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社区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15:34:20
文档

社区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社区公园规划设计研究姓名:朱黎霞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指导教师:金云峰20070601上图资科来源:南京市规划局,南京新建地区公共配套设施标准规划指引(征询意见稿)200垂一113.2.2本文关于杜区规棱的界定以上关于社区规模层次的研究分别从学科综合的角度、国内城区行政体系的角度、城市新建地区的社区发展角度论证了合理的社区规模。由于各种因素和实际情况的千差万别,这一研究没有定论。本文将针对社区公园的规划设计,在规划学界研究的基础
推荐度:
导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社区公园规划设计研究姓名:朱黎霞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指导教师:金云峰20070601上图资科来源:南京市规划局,南京新建地区公共配套设施标准规划指引(征询意见稿)200垂一113.2.2本文关于杜区规棱的界定以上关于社区规模层次的研究分别从学科综合的角度、国内城区行政体系的角度、城市新建地区的社区发展角度论证了合理的社区规模。由于各种因素和实际情况的千差万别,这一研究没有定论。本文将针对社区公园的规划设计,在规划学界研究的基础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

社区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姓名:朱黎霞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

指导教师:金云峰

20070601

上图资科来源:南京市规划局,南京新建地区公共配套设施标准规划指引(征询意见稿)200垂一11

3.2.2本文关于杜区规棱的界定

以上关于社区规模层次的研究分别从学科综合的角度、国内城区行政体系的角度、城市新建地区的社区发展角度论证了合理的社区规模。由于各种因素和实际情况的千差万别,这一研究没有定论。本文将针对社区公园的规划设计,在规划学界研究的基础上,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和工程技术的角度,结合国内城市绿地建设的实际状况,初步规定出适合指导社区公园规划建设的社区规模.1、行政角度

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出发:1999年国家民政局明确提出“社区”的范围:社区“一般是指经过社区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把城市的基层社区定位在“社区居民委员会”;而上海市基于行政管理的角度,把街道机构所辖的地域单元定义为社区,称为街道社区。并进行“文明社区”的评选活动,把居委会所辖社区单元定义为小区,进行“文明小区”的评选。这两级社区的规模如表3-4所示。

20

由于上海居住社区的历史沿革、行政管理、分布特点等在国内各大城市

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典型性,因此本文以上海市为倒,对社区公园进行分类。2002

年同济大学王颖在‘上海城市社区实证研究》一文中,从社区的空间特征、形成

年代、设施状况、社区管理方式和居民特征等方面出发,把上海的社区分为传统街坊社区、单位公房社区、高收入商品房社区、中低收入商品房社区和社会边缘

化社区五种类型,上述社区的分布如图3.4所示;

上圈瓷料来源t王颗,上海城市社区宴证研兜一社区类型、区位结构及变化趋势,城市规划茫刊.2002.06

从上图可以看出,城市高收入者一般分布于城区中心的新建高档商品房社区

或城市边缘的别墅区内.中高收入者则集中在城区外围或城市交通干线附近的商品房杜区内,中低收入者多分布在市区外围区域的早期单位公房杜区,此外城市低收入阶层或外来民工则多集中在城市的旧城区或城郊结合部区域。这些不同的社区在环境设施水平、空间布局形式、社区服务管理和社区文化等方面存有诸多差异,这种基本的分类是本文各级各类社区公园研究的重要基础.

