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梳理】
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测量就是将待测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量称为单位.
A.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1)单位及其换算
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此外还有千米(kin)、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的换算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说明:在物理学中数字和单位之间是相乘的关系,在进行单位换算时单位的换与数字的算应双管齐下,不能顾此失彼.
大单位换成小单位时,应用大单位前面的数字乘以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成大单位时,应用小单位前面的数字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2)测量
①工具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常用的工具还有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螺旋测微器)等.
②正确使用刻度尺
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分度值和量程,并估计待测长度,再结合测量要求以选取合适的刻度尺;使用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尽量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且使被测物体的一端对准某一刻度线(不利用已磨损的零刻度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值包括准确值和估计值两部分,记录时要带上单位.
③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由测量的要求决定,测量能够达到的准确程度由测量工具的分度值决定.
④常用的一些特殊方法.
i.化曲为直法
如要测出图甲中曲线的长度,可先用一根针把一段柔软的弹性不大的棉线拨与该曲线重合,再将与该曲线重合的那一段棉线拉直,然后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度.
ii.化直为曲法
如要测出一段平直公路的长度,可先用一根尼龙绳测出自行车轮子的周长L1,再推着自行车从这段公路的一端跑到另一端,数出轮子转过的圈数n,则这段公路的长L=nL1.
iii.化暗为明法
如要测出一根玻璃管的内径,可先用一圆规的两只脚伸人管内,再将两只脚张开与玻璃管内壁接触,然后取出圆规,用刻度尺测出两只脚之间的距离.即为玻璃管的内径.
iv.化长为短法
如要测一楼房的高度,可先测出一块砖的厚度L1,再数出一层楼房砖头的块数m和楼房的层数n,则楼房的高度h=mnL1.
V.累积法
由于手头测量器材的精确度不够,在测量一些微小量时,可先将一些微小量累积起来,待聚成一个大到可以用手头测量器材来测量的数值后再测出总量,并数出参与累积的微小量的个数,然后用总量除以个数就得出待测量,这种方法叫累积法.一张纸的厚度、细金属丝的直径都可用这种方法测量.
vi.平移法
对于一些无法直接接触到的长度线,可根据几何学中“矩形的对边相等”的性质,用刻度尺和三角板与待测长度线以及桌面构成一个矩形,从而将待测长度线平移到刻度尺或三角板上,进而测出它,如可用图乙所示的方法测出圆锥体的高度.
vii.公式法
利用物理、数学知识和公式来间接测量的方法叫公式法.如要测一圆柱体的直径,可先将一纸条紧裹在圆柱体的侧壁上,在纸条重叠处用针扎一个小孔,再将纸条展开平摊在桌面上,用刻度尺量出两小孔间的距离L,则圆柱体的直径d=L/π.
当然,间接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远不止上述几种,对于某一具体问题,用不同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往往能设计出多种可行性解决方案,根据简便、准确、安全、节能等标准,对几种可行性方案进行综合比较、评估,可最终敲定最佳方案.
⑤误差
测得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测量误差. 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
B.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1)单位及其换算
在国际单位制(sI)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此外常用单位还有分(min)、小时(h)等.它们的换算关系是:
1h=60 min 1 min=60 s
(2)测量
①工具
常用工具是钟表.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古代人用日晷、沙漏等计时;现代人用摆钟、石英钟计时;目前,名为“NIST F—1”的原子钟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
②正确使用停表
i.如何给停表上发条?
停表在用之前要先给它上发条,上发条的方法是:旋动停表中间按钮的顶端,听到“嗒、嗒……”的声音.在每次使用结束后应让停表继续走动,以使发条放松.
ii.认识停表的功能键
各种停表的按钮一般都具有启动、暂停、复零三项基本功能.
各式秒表的按钮的用法同学们可参照下图:
iii.停表如何读数?
读数时,应该按先小表盘后大表盘的顺序读取两指针的示数,最后结果应为小表盘读数与大表盘读数之和.
2.速度
A.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说明:“单位时间”是为了比较运动快慢而统一规定的相同时间,即1 s、1 min、1 h等.
(3)公式及其变形式: 公式 变形式:
注意:公式中的s、可是同一研究对象相对于同一参照物的两个量.
(4)单位及其换算:
由速度的公式可知,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复合而成的.在国际单位制(sI)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秒,符号为m/s(或m·s-1),读做“米每秒”.
常用单位:千米/时(km/h)、厘米/秒(cm/s).
换算关系式:l m/s=3.6 km/h
B.速度的测量
(1)原理:
(2)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物体运动的路程s,物体运动的时间t.
(3)通常所需器材:刻度尺、秒表.
(4)设计程序:考虑测量原理一确定需测的物理量斗拟定实验步骤.
一般来说,测量速度按以下思路来统筹:
3.匀速直线运动
A.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可用进行计算和测量,但不是由s和t决定的,可能描述物体在任何位置、任何时刻的快慢情况.
