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下册 (12个单元)单元备课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02:02:43
文档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下册 (12个单元)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备课教学课题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学内容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教学目标教材在介绍每一课题的内容时使体内各国对实验现象或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的讨论、归纳、联想、分析获得,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小结各课题内容的雅典,因此学习本单元时,要突出实验和探究、联系现实、挖掘本质、把握几组概念的主要区别与联系,掌握要点,也是学好本单元内容的主要方法之一。本单元设计了8个演示实验、2个家庭小实验、2个活动与探究即一个调查与研究,它们对培养实
推荐度:
导读第一单元备课教学课题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学内容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教学目标教材在介绍每一课题的内容时使体内各国对实验现象或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的讨论、归纳、联想、分析获得,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小结各课题内容的雅典,因此学习本单元时,要突出实验和探究、联系现实、挖掘本质、把握几组概念的主要区别与联系,掌握要点,也是学好本单元内容的主要方法之一。本单元设计了8个演示实验、2个家庭小实验、2个活动与探究即一个调查与研究,它们对培养实
第 一 单元备课

教学

课题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教学

内容

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

目标

教材在介绍每一课题的内容时使体内各国对实验现象或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的讨论、归纳、联想、分析获得,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小结各课题内容的雅典,因此学习本单元时,要突出实验和探究、联系现实、挖掘本质、把握几组概念的主要区别与联系,掌握要点,也是学好本单元内容的主要方法之一。

本单元设计了8个演示实验、2个家庭小实验、2个活动与探究即一个调查与研究,它们对培养实验能力、形成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方法及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在实验、活动与探究、调查与研究中亲身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要指导学生一起参与实验、亲自动手做实验,积极参与活动与探究、调查研究、实习实验原理、方法步骤、掌握实验技能,观察实验想象及生活想象探究现象本质,归纳总结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1、人与水的关系,以及人在其中的能动能够作用;

2、过滤、蒸馏等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纯净物、混合物的主要区别;

          单质、化合物的主要区别;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

          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物质的变化。

教学

准备

多媒体、教具、讲学稿、课件、实验

教学

课时

安排

本章教学需7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序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课时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课时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课时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2课时

第 二 单元备课

教学

课题第二单元 空气  氧气

教学

内容

本单元从社会实际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展现水与人类的关系、世界和我国水资源概况,谁的污染与防治等问难题的同时,以水为载体,将单质、化合物、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等化学基本概念以及沉淀、过滤、、蒸馏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贯穿其中,力图为学生提供认识和探索周围事物的素材和线索,以及从身边事物中学习化学知识的经验。同时本单元的特点是将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穿插于紧密联系社会、练习生活的内容之中。

本单元的主要知识:

1.从社会学角度认识水,包括水在自然界的作用 、水资源状况及其保护等;

2.化学基本概念

3.几项化学实验操作

教学

目标

教材在介绍每一课题的内容时使体内各国对实验现象或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的讨论、归纳、联想、分析获得,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小结各课题内容的雅典,因此学习本单元时,要突出实验和探究、联系现实、挖掘本质、把握几组概念的主要区别与联系,掌握要点,也是学好本单元内容的主要方法之一。

本单元设计了7个演示实验、2个家庭小实验、3个活动与探究即一个调查与研究,它们对培养实验能力、形成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方法及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在实验、活动与探究、调查与研究中亲身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要指导学生一起参与实验、亲自动手做实验,积极参与活动与探究、调查研究、实习实验原理、方法步骤、掌握实验技能,观察实验想象及生活想象探究现象本质,归纳总结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1、人与水的关系,以及人在其中的能动能够作用;

2、过滤、蒸馏等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纯净物、混合物的主要区别;

          单质、化合物的主要区别;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

          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物质的变化。

教学

准备

多媒体、教具、讲学稿、课件、实验

教学

课时

安排

本章教学需6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二单元 课题1空气            2

课题2氧气  课题2 氧气      2

课题3 制取氧气               3

第 三 单元备课

教学

课题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教学

内容

本单元从社会实际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展现水与人类的关系、世界和我国水资源概况,谁的污染与防治等问难题的同时,以水为载体,将单质、化合物、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等化学基本概念以及沉淀、过滤、、蒸馏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贯穿其中,力图为学生提供认识和探索周围事物的素材和线索,以及从身边事物中学习化学知识的经验。同时本单元的特点是将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穿插于紧密联系社会、练习生活的内容之中。

本单元的主要知识:

1.从社会学角度认识水,包括水在自然界的作用 、水资源状况及其保护等;

2.化学基本概念

3.几项化学实验操作

教学

目标

教材在介绍每一课题的内容时使体内各国对实验现象或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的讨论、归纳、联想、分析获得,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小结各课题内容的雅典,因此学习本单元时,要突出实验和探究、联系现实、挖掘本质、把握几组概念的主要区别与联系,掌握要点,也是学好本单元内容的主要方法之一。

