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表
姓 名:
职业工种:
申请级别:
受理机构:
填报日期:
A4打印 / 修订 / 内容可编辑
《爬山虎的脚》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读全文,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学习课本生字,正确读写“均匀,重叠,空隙”等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创设情境,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以及爬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事物,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文本中爬山虎的特点以及爬的过程。
难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事物,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出示爬山虎的图片)同学们,谁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呢?老师听见同学们说是爬山虎,那谁知道它是怎么爬到高处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种有脚的植物吧。(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学生圈出的生字新词。
(2)多媒体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
明确:均匀 重叠
1.课文围绕着爬山虎写了几部分的内容?(三部分:第一部分,讲爬山虎的生长位置;第二部分,写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第三部分,讲爬山虎脚的特点以及如何爬的。)
2.爬山虎是什么样子的呢?
明确:位置(长在茎上)
形状(枝状的细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大家口头自己也用“像……”自由造句说一说。
颜色(嫩红)
(三)深入研读
1.全班齐读第四自然段。思考,第四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爬山虎爬的过程。
2.小组合作探究,找出爬的过程的动词。
明确:“触着墙”“巴住墙”“拉一把”“紧紧地贴”
为什么要“巴住墙”?(这样茎才不会掉下来)这是往上爬的基础,这个“巴”字用得可真好,如果改成“贴在墙上”,怎么样?(没有把爬山虎的脚牢牢吸住墙的样子写出来)这么细小的脚,怎么可能巴住墙的呢?(因为六七根细丝的头上都变成小圆片了)“拉一把”才能继续往上爬,最后为了不掉下来“紧紧地贴”。
3.爬山虎的脚不太会引起我们的注意,但作者写的如此详细又具体?为什么?
(作者观察生活仔细、善于抓住细微的特点)
4.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哪些启发?
(1)观察细致。(2)要抓住特点观察。(3)连续观察。
(四)拓展延伸
分享一下你曾经仔细观察过的植物或者动物。(蚂蚁搬家)
(五)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
作业:仔细观察你感兴趣的植物或者动物,写一写。
四、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特点:
位置-茎上
形状-细丝
颜色-嫩红
爬的过程:触、巴、拉、贴 |
整理丨尼克
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