(3)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度直线运动的方法:
在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前提下,可以:①看在相同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是否相同;②看在相同路程中,物体运动的时间是否相同;③看物体通过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是否相同;④利用s-t或-t图像进行判断.
B.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2)平均速度:
在研究变速直线运动时,可把它看成匀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描述其运动快慢程度,这种方法叫做理想模型法.平均速度虽然不能精确地反映出物体在这段路程中各个时刻的速度,但它仍具有实际意义.
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平均速度要和路程段或时间段相对应,因此,平均速度只有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才有意义.
②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速度的平均值(想一想,为什么).
4.世界是运动的
A.参照物
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说明:(1)从理论上讲,参照物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但也有个原则,那就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简单清楚.例如,研究地面上汽车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参照物;若研究人在汽车上的运动情况时,常以车厢为参照物,这样研究起来比较简单.但应注意,参照物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否则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
(2)一经选定作为参照物的物体,我们就把它看作是静止的.
B. 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C.运动的相对性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做运动的相对性.如一只小船顺流而下,以水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运动的.
D.相对运动速度
根据相对运动原理:
(1)设A、B两个物体相对于地面速度的大小分别为υ1、υ2,且υ1>υ2,当它们反方向直线运动时,其中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速度的大小υ=υ1+υ2,方向与原速度方向相同;当它们同向直线运动时,其中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速度的大小υ=υ1-υ2,方向A与原速度方向相同,B与原速度方向相反.
(2)如果物体A相对于物体B直线运动的速度为υ1,物体B相对于地面直线运动的速度为υ2,且两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或相反,则物体A相对于地面运动的速度大小υ=│υ1±υ2│,当两者运动方向相同时取“+”号,当两者运动方向相反时取“-”号.在两者运动方向相反的情况下,若υ1>υ2,则物体A相对于地面运动的方向与相对于B运动的方向相同;若υ1<υ2,则物体A相对于地面运动的方向与相对于B运动的方向相反.
E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典例剖析】
1.有个T形工件,如图所示.根据你的观察,上面一横ab的长度 下面一竖谢的高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你用什么来检验你的结论是否正确?答: .检验结果是:上面一横的长度 下面一竖的高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从以上的经历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答: .
2.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块玻璃的宽度为0.855米,将这把米尺与标准尺校准时,发现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04米,如果此同学的测量方法完全正确,则这块玻璃的真实宽度应为 米.
3.“五·一”长假,小明跟爸爸一起驾车到大梅沙游玩.途经梧桐山隧道时,小明对长长的隧道产生了兴趣,心想:“我怎样才能知道这隧道的长度呢?”当他返回时,在到达隧道之前,他终于想出几种不用下车就可以得出隧道长度的方法.请你简明扼要地写出小明得出隧道长度的两种合理方法:
方法一: .
方法二: .
4.在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时,停表的示数如图所示,该停表所示的时间为 min s.
5.为了规范交通,在很多重要的路段都安装了超速自动抓拍装置.如图所示,在车道上相隔一定距离的路面下分别安装一个矩形线圈,线圈和拍摄装置的控制电路相连接,汽车通过线圈上方的路面时,由于电磁感应会引起控制电路的电流变化,从而实现自动抓拍.如果某一路段要求时速不超过50 km/h,当汽车先后通过两个线圈上方的时间间隔小于0.5 s时,拍摄系统就会被激活而拍下超速汽车的照片,否则将不会激活拍摄系统.根据这一要求,两个线圈的距离应设计为 m(结果取整数).
6.照片序号 | l | 2 | 3 | 4 | 5 | 6 |
时间t/s | 0 | 10 | 20 | 30 | 50 | |
路程s/mm | 0 | 12.0 | 22.2 | 48.7 |
同学们依据此图片获得数据,列表如下:
(1)请你根据图中的情景,把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2)根据下表的数据,你可得出蜗牛是做 运动,蜗牛在前20s内的平均速度是 ㎜/s,整个50s内的平均速度是 mm/s.
7.如图是一个骑车者和一个跑步者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图线,从图中可以获得的合理信息很多,请再写出两条.
信息一:骑车者的速度为5 m/s;
信息二: ;
信息三: .
8.用图像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图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段和 段,表示物体静止状态的是 段.
9.汽车上的机械式里程表是用安装在轮上的一组计数齿轮来实现计数的,而这些计数齿轮又通过特定的传动装置被车轮的转动所驱动.同时车轮的转动还通过特定的传动装置,传递给由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传感器,传感器再将反映车轮转动情况的电信号显示在速度表上,从而指示此时的车速,当轮胎用久了有明显的磨损后,就会使所计里程和指示的时速产生误差.若里程表记录里程为l2 000 km,则汽车实际行驶的里程将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示数;若此车从北京驶往上海,以速度表上指示的时速为依据,对整个行程所估算的行驶时间将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际行使时间.
