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要求
本实验利用AT24C16对单片机进行外部数据存储器的扩展,使用8051单片机模拟I2C总线实现串行E2PROM的读写。将单片机内部RAM 30H开始的16个字节的数据写到外部数据区,然后再将外部数据区的16个字节的内容读到内部RAM 40H开始的单元中,以检验是否将数据正确的写到外部存储器。
二、实验目的
1、1、 熟悉I2C串行数据总线技术的结构和原理。
2、2、 掌握AT24C系列 E2PROM接口的转换性能及编程。
3、3、 掌握AT24C系列与80C51单片机的接口方法。
4、4、 通过实验了解如何使用具有I2C总线接口功能的串行E2PROM来扩展单片机的外部数据存储区。
三、实验设备
1 PC机 一台
2 实验面包板 一个
3 80C51仿真器 一套
44 元件: AT24C16 1片
55 导线 若干
四、实验说明
I2C 是一种新的芯片间的通讯方式,由PHILIPS 开发和推广。I2C通讯采用两条线进行通讯,一条数据线,一条时钟线,可进行多器件通讯。总线上的每个器件都有自己的地址。数据传送是双向的,总线支持多主机,8051上I2C总线的接口为P0 端口的两根线,有专门的特殊功能寄存器来控制总线的工作和执行传输协议。而在单片机系统中广泛使用E2PROM作为数据存储器,AT24C系列串行E2PROM是具有I2C总线接口功能的数据存储器。本实验介绍了I2C总线及AT24C系列串行E2PROM,给出了8051单片机与串行E2PROM通讯的硬软件实现方法和实用的读/写子程序。
1、 I2C总线简介
I2C总线是一种双线串行数据总线,具有多端控制能力,由串行数据(SDA)线和串行时钟(SCL)线,在CPU与被控IC与IC之间进行数据双向传输,最高传输率为100千比特/秒。SDA线与SCL线均为双向I/O线,经电阻接+5伏,当总线空闲时,两线为高电平,当I2C总线有所挂IC准备发送数据时,把集电极电压拉低,从而使与之相连的SDA线电压降低,占据了SDA线发送数据。在传送数据过程,有三种信号出现,分别是:
·开始信号。SCL线为高电平,SDA线由高电平变低电平,视为开始传送数据。
·结束信号。SCL线为高电平,SDA线由低电平变高电平,视为结束传送数据。
·应答信号。接收数据的IC收到期1字节(8比特)数据后,向发送数据的IC发出低电平脉冲信号,视为已收到信号。
在I2C总线上传送的一个数据字节由八位组成。总线对每次传送的字节数没有,但每个字节后必须跟一位应答位。数据传送首先传送最高位(MSB),数据传送按图1所示格式进行。首先由主机发出启动信号“S”(SDA在SCL高电平期间由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然后由主机发送一个字节的数据。启动信号后的第一个字节数据具有特殊含义:高七位是从机的地址,第八位是传送方向位,0表示主机发送数据(写),1表示主机接收数据(读)。被寻址到的从机设备按传送方向位设置为对应工作方式。标准I2C总线的设备都有一个七位地址,所有连接在I2C总线上的设备都接收启动信号后的第一个字节,并将接收到的地址与自己的地址进行比较,如果地址相符则为主机要寻访的从机,应在第九位答时钟脉冲时向SDA线送出低电平作为应答。除了第一字节是通用呼叫地址或十位从机地址之外,第二字节开始即数据字节。数据传送完毕,由主机发出停止信号“P”(SDA在SCL高电平期间由低电平跳变为高电平)。
2、 AT24C系列串行E2PROM
AT24C系列串行E2PROM具有I2C总线接口功能,功耗小,宽电源电压(根据不同型号2.5V~6.0V),工作电流约为3mA,静态电流随电源电压不同为30μA~110μA,存储容量见表1。
(1) AT24C系列 E2PROM接口及地址选择
由于I2C总线可挂接多个串行接口器件,在I2C总线中每个器件应有唯一的器件地址,按I2C总线规则,器件地址为7位数据(即一个I2C总线系统中理论上可挂接128个不同地址的器件),它和1位数据方向位构成一个器件寻址字节,最低位D0为方向位(读/写)。器件寻址字节中的最高4位(D7~D4)为器件型号地址,不同的I2C总线接口器件的型号地址是厂家给定的,如AT24C系列E2PROM的型号地址皆为1010,器件地址中的低3位为引脚地址A2A1A0,对应器件寻址字节中的D3、D2、D1位,在硬件设计时由连接的引脚电平给定。
