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乡一中2008届高三适应性练笔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2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各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Fe 56 Cu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人类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吃一些含卵磷脂较多的食物,有预防脂防肝的作用
B.植物性食物的氨基酸种类比动物性食物更适合人类的需求
C.人体不含分解纤维素的酶,应少食或不食含纤维素多的食物
D.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是让身体产生对过敏原的适应
2.将发芽率相同的甲、乙两种植物的种子,分别放在添加有不同浓度钠盐溶液的完全营养液中,在适宜的条件下使其萌发形成幼苗。种子萌发一段时间后,测定幼苗的平均重量,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植物相比,更适宜在盐碱
地种植的是乙
B.导致甲种植物的种子不能萌发的最低
钠盐浓度为0.8%
C.甲、乙两种植物相比,根尖成熟区细胞细胞液 浓度较低的是甲
D.钠元素是甲、乙两种植物正常生命活 动所必需的矿质元素
3.下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标记)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占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基因表达时,转录顺序从M端向N端进行
B.该基因的一条单链中(C + 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60%
C.解旋酶只作于①部位,性内切酶只作用于②部位
D.将该基因置于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的DNA分子占1/8
4.下列曲线中能正确表示人体消化酶作用规律的是
A.Ⅰ和Ⅲ B.Ⅱ和Ⅲ C.Ⅰ和Ⅳ D.Ⅱ和Ⅳ
5.潮间带常见的浜螺捕食多种藻类,尤其喜食竞争力强的浒苔。据图1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浜螺捕食浒苔,其它藻类能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
B.浜螺的种群密度越大,越容易维持藻类的多样性
C.若潮间带没有浜螺,其藻类多样性会下降
D.浜螺的种群密度对藻类的多样性有作用
6.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通过技术改进后只用丙烷做燃料,免去了往届奥运会火炬需配备保温车以保持燃料的温度和压力的麻烦,既经济又环保。“祥云”火炬在零风速下火焰高度达25cm至30cm,在强光和日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已知丙烷的燃烧热为2221.5 kJ/mol,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mol丙烷完全燃烧时,有.6L H2O生成
B.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3H8(g)+5O2(g)=3CO2(g)+4H2O(l);△H= -2221.5kJ/mol
C.NA个丙烷分子有2NA个极性共价键
D.丙烷和C8H16可能是同系物
7.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测定乙醇结构式 滴定法测定硫酸 合成氨并检验氨的生成 碘的CCl4溶液中分离I2并回收CCl4
A B C D
8、下列各组物质,不能按 (“→”表示反应一步完成)关系转化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 A | Al2O3 | NaAlO2 | Al(OH)3 |
| B | NO | NO2 | HNO3 |
| C | FeCl2 | Fe(OH)2 | Fe(OH)3 |
| D | CH2=CH2 | CH2BrCH2Br | CH≡CH |
A.工业制漂白粉通常是将氯气与石灰乳反应而不是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B.硫酸工业中,SO2氧化成SO3时,为了提高SO2的转化率通常采用高压条件
C.合成氨工业中使用催化剂,能使促平衡N2+3H22NH3向正方向移动
D.氯碱工业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了H2和NaOH
10.右图中,两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如下:a极:2H++2e-==H2↑b极:Zn-2 e-==Zn2+。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装置可能是电解池
B.该装置中电解质溶液pH可能等于7
C.a、b可能是同种电极材料
D.该过程中能量的转换一定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1、PPA是一种常用的抗感冒药,但服用该药品能引起头昏、头痛、血压升高,甚至中风、肾功能衰竭等危险。因此,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已发布了停用含PPA.感冒药的通知。已知PPA由四种元素构成,且这四种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前两周期,其比例模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PPA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PPA的分子式为C9H12NO
B.PPA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PPA既能发生氧化反应,也能发生还原反应