10.A、B两地之间仅有一条公路且相距300km.从A地早上9:00起每隔45分种开出一辆汽车驶向B地,车速为60 km/h,下午15:00,A地开出最后一班车.另外每天由B地早上8:00起每隔一小时也开出一辆汽车驶向A地,车速为75 km/h,下午16:00,B地开出最后一班车.则由A地早上9:00开出的班车在行驶途中能见到 辆由B地开出的班车;由B地下午16:00开出的班车在行驶途中能见到 辆由A地开出的班车.(进出站时除外)
11.遵守交通法规是每个市民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违反交通法规不仅仅是现代社会的不文明现象.更重要的是,这种行为会给国家或者个人造成财产损失,对人身安全带来重大威胁.据此试举一例,如图所示,为某道路由南向北机动车及非机动车的道路示意图.已知机动车车道宽D=3 m,甲、乙两部轿车分别在慢车道和快车道上向北匀速行驶,υ甲=36 km/h,υ乙=54 km/h. 两部轿车的尺寸均为:长度L1=4.5 m,宽度d=1.8m. 当甲、乙两车沿南北方向上的距离为s2=3 m时,在甲车前方慢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界处的C点(与甲车相距s1,且s1=10.5 m),突然有一人骑自行车横穿马路(假设匀速),自行车车长L2=1.8 m.那么当自行车车速在 范围内将与甲车相撞;当自行车车速在 范围内将与乙车相撞.设两轿车均在车道中间位置行驶,且不考虑轿车的制动情况.
12.小明乘汽车去60 km外的杭州,一路上,车上速度计指针从未超过图甲所示的位置.问:
(1)小明到达杭州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2)为监控车辆是否超过规定的最高车速,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测速原理如图乙所示,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被测车辆的速度.如果某次检测车速时,第一次从发出至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4 S,第二次从发出至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3 s,两次信号发出的时间间隔是l s,则被测汽车速度是 m/s. (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 m/s,且保持不变).
13.如图所示,小婷乘汽车到姥姥家去度假,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小婷的感觉是:远处的村庄相对于电线杆在向 运动;近处的小树相对于电线杆在向 运动;电线杆周围的景物看起来好象在绕电线杆做 时针运动.
14.小明同学陪爸爸到公园散步,他看到了柳树上左右摆动的柳枝在湖水中的“倒影”,则“倒影”相对于 是运动的,相对于 是静止的.
15.坐在向南行驶的列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若同时又看到汽车也在向后退,以地面为参考物,汽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 、 。
16.小明为了给窗子配上一块玻璃,在以下的测量工具中,你认为选用哪种工具来测量窗框的尺寸最合理 ( )
A. 最小刻度是1 mn,长度是20cm的学生用尺
B.最小刻度是lcm,长度是l5 m的皮卷尺
C. 最小刻度是1 mm,长度是2 m的钢卷尺
D.游标卡尺
17.小云同学在一次测木块长度时,用两把刻度尺进行了测量,如图所示,则以下测量结果最接近木块真实值的是 ( )
A. 3.2 cm B.3.25cm C. 3.3 cm D.3.5 cm
18.有四位同学轮流用一把刻度尺先后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他们测量的结果分别是l3.25 cm、132.7mm、13.02 cm、0.132 8 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为 ( )
A. 13.27 cm B.13.28 cm C. 13.21 cm D.13.26 cm
19.下列几种估测中,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
A. 教室内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约为8 m
B. 中学生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是l0 m/s
C. 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 s
20.据报道:某国际科研小组以一种超低愿子云为“介质”,成功地使光在其中的传播速度降低到l7 m/s.下列哪项运动速度比这个速度快 ( )
A. 苍蝇的飞行速度可达到每秒11 m B.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每秒可行驶22 m
C. 乌龟每小时爬行40 m左右 D.奥运冠军刘翔用l2秒91跑完110 m栏
21.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测定物体位置和速度的设备,它可以向一定方向发射电磁波(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 m/s),当遇到障碍物时要发生反射.雷达在发射和接收发射回来的电磁波时,在荧光屏上分别呈现一个尖形波,如果雷达监视屏上显示的发射和接收的尖形波如图所示,已知雷达监视屏上相邻刻线间表示的时间间隔为10-4 s,则被监视目标与雷达的距离最接近 ( )
A. 4.5×104 m B. 6×104 m C. 9×104 m D. 1.2×105 m
22.如图甲是通过频闪照相机拍摄的小汽车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图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5 S闪拍一次,小汽车的车身长3 m,则此段时间内小汽车的运动速度为 ( )
A. 8 cm/s B.18 cm/s C. 48 km/h D.68 km/h
23.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两人都不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前2 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24.小宇和小丽进行百米赛跑,每次小宇都比小丽提前l0 m到达终点.若小宇后退10 m再同小丽比赛(两人同时起跑,并且两人的平均速度和原来一样),结果是 ( )