3.3.2社区公园的分类

由于社区公园的规划设计既要考虑不同服务对象的差异,也要考虑服务范围内的社区构成,很可能某个社区公园的服务区域内集合了上述社区类型的2种(图3.5),本文为便于社区公园的研究,根据上海市房地产发展和社区公园的实际分布状况,以服务区域的总体房价水平作为社区公园的主要分类依据,以服务范围的杜区构成为次要分类依据,把社区公园分为:同质性高收入社区公园,异质性高收入社区公园。中低收入社区公园,中高收入社区公园。它们同上述五类社区的关系如图3-6所示。由于别墅社区所处区域的建筑密度较低,绿化环境

第三章社区公园与杜区

优越。对社区公园需求可忽略;而社会边缘化社区所处的人居环境层次较低,来达到社区公园的配置条件,故本文未设针对这两种社区的社区公园类型。

图3{上海主要社区公园分布圈

来源:自绘

图3-6社区公园与社区类型关系圈

1)同质性高收入社区公园

同质性高收入社区公园通常位于商业和各种配套服务设旄极为优越便捷的传统豪宅区,如上海虹桥古北地区,市中心老洋房地区,或环线内新兴的景观环

(2)道路网:线状数据,每条线段有长度属性,用于计算在路段上的步行距离。

(3)人口统计区;多边形数据,每个多边形有面积、居住人口属性,可用于计算公园的需求。

主要绘制分析步骤如下:

(1)在已有地图的基础上,输入人口统计区(标准或邻里社区)的分布信息和数据,再输入社区公园的入口位置和相关数据,如图4.5所示:

图4—5社区公园的入口分布图

资料来源: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敦程(ArcGis9)

(2)加载道路网络信息和服务距离800米,得出沿道路步行800米,离开每个社区公园入口的服务区范围,如图4.6所示:墨璺兰苎垦竺垦堡型星塑堕堡塞

圉4-6离开挂区公匿蛇入口800米步行距离的器务范目

资料来潭: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u-cGis9)

(3)消除重叠服务区,获得有效服务区,把服务区与人口统计区叠合分析,可得出每个公园的服务人口量,各个统计区的公园服务水平,等各种评价结果,见图4.7。

图4—7公园服务窖量/服务人口专题分折

第四章牡区公园规划层面的研究

资料来源: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trcGis9)

对社区公园的规划布局而言,可以在这一公园服务区与社区的叠合分析中,得出社区公园分布是否均匀,入口设置是否合理,还有哪些服务盲区可通过增加新的社区公园,或扩大已有公园的规模,或只需增加一个公园入口的方式得以消除。

此外,用邻近区(缓冲区)法产生同心圆式的服务区,和基于道路网络的服务区相比较,见图4-8.可以直观的看出基于网络的800米服务区和基于同心圆的650米服务区两者在图形上的差异,可见基于网络的多边形服务区的科学合理性。

圈4-8基于网络的多边形服务区和基于同心目的服务区比较

资料来源t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救程(ArcGis9)

4.2-JI各级别社区公园的规划要点

1,部分大型开放式公园的社区公园职能

近十年来国内各大城市的中心城区涌现了大量大规模的开放性公共绿地,一来大大改善了城市的形象,促进了经济发展,二来也缓解了中心城区的热岛效应,并得到巨大的环境效益。就其规模和品质而言,都应属于市级或区级公园绿地,由于其所处区位的土地稀缺性,动迁成本和建设成本都较高,各级不得不花巨资建造此类绿地.因为有了这些大型公园的存在,附近的杜区居民的居住环境大大改善,也有了户外活动的地方,因此社区公园的建设不再那么必要了.所以在上海的中心城区我们看到除了这些大型绿地外,小规模公园都是历史悠久的老

在位于中心城区的由传统住宅,如花园洋房、新旧里弄、简屋和部分工人新村构成的社区,极度缺乏标准社区公园,虽然部分地区沾了市级大型绿地的建设的光,但还是有不少区域只拥有建国以前或初期的小型公园,其服务范围远不能覆盖这些社区范围。比如位于斜土路街道的蓬莱公园,周围2.3公里都没有其它上规模的公园绿地,存在大量的服务盲区(图4-9).对于这种区域,配合旧城改造、工厂搬迁建设足够数量的、能覆盖社区服务范围的公园绿地是当务之急.

