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我国主要农资行业发展状况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01:58:06
文档

我国主要农资行业发展状况

我国主要农资行业发展状况§1种子产业发展状况一、种子行业概况(一)中国种业正处在一个不断集中、快速发展的变革时代,今后3-5年将出现大兼并、大改组、大联合、大发展的局面;5-10年种子公司将从遍地开花到百强竞雄到群雄争霸,最后可能只有7-8家或更多几家种业集团公司竞霸于中国种业市场。(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种子法》实施,从到地方各级种子公司和育种科研单位都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在、机制、营销、管理等多方面进行重大的改革和调整。(三)种业公司也努力做好进入中国的准备,都希望在
推荐度:
导读我国主要农资行业发展状况§1种子产业发展状况一、种子行业概况(一)中国种业正处在一个不断集中、快速发展的变革时代,今后3-5年将出现大兼并、大改组、大联合、大发展的局面;5-10年种子公司将从遍地开花到百强竞雄到群雄争霸,最后可能只有7-8家或更多几家种业集团公司竞霸于中国种业市场。(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种子法》实施,从到地方各级种子公司和育种科研单位都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在、机制、营销、管理等多方面进行重大的改革和调整。(三)种业公司也努力做好进入中国的准备,都希望在
我国主要农资行业发展状况

§1 种子产业发展状况 

一、种子行业概况

(一)中国种业正处在一个不断集中、快速发展的变革时代,今后3-5年将出现大兼并、大改组、大联合、大发展的局面;5-10年种子公司将从遍地开花到百强竞雄到群雄争霸,最后可能只有7-8家或更多几家种业集团公司竞霸于中国种业市场。

(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种子法》实施,从到地方各级种子公司和育种科研单位都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在、机制、营销、管理等多方面进行重大的改革和调整。

(三)种业公司也努力做好进入中国的准备,都希望在中国种业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研发和生产经营状况

(一)国有种子公司----改革正在过大关 

经历20年的发展与改革,经历了财政差额补助、定额补助,逐步过渡到定性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或企业管理的经济实体,尽管机构名称改来变去,但基本上长期在“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计划经济框架下运作。从总体来说,全国大部分国有种子公司可以称得上经济改革大潮未能触及的角落,部门经济庇护下的安全堡垒。 

到2000年底止,中国县级以上2700家种子公司(站),70%以上资不抵债,亏损经营或坐待“破产”。

加入WTO使中国种子产业面临的不仅仅是单个的世界级种业公司,而是一个庞大而有效国际化产业链条,无疑将加快国有种子公司的改革步伐,以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

(二)育种科研机构----改革行动滞后  

    育种研究是品种创新的源泉,种子是企业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种子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哪个企业拥有种子产权和育种家,就有可能拥有市场。

但中国育种研究机构受、机制的制约,历史遗留下许多沉重的包袱,特别是省级以上科研院所,机构臃肿、条块分割、人员众多,低水平重复和老牛拉破车的效率,投入产出不呈正比。

    而生产上推广面积比较大的各类作物优良品种,几乎大部分出自基层科研单位或农民育种家之手。 

国有育种科研改革进行了好多年,雷声响,雨点小,动作缓慢。

主要原因是维护“官本位”、保住“新家族”以及存在的“市场恐惧征”。

多数人愿望维持现状“走着瞧”,宁可苦撑,不愿冒险,“捧着金碗讨饭吃”,科研单位至今没有几家改革创新的典型。 

《种子法》也为育种科研单位放开搞活进入市场铺平了道路,但实施过程中遇到几个难题:

一是资金不足。

按照种子法规定,注册一家500万元的种子公司只能在省(区)较小范围内营销;注册一家3000万元的种子公司又资力不及。

二是科研单位面临改革,机构重组,部分应用研究学科要走向自办企业或进入企业,主管部门担心刚注册的种子公司来不及盈利就被剥离出去,国有资产岂不白白“流失”?但形势所迫,不进行改革,科研经费日益紧张,更多的育种家将被外企或民企“挖走”或自动地“跳槽”。 

(三)民营种子产业 ----喜逢春天 

改革开放20多年,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从“补充成分”到“组成部分”再到“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中给予肯定。

民营企业有着天生的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竞争优势,特别是农民育种家领衔主办的种子企业,有资源、有品种、有网络、有市场,在中国农业生产和种业市场竞争中扮演重要角色。 

优点:一是拥有基础种质和竞争品牌,占有一定的种子市场份额。二是民营企业家对国家有贡献也都获得一定的政治地位,被选为各级党的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各类荣誉桂冠,为他们从事育种研究和种子营销提供了方便条件。

