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宁陕县不断创新考核机制,充分发挥三位一体考核的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更好地促进科学发展,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形成了全县干部齐心协力谋发展的可喜局面。
2009年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9.68亿元,增长15.5%。财政总收入完成4750万元,增长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658元,净增204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31元,净增800元。通过全县干部的共同努力,2006年-2009年连续四年被、市评为优秀奖。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目标任务机制
推行目标责任考核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科学发展,科学发展的第一要务是经济发展与群众增收,而合理制定目标任务和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又是考核的第一向导。宁陕县目标任务考核按照结构合理、突出重点、彰显特色的原则制定,既注重考核经济建设更注重考核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履行和维护社会稳定是第一责任的实际成效;既注重考核发展指标又注重考核控制指标。一是分类考核。由于宁陕的各乡镇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资源不同,为体现考核的公平性,将西汉高速和210国道沿线的城关镇、汤坪镇、筒车湾镇、皇冠镇、江口镇、广货街镇、旬阳坝镇七个镇为一类;龙王镇、四亩地镇、金川镇、太山庙乡、丰富乡、新场乡、梅子乡七个乡镇为一类。二是指标设置既注重经济发展又注重社会稳定。对乡镇考核指标设置为:连心工程、特色工作、农民增收三类考核;县直部门考核指标设置为:业务工作、保障工作、包村办实事。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目标责任考核中重点把握发展规模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统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当前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的统一、群众增收与干部政绩的统一“六个统一”。
二、建立正确用人的考核导向机制
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党风廉政建设三位一体考核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一是领导班子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次。领导班子民主测评中各项测评内容的优良率(优秀票和良好票得票率)均在70%以上的,可评为优秀;领导班子民主测评中有1项测评内容的优良率低于70%的,评为良好等次;有2项测评内容的优良率低于70%的,评为一般等次;有3项测评内容的优良率低于70%的, 应评为较差等次。二是科级干部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领导干部评为优秀等次的,其民主测评各项测评内容的优良率一般应达到90%以上;领导干部评为称职等次的,其民主测评各项测评内容的优良率一般应达到70%以上;领导干部民主测评各项测评内容的优良率在30%至70%之间的,评为基本称职;领导干部民主测评各项测评内容的较差票平均得票率超过30%的,一般评为不称职等次。三是年度综合考核获一等奖的乡镇、部门的领导班子可评为优秀,单位党政正职可评为优秀,班子成员的优秀比例可达20%;乡镇获二、三等奖,同时获三个单项工作一等奖或五个单项工作二、三等奖,部门获综合二、三等奖,本单位领导班子评为称职,单位领导可按15%的比例评定优秀;未获奖的或领导班子被评为较差等次的乡镇、部门的领导一般不得评为优秀。四是党风廉政建设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次。党风廉政建设考核民主测评中优秀得票率超过70%的为优秀等次;优秀和良好率超过70%的为良好等次;优秀和良好率在30%——70%的为一般等次;较差得票率在30%以上的为较差等次。领导干部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的,记三等功一次,并优先考虑重用或优先提名评定特殊贡献奖。年度考核排末位的乡镇或部门,其领导班子要向县委写出书面报告,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意见;无特殊情况,连续两年排末位的乡镇或部门,同时领导班子被评为较差等次的,对其主要领导采取免职、调离、改任非领导职务的组织措施,其班子成员两年内不得提拔任用。真正变“相马”为“赛马”,让干部在小县也要敢闯大业的实践中比拼竞赛、历练成长。
三、建立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机制
有效的工作措施是考核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几年来宁陕县坚持做到三个转变:一是由年度综合考核年终一锤定音向注重平时考核的转变。县考核办每季度都将根据阶段性工作的重点适时组织督查、巡查、互查,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二是由考核制度一成不变向不断完善制度转变。县考核办每年的考核办法、配套文件及实施方案根据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县委的新部署、新要求、认真组织修改完善、不断总结探索,真正做到简便易行、务实管用。三是由群众自谋致富向领导抓点示范促群众致富转变。为了把促进科学发展实现群众增收的实责落实,结合创先争优活动,运用“升级晋档,科学发展”、“三联共建”、“连心工程、”等载体,要求全县每位科级干部必须包抓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示范园,并实行定规模、定产量、定收入、定责任、定奖惩“五定”责任制。把一线工作法、首问负责制、马上就办制、限时办结制、错差责任追究制等纳入考核内容,进行量化赋分,计入各级干部个人年度考核。并把连心工程的推进过程作为跟踪考核干部作风是否扎实的实践载体,定期不定期的对干部下乡入户掌握社情、民情、的情况进行测试,测试成绩计入个人年度考核。扩大调查的范围,定期不定期地在所有干部包帮的户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使各级干部逐步形成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四种作风。
四、建立考用结合的监督保障机制
为使考核结果更加真实,得到全县人民的信服。宁陕县建立三项措施加大考核结果的运用:一是领导干部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的,记三等功一次,并优先考虑重用或优先提名评定特殊贡献奖。二是年度考核排末位的乡镇或部门,其领导班子要向县委写出书面报告,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意见;无特殊情况,连续两年排末位的乡镇或部门,同时领导班子被评为较差等次的,对其主要领导采取免职、调离、改任非领导职务的组织措施,其班子成员两年内不得提拔任用。三是领导干部被评为基本称职的,对其进行诫勉谈话;被评为不称职的领导干部,免去现职、改任非领导职务或降职使用。建立完善考用结合、奖优罚劣、月干部使用挂钩的配套机制,有效的防止出现考用“两张皮”、失去考核的权威性。
公正、公开、公认是考核工作的生命线。宁陕县为了提高考核工作的公信度,一是公开考核内容。让被考核单位和个人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县考核办每年初将考核办法和考核指标下达到被考核乡镇和县直部门,扩大考核民主、强化党内外干部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监督,不断优化评价主体,把县级领导评鉴、乡镇和部门之间互评、“两代表、一委员”评价、基层评机关和调查结合起来,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评价班子、科级干部、工作实绩的功过是非,增强评价的全面性、准确性。二是公开考核的方法。对县级部门的领导干部采取其服务对象参与式的民主测评,对乡镇领导由机关干部参与和其辖区不低于5%的农户代表参与式的民主测评。老百姓有了评价的权利,一方面强化了对们廉洁从政的监督,另一方面有利于构建和谐、文明、民主的政治氛围。三是公开考核结果。公开各项目具体指标的考核得分和综合评价得分,接受群众零距离监督,使考核结果信服、满意。四是公开考核奖惩。2009年县委、县拿出190万元表彰奖励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各类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全县干部职工的积极性。运用综合研判的考核方式、督查预警的督促方式保证了全县上下各级各部门的高效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