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建瓯七中 2012--2013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语文试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01:58:02
文档

建瓯七中 2012--2013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语文试卷

建瓯七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出卷者谢乐珍一、1、诗句默写11%⑴宫女如花满春殿,。⑵,凭轩涕泗流。⑶,惟有幽人自来去。⑷孤鸿号外野,。⑸楼船夜雪瓜州渡,。⑹,长使英雄泪满襟。⑺心非木石岂无感?。⑻鼎铛玉石,,。⑼,只是朱颜改。⑽人生得意须尽欢,。二、古文阅读15%+9%(一)吴奎传窦光宇吴奎,字长文,潍州北海人。性强记,于书无所不读。举《五经》,至大理丞,监京东排岸。庆历宿卫之变,奎上疏曰:“涉春以来,连阴不解。今卫士之变,起于肘腋,
推荐度:
导读建瓯七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出卷者谢乐珍一、1、诗句默写11%⑴宫女如花满春殿,。⑵,凭轩涕泗流。⑶,惟有幽人自来去。⑷孤鸿号外野,。⑸楼船夜雪瓜州渡,。⑹,长使英雄泪满襟。⑺心非木石岂无感?。⑻鼎铛玉石,,。⑼,只是朱颜改。⑽人生得意须尽欢,。二、古文阅读15%+9%(一)吴奎传窦光宇吴奎,字长文,潍州北海人。性强记,于书无所不读。举《五经》,至大理丞,监京东排岸。庆历宿卫之变,奎上疏曰:“涉春以来,连阴不解。今卫士之变,起于肘腋,
建瓯七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150分钟    总分:150分

                 出卷者   谢乐珍

一、1、诗句默写 11%

⑴宫女如花满春殿,            。   ⑵            ,凭轩涕泗流。

⑶          ,惟有幽人自来去。    ⑷孤鸿号外野,         。

⑸楼船夜雪瓜州渡,       。    ⑹            ,长使英雄泪满襟。

⑺心非木石岂无感?             。

⑻鼎铛玉石,             ,              。

⑼               ,只是朱颜改。 ⑽人生得意须尽欢,               。

二、古文阅读 15%+9%

(一)                        吴 奎 传

窦光宇

吴奎,字长文,潍州北海人。性强记,于书无所不读。举《五经》,至大理丞,监京东排岸。庆历宿卫之变,奎上疏曰:“涉春以来,连阴不解。今卫士之变,起于肘腋,流传四方,惊骇群听。闻皇城司官六人,其五已受责,独杨怀敏尚留。人谓陛下私近幸而屈公法,且获贼之际,传令勿杀,而左右辄屠之。此必其党欲以灭口,不然,何以不奉诏?”遂乞召对面论,仁宗深器之。

       入为右司谏,改起居舍人,同知谏院。每进言,惟劝帝禁束左右奸幸。奎劾开封府尹魏瓘,出瓘越州。彭思永论事,诏诘所从受。奎言:“御史法许风闻,若穷核主名,则后谁敢来告以事?是自涂其耳目也。”上为罢不问。

       至和三年,大水,诏中外言得失。奎上疏曰:“陛下在位三十四年,而储嗣未立。陛下勿听奸人邪谋,以误大事。若仓卒之际,柄有所归,书之史册,为万世叹愤。臣不愿以圣明之资,当危亡之比。此事不宜优游,愿蚤裁定。”帝感其言,拜翰林学士,权开封府。

奎达于从政,应事敏捷,吏不敢欺。富人孙氏辜榷①财利,负其息者,至评取②物产及妇女。奎发孙宿恶,徙其兄弟于淮、闽,豪猾畏敛。居三月,治声赫然。治平中,丁父忧,居丧毁瘠,庐于墓侧,岁时洁严祭祀,不为浮屠事③。

神宗初立,奎适终制,以故职还朝。逾月,参知政事。时已召王安石,辞不至。奎曰:“臣尝与安石同领群牧,见其护短自用,所为迂阔。万一用之,必紊乱纲纪。”乃命知江宁。

 御史中丞王陶,以论文德不押班事④诋韩琦,奎状其过。诏除陶翰林学士,奎执不可。陶又疏奎阿附。陶既出,奎亦以资政殿大学士知青州。司马光谏曰:“奎名望清重,今为陶绌奎,恐大臣皆不自安,各求引去。陛下新即位,于四方观听非宜。”帝乃召奎归中书。及琦罢相,竟出知青州。明年薨,年五十八。赠兵部尚书,谥曰文肃。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五》 )                                                              