  缺点:民营种子企业多为家族企业,再发展遇到很多难题,需要处理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产权结构和选择人问题。 

(四)种业公司 ----努力植根本土化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无论从规模或潜力来看,都是一个令种业公司瞩目和响往的广阔市场。

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市场将全面向国际市场开放,种业公司已经做好向中国种业市场进军的准备;只待时机成熟,这些公司将迅速兼并一批种子公司并将称雄于中国种业市场。 

世界最大的几家种业公司,如孟山都、杜邦、先正达、利马格兰等,在上个世纪80年代已经在中国设立办事机构、聘用技术人员、布置品种试验,努力实现植根本土化。

从普通员工到高层管理人员,从资源采集到育成品种,从技术转让到研究开发,乃至从企业文化到公益事业入乡随俗都在努力植根本土化,力求尽快为大规模地融入中国经济与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汇总:专家认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种子企业面临国外强势对手的竞争,大规模的并购整合有助于中国种子企业规模壮大,实现产业更替和升级,进而推动整个产业的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中国种子企业的竞争力。中国种业正处在一个不断集中、快速发展的变革时代,今后3-5年将出现大兼并、大改组、大联合、大发展的局面;5-10年种子公司将从遍地开花到百强竞雄到群雄争霸,最后可能只有7-8家或更多几家种业集团公司竞霸于中国种业市场。总的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2 农药行业发展的状况 

一、农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支持农药发展向好

农药作为重要的支农产业,其发展主要受供求、成本以及国家相关等因素的影响。

(一)从供给上看,近几年我国农药产量一直呈稳定增长。

(二)需求方面,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的实施,农民种粮积极性也得到了明显提升,农药施用量也保持稳步增长。预计今年粮食价格会稳中略升,这将增大农药需求。

(三)从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来看,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逐年减少,大豆、棉花的种植面积有所增加,油菜、蔬果等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这也将带动水果蔬菜的除草剂和杀菌剂的需求提高。

 (四)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旱田除草剂的需求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预计随着高毒有机膦农药的退出,单位面积施药量会有所下降,但是防治面积将会增加,超过发生面积的增加速度,农药的需求还是会稳步增长。 

总的来说,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导致的粮食消费及结构变化,是推动农药需求增长及品种结构变化的最终动力,而且这个动力将长期维持,所以我国农药行业的发展将长期向好。 

二、出口份额将进一步扩大 

在全球经济趋向一体化的今天,国内外农药市场已融为一体,农药生产向我国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由于中国的成本和人力优势,未来的出口潜力还很大。但由于国际上对农药这种特殊商品管理严格,目前我国还没有一种农药获得发达国家的注册登记,未来我国的农药公司将力争取得国际市场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销售许可,从而进一步扩大出口份额。 

三、农药产品升级 

根据我国农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框架,农药产品结构更加合理。调整的重点是发展替代高毒杀虫剂的新品种、新型水田和旱田除草剂、水果蔬菜用杀菌剂和保鲜剂。鹿特丹公约中规定的高毒品种将全面在国内停止使用,其他高毒品种在全部农药中的比重将降低到5%以下。主要产品质量,包括有效成分含量、杂质含量等将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水基制剂所占比重将超过有机溶剂制剂。  

四、行业整合将是大势所趋 

据统计,我国农药生产企业多达2600 余家,但其中大部分为中小企业,而且长期受技术落后、产品老化和附加值低等困扰。

Ø从产量来看,2000 吨/年原药生产厂家不足200 家,农药产量在5000吨以上的企业只有14家,产量达到1万吨以上的只有4家,年销售量2000吨以下的企业占85%。

Ø从销售额来看,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只有7家,而且其中仅有4家农药销售额超过10亿元。整个行业销售额只与德国拜耳公司相当。 

我国农药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期间要造就资产达50亿—100亿元、年销售收入达50亿元以上的大型领军企业,培育50个左右大型生产企业和一批中型骨干企业,并在“十一五”末使农药原药企业数量从700多家减少到300家。

这意味着未来几年,我国现有农药企业将有一大批被淘汰。这既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势所趋,也是我国农药工业的发展需要。 

§3 肥料行业发展的状况

一、肥料产业概况 

肥料包括有机肥和化肥(无机肥)两部分。有机肥的使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并一直延续至今。