对于E2PROM的片内地址,容量小于256字节的芯片(AT24C01/02),8位片内寻址(A0~A7)即可满足要求。然而对于容量大于256字节的芯片,则8位片内寻址范围不够,如AT24C16,相应的寻址位数应为11位(211=2048)。若以256字节为1页,则多于8位的寻址视为页面寻址。在AT24C系列中对页面寻址位采取占用器件引脚地址(A2、A1、A0)的办法,如AT24C16将A2、A1、A0作为页地址。凡在系统中引脚地址用作页地址后,该引脚在电路中不得使用,作悬空处理。AT24C系列串行E2PROM的器件地址寻址字节如表1所示,表中P0P1P2表示页面寻址位。
(2) AT24C系列 E2PROM读写操作
对AT24C系列 E2PROM的读写操作完全遵守I2C总线的主收从发和主发从收的规则。
连续写操作:连续写操作是对E2PROM连续装载n个字节数据的写入操作,n随型号不同而不同,一次可装载字节数见表1。SDA线上连续写操作数据状态如图2。
AT24C系列片内地址在接收到每一个数据字节地址后自动加1,故装载一页以内规定数据字节时,只须输入首地址,若装载字节多于规定的最多字节数,数据地址将“上卷”,前面的数据被覆盖。
连续读操作:连续读操作时为了指定首地址,需要两个伪字节写来给定器件地址和片内地址,重复一次启动信号和器件地址(读),就可读出该地址的数据。由于伪字节写中并未执行写操作,地址没有加1。以后每读取一个字节,地址自动加1。 在读操作中接收器接收到最后一个数据字节后不返回肯定应答(保持SDA高电平)随后发停止信号。连续读操作SDA上数据状态如图3。
五、8051单片机与AT24C系列 E2PROM通讯的硬软件实现
(1) 硬件电路
图4是用8051 P1口模拟I2C总线与E2PROM连接电路图(以AT24C16为例),由于AT24C16是漏极开路,图中R1、R2为上拉电阻(5.1k)。A0~A2地址引脚、TEST测试脚均悬空。
(2) 软件实现
由前述分析和图4的硬件电路,我们编制了E2PROM的读写子程序。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读子程序需发器件地址(写)和片内地址作为伪字节,之后再发一次开始信号和器件地址(读命令)。
读写程序分别见: I2CREAD.ASM I2CWRITE.ASM
写程序: I2CWRITE.ASM
;将51单片机内部RAM区30H开始的16个字节写到E2PRPR0M的第0页中00H单元开始的区域
;写串行E2PROM子程序EEPW
; (R3)=器件地址 1010 p2p1p0 R/W = 1010***0
; (R4)=片内字节地址 A7A6A5A4A3A2A1A0=********
; (R1)=欲写数据存放地址指针 8051RAM区地址0~255
; (R7)=连续写字节数n 224C16连续写字节数n<=16
MOV R3, #10100000B ;器件寻址(写),选择向24c16第0页写数据
MOV R4, #00000000B ;片内地址为00H
MOV R1, #30H ; 8051RAM区地址30H
MOV R7, #16 ;24C16连续写字节数n<=16
EEPW:
MOV P1, #0FFH
CLR P1.0 ;发开始信号( 高电平变为低电平)
MOV A, R3 ;送器件地址
CALL SUBS
MOV A, R4 ;送片内字节地址
CALL SUBS
AGAIN:
MOV A, @R1
CALL SUBS ;调发送单字节子程序
INC R1 ; 8051RAM区地址
DJNZ R7, AGAIN ;连续写n个字节
CLR P1.0 ;SDA置0, 准备送停止信号
CALL DELAY ;延时以满足传输速率要求
SETB P1.1 ;发停止信号
CALL DELAY
SETB P1.0 ;电平变高,写停止位
SJMP FINISH ;结束写数据,转读数据程序
;写一个字节
SUBS:
MOV R0,#08H ;发送单字节子程序
LOOP:
CLR P1.1 ;产生低电平
RLC A ;从高位到低位发送,左移到进位标志中
MOV P1.0, C
NOP
SETB P1.1 ;产生高电平,形成写数据脉冲
CALL DELAY
DJNZ R0, LOOP ;循环8次送8个bit