 注:①辜榷,垄断。②评取:评,凭,仗势;取,拿走,抢走。

③浮屠事,佛教礼仪。 ④文德不押班事:文德殿,皇帝主要政务活动场所;押班,百官朝会时领班,管理百官朝会位次。唐制,以监察御史二人任其事。宋制,由参知政事﹑宰相分日押班。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私近幸而屈公法     使……屈服       B.此事不宜优游      犹豫

C.奎适终制     刚好   D.今为陶绌奎      通“黜”,揭发……短处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表现吴奎“忠君而谏”的一组是

 ①陛下私近幸而屈公法         ②惟劝帝禁束左右奸幸

     ③岁时洁严祭祀,不为浮屠事   ④万一用之,必紊乱纲纪

      ⑤诏除陶翰林学士,奎执不可   ⑥恐大臣皆不自安,各求引去

       A.①④⑥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奎博览群书,通过科考担任了大理寺丞,并在庆历年间御前侍卫兵变时,向仁宗皇帝上书解读了引起兵变的天气征兆,皇帝对此深信不疑,也非常器重他。

       B.开封府尹被吴奎后就被外调到越州,皇帝也想知道有关举报信息的来源,却被吴奎拒绝了,理由就是如果查到报信人的名字恐怕再没有人敢提供举报信息了。

       C.至和三年的时候,皇帝想了解朝廷内外的意见,此时吴奎提出不能因为确定皇太子的事而影响到君主的圣明资质。

       D.虽然经过司马光的劝谏,吴奎没有立刻被皇帝外调到青州,可最终还是因韩琦被免去相位而出任青州。

5、翻译语句

⑴此事不宜优游,愿蚤裁定。

                                                   

⑵奎达于从政,应事敏捷,吏不敢欺。

                                                    

(二)  庞葱①与太子质②于邯郸③,谓魏王曰:“今有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④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选自《战国策·魏策》) 

[注释]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②质:做人质。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首都。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首都。 

6、翻译划线的句子。6%

①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②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7、成语“              ”就源自本篇。3%

三、诗歌鉴赏 12%

8、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9、                   台城    唐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鹿柴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两首诗歌中的“空”字所表现的意境是否相同?请加以赏析。

答:                                                     

四、经典阅读 8%

    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②,以遏徂莒③,以笃周祜④,以对⑤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孟子·梁惠王下》2)   

【注】①疾视:怒目而视。②旅:众。③徂莒:此处指来侵的敌众。

④祜:福。⑤对:答。   

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所说的“小勇”指的是血气所为之勇。  

 B、“王请大之”说的是要齐宣王去掉小勇,换之以一怒震天下的大勇。 

  C、“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表现的就是武王的大勇。  

 D、孟子主要运用对比的说理方法来劝说齐宣王去小勇、存大勇。 

 11、孟子说:“好勇斗狠,以危父母,孝也。”(《孟子·离娄章句下》)请联系上文,说说孟子关于“勇”的认识。 

答:                                                     

五、名著阅读 10%

12、下面对《三国演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三国指魏、蜀、吴,代表人物分别是曹操、刘备、孙权。《三国演义》艺术地再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一百年间的历史,描写了统治阶级内部各个政治集团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我国古代小说中描写最成功的巨著。     

B.《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周瑜巧设“苦肉计”,使自作聪明的蒋干中了计,也使曹操中了计,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C.作者把刘备写得宽厚仁道,把曹操写成狡诈凶残的典型;把诸葛亮写成是足智多谋的艺术典型。《三国演义》中诸多英明的战略战术,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经验。   

D.《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是关羽。   

E.“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四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引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这段话描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关羽的形象。   

13、请简述“马谡拒谏失街亭”的情节。

答:                                                           

六、现代文阅读 15%

                   贫困却不潦倒的风度

天 歌

张罗同学聚会时,我们这些混得不错的同学很自觉很有风格地把费用划为三等:混得一般的交300;混得不好的,一分钱都不用出;混得好的,聚会缺多少,补多少,兜底。大家图的就是个乐儿,不想让自家兄弟姐妹为几两银子犯难。

尽管这样,班长还是颇为担心地说:九度能来吗?

