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统计数据,小学生在电信诈骗中的受骗比例呈上升趋势。为了防止小学生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需要对小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其识别欺诈信息的能力和防范诈骗的意识。因此,制定小学生电信诈骗宣传教育方案成为当前重要的任务。
一、目标群体
小学生是电信诈骗的重要受害者和防范对象,因此宣传教育方案的目标群体应当是小学生。
二、宣传教育内容
(一)诈骗案例分享
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诈骗手段,可以邀请民警、专业人士等各类人员前来校园,与学生们分享真实的电信诈骗案例。这些案例涵盖范围广泛,包括虚假投资、仿冒网站、虚假招聘、假扣费等等。
(二)诈骗信息识别
让小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电信诈骗手段,例如,伪装成银行卡客服、利用各种社交软件诈骗、冒充客户经理、假冒公检法职员等等,以及洗钱的本质和危害。同时,为小学生提供判断欺诈信息真假的方法,如不轻信陌生人的电话、短信、邮件等,并非轻易相信链接和二维码信息,以及不提供银行卡、支付宝、微信等财产信息。
(三)防范技巧教育
为小学生提供一定的针对性的防范技巧,如和家长、老师进行沟通,增强家长和老师对小学生的监护和保护,学会进行线上线下安全自我管理,以及参加对电信行业技术有一定熟悉程度的讲座,并且学会如何举报和应对电信诈骗行为。
三、宣传教育形式
(一)课堂教育
可以在小学生文化课中加入有关电信诈骗的相关案例,培养学生对电信诈骗信息的敏感度和判断能力。
(二)科普广告
设计一定的科普广告,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漫画、歌曲、游戏等方式进行传播宣传,提高小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
(三)互动活动
包括诈骗趣味测试、模拟诈骗案例演练、诈骗公益演讲等互动活动,激发小学生对电信诈骗的兴趣和防范意识。
通过这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预警能力,让他们从小就掌握和防范电信诈骗的风险,为社会创造更为安全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