在审核计划的文件中解释。
注3:如果对最低人日数计算有问题,应该直接与认证机构或其监督处联络。
4. 补充手册
问:除ISO/TS 16949:2002要求文件之外,有没有其他参考手册?
答:除认可规则,指南和检查清单外,补充手册是指顾客指定的特殊要求,可能是的文件,或者是采购协议。如果组织的顾客没有顾客特殊要求,那么组织可以自主选择可用的手册。
5. 少于12个月的绩效数据
问:ISO/TS 16949:2002体系的工作现场如何显示其12个月的绩效数据?
答:对于确定的设备,应该根据生产的产品和所使用的QMS,提供过去12个月的绩效数据。
· 注:如果是新设备,一旦确定了ISO/TS 16949:2002 QMS,认证机构被允许发放符合证书,就应该进行审核。生产持续12个月之后,如果绩效数据通过验证,就可以继续进行认证过程。
6. 初次审核时间(( 新增,2003年七月采用)
问:如果在90天内(附录1 T2要求的时间)不能完成“协同”情形的所有的外部/支持场所,是否可以调整审核时间?
答:当认证机构遇到“协同”认证的委托情形,而无法适用90天的时间(参见附录1.2, 第2列)要求时,认证机构可以向其监督机构申请弃权,监督机构必须有权根据实际情况授予这种弃权。通常对于“协同”认证的情况,希望在现场审核之前审核外部/支持现场。
ISO 与QS9000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5829 更新时间:2006-5-9 23:36:59
美国通用(GM)、福特(FORD)、克莱斯勒(CRYSLER)三大汽车公司为世界上著名的汽车公司,对世界汽车行业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它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对该行业产生相当的影响,这就是由三大汽车公司制定的QS9000标准于1994年推出后得到越来越多的厂家采用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QS9000标准于1994年8月第一次出版,是在克莱斯勒公司的《供方质量保证手册》、福特公司的《Q101》、通用汽车公司的《追求优秀targets for excellence》以及卡车制造商的一些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协调综合后产生的。ISO9001:1994标准的第4部分要求被完全采用作为QS9000的基础。其中包括部分对ISO9001标准的解释,但最主要的区别部分体现在其对质量体系的补充要求中。
QS9000与ISO9001相比在朝着全面质量管理标准方面,其要求更进一步,它在质量持续改进、交付和价格、分布参数的零缺陷、业务计划、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以及许多重要的方面的要求使其成为一个更加严格的标准。二者的区别归纳如下:
◆ 在可适用性上的区别
ISO9001标准的要求采用通用术语来描述,它可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组织。然而,QS9000仅适用于为整车厂提供以下产品或服务的内、外供方:
生产用原材料;
生产或服务用配件;
(直接为签署QS9000的三大汽车公司或其他OEM顾客提供)热处理,喷漆或其他最终服务。
对为三大汽车公司提供软件开发的组织,QS9000标准不适用且QS9000标准中对设计和服务的要求仅适用于那些有设计和服务职责的组织(如可制定新产品规范或更改现有产品规范的组织)。
◆ 在内容上的区别
QS9000从标准的内容上来说比ISO9001标准多。结构上,其分为三个部分:
第I部分:以ISO9000为基础的要求;包括ISO9001标准的第4 部分和58个新条款
第II部分:行业特殊要求;包括3个新增加要素,即生产件批准程序、持续改进、制造能力。这3个要素共增加9个条款要求。
第III部分:顾客(即三大汽车公司和卡车制造商)的特殊要求;规定了各自的标识惯例、关键特性、评审、热处理、材料认定、标签和其它。
另外,QS9000标准还包括9个附录。
QS9000实际上是一套而不是一个孤立的文件,除QS9000质量体系要求标准外,它还包括以下配套手册:
质量体系评定指南(QSA);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APQP)参考手册;
潜在的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手册;
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手册;
测量系统分析(MSA)参考手册;
基础统计过程控制(SPC)参考手册; 以上均在QS9000标准内被相互引用,其中包括大量为供方使用的表格。
◆ 在风格上的区别
QS9000的作者并不是完全按照ISO9001标准的风格来写其标准的。如ISO9001标准对程序的要求是这样叙述的“供方应建立和保持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而在QS9000中,“形成文件的体系、方法和过程”都被用来表明可能需要一个程序,但对于什么地方必须形成文件并不象ISO9001标准那样明确。
◆ 在取得认证方式上的区别
在方式上基本上有以下区别:
第三方认证评审必须采用QSA作为审核输入。尽管QSA只是一个固定的提问清单并不见得会被评审员直接用来提问,但这样的提问清单可减少不同认证机构之间的差别。