是啊,九度是那样好面子的一个人,这些年,先是在有着大好前途的机关里受了牵连下岗,后是爱人查出了淋巴癌,再后来跟人合伙开饭店,饭店没开起来,借来的钱却全让人卷走了。九度这些事都是在校友录上,同学们辗转相传的。九度也来校友录,留言却总是说些好事:姑娘考了第一名(尽管那只是小学二年级的期中考试);妻子终于不用再去化疗了。还有,他给报社提供的新闻线索被采纳了,人家给了50块钱。 

有同学提议大家凑些钱帮帮九度,好歹阶级兄弟一场。却不想班长乘兴而去,败兴而归,他说:那家伙说他还想捐点钱出来给谁呢!人家的日子过得好着呢!

同学说:你看九度,日子都过成那样了,还是绷着,还装,死要面子活受罪。

是的,九度上学那会儿就是瘦死不倒架的那种人。按照规定,九度是可以申请贫困贷款的,他却硬撑着不肯,同学中一度流传着他的一句名言:把钱留给更困难的同学吧。并把这句话演变成各种版本:把不及格的机会留给渴望人生完美的同学吧!把失恋的痛苦留给没有痛苦过的漂亮女生吧!

那年冬天,东北那叫嘎嘎冷,连件旧棉衣都没有的九度走路全靠跑。他说:本来在零度边缘,这一跑,温度“噌”地蹿了九度。其实,九度说的是39度,不过冻得嘴一哆嗦,“30”就吞了下去。这话风行了起来,九度就叫了九度,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淹没了他的本名。 

聚会那天,九度还真来了。不光来了,还穿得特别利索。一身浅灰色的西装配了一条红格子领带,比好些混得不错的同学收拾得还像成功人士。有同学上去就是一拳,说:你个九度,不装能死啊?咱们哥们儿,谁还笑话你不成? 

九度打着哈哈,跑前跑后张罗着。席间,大家喝酒聊天,牢骚怨气差点就把酒店的天花板顶起来:什么股票太没谱了,说套牢就套牢,十几万转眼就打了水漂儿;什么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钢琴说白买就白买,那玩意儿放家里死占地方,又不能当写字台使;什么现在的官场简直就没法混,大领导之间都别扭着,听谁的话站谁的队,有学问着呢!九度笑着给大家布菜、倒酒,一哥们儿喝得有点大,硬着舌头说:九度,你说你点背的,啥啥没赶上,要不咋也弄个副局干干。

我们都拦着那哥们儿不让他哪壶不开提哪壶,如果同学聚会整成富人对穷人的颐指气使就没劲了。没想到九度却端起酒杯,对大家说:“我九度这些年是遇到些事,但是,还好,都扛过来了。我正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呢,今年我闺女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省重点,学费全免。”我的天!我暗叫一声,给儿子找了4个补习老师,结果连市重点的门都没摸着。九度说:“我也重新上岗了,电视台聘我当特约记者,咱也混进新闻界了。还有,我爱人从得癌症到今天已经8年了,也就是说,我们每一天都在创造着生命的奇迹……”

九度一口干掉了杯里的酒,不知为什么,刚才那些牢骚满腹或者臭显摆的哥们儿都有点蔫,咋好像自己的日子过得没九度带劲呢? 

聚会结束时,班长拿出了账单。账单上,九度的名字下面没有写交钱的金额,而是写着一行字:物品搬放、保管,接送……班长说:九度不肯白白占大家的便宜,他没交钱,一定要以别的方式补偿回来。

还有,他的那身西装是他从前在机关时做的,他的妻子最近很不好…… 

看着依旧忙忙碌碌送同学的九度,我说:换了我们,谁可以做到像九度那样贫穷却不潦倒,活得生气勃勃的呢? 

