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已知:,,求、处约束反力。
解:取杆ACD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
,
,
2-2. 已知力的作用线垂直于杆,杆与力的作用线夹角为,杆垂直于杆,力的作用线与杆的夹角为。,求系统平衡时=?
解:分别取节点B、C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对于节点B:,
对于节点C:,
联立上两式解得:
2-3. 图示结构中,杆水平,杆与杆的夹角为,杆件的自重不计,,求、处反力。
解:取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
(压)
,
2-4. 已知:,,,
求、处支反力。
解:取杆ACD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
2-5. 已知杆上固接一销钉,此销钉可以在杆的滑道内无摩擦地滑动,系统平衡在图示位置,与成,,求。
解:取杆AD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
取杆BC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
联立上两式解得:
2-6.,滑轮半径为,,,求处反力和绳的张力。
解:取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
,
,
2-7.,,求、、、处反力。
解:取杆AD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
,
,
取杆AD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
,
,
2-8. 力作用在杆的中点,求、处反力。
解:取杆BC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
取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
,
,
(逆时针)
第5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
2.1 求图示杆、、及截面上的轴力。
解:截面,取右段如
由,得
截面,取右段如
由,得
截面,取右段如
由,得
2.2 图示杆件截面为正方形,边长,杆长,,比重。在考虑杆本身自重时,和截面上的轴力。
解:截面,取右段如
由,得
截面,取右段如
由,得
2.3 横截面为的钢杆如图所示,已知,。试作轴力图并求杆的总伸长及杆下端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解:轴力图如图。
杆的总伸长:
杆下端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2.4 两种材料组成的圆杆如图所示,已知直径,杆的总伸长。试求荷载及在作用下杆内的最大正应力。(,)。
解:由,得
解得:
杆内的最大正应力:
2.5 在作轴向压缩试验时,在试件的某处分别安装两个杆件变形仪,其放大倍数各为,,标距长为,受压后变形仪的读数增量为,,试求此材料的横向变形系数(即泊松比)。
解:纵向应变:
横向应变:
泊松比为:
2.6 图示结构中梁的变形和重量可忽略不计,杆1为钢质圆杆,直径,,杆2为铜质圆杆,直径,,试问:
⑴荷载加在何处,才能使加力后刚梁仍保持水平?
⑵若此时,则两杆内正应力各为多少?
解:。
⑴要使刚梁持水平,则杆1和杆2的伸长量相等,有
解得:
⑵
2.7 横截面为圆形的钢杆受轴向拉力,若杆的相对伸长不能超过,应力不得超过,试求圆杆的直径。
解:由强度条件得
由刚度条件得
. 则圆杆的直径。
2.8 由两种材料组成的变截面杆如图所示。、的横截面面积分别为和。若,钢的许用应力,铜的许用应力,试求其许用荷载。
解:由钢的强度条件得
由铜的强度条件得
故许用荷载
2.9 结构如图所示,水平梁的刚度很大,可忽略其变形,为一钢杆(),直径,,试问:
⑴若在杆上装有杠杆变形仪,加力后其读数增量为14.3格(每格代表),杠杆仪标距,试问为多少?
⑵若杆材料的许用应力,试求结构的许用荷载及此时点的位移。
解:⑴杆的内力为:
杆的应变为:
则
⑵
杆的应变为:
杆的变形为:
点的位移为:
第6章 扭转
3.1 图示圆轴的直径,,,,,
⑴试作轴的扭矩图;
⑵求轴的最大切应力;
⑶求截面对截面的相对扭转角。
解:⑴扭矩图如图。
⑵轴的最大切应力
⑶截面对截面的相对扭转角
3.2 已知变截面圆轴上的,。试求轴的最大切应力和最大单位长度扭转角。
解:
3.3 图示钢圆轴()所受扭矩分别为,,及。已知: ,,材料的许用切应力,许用单位长度扭转角。求轴的直径。
解:按强度条件计算
按强度条件计算
故,轴的直径取
3.4 实心轴和空心轴通过牙嵌离合器连在一起,已知轴的转速,传递功率,。试选择实心轴的直径和内外径比值为的空心轴的外径。
解:求扭矩:
故,实心轴的直径,空心轴的外径,内径
3.5 今欲以一内外径比值为的空心轴来代替一直径为的实心轴,在两轴的许用切应力相等和材料相同的条件下,试确定空心轴的外径,并比较两轴的重量。
解:要使两轴的工作应力相等,有,即
两轴的重量比
3.6 图示传动轴的转速为,从主动轮2上传来的功率是,由从动轮1、3、4和5分别输出、、和。已知材料的许用切应力,单位长度扭转角,切变模量。试按强度和刚度条件选择轴的直径。
解:求扭矩:
,
,
最大扭矩
按强度条件计算:
按刚度条件计算:
故,轴的直径取
3.7 图示某钢板轧机传动简图,传动轴直径,今用试验方法测得方向的,问传动轴承受的转矩是多少?