已获ISO9000注册并不能免除还应满足QS9000的要求,即对于需采用QS9000的组织只获得ISO9000注册是不充分的。
克莱斯勒公司要求目前的部件供应商于1997年6月31日前取得QS9000的第三方认证注册,而新的供应商应在其部件被使用前取得认证注册。
福特公司目前未对其部件供应商取得QS9000的第三方认证注册提出要求,但在决定是否选定其为供方之前会对其的QS9000实施计划进行仔细考虑。不管怎样,福特公司要求于1996年6月前供方应符合QS9000要求。
通用汽车公司要求其部件供应商于1997年12月31日前取得QS9000的第三方认证注册。
对不是通过第一层次供应方来向三大汽车等公司提供产品的第二层次的供应方来说,并不被要求进行QS9000认证注册。
认证机构必须被顾客认可的国家机构认可。目前已有超过14家的认可机构被顾客接受。
对所有的向三大汽车公司提供产品和服务供应方来说,QS9000是合同要求。
QS9000认证必须覆盖标准的第I、II部分的要求。
评审必须覆盖供应方质量体系的所有要素,即使其中有些要素可能超出QS9000要求。
整个质量体系评定应至少每三年进行一次,而对这一次评审不允许采用滚动式评审的方式。可采用“合格/一般/严重”不符合状态或者是每个要素从0到3分的计分。
在评审中如未发现任何不符合项时,将给出“通过”结论。
当存在一个严重或有一般不符合项时,将给出“待定(OPEN)”结论。当在90天内收到符合证据并认可后,结论可转为“通过”。
当存在多于一个严重不符合项时,或在90天内未对不合格项进行整改,将给出“不通过”结论。
所有的制造场所必须在一张证书中覆盖。
每个场所应至少在每6个月接受一次监督审核。
◆ 在评审上的区别
QS9000的评审要求:
审核员审核时必须检查符合性和有效性;
审核报告的样式必须以荷兰认证委员会(RVC)的审核报告样式为蓝本;
审核员应确认受审方进行改进的机会,但不能推荐或指定解决办法。
向某个顾客提供质量体系咨询的机构不能作为该顾客的认证机构。
每个审核员必须完成由三大汽车公司认可的QS9000和QSA培训课程。
当有“待定(OPEN)”未关闭的严重或一般的不符合项时,不能给予认证注册。
严重不符合项定义如下:
体系缺要素或整个体系不能按QS9000要求正常运转;
对同一个要求存在多个一般不符合项从而导致整个体系不能正常运转,那么这样会被认为是一个严重的不符合项。
任何导致不合格产品可能装运出厂的不符合项。
可能导致产品或服务不能按预期的要求使用或大大减少其可使用性的情形。
经验判断表明该不符合项很可能导致质量体系的失效或大大降低其对受控过程和产品的质量保证能力。
一般不符合项定义为:经验判断表明该不符合项不大可能导致质量体系的失效或大大降低其对受控过程和产品的质量保证能力。它可能是供方按QS9000建立的形成文件的质量体系的某一部分发生的失效或者是在整个公司内审核某个项目时发现的孤立的失误。
通过一种“通过/不通过”或计分的系统来判定受审核方的符合性。所有23个要素的每一个要素可以被分成或者是“符合/一般/严重”状态或者是0到3分的计分。
在审核中如未发现任何不符合项时,将给出“通过”结论。
当存在一个严重或有一般不符合项时,将给出“待定(OPEN未关闭)”结论。当在90天内收到符合证据并认可后,结论可转为“通过”。
当存在多于一个严重不符合项时,将给出“不通过”结论或在90天内未对不合格项进行整改。
目前有人认为不符合项的定义使审核实施时结果很难保持一致。它没有定义不符合是指针对QS9000的哪一部分不符合就是一个不符合,比如它是针对一个要素还是某个条款,是针对一个有“应”的叙述,或是针对其一部分。另外,几乎所有的偏差都可能导致不合格产品的装运出厂。
如果采用计分体系,那么按QSA要求,每个适用的要素必须得到最少2分。这意味着如果您的体系在实施时有一个一般的不符合项,那么该要素的得分将少于2分,导致最后的结论为不合格。这使计分法比“严重/一般”法严格得多,所以认证机构一般都不愿意采用这种办法。
◆ 在术语上的区别
QS9000中只包括了ISO9001标准第4部分的要求而对于其第3部分的定义就省去了。在进行ISO9000评审时,ISO8402因为被ISO9001标准的第3部分引用而成为一个要求。但在进行QS9000评审时,ISO8402就不作为一个要求了。目前不清楚QS9000的作者是否试图将ISO8402用于QS9000标准中所包括的ISO9001的部分,而QS9000的词汇仅适用于增加的部分,因为QS9000的词汇本身并没有什么导言(而ISO8402有)。
二者在术语上的区别有些也是很有意思的。如:QS9000中程序是指当工作设计到组织内多种职能和部门时所采用的形成文件的过程。程序一般为第二层次质量体系文件。增加了新名词“作业指导书”-在公司内描述某一功能所进行的工作(如生产准备工作、检验、返工和操纵者),一般作为第三层次质量体系文件。而在ISO8402中“程序”的定义并没有明确其是什么层次的或做什么用的。
QS9000中质量手册指为保证满足顾客的要求、需求和期望而描述质量体系要素的供方文件,质量手册应包括质量体系每一要素的职责和权限。这比ISO9001要求更进一步,不过,因为有些要素实际上是个题目而非一个过程,所以对每个要素规定职责和权限不是很容易的事。
QS9000清楚地区分了评审(assessment)和审核(audit)的不同。评审是指一个包括文件评审、现场审查、分析和报告的评价过程,而审核是指验证供方形成文件的质量体系实施有效性的现场活动。这意味着文件审核不是一个审核且不在现场进行。按QS9000认为,评审应包括四部分:文件部分,实施部分,评价部分和认证部分。三大汽车公司认为审核仅是实施部分而已。不过对进行这四部分中其他三部分工作的人员是称呼他们为审核员还是评审员呢?