是的,我们眼里要面子的九度,其实要的是一种有尊严的生活方式。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生活里的温暖,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在这一点上,九度表现得相当有风度。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4、 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第二段班长的担心,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了悬念,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毕业后的九度生活境遇不佳,却在校友录上只报喜不报忧,并且拒绝大家的帮助,都是因为他死要面子,这为他后来的转变作了铺垫。

C.一句“把钱留给更困难的同学吧”被同学们演绎出了各种版本,这虽然是在开九度的玩笑,但玩笑中却包含着大家对九度“瘦死不倒架”的敬佩。

D.小说运用倒叙的叙述方式,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描写手法,塑造了主人公九度的形象。

E.小说通过塑造九度这一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活境遇,而是面对生活的态度这一主题,引发了我们对人生的思考。

15、 小说的主人公九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陈述。(5分)   

答:                                                  

16、“同学们”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答:                                                       

七、作文70%

张老师在一次上语文课时,误将“晏”写成“宴”,李明同学当即指出了他的错误。张老师把“宴”改成“晏”之后说:“唔!汉字就是这个毛病,相同的零部件,摆的位置不同,结果就不一样。外国文字可不会这样。”谁料话音刚落,李明同学又举手了。张老师问李明同学有什么问题,李明同学说:“英文的god(上帝)和dog(狗)呢?”…… 

就李明同学的做法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2012---2013学年上期高二语文答案卷

一、1、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⑻                        ,                           

⑼                           ⑽                       

二、(一)  2、(   ) 3、(   )4、(   )

5、⑴                                                            

                                                                  

⑵                                                                

                                                                  

(二)6、⑴                                                     

                                                                 

⑵                                                               

                                                                 

7、               

三、8、                                            

                                                     

                                                    

9、                                                         

                                                    

                                                    

四、10、(   )

11、                                                  

                                                     

                                                     

五、12、(   )

13、                                                 

                                                    

                                                    

                                                    

                                                    

六、14、(    )

15、                                                 

                                                    

                                                    

                                                    

16、                                                        

                                                    

                                                    

                                                    

一、至今只有鹧鸪飞、戎马关山北、岩扉松径长寂寥、翔鸟鸣北林、铁马秋风大散关、出师未捷身先死、吞声踯躅不敢言、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雕栏玉砌应犹在、莫使金樽空对月

二   (一)2、D(绌,通“黜”,贬谪)

3、D(①不是吴奎的话;③是守孝时候的事情;⑥司马光的话)

4、A(“对此深信不疑”不当)

5、这件事不能犹豫, 希望您早日决定。

吴奎通晓从政之道, 遇事灵敏迅速, 下吏不敢欺瞒。

(二)6、①三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它吗?(“言”“市”“信”“乎”各0.5分)  

②后来太子结束了作人质,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罢”“质”“果”“见”各0.5分) 

7、三人成虎

三  8、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表现了诗人愉悦闲适的心境。

9、答:这两个“空”字表现的意境不同。  

“鸟空啼”的“空”是“白白地”、“徒劳地”的意思。既衬托出梦一般的景色,又暗含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台城经历变迁已经面目全非,但不解情的大自然却一年一度春色,连鸟儿也无谓地在啼鸣。于乐景中注入哀情,反衬自然无情人有情,传达出诗人心灵深处的忧伤。

《鹿柴》中的“空”字是“空旷”之意,展现的是大山幽静、不闻人语的情境,表现宁静幽深的境界。(意思对即可,语句不通顺,扣1分)

四    10、、 B(大勇指的不是“一怒震天下”,而是“一怒安天下”。)  

 11、勇有小勇和大勇之分。小勇指的是好勇斗狠、匹夫之勇,它会使父母受伤害;大勇指的是当、百姓利益受到侵害之时挺身而出的理义之勇,它可以使百姓得到安生。

五   12、答案:B、E     B项周瑜没有用苦肉计。   E项描写的是吕布。)

13、①诸葛亮北伐,街亭为咽喉要地,拟派将驻守。②马谡立下军令状,自告奋勇去守街亭。③诸葛再三叮嘱须靠山近水扎营,并令王平辅之。④马谡刚愎自用,既违军令,又不听王平谏言,竟在山顶扎营。⑤司马懿指挥大军直逼街亭,围困马谡,蜀军不战自乱,街亭失守。