解:由,则
3.8 空心轴外径,内径,受外力偶矩如图。,,。已知材料的,许用切应力,许用单位长度扭转角。试校核此轴。
解:最大扭矩
校核强度条件:
校核刚度条件:
故,轴的强度满足,但刚度条件不满足。
3.9 传动轴长,其直径,当将此轴的一段钻空成内径的内腔,而余下的一段钻成的内腔。设切应力不超过。试求:
⑴此轴所能承受的扭转力偶的许可值;
⑵若要求两段轴长度内的扭转角相等,则两段的长度各为多少?
解:⑴此轴能承受的扭转力偶
⑵要使两段轴长度内的扭转角相等,即
即
故,,
附录I 截面的几何性质
Ⅰ.1、试求图示图形对轴的静矩,并求形心坐标。
解:;
Ⅰ.2 试求图示图形的形心坐标和。
解:(a)选择原来坐标
(b)建立坐标如图
Ⅰ.3、试求图示图形的、和。
解:
同理:
Ⅰ.4、试求图示图形对形心轴的和。
解:(a)建立如图坐标
(b)建立如图坐标
(c)建立坐标如图
第7章 弯曲应力
4.1、作图示结构的弯矩图和剪力图,并求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内力方程法)
; ;
; ;
; ;
; ;
4.2、作图示结构的弯矩图和剪力图,并求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简易方法)
; ;
; ;
; ;
; ;
; ;
4.3、截面为工字型的梁,受力如图所示。
⑴ 试求梁的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切应力;
⑵ 绘出危险截面上正应力及切应力的分布图。
解:⑴、作内力图如右。
⑵、危险截面在的左侧。应力分布如图。
4.4、外径为,壁厚为的铸铁管简支梁,跨度为,铸铁的容重。若管内装满水(容重)。试求管内的最大正应力。
解:原结构化为满均布力作用的简支梁。其集度为:
4.5、图示一铸铁梁。若,,试校核此梁的强度。
解:弯矩图如图。
由比较可知B截面由拉应力控制,
而最大C截面也由拉应力控制。
因此该梁强度足。
4.6、吊车主梁如图所示。跨度,试问当小车运行到什么位置时,梁内的弯矩最大,并求许用起重荷载。已知。
解:,
令或; 得或
故
由强度条件
得:
4.7、若梁的,试分别选择矩形()、圆形、及管形()三种截面,并比较其经济性。
解:弯矩图如图。
由强度条件:
矩形: ,得;
园形: ,得;
管形: ,得;
三面积之比:
矩形最优,管形次之,圆形最差。
4.8、圆截面为的钢梁。点由圆钢杆支承,已知。梁及杆的,试求许用均布荷载。
解:1、约束力 ;
2、作AB梁的内力图
3、强度计算
AB梁:
得:
BC杆:
得:
故取
4.9、若,,试确定图示梁空心截面壁的厚度(各边厚度相等)。
解:作内力图
由
得:
由
得:
4.10、简支梁如图,试求梁的最底层纤维的总伸长。
解: (
底层纤维的应力
底层纤维处于单向应力状态
;
4.11、矩形截面简支梁由圆柱形木材刨成。已知,, ,试确定此矩形截面的比值(使其截面的抗弯截面系数具有最大值)及所需木柱的最小直径。
解:
由 ;得 ;
由
,取
4.12、悬臂梁受力如图,若假想沿中性层把梁分开成上下两部分:
⑴试求中性层截面上切应力沿轴的变化规律;(参考图)
⑵试说明梁被截下部分的由什么力来平衡。
解:(1)、; (
对于矩形截面梁,中性层的切应力
被截下部分的由固定端的正应力来平衡
4.13、用钢板加固的木梁如图,若木梁与钢板之间不能相互滑动,钢的,木的,试求木材及钢板中的最大工作正应力。
解:变形几何关系:
物理关系:,
将钢板宽度变换为:
4.14、图示铸铁梁,若,。欲使得最大拉应力与最大压应力之比为,试确定尺寸应是多少?
解:
得:
由
解得:
第8章 弯曲刚度
5.1、试用积分法求梁(为已知)的:
⑴ 挠曲线方程;
⑵截面挠度及截面的转角;
⑶ 最大挠度和最大转角。
5.2、已知直梁的挠曲线方程为:。试求:
⑴ 梁中间截面()上的弯矩;
⑵ 最大弯矩:
⑶ 分布荷载的变化规律。
解:1)、
2)、由;得,代入得
3)、由,即荷载分布规律。
5.3、若图示梁(为常数)截面的转角,试求比值。
解:在左边力作用下产生
在右边力作用下产生
共同作用
得
5.4、若图示梁(为常数)的挠曲线在截面处出现一拐点(转折点)。试求比值
解:分别作 与 作用下的弯矩图。
A点出现拐点表示该处。
则
5.5、图示悬臂梁(为常数),截面为矩形,已知。试求在满足强度条件下梁的最大挠度。
解:
5.6、重量为的直梁(为常数)放置在水平刚性平面上,若受力作用后未提起部分保持与平面密合,试求提起部分的长度。
解:由于A处的;;
由平衡条件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