图4-9蓬莱公园周围的公共绿地盲区

资料来源:googleearth

在位于中心城区外围的工人新村或动迁新村所构成的社区中,虽然其建设初期也配置了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居住区公园,但是在现在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这个配置标准就过低了.此外,由于这些社区聚集了大量老年人群体、下岗人员、低收入人群,其闲暇时间都超过一般人群,所以这个配置标准已远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彭浦地区岭南公园的拥挤不堪、超负荷运作就是明证(图4-10)。因此除了适当增加标准社区公园的数量,改造或建设邻里社区公园,以分担部分人流,也是方法之一。

至于中心城区的新兴商品房社区由于土地供应的局限,往往规模较小,个别只有居住区组团的规模,至多不超过居住小区的规模级别。当若干小规模的住宅区集中在一起时,往往产生对较大型社区公园的需求,但是这个需求通常只能由公共财政来出资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商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只第四章社区公园攫划层面的研究

关注自身的利益,不但不会支持公益性的社区公园建设,反而为了独享社区公园的景观,损害公园的正常使用,比如蓬莱公园和长寿公园四周密不透风的高层住宅.所幸这一现象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业内人士和部门的关注,针对的和规划手段也在不断研究和出台中,但对于已建成的区域而言,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位于中心城区外围的商品房社区由于土地供应的充沛,往往可以形成较大规模的社区,这些社区规模往往达到或超过了居住区级别,比如普陀的万里居住区、浦东的三林居住区、宝山的大华社区、杨浦的新江湾城等,这些社区的社区公园建设往往比较顺利,一是规划的整合与超前,二是按照谁开发谁配套的原则,当社区达到一定规模时,社区公园的配置成为开发商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种模式通常较为可行,社区公园周围也不会出现密不透风的住宅围绕的现象。

4、邻里社区公园的规划要点

邻里社区公园对应于为居住小区配套所建设的小区游园,可简称为邻里公园。

我们对于居住小区的小区游园的认识通常是那些由某一开发商开发的封闭式住宅区(通常被冠以“・・花园”。++苑”。・・家园”,本文称为住区社区)中的集中绿地,事实上,正如本文在第三章社区规模与社区公园的级配体系一节中提到的,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计划经济下,分配型社区按苏联模式进行规划,其小区的规模比较相近,小区游园的数量和规模也比较相近,因此这两个概念是重叠的。而在市场经济下,福利分房制度的取消后,开发地块规模不同,使得封闭式住区的规模也不同,与其住宅同步开发的集中绿地也有所差别。如图4-12所示,我们先看看封闭式住区与居住区、小区、组团的关系,当封闭式住区的规模与居住组团(1000-3000人,300-1000户)相近时,其集中绿地即使规模再大,只能成为组团绿地;当其规模达到居住小区(10000-15000人,3000-5000户)时,其集中绿地可以成为小区游园,丽当其规模达到居住区级别(300(R)-50000

因此,当务之急是探求让不同社

区居民共享这一美好空间的方法。但

是社会分异、异质性社区的存在都是

市场经济下难以扭转的现实,强

制开放的行政手段只会与市场经济

规律背道而驰,显得并不可取。是否

能通过规划和设计以及相应的

支持去引导这一愿望的实现?答案

是可以的,这就是。带状邻里公园”

的设想,下面的一小节将针对这一理念作具体阐述。

5’儿童乐园的规划

儿童乐园的提法是为了和城市绿埯分类标准中儿童公园有所区分。在分类标准中,儿童公园属于城市专类公园,为少年儿童提供游戏以及开展科普、文体活动,有安全、完善设施的绿地,其绿地率应在65%以上,否则不能称之为公园,公园设计规范对儿童公园的面积建议在2公顷以上。同其他专类公园一样,一个城市往往拥有为数不多的儿童公园,去一趟儿童公园往往是趁父母都有空的节假日,花费大半天的时间。实际上,这与儿蕈的需求是脱节的。我国正在经历新一轮的生育高峰,“独独子女”(独生子女们的孩子)比起他们的父辈更需要时间和空间与自然接触,与他们的同伴相处,而不是只有在双休日,只有在儿童公园;此外,学龄前儿童和老人一样,步行能力较弱。适合于距离较近的游戏场所,而学龄几童的父母出于安全的考虑,一般只允许他们在离家不远处的地方玩耍。这样就需要大量的小规模的出行距离在200-300m以内,不必跨越车行道的,在街区范围的儿童乐园。