六、 14、 BD (B.“都是因为他死要面子,这为他后来的转变作了铺垫”错,死要面子是有的人的看法,而非九度的实际特征,而九度的生活态度始终未变,所以涉及不到“转变”这一说法。D.不是倒叙,是插叙。)

15、九度是一个贫困却不潦倒,屡遭不幸却能以一种热情、坚强、乐观的心态,一种有尊严的生活方式,去面对人生的生活强者的形象。坚强、乐观:他人生多舛,上大学时,生活贫困,工作后受牵连下岗,后来爱人查出了淋巴癌,做生意失败,又被人欺骗,但他丝毫没有消沉之气,而是坚强面对,勇于承担,并且总是能看到生活中的温暖,热情地对待生活。自尊自立:拒绝接受贫困贷款,在校友录上的留言向来是报喜不报忧,拒绝接受同学们的帮助,在聚会上拿不出钱却不肯白占大家的便宜,一定要以别的方式补偿回来都表现了他的自尊自立。(能归纳出两点并结合文本分析即可)

16、①与九度形成对比。既写出了“同学们”面对生活,总是看不到生活里的温暖,缺乏对待生活的热情的错误心态,又衬托了九度贫困却并不潦倒的风度,写出了九度的坚强乐观,使九度这一形象更加突出。

②揭示主旨,深化主题。“同学们”是社会中大部分人的代表(缩影),在他们的身上反映出了当今社会很多人共有的心态,同学们的生活态度引发了我们对于人生的思考,人生都有顺境逆境,重要的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各每方面3分:观点各1分,分析各2分)

参考译文:

       吴奎, 字长文, 潍州北海人。记忆力强, 博览群书。通过《五经》科贡举考试,官至大理寺丞, 监管京东排岸司的工作。仁宗庆历年间御前侍卫政变后, 吴奎上书说:“开春以来, 阴雨连绵, 气候反常。如今的兵变,发生在重要部门,流传到四面八方,让所有人惊骇不已。听说皇城司官六人中已处罚五人, 只有杨怀敏还留用。人们说皇上任人唯亲, 以情枉法。活捉反贼后, 您下令留活口, 可有人擅自杀掉了他们。这些人必然是反贼的同党想要灭口, 否则,为什么不听从皇命?”于是请求仁宗召见面议, 深受仁宗器重。

       后调回京城任右司谏, 又改任起居舍人、同知谏院(专给皇上提建议)。每次极言进谏, 都是劝仁宗约束近侍佞媚拍马之辈。吴奎于是上书开封府尹魏瓘, 结果魏瓘被调到越州。彭思永论事时, 仁宗追问其中一些消息来源, 吴奎代答说:“按照法律, 御史有权保护其消息的来源, 如果追问告密之人,那以后还有谁敢为我们提供情况? 这岂不是自己遮掩自己的耳目吗?”仁宗于是不再追问了。

       至和三年,天下大闹水灾, 诏令朝野议论朝政得失。吴奎上书说: “皇上在位三十四年了, 还未确定皇位继承人。皇上不要听小人的鬼话, 误了大事。如果在匆忙急促的时候,大权旁落, 记录在史册上, 也为万代后人所叹惜愤恨。我不愿意皇上以如此贤明的资质而抵挡危险存亡的较量(遇到不测)。这件事不能犹豫, 希望您早日决定。” 皇帝被他的话感动了,授他翰林学士一职,管理开封府。

       吴奎通晓从政之道, 遇事灵敏迅速, 下吏不敢欺瞒。富人孙氏垄断了财务, 有亏欠他利息的人, 直至被夺家产、妻女。吴奎收集了孙氏的历年罪恶, 发配孙氏兄弟到淮、闽, 有声势的不法之徒从此害怕、收敛了。英宗治平年中, 赶上父亲离世, 悲痛伤身, 在墓旁搭棚守墓, 逢年过节时以洁净、庄严地祭奠, 不举行佛教礼仪。

       神宗刚即位时, 吴奎刚守满孝, 官复原职。一月后, 升任参知政事。当时神宗已经召见王安石, 王推辞不来。吴奎说:“我曾与王安石一起兼任州郡长官(领管州郡,或是:同时担任牧守),看到他常为自己的错误辩护,而且自以为是,所做之事迂远不切合实际。万一受重用, 必然扰乱朝纲。”于是命王安石任江宁知府。