D.PPA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1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0.1mol·L—1醋酸中,c(H+)=c(CH3COO—)
B. 在0.1mol·L—1NH4C1溶液中,c(H+)=c(NH4+)+c(NH3·H2O)+c(OH—)
C. 10mL0.02mol·L—1HC1溶液与10mL 0.0mol·L—1Ba(OH)2溶液充分混合,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20mL,则溶液的pH为12。
D. 0.1mol·L—1NaHA溶液的pH为5,c(Na+)=2c(A2—)+c(HA—)+c(H2A)
20080530
13.将2molA和2molB充入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xC(g),达到平衡状态后,C的体积分数为a。假设该反应的条件分别和下列各选项的条件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若在恒温恒容下,当x=1时,将1molB、1molC作为起始物质,达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不等于a
B. 若在恒温恒容下,当x=2时,将2molC作为起始物质,达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大于a
C. 若在恒温恒容下,当x=3时,将2molB、6molC作为起始物质,达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不等于a
D. 若在恒温恒压下,将3molA、3molB作为起始物质,达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仍为a,则x可为任意正整数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锌对人体的新陈代谢起着重要作用,在儿童生长发育时期测量体内含锌已成为体格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取儿童的头发约50mg,放在核反应堆中经中子照射后,头发中的锌元素与中子反应生成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锌,其核反应方程式为:。衰变放射出能量为1115eV的射线,通过对射线强度的测定可以计算出头发中锌的含量。关于以上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和有相同的核子数
B.和有相同的质子数
C.射线是由锌原子的内层电子激发产生的
D.射线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0×108 m/s
15.分别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照射两块不同的金属板,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分别为4eV和2eV,当改用波长为的单色光照射时,其中一块金属板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8eV,则另一块金属板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 )
A.4eV B.6eV C.10eV D.16eV
16.如图所示,自耦变压器的副线圈上通过输电线接有3个灯泡L1、L2和L3,输电线等效电阻为R。当滑动触头P向下移动一段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等效电阻R上消耗的功率变大
82615205
B.灯泡L1、L2和L3都变暗
C.原线圈两端的输入电压减小
D.原线圈中电流表示数减小
17.一波源O产生的横波向左右两侧传播,波速为v,O点左侧有一质点M,右侧有一质点N。当波源起振后,t1末M点起振,t2末N点起振,且M、N点振动方向总是相反的,则该波波长只能为 ( )
A. B.
C. D.
18.用一根细线一端系一小球(可视为质点),另一端固定在一光滑锥顶上,如图所示。设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ω,线的张力为T,则T随ω2的变化的图象是图中的 ( )
19.如图所示,活塞将封闭在气缸内的气体分成甲、乙两部分,气缸、活塞(连同拉杆)都是绝热的,气缸与活塞之间光滑且不漏气,活塞处于平衡状态。用E甲、E乙分别表示甲、乙两部分气体的内能,用p甲、p乙分别表示甲、乙两部分气体的压强。则在用力将拉杆缓慢向右推动的过程中( )
A.E甲、E乙都不变,p甲=p乙
B.E甲减小、E乙增大,p甲
C.E甲与E乙之和不变,p甲
D.E甲与E乙之和增加,p甲=p乙
20.如图所示,一个带正电的物体m,由静止开始从斜面上A点下滑,滑到水平面BC上的D点停下来。已知物体与斜面及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不计物体经过B处时的机械能损失。现在ABC所在空间加上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再次让物体m由A点静止开始下滑,结果物体在水平面上的D´点停下来。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D´点一定在D点左侧
B.D´点可能在D点右侧
C.D´点一定与D点重合
D.无法确定D´点在D点左侧还是右侧
21.一辆小车沿水平面始终保持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一根细线上端固定在车顶,下端系一个小球M,稳定时,细线的位置如图所示,当时在小车地板上,小球正下方的点是P点。某时刻细线突然断裂,小球落到小车的地板上(该过程小车的运动方向未变,小球没有跟左右两壁相碰,不计空气阻力)。设小球落到小车地板上的点是Q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无论小车向左运动还是向右运动,Q点都一定在P点的左侧
B.无论小车向左运动还是向右运动,Q点都一定在P点的右侧
C.若小车向左运动则Q点一定在P点的左侧,若小车向右运动
则Q点一定在P点的右侧
D.若小车向左运动则Q点一定在P点的右侧,若小车向右运动
则Q点一定在P点的左侧
第Ⅱ卷(共10题,共174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或黑色墨水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22.(17分)