欧美国家和日本都十分重视社区儿童活动场所的建设。在美国,再小的社区都会开辟儿童游戏场地,日本在居住区基干公园中甚至设幼儿、幼年、少年3个类型的儿童公园,并各具不同的规模和服务半径。在我国,虽然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和组团绿地中都有儿童游戏场地的存在,但却往往都以放置一组游戏器械了事,场地规模较小,各层次没有差异,分布不均。

合理做法应是;首先,在两个层面的社区公园。即标准社区公园和邻里社区公园,都要规定一定比例的儿童游憩区的面积,并设下限。社区公园的儿童乐园服务对象范围较大,设计针对各个年龄层儿童的游戏设施,并以学龄儿童为主。邻里公园的儿童乐园服务对象范围较小,设计针对学龄前儿童和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游戏设旖,其占地应满足可放置一组儿童游憩器械、一沙坑、一塑胶场地等,

图4.15旧金山潘汉德尔带状邻里公园

资料来源;克莱尔.库帕.马库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建筑工业出版社

(2)带状邻里公园不仅适用于新建社区,更适用于旧区改造.可能只要拆迁邻街的第一排旧房,或建筑红线外,用地红线内的表层违章建筑,就可以为旧城区开辟出一个邻里公园,比起在住区中心刨去旧屋,挖地造绿的成本低廉,且施工方便。

(3)新建住区外围的带状邻里公园在大量异质型社区中,为更大范围的居民提供了优良的户外活动空间,增加了不同阶层的交流对话的机会,也是对缓解社区分异的一种积极化建议。而且,带状邻里公园通常能连接多个邻里社区,这种鼓励穿越多个社区的公园空间能够以一种轻松、不带威胁的方式促进社会融合嘲。

(4)带状的绿色空问能够鼓励人们进行散步、慢跑,骑白行车、滚轴溜冰等健身运动,而且能把各种类型的公园连接串联,形成绿色的网络。

(5)带状公园的宽度相对较窄,从公园两侧视线能够穿透,对于夜晚的行人或游人而言,这样的环境比块状公园的幽深郁闭更安全

(6)一般邻里公园的设施,比如儿童乐园、器械运动场、藤架、甚至羽毛球场、网球场都可以分散布置,形成串珠状的布局,减低了不同使用群体的干扰或冲突。

4.3.1.3设计原则

(1)宽度在8米以上,以满足基本的通行、绿化种植的延续以及小型设施的布置要求。而高侠在其《带状公园的规划设计研究》中,从生态廊道、安全隔离以及游憩的需求出发,提出带状公园的宽度宜在12米以上。

(2)因地制宜,利用自然河道或城市废弃铁路布置邻里带状公园。

(3)与便利店、邮局、洗衣房、美容院等小型社区商业设施结合布置

(4)规划成宽度有变化的,串珠状的带状绿地,以容纳较大面积的设施或

44

文档

社区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社区公园规划设计研究姓名:朱黎霞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指导教师:金云峰20070601上图资科来源:南京市规划局,南京新建地区公共配套设施标准规划指引(征询意见稿)200垂一113.2.2本文关于杜区规棱的界定以上关于社区规模层次的研究分别从学科综合的角度、国内城区行政体系的角度、城市新建地区的社区发展角度论证了合理的社区规模。由于各种因素和实际情况的千差万别,这一研究没有定论。本文将针对社区公园的规划设计,在规划学界研究的基础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