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空气沿管表面自由放热的实验方法,巩固课堂上学过的知识;
2.测定单管的自由运动放热系数;
3.根据对自由运动放热的相似分析,整理出准则方程式。
二、实验原理
对铜管进行电加热,热量应是以对流和辐射两种方式来散发的,所以对换热量为总热量与辐射换热量之差,即:
— 辐射换热量;
— 对流换热量;
— 试管表面黑度;
— 黑体的辐射系数;
— 管壁平均温度;
— 室内空气温度;
— 自由运动放热系数;
根据相似理论,对于自由对流放热,努谢尔特数,是葛拉晓夫数Gr、普朗特数Pr的函数即:
可表示成
其中是通过实验所确定的常数,为了确定上述关系式的具体形式,根据测量数据计算结果求得准则数:
Pr、β、λ、ν物性参数由定性温度从教科书中查出。
该变加热量,可求得一组准则数,把几组数据标在对数坐标上得到以Nu为纵坐标,以Gr、Pr为横坐标的一系列点,画一条直线,使大多数点落在这条直线上或周围,根据:
为这条直线的斜率即为 ,截距为。
三、实验装置及测量仪表
实验装置有实验管(四种类型),支架、测量仪表电控箱等组成。实验管上有热电偶嵌入管壁,可反映出管壁的温度,由安装在电控箱上的测温数显表通过转换开关读取温度值。电加热功率则可用数显电压表、电流表测定读取并加以计算得出。
四、实验步骤
1.正确连接好线路,经指导老师检查后接通电源;
2.按动控制箱上控制开关,选择任一直径的实验管进行加热,调整好调压器,将管壁温度控制在200℃左右。
3.稳定六小时后开始测管壁温度,记下数据;
4.间隔半小时再记一次,直到两组数据接近为止;
5.取两组接近的数据取平均值,作为计算数据;
6.记下玻璃温度计指示的空气温度;
7.经指导教师同意,将调压器调整回零位,切段电源.
五、实验数据的整理
1.已知数据;
管径 d =80mm d=60mm d=40mm d=20mm
管长 L=1800mm L=1600mm L=1400mm L=1200mm
黑度 ε=0.11 ε=ε=ε=0.15
2.测试数据:
管壁热电势mv1、mv2、mv3、……mvn
管壁温度T1、T2、……Tn
室内空气温度
电流I、电压V。
3.整理数据;
根据所测圆管各点温度计算圆管平均温度,计算加热器的热量
a)求对流放热系数
b)查出物性参数
定性温度取空气边界层平均温度,在书的附录中查得空气的导热系数、 热膨胀系数、运动粘度导温系数、和普朗特数。
c)用标准公式计算对流换热系数Nu和。
求相对误差
d)以班组为单位整理准则方程
把求得的有关数据代入准则中可得准则式,把对应的数据标在对数坐标纸上,几组数据可标得一条直线,求得
六、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数据整理;
2.作出直线,写出准则方程式;
3.误差分析.
七、思考题
1.怎样才能使本实验管的加热条件成为常壁温?
2.管子表面的热电偶应沿长度和圆周均匀分布,目的何在?
3.如果室内空气温度不平静,会导致什么后果?
4.本实验的Gr数范围有多大,是否可达到紊流状态?
| 项目 | 横管几何尺寸 | 电压 V | 电流 I | 热量 Q | 室温 | 热电势(mV)或温度(℃) | 管表面温度 | |||||||
| D (m) | L (m) | F (m) | ℃℃f | 1 | 2 | 3 | 4 | 5 | 6 | tw℃ | ||||
| 1 | 20 | |||||||||||||
| 2 | 40 | |||||||||||||
| 3 | 60 | |||||||||||||
| 4 | 80 | |||||||||||||
| 序号 | D3×104 | Δt | tm | Tm | β×102 | λ×102 | ν×106 | Pr | Gr | Re | a | Nu |
| lgNu | ||||
| Lg(Gr.P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