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3.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15:34:18
文档

2.3.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教学设计)

2.3.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标准差的意义,会根据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求出方差或标准差。过程与方法:了解方差公式“D(aξ+b)=a2Dξ”,以及“若ξ~Β(n,p),则Dξ=np(1—p)”,并会应用上述公式计算有关随机变量的方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承前启后,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和谐之美,体现数学的文化功能与人文价值。教学重点: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标准差.教学难点:比较两个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的大小,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
推荐度:
导读2.3.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标准差的意义,会根据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求出方差或标准差。过程与方法:了解方差公式“D(aξ+b)=a2Dξ”,以及“若ξ~Β(n,p),则Dξ=np(1—p)”,并会应用上述公式计算有关随机变量的方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承前启后,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和谐之美,体现数学的文化功能与人文价值。教学重点: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标准差.教学难点:比较两个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的大小,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
2.3.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标准差的意义,会根据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求出方差或标准差。

过程与方法:了解方差公式“D(aξ+b)=a2Dξ”,以及“若ξ~Β(n,p),则Dξ=np(1—p)”,并会应用上述公式计算有关随机变量的方差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承前启后,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和谐之美 ,体现数学的文化功能与人文价值。

教学重点: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标准差.

教学难点:比较两个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的大小,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数学期望:  一般地,若离散型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为

ξx1

x2

xn

Pp1

p2

pn

则称 ……  为ξ的数学期望,简称期望.

  2、 数学期望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一个特征数,它反映了离散型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 

3、平均数、均值:在有限取值离散型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中,令…,则有…,…,所以ξ的数学期望又称为平均数、均值 

4、期望的一个性质: 

5、若ξB(n,p)(二项分布),则Eξ=np。

6、若X服从两点分布,则E(X) =p

二、师生互动,新课讲解:

问题:要从两名同学中挑选出一名,代表班级参加射击比赛.根据以往的成绩记录,

第一名同学击中目标靶的环数X1的分布列为

X1

5678910
P0.030.090.200.310.270.10
第二名同学击中目标靶的环数X2的分布列为

X1

56789
P0.010.050.200.410.33
应派哪位同学参赛?

  画出分布列,求出它们的期望值相等。

1、方差:

设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布为

Xx1

x2

xn

Pp1

p2

pn

则:描述职xi( i=1,2,3,……)相对于均值E(X)的偏离程度,而:

为这些偏离程度的加权平均,刻画了随机变量X与其均值E(X)的平均偏离程度,我们称D(X)为随机变量X的方差,并称其算术平方根(或用)为随机变量X的标准差。

2、方差的性质:

(1)若X服从两点分布,则D(X)=p(1-p)

(2)若ξ~B(n,p)(二项分布),则np(1-p)  

(3);

3、其它:

⑴随机变量ξ的方差的定义与一组数据的方差的定义式是相同的;

⑵随机变量ξ的方差、标准差也是随机变量ξ的特征数,它们都反映了随机变量取值的稳定与波动、集中与离散的程度;

⑶标准差与随机变量本身有相同的单位,所以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更广泛

例题选讲:

例1(课本P66例4).随机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求向上一面的点数的均值、方差和标准差.

解:抛掷散子所得点数X 的分布列为

ξ123456
P

从而

;

   

.

变式训练1:甲、乙两射手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射击,分布列如下:

射手甲击中环数8,9,10的概率分别为0.2,0.6,0.2;

射手乙击中环数8,9,10的概率分别为0.4,0.2,0.24

用击中环数的期望与方差比较两名射手的射击水平

解:

+(10-9);

同理有

由上可知,,所以,在射击之前,可以预测甲、乙两名射手所得的平均环数很接近,均在9环左右,但甲所得环数较集中,以9环居多,而乙得环数较分散,得8、10环地次数多些.

点评:本题中,和所有可能取的值是一致的,只是概率的分布情况不同.=9,这时就通过=0.4和=0.8来比较和的离散程度,即两名射手成绩的稳定情况 

例2(课本P67例5).有甲乙两个单位都愿意聘用你,而你能获得如下信息:

甲单位不同职位月工资X1/元

1200140016001800
获得相应职位的概率P1

0.40.30.20.1
乙单位不同职位月工资X2/元

1000140018002000
获得相应职位的概率P2

0.40.30.20.1
根据工资待遇的差异情况,你愿意选择哪家单位?

解:根据月工资的分布列,利用计算器可算得

EX1 = 1200×0.4 + 1 400×0.3 + 1600×0.2 + 1800×0.1 

= 1400 , 

DX1 = (1200-1400) 2 ×0. 4 + (1400-1400 ) 2×0.3 

+ (1600 -1400 )2×0.2+(1800-1400) 2×0. 1

= 40 000 ; 

EX2=1 000×0.4 +1 400×0.3 + 1 800×0.2 + 2200×0.1 = 1400 , 

DX2 = (1000-1400)2×0. 4+(1 400-1400)×0.3 + (1800-1400)2×0.2 + (2200-1400 )2×0.l 

= 160000 . 