本单元设计了7个演示实验、2个家庭小实验、3个活动与探究即一个调查与研究,它们对培养实验能力、形成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方法及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在实验、活动与探究、调查与研究中亲身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要指导学生一起参与实验、亲自动手做实验,积极参与活动与探究、调查研究、实习实验原理、方法步骤、掌握实验技能,观察实验想象及生活想象探究现象本质,归纳总结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1、人与水的关系,以及人在其中的能动能够作用;

2、过滤、蒸馏等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纯净物、混合物的主要区别;

          单质、化合物的主要区别;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

          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物质的变化。

教学

准备

多媒体、教具、讲学稿、课件、实验

教学

课时

安排

本章教学需7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原子(2课时)

课题2  原子结构       (2课时)

课题2  原子结构       (2课时)

课题3 元素            (1课时)

第 四 单元备课

教学

课题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教学

内容

本单元从社会实际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展现水与人类的关系、世界和我国水资源概况,谁的污染与防治等问难题的同时,以水为载体,将单质、化合物、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等化学基本概念以及沉淀、过滤、、蒸馏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贯穿其中,力图为学生提供认识和探索周围事物的素材和线索,以及从身边事物中学习化学知识的经验。同时本单元的特点是将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穿插于紧密联系社会、练习生活的内容之中。

本单元的主要知识:

1.从社会学角度认识水,包括水在自然界的作用 、水资源状况及其保护等;

2.化学基本概念

3.几项化学实验操作

教学

目标

教材在介绍每一课题的内容时使体内各国对实验现象或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的讨论、归纳、联想、分析获得,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小结各课题内容的雅典,因此学习本单元时,要突出实验和探究、联系现实、挖掘本质、把握几组概念的主要区别与联系,掌握要点,也是学好本单元内容的主要方法之一。

本单元设计了7个演示实验、2个家庭小实验、3个活动与探究即一个调查与研究,它们对培养实验能力、形成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方法及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在实验、活动与探究、调查与研究中亲身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要指导学生一起参与实验、亲自动手做实验,积极参与活动与探究、调查研究、实习实验原理、方法步骤、掌握实验技能,观察实验想象及生活想象探究现象本质,归纳总结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1、人与水的关系,以及人在其中的能动能够作用;

2、过滤、蒸馏等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纯净物、混合物的主要区别;

          单质、化合物的主要区别;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

          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物质的变化。

教学

准备

多媒体、教具、讲学稿、课件、实验

教学

课时

安排

本章教学需6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1课时

课题2 水的净化                                    1课时

课题3     水的组成                                    1课时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3课时

第 五  单元备课

教学

课题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教学

内容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是九年级化学入门的三种重要化学用语,只有掌握了它们,才能为我们今后更好地学地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本单元起,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将由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展开,本单元有三个课题。课题1通过一系列探究轰动,引导学生能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这是学好本单元的基础,课题2介绍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方法和步骤,说明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课题3从量的方面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化学方程式的具体应用。

教学

目标

质量守恒定律基本上年年出现在中考试题中,命题范围将包括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预测今后中考中,结合化学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科学实验及社会等方面的知识,运用综合、对比、迁移等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将作为新型考查方式,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同样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今后中考命题热点将是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计算和有关天平问题、多学科综合计算和新情境与计算综合类试题。

1、初步尝试和掌握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的方法。即通过大量事实和亲自实验,分析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并注重其应用。可简单的概括为“实验—分析—应用”

2、运用对比法弄清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运用口诀法和练习法,达到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格式的规范化和程序化。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

教学难点: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解题方法、书写格式、计算步骤。

教学

准备

 

多媒体、教具、讲学稿、课件、实验

教学

课时

安排

本章教学需4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2课时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1课时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课时

               

       

 

第 六  单元备课

教学

课题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学

内容

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课题1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与碳60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和碳的化学性质。课题2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中支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课题3通过实验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学生在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和有关氧气的知识后,再学习碳及其氧化物是顺理成章的。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前几单元里已获得不少有关碳的知识,知道了碳具有可燃性,跟氧气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学习碳的单质的基础上,学习碳的氧化物的性质等,认识碳酸及碳酸盐,为今后学习酸、碱、盐、金属的知识打下一个基础。

教学

目标

本单元在整个教材中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并具有以下特点:(1)注意采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2)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3)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4)图文并茂,教材中许多内容是以图代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形成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形成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教学

准备

 

多媒体、教具、讲学稿、课件、实验

教学

课时

安排

本章教学需6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2课时

课题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                       2课时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2课时

               

       

第 七  单元备课

教学

课题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教学

内容

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解释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料以及一些安全知识。利用燃烧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绍了燃烧等知识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