分承包方与供方在QS9000中的定义比ISO9000更明确。
◆ 在要求上的区别
QS9000增加最多的部分如下:
业务计划,尽管这部分内容不须经第三方审核;
明确顾客满意、趋势和指示,基准等;
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
与安全和环境法规的要求一致;
过程能力分析;
生产件批准;
测量系统分析;
供方交付能力的监控;
持续改进;
防错。
大部分的以上要求为通用要求并非只针对汽车工业。对持续改进的要求应覆盖质量和服务(包括时间、交付和价格)等方面。三大公司希望其供方提供最便宜的部件,所以要求各供应方尽量寻找办法来降低价格,并把它作为其在质量方面努力的一部分。当然,ISO9001的4.14要素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为与持续改进相关,如当针对质量体系中存在的不合格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时。当组织在其质量目标中包括对交付、价格和其他改进效果与效率的要求时,实施4.14要素就可导致持续的改进。
生产件批准为一种实用技术,它不仅仅被汽车行业采用。防错是应用过程或设计特性来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已获得ISO9000认证注册的组织可采用把以上方法融入4.14.3条款对预防措施的要求就不需要为QS9000再增加新的要素了。
QS9000的先期质量策划拓展了ISO9001标准对质量策划的要求。有人认为QS9000作者在这里有个误解,即以为质量计划的作用仅限于检验和过程监控范围,如在QS9000标准中所有出现“质量计划”的地方后面都跟有一个括号:“(控制计划)”。
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作为一种策划工具,也可用作预防措施工具,在QS9000标准的预防措施或设计要求中没有引用该方法倒是令人奇怪的。分承包方的开发被作为QS9000的一个要求,它并不会引起误解,因为它仅适用于对分承包方质量体系的开发。
另一与ISO9001标准有较大区别的是:QS9000更关注职业安全和环境要求而ISO9000更关注产品的质量。这一点很好理解:三大公司的供方必须是干净的-即三大公司承担不起因法律原因失去供应商而带来的损失。
QS9000与ISO9000的比较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9603 更新时间:2005-9-1 21:17:00
QS9000与ISO9000的比较
美国通用(GM)、福特(FORD)、克莱斯勒(CRYSLER)三大汽车公司为世界上著名的汽车公司,对世界汽车行业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它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对该行业产生相当的影响,这就是由三大汽车公司制定的QS9000标准于1994年推出后得到越来越多的厂家采用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QS9000标准于1998年8月第一次出版,是在克莱斯勒公司的《供方质量保证手册》、福特公司的《Q101》、通用汽车公司的《追求优秀targetsforexcellence》以及卡车制造商的一些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协调综合后产生的。ISO9001:1994标准的第4部分要求被完全采用作为QS9000的基础。其中包括部分对ISO9001标准的解释,但最主要的区别部分体现在其对质量体系的补充要求中。
QS9000与ISO9001相比在朝着全面质量管理标准方面,其要求更进一步,它在质量持续改进、交付和价格、分布参数的零缺陷、业务计划、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以及许多重要的方面的要求使其成为一个更加严格的标准。二者的区别归纳如下:
在可适用性上的区别
ISO9001标准的要求采用通用术语来描述,它可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组织。然而,QS9000仅适用于为整车厂提供以下产品或服务的内、外供方:
生产用原材料;
生产或服务用配件;
(直接为签署QS9000的三大汽车公司或其他OEM顾客提供)热处理,喷漆或其他最终服务。
对为三大汽车公司提供软件开发的组织,QS9000标准不适用且QS9000标准中对设计和服务的要求仅适用于那些有设计和服务职责的组织(如可制定新产品规范或更改现有产品规范的组织)。
在内容上的区别
QS9000从标准的内容上来说比ISO9001标准多。结构上,其分为三个部分:
第I部分:以ISO9000为基础的要求;包括ISO9001标准的第4部分和58个新条款
第II部分:行业特殊要求;包括3个新增加要素,即生产件批准程序、持续改进、制造能力。这3个要素共增加9个条款要求。
第III部分:顾客(即三大汽车公司和卡车制造商)的特殊要求;规定了各自的标识惯例、关键特性、评审、热处理、材料认定、标签和其它。
另外,QS9000标准还包括9个附录。
QS9000实际上是一套而不是一个孤立的文件,除QS9000质量体系要求 标准外,它还包括以下配套手册:
质量体系评定指南(QSA);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APQP)参考手册;
潜在的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手册;
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手册;
测量系统分析(MSA)参考手册;
基础统计过程控制(SPC)参考手册;以上均在QS9000标准内被相互引用,其中包括大量为供方使用的表格。
在风格上的区别
QS9000的作者并不是完全按照ISO9001标准的风格来写其标准的。如ISO9001标准对程序的要求是这样叙述的“供方应建立和保持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而在QS9000中,“形成文件的体系、方法和过程”都被用来表明可能需要一个程序,但对于什么地方必须形成文件并不象ISO9001标准那样明确。
在取得认证方式上的区别