因为EX1 =EX2, DX1变式训练2(1):有一批数量很大的商品的次品率为1%,从中任意地连续取出200件商品,设其中次品数为ξ,求Eξ,Dξ

分析:涉及产品数量很大,而且抽查次数又相对较少的产品抽查问题.由于产品数量很大,因而抽样时抽出次品与否对后面的抽样的次品率影响很小,所以可以认为各次抽查的结果是彼此的.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清楚:抽200件商品可以看作200次重复试验,即ξB(200,1%),从而可用公式:Eξ=np,Dξ=npq(这里q=1-p)直接进行计算

解:因为商品数量相当大,抽200件商品可以看作200次重复试验,所以ξB(200,1%)因为Eξ=np,Dξ=npq,这里n=200,p=1%,q=99%,所以,Eξ=200×1%=2,Dξ=200×1%×99%=1.98

变式训练2(2):设~B(n、p)且E=12  D=4,求n、p

解:由二次分布的期望与方差性质可知E=np     D= np(1-p)  

∴      ∴

课堂练习(课本P68练习NO:1;2)

三、课堂小结,巩固反思:

(1)求离散型随机变量ξ的方差、标准差的步骤:

①理解ξ的意义,写出ξ可能取的全部值;

②求ξ取各个值的概率,写出分布列;

③根据分布列,由期望的定义求出Eξ;

④根据方差、标准差的定义求出、.若ξ~B(n,p),则不必写出分布列,直接用公式计算即可.

(2)对于两个随机变量和,在和相等或很接近时,比较和,可以确定哪个随机变量的性质更适合生产生活实际,适合人们的需要

四、课时必记:

1、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方差:

为随机变量X的标准差。

2、方差的性质:

(1)若X服从两点分布,则D(X)=p(1-p)  (2)若ξ~B(n,p)(二项分布),则np(1-p)  

(3);

五、分层作业:

A组:

1、已知,则的值分别是( D)

A.;  B.;  C.;  D. 

2、(课本P68习题2.3  A组 NO:1)

3、(课本P68习题2.3  A组 NO:5)

B组:

1.某学校为高二年级开展第二外语选修课,要求每位同学最多可以选报两门课程.已知有75%的同学选报法语课,有60%的同学选报日语课.假设每个人对课程的选报是相互的,且各人的选报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1)任选1名同学,求其选报过第二外语的概率.

(2)任选3名同学,记ξ为3人中选报过第二外语的人数,求ξ的分布列、期望和方差.

  【解析】设事件A:选报法语课;事件B:选报日语课.由题设知,事件A与B相互,且P(A)=0.75,P(B)=0.6.

(1)方法一:任选1名同学,

该同学一门课程都没选报的概率是P1=P(·)=P()·P()=0.25×0.4=0.1.

所以该人选报过第二外语的概率是

P2=1-P1=1-0.1=0.9.

方法二:任选1名同学,该同学只选报一门课程的概率是P3=P(A·)+P(·B)=0.75×0.4+0.25×0.6=0.45,

该人选报两门课程的概率是P4=P(A·B)=0.75×0.6=0.45.

所以该同学选报过第二外语的概率是

P5=P3+P4=0.45+0.45=0.9.

(2)因为每个人的选报是相互的,所以3人中选报过第二外语的人数ξ服从二项分布B(3,0.9),

P(ξ=k)=×0.9k×0.13-k,k=0,1,2,3,

即ξ的分布列是

ξ0123
P0.0010.0270.2430.729
ξ的期望是E(ξ)=1×0.027+2×0.243+3×0.729=2.7

(或ξ的期望是E(ξ)=3×0.9=2.7),

ξ的方差是D(ξ)=3×0.9×(1-0.9)=0.27.

2、把4个球随机地投入4个盒子中去,设ξ表示空盒子的个数,求E(ξ),D(ξ).

【解析】每个球投入到每个盒子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总的投球方法数为44,空盒子的个数可能为0个,此时投球方法数为=4!,所以P(ξ=0)==;空盒子的个数为1时,此时投球方法数为,

所以P(ξ=1)=.

同样可分析P(ξ=2)==,

P(ξ=3)==.

所以ξ的分布列为

ξ0123
P
所以E(ξ)=,D(ξ)=.

C组:

1. 设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证明事件A在一次试验中发生次数ξ的方差不超过1/4

    分析:这是一道纯数学问题.要求学生熟悉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的计算方法,关键还是掌握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求出方差Dξ=P(1-P)后,我们知道Dξ是关于P(P≥0)的二次函数,这里可用配方法,也可用重要不等式证明结论

证明:因为ξ所有可能取的值为0,1且P(ξ=0)=1-p,P(ξ=1)=p,

所以,Eξ=0×(1-p)+1×p=p 

则 Dξ=(0-p)2×(1-p)+(1-p) 2×p=p(1-p) 

文档

2.3.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教学设计)

2.3.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标准差的意义,会根据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求出方差或标准差。过程与方法:了解方差公式“D(aξ+b)=a2Dξ”,以及“若ξ~Β(n,p),则Dξ=np(1—p)”,并会应用上述公式计算有关随机变量的方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承前启后,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和谐之美,体现数学的文化功能与人文价值。教学重点: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标准差.教学难点:比较两个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的大小,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