CLR P1.1
CALL DELAY
SETB P1.1 ;产生应答脉冲
REP:
MOV C, P1.0 ;读应答信号
JC REP ;判应答到否,未到则等待
CLR P1.1 ;应达到,使电平变低,准备下一字节数据的发送
RET
DELAY:
NOP
NOP
RET
FINISH:
END
读程序: I2CREAD.ASM
;将E2PRPR0M的第0页中00H单元开始的16个字节读到51单片机内部RAM区40H开始的区域
;读串行E2PROM子程序EEPR
;(R1)=欲读数据存放地址指针 8051RAM区地址0~255
;(R3)=器件地址 1010 p2p1p0 R/W = 1010***0 和 1010 p2p1p0 R/W = 1010***1分别送一次
;(R4)=片内字节地址 A7A6A5A4A3A2A1A0=********
;(R7)=连续读字节数 24C16连续读字节数n<=16
READDATA:
MOV R3, #10100000B ;器件寻址(写),选择24c16第0页
MOV R4, #00000000B ;片内地址为00H
MOV R1, #40H ; 8051RAM区地址40H
MOV R7, #16 ;24C16连续写字节数n<=16
EEPR:
MOV P1,#0FFH
CLR P1.0 ;发开始信号
MOV A ,R3 ;送器件地址(写)
CALL SUBS ;调发送单字节子程序
MOV A,R4 ;送片内字节地址
CALL SUBS
MOV P1,#0FFH
CLR P1.0 ;再发开始信号
;下面这俩句使A=10100000 的第0位变为1,表示:器件寻址(读),选择从24c16第0页读数据.
;等同于命令: MOV R3, #10100001B 和 MOV A, R3
MOV A,R3 ;再送器件地址(读)
SETB ACC.0 ;发读命令
CALL SUBS
MORE:
CALL SUBR
MOV @R1,A
INC R1
DJNZ R7,MORE
CLR P1.0
CALL DELAY
SETB P1.1
CALL DELAY
SETB P1.0 ;送停止信号
SJMP FINISH
;写一个字节
SUBS:
MOV R0,#08H ;发送单字节子程序
LOOP:
CLR P1.1 ;产生低电平
RLC A ;从高位到低位发送,左移到进位标志中
MOV P1.0, C
NOP
SETB P1.1 ;产生高电平,形成写数据脉冲
CALL DELAY
DJNZ R0, LOOP ;循环8次送8个bit
CLR P1.1
CALL DELAY
SETB P1.1 ;产生应答脉冲
REP:
MOV C, P1.0 ;读应答信号
JC REP ;判应答到否,未到则等待
CLR P1.1 ;应达到,使电平变低,准备下一字节数据的发送
RET
DELAY:
NOP
NOP
RET
;读一个字节
SUBR:
MOV R0,#08H ;接受单字节子程序
LOOP2:
SETB P1.1
CALL DELAY
MOV C, P1.0
RLC A
CLR P1.1
CALL DELAY
DJNZ R0, LOOP2
CJNE R7, #01H, LOWLEVEL
SETB P1.0 ;若是最后一个字节置A=1,不置响应信号,保持高电平,准备发停止信号
AJMP SETOK
LOWLEVEL:
CLR P1.0 ;否则置A=0,置响应信号
SETOK:
CALL DELAY
SETB P1.1
CALL DELAY
CLR P1.1
CALL DELAY
SETB P1.0 ;应答毕,SDA置1(由于8051不能自动发起应答信号,需要人为地使p1.0=1)
RET
FINISH:
END
程序中多处调用了DELAY子程序(仅两条NOP指令),这是为了满足I2C总线上数据传送速率的要求,只有当SDA数据线上的数据稳定下来之后才能进行读写(即SCL线发出正脉冲)。另外,在读最后一数据字节时,置应答信号为“1”,表示读操作即将完成。
总结:
在仪器中使用E2PROM保存数据,这是仪器具有校准、标定功能的基本条件。8051单片机与串行E2PROM的结合满足了这一要求,这种方法电路简单、编程方便。E2PROM读写数据安全可靠,保证了系统运行过程中数据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