A. 小丽先到达终点 B. 一起到达终点 C. 小宇先到达终点 D.无法确定.
25.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同时从A点出发,沿直线向B点走去.乙先到达B点,然后返回,在C点遇到甲后再次返回到达B点后,又一次返回并在D点第二次遇到甲.设在整个过程中甲的速度大小始终为υ,乙的速度大小也始终保持为9υ,如果甲乙第一次相遇前甲运动的路程为S1米,此后到两人再次相遇时,又前进了S2米,那么S1:S2为 ( )
A. 5:4 B.9:8
C. 1:1 D.2:1
26.车站上,坐在火车上里的乘客从窗口发现两列火车沿相反的方向运动,由此得出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
A. 乘客坐的火车和看到的两列火车中一定有两列在沿相反方向运动
B. 乘客坐的火车可能在运动
C. 三列火车可能沿同一方向运动
D.三列火车中可能有一列是静止的
27.我们曾听到鸟与飞机相撞而引起机毁人亡的报道,空中飞翔的鸟对飞机构成了巨大的威胁.鸟与飞机相撞引起机毁是因为( )
A. 鸟飞行的速度很大 B. 鸟飞行的速度很小
C. 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小 D.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28.“五·一”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1)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志如图所示.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从交通标志牌到上桥距离为18 km,通过这段公路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 km/h.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30 min,则汽车的速度为多少千米/时?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上桥最快要用几分钟?
(2)当汽车行至某高速公路人口时,小明注意到这段高速公路全长l80 km,行驶速度要求为:最低限速60 km/h,最高限速120 km/h,小明看表时正好是上午l0:00,他很快算出并告诉爸爸要跑完这段路程,必须在哪一段时间到达高速公路出口才不会违规.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告诉他爸爸的哪一段时间?
29.玄武湖隧道工程是南京市规划的“经六纬九”路网以及快速“井”字形内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隧道西起模范马路南京工业大学附近,东至新庄立交桥出口,隧道全长2 660 m,设计车速60 km/h,于2003年4月28日正式竣工通车.
(1)22路公交车在地面从东端人口处到西端出口处行驶路程约4 500 m,需l5 min.求该车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2)74路公交车以36 km/h的速度通过隧道由东端人口处到西端出口处,能比22路公交车在路面上行驶省多少时间?
30.T31 | 车 次 | T32 | |
北 京→杭 州 | 自北京起/km | 站 名 | 杭 州→北 京 |
特 快 | 特快 | ||
15:50 | 0 | 北 京 | 13:20 |
20:21 29 | 497 | 济 南 | 41 8:33 |
1:16 24 | 979 | 蚌埠 | 54 3:46 |
5:45 53 | 1 458 | 上海西 | 24 23:16 |
7:30 | 1 6 | 杭 州 | 21:40 |
(1)T31次和T32次列车全程运行的时间是 h min.
(2)除去停站时间,列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列车T31和T32估计在什么时刻相遇?此处离北京多远?
31.从火车上下来两个旅客,他们沿同一路线走向同一地点,甲旅客一半时间行走的速度是υ1,另一半时间行走的速度是υ2,而乙旅客则用速度υ1走完前半程,用速度υ2走完后半程,问哪一个旅客先到达指定地点?
32. A、B两地相距s=100 km,甲、乙两人分别从两地骑自行车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行驶的速度都是υ1=20 km/h,假如有一只狗来回奔跑于甲、乙之间,奔跑的速度是υ2=30 km/h,问在从甲、乙两人出发至他们相遇的这段时间内,这只狗共跑了多少路程?
3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前苏联的卫国战争中,曾经发生了一个故事,在一列以15 m/s的速度驶向战争前线的列车上,有一节宽2.4 m的车厢,两壁上有弹孔,彼此间相对位移为6cm,试问子弹的速度是多大?
34.一列正在前进的队伍长l20 m,正以2 m/s的速度向前行进,一位通讯员以l0 m/s的速度从队尾赶至队首,又以同样的速度回到队尾.则:
(1)通讯员共用了多少时间?
(2)这段时间内通讯员运动的路程是多少?
35.队伍长120 m,通讯员从队尾赶到排头再返回队尾,这时队伍前进了288 m,如果队伍和通讯员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通讯员在这段时间内共走了多远?
36.两艘潜艇一前一后,两者相距L,且两者始终保持相同的速度υ同向前进,后艇的水下声呐系统发出声呐信号,到达前面的潜艇时立即被反射回来.已知声呐信号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υ0.
(1)证明:后艇从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的时间为.
(2)通过对这个数学式的讨论,说明当两艘艇处于何种状态时,后艇从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的时间最短.