在方式上基本上有以下区别:
第三方认证评审必须采用QSA作为审核输入。尽管QSA只是一个固定的提问清单并不见得会被评审员直接用来提问,但这样的提问清单可减少不同认证机构之间的差别。
已获ISO9000注册并不能免除还应满足QS9000的要求,即对于需采用QS9000的组织只获得ISO9000注册是不充分的。
克莱斯勒公司要求目前的部件供应商于1997年6月31日前取得QS9000的第三方认证注册,而新的供应商应在其部件被使用前取得认证注册。
福特公司目前未对其部件供应商取得QS9000的第三方认证注册提出要求,但在决定是否选定其为供方之前会对其的QS9000实施计划进行仔细考虑。不管怎样,福特公司要求于1996年6月前供方应符合QS9000要求。
通用汽车公司要求其部件供应商于1997年12月31日前取得QS9000的第三方认证注册。
对不是通过第一层次供应方来向三大汽车等公司提供产品的第二层次的供应方来说,并不被要求进行QS9000认证注册。
对所有的向三大汽车公司提供产品和服务供应方来说,QS9000是合同要求。
QS9000认证必须覆盖标准的第I、II部分的要求。
评审必须覆盖供应方质量体系的所有要素,即使其中有些要素可能超出QS9000要求。
整个质量体系评定应至少每三年进行一次,而对这一次评审不允许采用滚动式评审的方式。可采用“合格/一般/严重”不符合状态或者是每个要素从0到3分的计分。
在评审中如未发现任何不符合项时,将给出“通过”结论。
当存在一个严重或有一般不符合项时,将给出“待定(OPEN)”结论。当在90天内收到符合证据并认可后,结论可转为“通过”。
当存在多于一个严重不符合项时,或在90天内未对不合格项进行整改,将给出“不通过”结论。
所有的制造场所必须在一张证书中覆盖。
每个场所应至少在每6个月接受一次监督审核。
在评审上的区别
QS9000的评审要求:
审核员审核时必须检查符合性和有效性;
审核报告的样式必须以荷兰认证委员会(RVC)的审核报告样式为蓝本;
审核员应确认受审方进行改进的机会,但不能推荐或指定解决办法。
向某个顾客提供质量体系咨询的机构不能作为该顾客的认证机构。
每个审核员必须完成由三大汽车公司认可的QS9000和QSA培训课程。
当有“待定(OPEN)”未关闭的严重或一般的不符合项时,不能给予认证注册。
严重不符合项定义如下:
—体系缺要素或整个体系不能按QS9000要求正常运转;
—对同一个要求存在多个一般不符合项从而导致整个体系不能正常运转,那么这样会被认为是一个严重的不符合项。
—任何导致不合格产品可能装运出厂的不符合项。
—可能导致产品或服务不能按预期的要求使用或大大减少其可使用性的情形。
—经验判断表明该不符合项很可能导致质量体系的失效或大大降低其对受控过程和产品的质量保证能力。
—一般不符合项定义为:经验判断表明该不符合项不大可能导致质量体系的失效或大大降低其对受控过程和产品的质量保证能力。它可能是供方按QS9000建立的形成文件的质量体系的某一部分发生的失效或者是在整个公司内审核某个项目时发现的孤立的失误。
·通过一种“通过/不通过”或计分的系统来判定受审核方的符合性。所有23个要素的每一个要素可以被分成或者是“符合/一般/严 重”状态或者是0到3分的计分。
·在审核中如未发现任何不符合项时,将给出“通过”结论。
·当存在一个严重或有一般不符合项时,将给出“待定(OPEN未关闭)”结论。当在90天内收到符合证据并认可后,结论可转为“通过”。
·当存在多于一个严重不符合项时,将给出“不通过”结论或在90天内未对不合格项进行整改。
目前有人认为不符合项的定义使审核实施时结果很难保持一致。它没有定义不符合是指针对QS9000的哪一部分不符合就是一个不符合,比如它是针对一个要素还是某个条款,是针对一个有“应”的叙述,或是针对其一部分。另外,几乎所有的偏差都可能导致不合格产品的装运出厂。
如果采用计分体系,那么按QSA要求,每个适用的要素必须得到最少2分。这意味着如果您的体系在实施时有一个一般的不符合项,那么该要素的得分将少于2分,导致最后的结论为不合格。这使计分法比“严重/一般”法严格得多,所以认证机构一般都不愿意采用这种办法。
在术语上的区别
QS9000中只包括了ISO9001标准第4部分的要求而对于其第3部分的定义就省去了。在进行ISO9000评审时,ISO8402因为被ISO9001标准的第3部分引用而成为一个要求。但在进行QS9000评审时,ISO8402就不作为一个要求了。目前不清楚QS9000的作者是否试图将ISO8402用于QS9000标准中所包括的ISO9001的部分,而QS9000的词汇仅适用于增加的部分,因为QS9000的词汇本身并没有什么导言(而ISO8402有)。
二者在术语上的区别有些也是很有意思的。如:QS9000中程序是指当工作设计到组织内多种职能和部门时所采用的形成文件的过程。程序一般为第二层次质量体系文件。增加了新名词“作业指导书”-在公司内描述某一功能所进行的工作(如生产准备工作、检验、返工和操纵者),一般作为第三层次质量体系文件。而在ISO8402中“程序”的定义并没有明确其是什么层次的或做什么用的。
QS9000中质量手册指为保证满足顾客的要求、需求和期望而描述质量体系要素的供方文件,质量手册应包括质量体系每一要素的职责和权限。这比ISO9001要求更进一步,不过,因为有些要素实际上是个题目而非一个过程,所以对每个要素规定职责和权限不是很容易的事。
QS9000清楚地区分了评审(assessment)和审核(audit)的不同。评审是指一个包括文件评审、现场审查、分析和报告的评价过程,而审核是指验证供方形成文件的质量体系实施有效性的现场活动。这意味着文件审核不是一个审核且不在现场进行。按QS9000认为,评审应包括四部分:文件部分,实施部分,评价部分和认证部分。三大汽车公司认为审核仅是实施部分而已。不过对进行这四部分中其他三部分工作的人员是称呼他们为审核员还是评审员呢?
分承包方与供方在QS9000中的定义比ISO9000更明确。
在要求上的区别
QS9000增加最多的部分如下:
-业务计划,尽管这部分内容不须经第三方审核;
-明确顾客满意、趋势和指示,基准等;
-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
-与安全和环境法规的要求一致;
-过程能力分析;
-生产件批准;
-测量系统分析;
-供方交付能力的监控;
-持续改进;
-防错。
