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外贸易总额持续高速增长,截止2012年年底,我国已持续贸易顺差19年。巨额的贸易顺差一方面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也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矛盾和问题。
我个人认为,我国外贸顺差问题的产生主要由以下原因导致的。
国内市场的有效消费需求不足。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辆马车,但由于我国金融体系尚不健全、效率低,职能转变缓慢导致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这一方面促进了我国出口的增加,另一方面也抑制了我国进口需求产品的扩大。更重要的是经济的快速但不平衡发展使得各地区人们的收入差距更突出,人们的差距更加明显,以及较高的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费用,都制约着人们的消费。这就使得国内的出口企业不得不把目光转移到国外市场,由此导致了我国贸易顺差的持续增加。
出口导向型的加工贸易加大顺差。加工贸易本身就是一种顺差贸易。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形成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格局。自1994年以来,货物贸易顺差呈现递增趋势,与此相反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比,却始终处于小幅度的逆差状态,即说明货物贸易顺差是我国外贸顺差产生的主要根源,也是推动外贸长久持续顺差的主导因素。我国实施了一系列鼓励性的措施,鼓励我国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也即是出口导向型战略,出口产品数量迅速增加,货物贸易顺差加大,因此货物贸易顺差总额的扩大造成我国外贸顺差总额的加大。
产业转移扩大我国出口。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使得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的法律法规与国际更快接轨,使得外商和外国向我国投资和进行产业转移的信心进一步提高,恰好正逢我国招商引资的出台,从而大大加快了全球制造业转向我国的进程。代表性的国家或地区有韩国、日本、东盟、中国等,这些国家或地区对我国的产业转移十分突出。这些逐步巩固了我国作为世界加工工厂的地位,使得我国贸易顺差加速虚增。
对外贸易顺差给我国带来的影响有积极的,还有消极的。
对外贸易的最根本目的就是盈利,顺差越大,盈利越多,表明这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处于优势地位,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对外贸易也能够达到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而且还能够消化国内过剩的产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经常性贸易顺差能够刺激经济的增长,而且经常性贸易顺差是净出口增加的结果,净出口的增加扩大了国内总需求,国内总需求扩张带动了国民经济增长。
巨额的贸易顺差为我国带来了巨额的外汇储备,在中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下,外汇市场上供过于求,导致更多的外币来换取更少的人民币,大规模的贸易顺差将会导致人民币的需求增加,这样会导致人民币升值。人民币的升值却让中国出口产业的产品失去了价格优势,加大了出口产品的成本,损害出口竞争力,最终将严重影响中国的出口产业。外汇大量流入使央行印刷更多的人民币来购买外汇,这样不但削弱了银行货币的效应,还会引发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进出口贸易顺差的快速增称长,中外贸易之间磨擦也在不断增多而且这种磨擦所产生的矛盾正在不断地加速升级。
外贸顺差其实就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因此,中国应该积极调整其进出口贸结构,最大程度地减少资源型及附加值比较低的产品的出口问题,合理运用出口退税,扩大进口尤其是那些高新技术产品和技术的进口。同时应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从根本上消除在外汇上的,加强宏观解,让贸易顺差保持在对经济发展最有利的范围降低经济运行的风险,使我国经济能够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