(3)如果从纯数学的角度来说,当υ=υ0时, 的分母为零,是没有意义的.但是,这是一个表达一定的物理意义的式子.那么,从物理的角度说,当υ=υ0时,的分母为零意味着什么呢?
37.工程上常用爆破的方法开山劈岭.设某工人师傅在钻孔内装好炸药后,用一条长96 cm的引火线引燃炸药.如果引火线燃烧的速度是0.8 cm/s,点火人点燃引火线后以5 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炸药爆炸之前跑到离点火处500 m远的安全地带?(用三种方法计算)
38.某人在600 m长的铁路桥上行走,当他走过桥的三分之二长度时,在他前方600 m处有火车以l0 m/s的速度迎面开来,要使人不在桥上与火车相遇,此人在桥上运动的最低速度是多少?
39.“五一”黄金周,小丽随爸爸、妈妈去哈尔滨旅游.小丽上车后,坐在车厢内向外观望,她发现对面并排着一列列车.忽然她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慢前进了,但是,“驶过”了对面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她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而对面的列车却向反方向开去了.请你分析小丽为什么会有这种错觉.
40.请你提出三种方法,粗测出一幢l2层住宅楼的高度.
41.测量l分硬币的直径,可采用哪些方法?试说明过程.
42.造纸厂生产的纸是紧密地绕成筒状的,如图所示是它的横截面.从它的标签上知道,纸的厚度为以但是,要想知道纸的总长度有一定的困难.因为纸很薄且卷绕得很紧,所以无法数出卷绕的层数;又因为纸筒上卷绕的纸很长,不可能将纸全部放开拉直了再用尺测量.请你设计一个简易的测量方案,估测卷纸筒上所卷绕的纸的总长度L(用相应的字母表示你在测量过程中所测的量,最后写出计算纸的长度的表示式).
43.挂在弹簧下的物体在位置0处于静止状态,如图甲所示.将物体拉至A处,松手后,物体会在A、B间上下振动.如图乙所示.小张、小王和小李已经知道物体每振动一次(由A到B再回A)所用的时间相等.为了精确测定该物体振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小张的测量方法是:当物体运动到最下面的位置A时,用停表开始计时,当物体再次运动到位置A时停止计时,直接测量出物体振动一次的时间.小王的方法是:当物体运动到最下面的位置A时,用停表开始计时,当物体振动30次,再回到A处时停止计时,用测得的时间除以30,求出物体振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小李的方法是:当物体运动到0点位置用停表开始计时,当物体振动30次,再回到位置0点停止计时,最后求得物体振动一次所用的时间.请你分析他们三个人的方法谁的最好,并简要说明理由.
44.你外出旅游时坐在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里,想测出汽车的速度,手中只有一块手表,该怎样测量?试写出测量方法及计算公式.(设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路旁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为Lm)
45.一条小河从某同学家的门前流过,该同学想测河水的大致流速,请你帮他设计一个方案,并写出必要的步骤及表达式.
46.如图所示,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释放,沿斜面滑下直到撞上挡板的过程中,请你用刻度尺和秒表分别测出小车在S1及S2两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υ1和υ2,请写出实验的主要步骤和计算υ1、υ2的公式,并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47.下表是卡车沿直线平稳行驶和电车、机车启动过程中各个不同时刻的速度(从启动一段时间后开始计时),请你比较和分析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卡车做 运动.
(2)电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定性)是 .
(3)电车的速度υ与时间t的定量关系式是υ= 。
(4)通过分析电车和机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发现它们 是相同的.
48.时间/秒 | 0 | 1 | 2 | 3 | 4 | 5 |
速度/米·秒-1· | 25 | 20 | 15 | 10 | 5 | 0 |
时间/秒 | 0 | 5 | 10 | 15 | 20 | 25 |
速度/米·秒-1· | 10 | 25 | 40 | 55 | 70 | 85 |
时间/秒 | O | 5 | 10 | 15 | 20 | 25 |
速度/米·秒-1· | 0 | 1 | 2 | 3 | 4 | 5 |
表一:火车在起动过程中各时刻的速度(从火车起动时开始计时)
表二:飞机在起动过程中各时刻的速度(从飞机起动一段时间后开始计时)
表三:赛车在制动过程中各时刻的速度(赛车制动时开始计时)
请你认真分析和比较上述表格所提供的有关数据,并完成下列要求:
(1)火车在起动过程中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定量关系)可初步归纳为 ;飞机在起动过程中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定量关系)可初步归纳为 ;赛车在制动过程中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定量关系)可初步归纳为 .
(2)如果对(1)中的火车、飞机、赛车在起动或制动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共同特点作进一步的归纳,可概括为,它们是 的运动.