大部分的以上要求为通用要求并非只针对汽车工业。对持续改进的要求应覆盖质量和服务(包括时间、交付和价格)等方面。三大公司希望其供方提供最便宜的部件,所以要求各供应方尽量寻找办法来降低价格,并把它作为其在质量方面努力的一部分。当然,ISO9001的4.14要素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为与持续改进相关,如当针对质量体系中存在的不合格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时。当组织在其质量目标中包括对交付、价格和其他改进效果与效率的要求时,实施4.14要素就可导致持续的改进。
生产件批准为一种实用技术,它不仅仅被汽车行业采用。防错是应用过程或设计特性来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已获得ISO9000认证注册的组织可采用把以上方法融入4.14.3条款对预防措施的要求就不需要为QS9000再增加新的要素了。
QS9000的先期质量策划拓展了ISO9001标准对质量策划的要求。有人认为QS9000作者在这里有个误解,即以为质量计划的作用仅限于检验和过程监控范围,如在QS9000标准中所有出现“质量计划”的地方后面都跟有一个括号:“(控制计划)”。
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作为一种策划工具,也可用作预防措施工具,在QS9000标准的预防措施或设计要求中没有引用该方法倒是令人奇怪的。分承包方的开发被作为QS9000的一个要求,它并不会引起误解,因为它仅适用于对分承包方质量体系的开发。
另一与ISO9001标准有较大区别的是:QS9000更关注职业安全和环境要求而ISO9000更关注产品的质量。这一点很好理解:三大公司的供方必须是干净的-即三大公司承担不起因法律原因失去供应商而带来的损失
汽车行业的管理体系审核方法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ISOYES收集 点击数: 5345 更新时间:2006-9-17 0:23:43
当前,全球各行各业的管理体系认证有很多种,在汽车行业开展得最普便,应用最广泛的依然是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其它有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0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当然还有以ISO9000为基础的结合汽车工业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认证,如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QS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德国汽车行业的VDA6.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等认证。
2.1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我国目前由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B)认可的体系认证机构56家,其中有30余家机构的业务范围覆盖汽车产品。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1年底,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汽车行业企业已达1600余家(不包含维修服务企业),其中汽车整车生产企业的认证证书数量为136家,汽车改装车、挂车企业的认证证书数量为74家,汽车零部件企业认证证书数量为1391家,仅2001年汽车行业获证企业就超过750家。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度汽车整车(包括改装车、挂车)获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企业达90余家,这些企业中包括: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济南卡车有限公司、江苏南亚自动车有限公司、南京春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荣成华泰汽车有限公司、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南京金陵双层客车制造厂、洛阳宇通汽车有限公司、横店集团神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中佛专用汽车厂等;2001年度汽车零部件企业获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数超过650家,这些企业的产品基本覆盖了各类汽车零部件。
另外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度汽车销售与维修企业获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数超过400家。截止到2001年底汽车销售与维修企业获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总数已超过700家。其中,大部分为上海大众汽车销售与特约维修企业、神龙汽车公司销售与特约维修企业和一汽-大众汽车公司销售与特约维修企业等,仅有少量其它整车厂的销售与特约维修企业。上海大众汽车销售与特约维修企业通过认证的数量最多。
2.2汽车工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2.1QS9000和VDA6.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等纷纷在华投资,与中国汽车行业企业展开全方位的合作,同时也导入了各国汽车工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由于这些合资企业纷纷要求他们的供应商通过相应国家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如QS9000和VDA6.1),所以汽车行业除依据ISO9000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外,根据国内顾客和主机厂的要求,以及出口国外的要求,我国许多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了美国三大公司QS9000及德国VDA6.1等汽车工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1年底全球QS9000认证机构超过120家(其中我国10家),VDA6.1认证机构不足40家;全球QS9000获证企业达21754家以上,其中我国300余家,2001年度由我国10家认证机构认证的企业超过150家;全球VDA6.1获证企业近8000家,估计我国VDA6.1获证不足100家,基本是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供应商。