(1)在测定金属丝的直径时,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如图所示。
可知该金属丝的直径d= mm。
(2)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其中s1=5.12 cm、s2=5.74 cm、s3=6.41cm、s4=7.05 cm、s5=7.68 cm、s6=8.33 cm,则打E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 m/s,加速度的大小是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如图所示,是一种内电阻可调的化学电池,可用来验证闭合电路欧姆定律。A、B为电池的正、负极,C、D为靠近正、负极板的两个探极,目的是为了测量电池的内部电压。向电池内打气,可以改变电解质溶液液面的高低,从而改变电池的内电阻。
现在要验证闭合电路中内电压和外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动势,除该电池以外,还备有理想电流表A 和理想电压表V、定值电阻R=5Ω、开关S、导线若干。正确连接电路以后,得到表中实验数据。
| 1 | 2 | 3 | 4 | 5 | |
| 电流表 | 0.20A | 0.16A | 0.12A | 0.10A | 0.08A |
| 电压表 | 1.01V | 1.20V | 1.40V | 1.50V | 1.59V |
图。
②该电池的电动势E= V。
③上述实验中,第4次操作时该化学电池的内阻r= Ω。
23.(16分)如图所示,A、B为两个大小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的质量M=0.60kg,B的质量m=0.40kg,B球用长l=1.0m的轻质细绳吊起,当B球静止时,B球恰好与光滑的弧形轨道末端点P(P点切线水平)接触但无作用力。
现使A球从距P点高h=0.20m的Q点由静止释放,A球与B球碰撞后立即粘在一起运动。若g取10m/s2,求:
(1)两球粘在一起后,悬绳的最大拉力;
(2)两球粘在一起后向左摆起的最大高度。
24.(19分)在图中,MON是光滑的裸导线围成的线框,∠MON=60°,线框处在水平面内且置于竖直向下、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裸导线ab与线框良好接触,接触点a、b与线框顶点O构成等边三角形,裸导线ab能在弹簧S的作用下沿线框匀速向左移动,运动到顶点O以后继续在光滑绝缘导轨上向左运动(绝缘导轨与光滑的裸导线围成的线框在同一水平面内,且光滑连接);已知弹簧的平衡位置在O点,导线的初始位置处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导线单位长度的电阻为r,裸导线ab的质量为m.
(1)求ab向左做匀速运动的速度v.
(2)从裸导线ab第一次运动到顶点O开始计算,直到裸导线静止,电路中所产生的焦耳热Q是多少?
25.水平固定的光滑U型金属框架宽为L,足够长,其上放一质量为m的金属棒ab,左端连接有一阻值为R的电阻(金属框架、金属棒及导线的电阻均可忽略不计),整个装置处在向下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现给棒一个初速v0,使棒始终垂直框架并沿框架运动,如图所示。
(1)金属棒从开始运动到达稳定状态的过程中求通过电阻R的电量和电阻R中产生的热量
(2)金属棒从开始运动到达稳定状态的过程中求金属棒通过的位移
(3)如果将U型金属框架左端的电阻R换为一电容为C的电容器,其他条件不变,如图所示。求金属棒从开始运动到达稳定状态时电容器的带电量和电容器所储存的能量(不计电路向外界辐射的能量)
26、(15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以含铁的废铝为原料制备硫酸铝晶体,设计如下的实验方案:
请回答:
(1)写出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上述实验中多次用到过滤操作,该操作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
(3)步骤②中有洗涤沉淀的操作,如何判断沉淀已洗涤干净:
。
(4)评价步骤②适量稀硫酸难以控制,请你提出一个合理而比较容易操作的实验方案(药品可任选)
(5)步骤④中涉及到的具体操作是 。
27、(15分)已知A、B、C、D、E、F、G七种物质有如下转化关系,A、B、C、E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F、G在常温下分别是固、液、气态单质,D、F的组成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主族。E溶液为浅绿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极易被氧化。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写出E溶液与F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检验A中阳离子最常用的试剂可用一种钾盐,其化学式为 。
4实验室制得的B气体,不能用浓硫酸作干燥剂,其原因是
。
5用惰性电极电解C溶液,其阳极反应为 ,当转移1 mol e-时在阴极可收集到气体的体积为 L(标准状况下)。
6将2 mol 气体B放入1 L固定容积的某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测得D蒸气的体积分数为40%。若其它条件不变,再向该容器中充入2 mol 气体B,当体系的颜色不再变化时,D蒸气的体积分数 (填“大于”、“小于”、“等于”)40%。
28、(15分)A~M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是黑色粉末,B是黑色晶体,它们的组成元素相同;C、D是常见的金属单质,F是气态单质;K、L的每个分子中均含10个电子;M为直线形分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J的名称是 ,K的电子式为 ,K属于 (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2)K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B与C的反应通常叫做 反应,该反应中当电子转移4mol电子时,生成D的质量为 。