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形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注意通过活动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还适当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教学

目标

本单元的知识和现代社会、生活联系密切。所站分值有不断增大的趋势,命题趋向有:(1)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研究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及防火措施,考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依据课本知识进行迁移,考查对某些防火、防爆安全措施的理解程度;(3)各种燃料的使用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等;其中合理开发与节约使用资源、新能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将是开放性试题及研究性学习题命题的热点,考查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填空题及简答题。由管本单元的试题,只要明确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灵活运用有关知识并结合运用获取的有效性,就能比较顺利地加以解决。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变化。

教学

准备

 

多媒体、教具、讲学稿、课件、实验

教学

课时

安排

本章教学需3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1课时

课题2  燃料的综合利用与开发                           2课时

       

第 八  单元备课

教学

课题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教学

内容

课题1金属材料,

课题2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金属材料与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特点

3)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金属重点:材料的物理性质,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教学

准备

 

多媒体、教具、讲学稿、课件、实验

教学

课时

安排

  本章教学需6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课题1金属材料,                          1课时

课题2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课时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课时

            

第 九  单元备课

教学

课题第九单元  溶液

教学

内容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课题2溶解度

课题3溶液的浓度

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教学

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3、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画出实验简图)→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4、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5、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1、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2、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比较。

3、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1、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2、评价实验方案。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难点:。

      3、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4、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及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

准备

 

多媒体、教具、讲学稿、课件、实验

教学

课时

安排

本单元教学需7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2课时                      

课题2溶解度                                      3课时

课题3溶液的浓度                                  1课时

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1课时    

第 十  单元备课

教学

课题第十单元  酸和碱

教学

内容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的检验

教学

目标

1、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了解几种常见的酸;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和拟人化的活动展示,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物质的利弊,掌握其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

2、了解酸的通性及原理,能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通过对酸和碱性物质的梳理,学习归纳方法;感悟对比、推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体会化学与人类有密切关系,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同时提高实验过程中的“规则意识”。

3、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了解其用途。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归纳碱相似化学性质及其原因。

4、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运用。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1、指示剂、浓硫酸的腐蚀性。

2、酸的化学性质。

3、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4、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难点: 1、酸的化学性质。

2、碱的化学性质。

3、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中和反应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

准备

 

多媒体、教具、讲学稿、课件、实验

教学

课时

安排

本单元教学需7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4课时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2课时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1课时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的检验                            1课时

                         

     

第 十一  单元备课

教学

课题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教学

内容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题2  化学肥料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容杂质的去除

教学

目标

1、通过资料收集和实验探究,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和用途。

初步学会粗盐提纯和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能判断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条件。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了解我国科学家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激发爱国热情。

2、知道鸡蛋壳、水垢的成分中有碳酸根离子,醋、柠檬中含酸类物质;掌握含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能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通过不同的含碳酸根离子的盐能与不同的酸反应的实验,学习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设计实验,体会并初步掌握设计实验的方法,并用此类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质及其实验探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做一个学化学的有心人。

3、知道常用化肥的种类、作用、保存及施用时注意事项。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

通过对化肥实物的搜集、化肥知识的调查和课堂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

认识化肥及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环境意识,培养学生重视农业、关心农村、确保农业持续发展的真实情感。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1、粗盐的提纯、对碳酸盐的特性的认识、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形成。

2、通过含碳酸根离子的盐与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事实,掌握碳酸根离子的鉴定方法。

3、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

难点:1、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

2、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设计实验的思维过程与方法。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

准备

 

多媒体、教具、讲学稿、课件、实验

教学

课时

安排

本单元教学需7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4课时

课题2  化学肥料                                     2课时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容杂质的去除                      1课时   

第 十二  单元备课

教学

课题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教学

内容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教学

目标

1、了解营养素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类物质,掌握蛋白质、糖类、油脂和维生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查阅资料和讨论等活动,学会自主和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学习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形成合理安排饮食的意识,增强自我保健和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2、了解钙、铁、锌等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3、通过学习及查阅资料,了解人是如何摄取这些元素的。

4、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健康方面的重大贡献。

5、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6、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7、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2、了解某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难点:1、了解营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营养价值。

2、正确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教学

准备

 

多媒体、教具、讲学稿、课件、实验

教学

课时

安排

本单元教学需    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1    课时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1    课时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1    课时   

文档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下册 (12个单元)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备课教学课题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学内容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教学目标教材在介绍每一课题的内容时使体内各国对实验现象或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的讨论、归纳、联想、分析获得,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小结各课题内容的雅典,因此学习本单元时,要突出实验和探究、联系现实、挖掘本质、把握几组概念的主要区别与联系,掌握要点,也是学好本单元内容的主要方法之一。本单元设计了8个演示实验、2个家庭小实验、2个活动与探究即一个调查与研究,它们对培养实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