(3)如果要引入一个物理量来反映(2)中概括出的这类运动的共同特点,这个物理量应如何定义,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自主训练】
一、填空题
1.如图所示,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
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细钢丝的直径:将细钢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后用刻度尺测量,测得这个线圈的长度是 cm,细钢丝的直径是 mm.
3.如图所示,停表的读数是 s.
4.小明猜想:水滴开始下落的过程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为此,他做了这样的实验:打开水龙让水一滴一滴地下落,并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了同一滴水下落时的不同位置,如图.可见他的猜想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从图分析,水滴下落0.3 S的平均速度是 m/s.
5.一辆大型客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的速度是108 km/h,合 m/s.已知连云港到南京的高速公路路程约为324 km,如果乘坐以上述速度行驶的该车,早晨7时从连云港出发,上午 时可到达南京.
6.如图是中国跨海第一桥——东海大桥的雄姿.一辆汽车以60 km/h的速度匀速通过大桥的时间约为33 min,则东海大桥全长约为 h坐在该车上的小王同学,看到洋山深水港逐渐向向他靠近,这是以 为参照物的.
7.观察不同时刻拍摄的A、B两组照片(如图),其中,能判断是飞机还是汽车在运动的是 组.
8.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唐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 ;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变为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为 h.
9.在雅典奥运会上,110 m的跨栏赛跑正在紧张地进行着,谁是冠军,众人属目.观众认定,跑在前面的刘翔最快,裁判则依据到达终点计时少而判定他跑得最快.观众与裁判判断运动快慢所用的方法是不同的.观众看谁跑在前面,是用相同时间比较 的方法;而裁判的判断,是用 的方法.
10.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洋发生里氏9级海底地震,引发了巨大的海啸,有几十万人遇难.这次灾难之后,国际上加强了对海啸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建设.地震发生时会产生次声波,已知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l 500 m/s.若某次海啸发生的中心位置到最近的陆地距离是300 km,海浪推进的速度是200 m/s,则岸上仪器从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岸的时间是 s.
11.距离/m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时间/s | 0.001 | 1.88 | 2.96 | 3.88 | 4.77 | 5.61 | 6.45 | 7.29 | 8.13 | 9.00 | 9.86 |
在这100 m运动过程中,他做的 (填“是”或“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你的判断依据是 。
12.下课了,小宇想估测自己上楼的速度.他没有手表,但他机灵一动,用脉搏的跳动测时间.他的脉搏在平静时每分钟跳动72次.他从教学楼二楼正常走到三楼,数出自己的脉搏跳动了90次.一层楼的高度约为3 m则小宇上楼的时间约为 s;小宇上楼的速度为 m/s;由于他上楼过程中在运动,心跳加快,所以,他测得的上楼时间值 ,因此计算得到的速度值 .(后两空选填“偏大”或“偏小”)
13.在无风的状况下,一列以恒定速度在平直轨道上运动的火车,当司机鸣响汽笛时,静止在地面上的观察者,观察到汽笛声沿火车前进方向上的传播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相反方向上的传播速度;在有风的状况下,司机在静止的火车上鸣响汽笛,静止在地面上的观察者,观察到汽笛声沿风前进方向上的传播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相反方向上的传播速度.
14.车站的自动扶梯用l min可将一个站在扶梯上的人送上去;若自动扶梯不动,此人沿扶梯上去要3 min.那么,若此人沿运动着的扶梯,以相对扶梯与前者相同的速度走上去,需要的时间是 min.
15.下图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信号和接收反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汽车运动的速度.图中P1、P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P1、P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t=1.0 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u=340 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可知,汽车在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 m,汽车的速度是 m/s.