2.2.2ISO/TS16949质量管理规范体系认证
我国汽车企业(含摩托车)在ISO9000认证后,由于汽车行业有着很特殊的历史原因,美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汽车企业都有自己的质量体系标准。如果企业要与这些主机厂家配套,就须获得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注册资格,致使企业不得不进行多重认证,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和成本浪费,这显然不合理,也不适应当前汽车工业国际化的要求和汽车工业全球化采购的要求。因此,需要有一个国际上通用的规范,这就是ISO/TS16949技术规范。
ISO/TS16949规范,是在ISO9001:2000标准的基础上,补充汽车工业的特殊要求而成。由美、德、法、意、英五国汽车工业部门相关组织联合,融入了美国的QS9000、德国的VDA6.1标准,以及意大利AVSQ和法国EAQF汽车工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的内容。ISO/TS16949规范在我国即将启动,但至今为止还没有一家国内的认证机构被认可,目前少数通过ISO/TS16949认证的汽车行业企业都是通过国外认证机构认证的。
2.3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环境质量的控制、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的重要课题。为改善和维持生态环境质量,减少人类各项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发展,1996年9月以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陆续出台了有关环境质量管理的ISO14000系列标准,并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与响应,ISO14000标准的实施迅速在各国展开。各国分别采取不同的鼓励,推动ISO14000标准的实施。在标准公布的当年,全球即已有1491家企业组织通过了ISO14001认证,到2001年12月已累计超过3万家。据统计,2001年全球有超过2000家汽车企业获得ISO14001认证,其中包括福特汽车公司、沃尔沃汽车公司、丰田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等知名企业。
我国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起步于1996年,截止到2001年12月31日我国有1024家企业获得ISO14001认证,已认证企业多集中于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占认证总数的71%;汽车行业占8%左右,共有84家,其中包括东风汽车公司、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全顺汽车厂)、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海南新大洲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主机生产企业,还包括如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安庆帝伯格茨活塞环有限公司、汕头超声印制板公司、哈尔滨志阳汽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神龙轿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锦龙公司、天津电装电子有限公司等汽车零部件公司。
2.4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OSHMS)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它与ISO9000和ISO14000等管理体系一样被称为是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它是组织管理体系中专门管理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职业安全卫生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8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率先开展了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活动。1996年英国颁布了BS8800《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指南》国家标准;美国工业卫生协会制定了关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指导性文件;1997年澳大利亚/新西兰提出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日本工业安全卫生协会(JISHA)提出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导则》;1999年英国标准协会(BSI)、挪威船级社(DNV)等13个组织提出了职业安全卫生评价系列(OHSAS)标准,即OHSAS1800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规范》、OHSAS18002:《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OHSAS18001实施指南》。