       御史中丞王陶, 因为韩琦不去文德殿押班而诋毁韩琦, 吴奎陈述王陶的过失。皇上下令改任王陶为翰林学士, 吴奎仍坚决说不可以, 王陶又上奏吴奎迎合依附韩琦。王陶被调出京城后, 吴奎也以资政殿大学士的身份任青州知州。司马光劝皇帝说: “吴奎名望清正显重,现在因为王陶而贬谪吴奎, 恐怕大臣们会感到不安,都要求辞官。皇上刚即位, 这样做对于天下的议论不合适。”神宗于是召回吴奎去中书省任职。等到韩琦罢相后, 吴奎最终出任青州知州, 第二年逝世, 享年五十八岁。被追认为兵部尚书, 谥号文肃。

张老师在一次上语文课时,误将“晏”写成“宴”,李明同学当即指出了他的错误。张老师把“宴”改成“晏”之后说:“唔!汉字就是这个毛病,相同的零部件,摆的位置不同,结果就不一样。外国文字可不会这样。”谁料话音刚落,李明同学又举手了。张老师问李明同学有什么问题,李明同学说:“英文的god(上帝)和dog(狗)呢?”…… 

就李明同学的做法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分析】解答过程如下: 

第一步,认真阅读。 

这是答好供料作文题的前提和基础。此题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学生李明连续两次当场指出老师的错误。 

第二步,提炼观点。 

从逻辑上讲,对李明同学的做法,无非是三种态度:要么赞同,要么反对,要么部分肯定,部分否定。于是,提炼观点如下: 

①李明同学勇于质疑,求真求实的精神值得提倡。 

②李明同学不顾场合、对象,让老师下不了台的做法不可取。 

③李明同学勇于质疑的精神可嘉,但具体做法还可商榷。 

在实际答题中,有些同学提炼出的观点竟是“张老师的行为崇洋媚外”,这显然有些跑题了,写的不是李明的行为而是张老师的行为了。 

第三步,联想素材。 

上述三种观点均可以写。如选定第三种观点,那么,不妨全面展开联想,想到什么就先记下来。例如可能会想到以下各条 

①当说不说的好好先生②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敢于直谏的魏征④《火刑》(布鲁诺) 

⑤伽利略推翻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⑥面对歹徒,敢说敢斗 

⑦人非圣贤,孰能无过⑧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⑨外国文字与外国月亮⑩爱迪生晚年自以为是,一无所成…… 

第四步,列出提纲。 

根据选定的观点和想到的素材,列出写作提纲。限于时间,此提纲不宜过细。下面是一份拟好的提纲: 

①中心论点: 

李明勇于质疑的精神值得学习,具体做法还可商榷。 

②引论:简述材料,提出论点。 

③本论:A、列举、简析生活中不正常的现象。 

B、结合典型事例(正反)剖析说理。 

C、论“进谏”需要勇气。 

D、结合有关哲学原理分析。 

④结论: 总结全文,辩证分析。 

⑤素材:A、商纣王、魏征B、布鲁诺、伽利略 

C、比干、屈原D、邹忌 

从上列提纲看,想到的素材中的⑥⑨两条显然应删除。②③⑦属同类素材,④⑤⑩应归为一类……这些素材不一定都用,只要选取一部分就可以了。 

(来自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文档

建瓯七中 2012--2013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语文试卷

建瓯七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出卷者谢乐珍一、1、诗句默写11%⑴宫女如花满春殿,。⑵,凭轩涕泗流。⑶,惟有幽人自来去。⑷孤鸿号外野,。⑸楼船夜雪瓜州渡,。⑹,长使英雄泪满襟。⑺心非木石岂无感?。⑻鼎铛玉石,,。⑼,只是朱颜改。⑽人生得意须尽欢,。二、古文阅读15%+9%(一)吴奎传窦光宇吴奎,字长文,潍州北海人。性强记,于书无所不读。举《五经》,至大理丞,监京东排岸。庆历宿卫之变,奎上疏曰:“涉春以来,连阴不解。今卫士之变,起于肘腋,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