16.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估测、粗测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测长度的方法.小明同学的家距学校约2.5 km的路程,请你写出粗测这段路程的两种方法:
⑴ ;
⑵ 。
二、选择题
17.下列物品的尺度,最接近15 cm的是 ( )
A. 橡皮的宽度 B. 课桌的高度 C. 文具盒的厚度 D.圆珠笔的长度
18.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 减少由于观察时间时视线倾斜而产生的误差 B. 减少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
C. 减少由于估测而产生的误差 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19.某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公式υ=s/t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事 ( )
A. υ与s成正比 B. υ与t成反比 C. s与t成正比 D.以上说法均不对
20.小李骑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5 m/s,小陈骑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4 m/s,这说明 ( )
A. 上学时,小李骑车比小陈快
B. 小李家离学校的距离比小陈家到学校的距离远
C. 小李到学校所用的时间比小陈到学校所用的时间少
D. 任何时候小李骑车的速度都比小陈快
21.自古长江三峡雄奇险秀,滔滔江水奔腾直下.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学家郦道元在其脍炙人口的《三峡》名篇中写道:“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文中所描写船的平均速度约为 ( )
A. 5 km/h B. 50 km/h C. 100 km/h D.150 km/h
22.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光滑弧形槽,一个为A1B1Cl凸形,一个为A2B2C2凹形,两个相同小球分别进人两弧形槽的速度都为υ,运动到槽的末端速度也都为υ,小球通过凸形槽的时间为t1,通过凹形槽的时间为t2,则t1、t2的关系为 ( )
A. t1=t2 B. t1>t2 C. t1 A. 上游的船先捞到木箱 B.下游的船先捞到木箱 C. 两船同时到达木箱处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24.将鼻子正对图的,慢慢让眼向图靠近,你会发现老虎慢慢走进房子,关于产生这种视角效果可用下列哪个原理解释 ( ) A. 运动的相对性 B. 力的相互性 C.光路的可逆性原理 D.晶状体(凸透镜)成像原理 25.小明骑自行车在河堤上沿河岸向下驶,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动,此时的风向是 ( ) A. 向下游 B.向上游 C. 向河对岸 D.从对岸吹过来 26.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 ( ) A. 月亮躲进云里 B. 太阳从东方升起 C. 列车内的乘客看到树木后退 D.观光电梯上的乘客看到地面远去 27.我国研制并自行发射的同步通信卫星,是无线电波传播的中继站,这类卫星虽然绕地心运动,但是我们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这是因为观察者所选的参照物是 ( ) A. 太阳 B. 月亮 C. 地球 D.宇宙飞船 28.在两条沿东西方向、互相平行的轨道上,有甲、乙两列火车,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运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的运动是 ( ) A. 一定向东运动 B. 一定向西运动 C. 一定静止不动 D.向东、向西运动或静止均有可能 29.2005年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我国上海举行,我国选手包揽了全部五项冠军.他们在比赛中使用的“大球”较以前的“小球”直径增加了 ( ) A. 2 μm B. 2 mm C. 2 cm D.2 dm 30.下列各种运动所经历的时间最接近于1 min的是 ( ) A. 健康的人的心脏跳动70次 B. 时钟的秒针转70圈 C. 健康的人正常呼吸70次 D.健康的中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跑70米 31.一列火车以10 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如果车厢长48 m,一个人以2 m/s的速度从车厢的一端走到另一端需要的时间为 ( ) A. 4 s B. 24 s C. 6 s D.4 s或6 s 32.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 ) A. 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B. 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C. 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D. 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3.在一个水深为20 m的湖面的正上方,有一名跳伞运动员正从高40 m的空中以5 m/s的速度匀速下降,关于他在水中成像的情况,下列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 ) A. 运动员在水中的像始终只能在水面下20 m处 B. 运动员下降到20m高度时才能在水中形成像 C. 运动员在水中始终能成像,像以lo m/s的速度向水面靠拢 D. 运动员在水中始终能成像,像以10 m/s的速度向他本人靠拢,且像的大小不变 34.小船以划速v0从河边A点沿河岸划至B点又返回A点,如果不计船掉头所用的时间,在水不流动时,往返的时间为t.那么,在水速为υ时,往返的时间为 ( ) 35.小明乘坐索道到山上游玩,每隔1 min能遇见6部缆车,已知索道单程距离2160 m,缆车的速度保持l.2 m/s,则整个索道上的缆车总数为 ( ) A. 150部 B. 180部 C. 210部 D.240部 36.如图所示,传送带的速度恒为0.1 m/s,轻轮A和B的大小不计,AB=1.2 m(即传送带的总长度为2.4 m).某偷油老鼠跳到A点,并以相对传送带0.3 m/s的速度向B点爬去,到达B点后立即回头仍以相对传送带0.3 m/s的速度返回A点.回到A点后,该老鼠将再次向B点爬去,到达B点后再次返回……,如此反复下去,且老鼠相对传送带的速度始终为0.3 m/s.老鼠在A、B两端点速度转向所需要的时间不计,从该老鼠由A点出发时开始计时,经过多长时间,传送带上将都会被老鼠身上的油渍污染 ( ) A. 16 s B. 17 s C. 18 s D.19 s 三、探究题 37.为测出玻璃容器中水的深度,A同学将刻度尺插入水中测;B同学将刻度尺放容器外面测(如图所示).