1996年初,中国开展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初步研究。1998年原劳动部劳保所和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提出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在此基础上,1999年10月国家经贸委颁布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并下发了在国内开展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点工作的通知。2001年国家颁布了GB/T18001标准。
为促进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工作的顺利发展,使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更加规范,2000年7月,国家经贸委成立了全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全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和全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委员会,组织力量制定了一系列基础性文件。并首先批准了7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试点单位,截止到2001年6月有18家获准认可的认证机构可以进行OSHMS的认证工作,其中有8家机构可以开展汽车行业的认证。到目前为止,我国汽车行业有少数企业通过OSHMS认证,如神龙汽车有限公司、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等,现正在准备或已列入认证计划的企业有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有限公司、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
指导企业实施TS16949的八步法
作者:汪华斌 文章来源:汪华斌 点击数: 7238 更新时间:2006-9-6 23:53:51
ISO/TS16949技术规范是国际汽车特别工作组(IATF)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ISO/TC176),为适应汽车工业全球采购的需要,减少零部件及材料供货商为满足各国质量体系要求而多次认证的负担,减低采购成本,而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出的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它的全名是“质量体系—汽车供货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O/TS16949技术规范结合了各个国家汽车行业的质量管理要求:QS-9000(美国)、VDA6.1(德国)、EAQF94(法国)、AVSQ95(意大利)等。它规定了汽车供货商的质量体系要求,用于汽车相关产品零部件的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适用于全球汽车行业,目的在建立一个美国、欧洲及全球范围内都可以接受的单一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认证注册方案,避免供方执行多重质量体系标准和重复认证注册的困扰。
然而在我国企业贯彻ISO/TS16949时,一些人故意把它神秘化;有很多已通过认证的企业,依然不清楚ISO/TS16949是什么;在实施过程中完全被指导老师领着稀里糊涂的做。为了一些企业朋友,我自创了ISO/TS16949指导的八步法;先奉献给需要的朋友。
第一步:质量竞争力调查与评估
企业的顾客在哪里,质量竞争能力如何;这是贯彻ISO/TS16949依然要做的第一步,而且必须是正确地做。
在这一步的进程中,重点是要理解质量经营的概念与原理;并用SWOT分析法进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估。
第二步:质量差距与原因
评估出顾客的需求与期望,比对企业实际的质量竞争力;得出企业的差距。要用因素分析法,指导企业查找差距的原因;并用相关的管理方法弥补一些暂时性的技术差距。对管理、观念等软件方面的差距,实现一一对应提升改进。
在这一步的进程中,主要是了解现代化管理方法和现代信息的功能作用;能用差距目标管理法快速提升企业的系统管理。
第三步:体系评估
企业能进行实际质量经营状况的评估,确定企业体系与经营对应的一致;突出工作效率在经营中的保证作用。
在这一步的进程中,以组织机构、机制为重点;系统学习ISO9000标准中质量管理体系的功能性原理与概念。
第四步:用ISO9000夯实管理体系与基础
不要以为通过了ISO9001认证,企业的管理体系就健全了;实际相当多的企业是形式主义的通过,所以所有企业全部都要返工。
用ISO9000标准来健全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实际上是拾遗补缺的方法来健全自己的体系;根本不是重新建立一个新体系。
第五步:对五个专业子体系进行全面提升
ISO/TS16949是ISO9000标准在一个特定行业的深入,结合该行业的特点,整合了相关的多个标准,赋予了更多新的内容。它主要增加的内容有MSA(测量系统分析)、PPAP(生产件批准程序)、SPC(统计过程控制)、FMEA(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APQP&CP(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及控制计划)。所以在实施中,要突出五个专业子体系的全面提升:
1、产品质量先期策划与控制体系(用企业实际语言描述);
2、潜在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体系(用企业实际语言描述);
3、测量系统分析与控制体系(按企业实际描述与讲述);
4、统计过程控制体系(按企业实际描述与讲述);
5、生产件批准体系(用企业语言描述)。
在这一阶段中,要把TS16949的内容变成企业语言;进行逐步灌输。并不是把标准拿到企业直铺式灌输,而是通过一些高素质的人对企业与标准的消化吸收;把标准全部变成企业语言讲述。
第六步:按提升后的标准化体系组织运行
结合企业的实际,组织全程运行机制的系统运转;并组织关键的协调。在这一阶段,要把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变成企业自己正常化的工作;所以特别追求工作的有效性。
ISO/TS16949的目标与实施后的评价对象:
1、在企业和供货商中持续不断的改进,包括质量改进、生产力改进,从而使成本降低;
2、强调缺点的预防,采用SPC技术及防错措施,预防不合格的发生,“第一次就做好”是最经济的质量成本;
3、减少变差和浪费,确保存货周转及最低库存量,强调质量成本,控制非质量的额外成本(如待线时间,过多搬运等);
4、注重过程,不仅要对过程结果进行管理,更强调对过程本身进行控制,从而有效地使用资源,降低成本,缩短周期;
5、注重客户期望。各种技术标准仅能作为合格与不合格的判据,但并不是合格产品就能产生效益,只有让用户完全满意的产品才能被顾客接收,才能创造价值。因此,质量的最终标准是用户完全满意,用户满意是实现质量的最好途径。
第七步:按顾客实际需求组织模拟认证
对实际产品、运输、服务等进行危机模拟管理,并按系统认证程序进行过程管理。这时才讲述标准的条文,供相关人员对外接口。
第八步:组织外部认证
按外部的要求,组织认证与改进;并指导企业如何进行改进式创新,来实现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提升机制。
ISO/TS16949认证的申请数据
(1) 质量手册Quality manual
(2) 程序文件 Procedure
(3) 内审审核计划 Internal audit plan
(4) 内审审核报告 Internal audit report
(5) 管理评审计划 Management review plan
(6) 内审员培训证书 Certificates of internal auditors
(7) 汽车类产品和顾客清单 List of automobiles and customers
(8) 顾客的特殊要求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customers
(9) 顾客工程规范清单 List of customer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10)过程分析表 Table of process analysis
(11)过程方法分析图 Analytical graph of process approach
(12)合同和申请书 Contract and application
(13) 企业营业执照 Business license等。
TS16949 全过程咨询流程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8795 更新时间:2005-9-1 21:17:00
1. 企业需求分析 明确企业需求
企业需求分析
潜在需求分析
2.咨询过程策划 全期工作计划
咨询阶段计划
定期工作效果评价
3.体系诊断 诊断计划
现场实施
诊断报告
改进建议
4.体系分析 企业顾客需求分析
现有管理体系分析
薄弱环节分析
运作效率分析
管理体系整合分析
5. 体系设计 确定体系运作流程
确定流程接口
确定组织结构及职能
明确资源要求
体系整合设计
系统的文件化体系设计
6. 培训提供 管理层培训
标准理解培训
文件编写培训
体系运行培训
内审员培训
认证准备培训
专项培训
7.文件编写指导 分级分部门的辅导
符合性实用性操作性审查
书面修改意见
文件适用性接口性讨论
文件审批发布
8.ASNs系统建立 ASNs需求确定
ASNs系统分析
ASNs系统建立
ASNs计算机系统的运行
9.体系运行指导 运行前的辅导
运行中效果的检查
改进建议
跟踪改进效果
10.体系评价及改进 二次体系内审
体系内审纠正措施提出
纠正措施跟踪及评价
指导管理评审
与其它管理体系整合效果评价
整合体系的改进
11.咨询/实施效果的评价 企业书面的评价
企业顾客满意级度对比
企业质量损失成本对比
咨询/实施方法的调整与改进
12.预审及认证准备 指导选择认证机构
提出认证申请
模拟现场审核
纠正措施跟踪
认证准备辅导
接受正式认证
ISO/TS 16949 审核的主要特点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6819 更新时间:2005-9-1 21:17:00
◆ISO/TS 16949 审核的主要特点
§3 年复审.
§ISO/TS 16949注册审核会包含客户的特殊要求.
§不接受QS-9000认可的审核员和认证机构
§书写的审核报告会更广泛
◆供方职责
采用ISO/TS16949非常重要,因为:
§供方本质上讲是全球性的
§供方理解ISO/TS16949的重要性和未来含意
§在现行的试行计划中 IATF已接受了32家认证机构.
§供方可以通过监督审核取得ISO/TS16949注册.
◆客户沟通与要求
§通用,福特和戴姆勒-克莱斯勒发行的公告
§强烈地鼓励供方推行 ISO/TS 16949.
§仍然可接受QS-9000: 1998质量体系标准.
§只有 IATF 认证机构被授权进行监督审核.
§菲亚特要求其供应商2000年7月前通过ISO/TS16949认证审核
§这一标准已被下列公司接受:
福特 通用克莱斯勒 宝马汽车公司 标志 雪铁龙 奥迪 奔驰 欧宝 菲亚特 博世 大众汽车雷诺
★TS16949 的未来
这一标准很快会取代QS-9000成为国际汽车领域的质量标准。预期QS-9000 将会仍然有效直到现在的 ISO 9000/1994 标准在2003年期满。在过度时期, TS 16949与 QS-9000 将会共存, 以便现在注册了 QS-9000的公司适应 TS 16949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