2000年有机肥提供的纯养分占中国肥料消费总养分的30%。但是,由于它一直停留于农民自制自用,以商品的形式在市场上流通只是近几年的事,并且规模还很小,因此,涉及的内容绝大多数是针对化肥,在有机肥方面只是稍有提及。

v20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研制开发碳铵工艺及钙镁磷肥生产技术。目前氮肥和磷肥已由过去的单一和低浓度肥料品种逐渐发展到今天的高浓度及复合型肥料,氮肥以尿素为主,磷肥主要是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复合型肥多为高浓度磷肥(磷铵、重钙、磷肥、氮磷钾复合肥)。中国的钾肥生产因受资源的,一直是化肥工业中最薄弱的环节。中国钾肥的消费主要依赖从加拿大、俄罗斯和以色列进口。 

二、生产概况

化肥工业总产值约占化学工业总产值的20% ,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 。1992年以来的12年中,化肥产量平均年增长6.9%。占世界总产量的1/5以上,位居全球第一。在化肥工业中,氮肥占主导地位 ,磷肥次之 ,钾肥所占的比例最低 ,仅占化肥总量的4% 。2004年,化肥总产量达4577万吨,氮、磷、钾肥的生产比例为1:0.30:0.07。 

三、消费概况 

1992年以来的11年中,中国化肥消费量平均年增长 4.4% 。2003年达到 4411万吨,居世界首位,氮、磷、钾肥的消费比例为1:0.43:0.32。综合预测中国2010、2020年化肥需求分别为5100万吨和5600万吨。 

总体而言,国产化肥占90%,氮肥基本能自给自足,磷肥1/3靠进口,钾肥则大部分需要进口。进口产品主要是氯化钾、硫酸钾、磷酸二铵和三元复合肥。 

四、存在问题 

化肥生产与施用的主要问题是:化肥利用率低、单质肥料的增产率随施肥量的增大而递减。

Ø由于化肥养分释放“非可控性”、化肥品种结构的“非协调性”、化肥施用的“非平衡性”、化肥施用方法的“非科学性”、化肥宏观分配的“非公平性”等,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使得环境质量下降,并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 

§4 我国农资市场营销概况

目前农资市场的营销现状--厂家:

2005年下半年开始,厂家基本上都意识到了市场推广与打造品牌的重要性,但多停留在口号和宣言。

投入加大了,但是不够理性与科学的投入很难取得比较好的业绩预期,相反让销售成本越来越大,利润越来越薄。

目前农资市场的营销现状--业务员: 

业务经理基本上在处理自己区域经销商的反馈问题,没有时间估计也没有能力对经销商的市场运做进行真正的指导,更不用说营销培训与规划了。 

整天呆在经销商处只是起到了联络和一个劳动力的作用,更多的时间在催促经销商打款进货好拿到自己该拿的每吨若干元的提成!因此,可以肯定的说,不管厂家自己是如何打算打造品牌的,但是其对经销商的关心与培训和指导明显很少,认为市场竞争激烈了,就把营销投入加大,多刷些墙,多投点广告,多弄点赠品并不见得能产生好的销售业绩。 

目前农资市场的营销现状--经销商 

在目前农资营销的产业链当中,厂家比经销商强势,因此,扶持有意识的经销商共同进步是大势所趋,现在的农资营销领域没有多少厂家真正对经销商进行指导,对经销商的生意进行规划,无奈的经销商也只好一边自己摸索一边感慨市场越来越难做,问其原因也是一脸苦相“我有什么办法,厂家基本都一个样,多占几个牌子,东方不亮西方亮吗”,很多经销商其实是在而已! 

目前农资市场的营销现状--消费者  

目前的市场状况,农民朋友在农资的产业链上还不具备举足轻重的作用,或许有些人要讲了,任何时候消费者都是上帝,这句话是没错,问题是在现有的市场情况下,农资产品的品牌忠诚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农民不太可能铁了心选择某个品牌,更根本不可能非某个品牌不买。(可乐、渠道、利润)

农资市场营销对策

提升市场业绩的关键不在于广告比别人投的多,不在于你的赠品看起来比别人贵,不在于铺货比别人多,更不在于你打造品牌的雄心壮志,而在于厂家对经销商的科学管理,合理激励以及持续不断度身定做的培训,对渠道的强力掌控以及对渠道成员的有效管理与服务。三峡农资大市场正是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势下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的同时,发展湖北农业的重大举措.

文档

我国主要农资行业发展状况

我国主要农资行业发展状况§1种子产业发展状况一、种子行业概况(一)中国种业正处在一个不断集中、快速发展的变革时代,今后3-5年将出现大兼并、大改组、大联合、大发展的局面;5-10年种子公司将从遍地开花到百强竞雄到群雄争霸,最后可能只有7-8家或更多几家种业集团公司竞霸于中国种业市场。(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种子法》实施,从到地方各级种子公司和育种科研单位都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在、机制、营销、管理等多方面进行重大的改革和调整。(三)种业公司也努力做好进入中国的准备,都希望在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