试分析这两种测量方法的弊处,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测量吗? 38.有两种不同直径的铜丝,一个直径已知,另一个未知,不用刻度尺(可用常见的生活或学习用品作辅助器材),如何简单地测定未知铜丝的直径? 39.现有一内径为2 cm的圆环和一枝直径为0.6 cn]的圆柱形铅笔,仅用上述器材,你如何较精确地测出一足够长且厚薄均匀纸带的厚度? 方法: 。 纸带厚度表达式: . 40.如图所示是一只饮料罐,要求测量出饮料罐上、下边上两点间的最大距离,请设计出三种不同的测量方案,说出具体的办法. 41.小珂同学在观察小球摆动时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发现小球每摆一个来回的时间似乎都相等.于是小珂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称周期T)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①:可能跟小球摆动的幅度有关; 猜想②:可能与小球的质量有关; 猜想③:可能与绳子的长度有关. 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小珂用秒表测出了不同条件下,小球来回摆动多次所用的时间,算出平均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请回答: (1)小珂采用测量小球来回摆动多次的时间取平均值的方法,而不是测量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来确定周期T,目的是为了 。 (2)为验证猜想②是否正确,小珂同学已准备了秒表、刻度尺,还缺少一种实验室常用的测量仪器,它的名称是 . (3)大量的实验表明,同一个地点小球摆动一次的时间T只跟绳子的长度有关,且绳子越长,周期T越大.摆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有一次小珂发现家里的摆钟变慢了,要把它调准,小珂应将摆钟的摆长 (填“调长”或“调短”). 42.如图所示装置,当小车通过第一个光源和光电传感器中间时,光电传感器接受不到光源发出的光线,光电传感器开始计时,当小车通过第二个光源和光电传感器中间时,光电传感器计时结束,光电计时器显示汽车通过两个光源之间的时间,请你运用光传感器设计出测量汽车行驶速度的实验方案,要求写明: (1)需要添加的器材. (2)测量过程的步骤和物理量. (3)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汽车的速度υ. 43.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丙电动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做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观察甲、乙、丙车的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分析丙车图像可知,丙车在AB段处于 状态(填“运动”和“静止”). (2)观察分析甲、乙、丙车运动图像,在前5秒钟内 车运动的较快,它的速度是 米/秒. (3)观察分析甲或乙运动图像,都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由这个特点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甲或乙车作匀速直线运动,理由是: 。 表一:火车起动过程(起动时开始计时) 表二:火车制动过程(制动时开始计时) 请你用代数式表示火车起动和制动过程中速度υ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 起动过程 ; 制动过程 . 45.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浩提出了“小球在斜面上滚动所经历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为此他选择质量大小不同但光洁程度相同的4个小玻璃球,先后让这4个小球由静止开始,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实验测得4个小球在斜面上滚动所经历的时间如下表所示: (1)小浩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对小球在斜面上滚动时间的影响. (2)通过对上述试验数据的分析,能得到的结论是 . (1)[探究问题]改变斜面的坡度,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它的平均速度是否变化? (2)[猜想] . (3)[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器材:长木板、木块、小车、刻度尺、秒表 (如图所示). 主要实验步骤: .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实验结论] . 四、解答题 47. 2004年l2月26日上午8时30分,印尼附近海域发生8.9级大地震,引起强烈海啸.地震发生时,距震中1 500 km的马尔代夫海边,有一群孩子在玩耍,如果他们及时接到报警,并立即奔向离海岸3 000 m的高地,便可不被巨浪卷走.倘若如此,他们最晚在什么时间接到候警报,方可死里逃生?(海啸在大洋中传播速度高达500 km/h,孩子们逃往高地的速度为100 m/min). 48.小红的家与学校之间隔有一座山.每天上学途中,大约有2/5的路程是上坡路,其余都是下坡路,小红从家到学校大约要走36分钟.如果小红上坡行走的速度无变化,下坡行走的速度也无变化,而且上坡行走的速度是下坡行走速度的2/3,那么小红放学回家大约要走多长时间? 49.如图所示,射击手欲向一正以l2.5 m/s速度离他远去的移动靶射击,当移动靶离射手500 m时,射手开了,经1.5 s听到子弹击中靶的声音,若声速为340 m/s,求子弹出膛速度为多少? 50.汽车的前方有一峭壁,车在不同位置和下列两种情况下对着峭壁鸣喇叭,都是经过3 s后听到回声.求:在下列两种情况下,喇叭发声时车和峭壁间的距离分别是多少?(空气中声速340 m/s) (1)车向靠近峭壁的方向匀速行驶的速度为10 m/s. (2)车向远离峭壁的方向匀速行驶的速度为l0 m/s. 51.在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演习警车,先让乙车静止,而让甲车以l5 m/s的速度远离乙车,甲车上的人每隔l0 s时间鸣一次.求乙车上的人听到连续两次响所间隔的时间.如果在甲车前进的同时让乙车以30 m/s的速度反向行驶,那么乙车上的人听到连续两次响所间隔的时间又是多少?(假定声音传播速度为300 m/s)44.T/s 0 5 10 15 20 25 υ/m·s-1 0 1 2 3 4 5
火车在起动或制动过程中的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实施测得某火车起动和制动过程中各相关时刻t的速度υ,分别记录如下:T/s 0 1 2 3 4 5 υ/m·s-1 25 20 15 10 5 0
请补齐下面探究报告中所缺少的内容.46. 实验序号 质量/g 时间/s 1 10 3.15 2 15 3.15 - 3 18 3.15 4 25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