(4)过量的D与I的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向所得溶液中通入气体K,反应现象是
29.(15分)有机化合物X、Y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其中,X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40,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Y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它可由相对分子质量为58、有支链的烷烃A通过下列框图转化而成,Y与X一起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有机玻璃。已知:烯烃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可被KMnO4溶液氧化成二元醇,
如:
根据下列框图回答相关问题。
(1)X的结构简式是 ;Y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 。
(2)写出有机玻璃的结构简式: 。
(3)反应、、的反应类型的代号依次是 。
a.取代反应 b.加成反应 c.氧化反应 d.还原反应 e.消去反应 f.加聚反应
(4)F有多种同分异构体,试写出其中三种含有酯基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5)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30..酵母菌可用于食品加工业的废水处理,废水中的淀粉或废糖可为酵母菌的生长提供 类营养物质,同时由于酵母菌细胞蛋白质含量高, 生长繁殖速度快,通过发酵可获得大量微生物菌体,这种微生物菌体又称做 ,可作用饲料或食品添加剂。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兴趣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并定期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根据多次计数的平均值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图(图26)。请回答。
| 试管编号 | 培养液/mL | 酵母菌/mL | 培养温度(℃) |
| A1、A2、A3 | 10 | 0.1 | 20 |
| B1、B2、B3 | 10 | 0.1 | 10 |
| C1、C2、C3 | 10 | 0.1 | 5 |
.凤仙花的花粉萌发与很多外界因素有关。以下是某校生物小组对此开展的相关研究。
材料用具(略) 。
方法步骤
A.配制9组不同浓度组合的蔗糖硼酸花粉培养液(见下表)。
B.在每组培养液中随机放人5粒花粉,放在相同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2 h。
C.在培养液中加入(0.1 mol/L)迅速终止花粉管的生长。
D.测量并计算出每组花粉管的平均长度并记录于下表之中。
| 实验组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硼酸浓度() | 10 | 30 | 50 | 10 | 30 | 50 | 10 | 30 | 50 |
| 蔗糖浓度() | 0.05 | 0.05 | 0.05 | 0.1 | 0.1 | 0.1 | 0.15 | 0.15 | 0.15 |
| 花粉管长度() | 1.0 | 2.0 | 3.0 | 2.0 | 3.0 | 5.0 | 2.0 | 4.0 | 4.0 |
①该实验的实验假设是:
②该实验的目的是:
③请将上表数据整理后,在下图中绘制出能直观反映实验结果的柱形图。
④分析上图,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参
| 题序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 答案 | A | D | B | D | B | B | A | C | A | D | C |
| 题序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
| 答案 | C | D | BD | C | BCD | D | C | B | C | B |
(3)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几滴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洗涤干净;
(4)通入过量CO2气体;(5)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每空各3分)
27.(15分)⑴ 2FeBr3 + 2HI =2FeBr2 + I2 + 2HBr (2分)
⑵ 2Fe2+ + Br2 = 2Fe3+ +2Br-(2分 ⑶ KSCN( 或C6H5OK或K4[Fe(CN)6] )(2分)
⑷ HI具有还原性,易被浓硫酸氧化(其它合理的说法亦可)(2分)
⑸ 2Br――2e-=Br2 (2分) 11.2(2分) ⑹ 等于(2分)
28:(15分)催化剂
=======
(1)碳酸铵或碳酸氢铵(答出其一就可得分) 极性
△
(2)4NH3+5O2 4NO+6H2O (3)铝热 84g (没有单位不给分)
(4)3Fe+8H++2NO3-==3Fe2++2NO↑+4H2O 产生白色沉淀,速变为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29.[第(1)(2)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3分,共15分)]
(1)CH3OH;碳碳双键、羧基。 (2)
(3)a、c、f。
(4)HCOOCH2CH2CH3,HCOOCH(CH3)2,CH3COOCH2CH3,CH3CH2COOCH3(写3个)
(5)
30..(10分,每空2分) (3)碳源 单细胞蛋白 温度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温度设置范围窄(或“缺少高于20℃的温度设置”,合理即给分) c
(12分)①(3分)有一个最适宜花粉管萌发的蔗糖溶液与硼酸溶液的最佳组合。
②(3分)探究(研究)促进花粉管萌发(生长)的最佳蔗糖浓度与硼酸浓度的组合(给分原则:学生其他相似或相近的正确表述给分。例如,假设为培养液中硼酸(蔗糖)浓度对花粉管生长的影响是不同的。目的为探究不同蔗糖(硼酸)水平下硼酸(蔗糖)浓度对花粉管生长的促进作用。但学生的假设、目的及结论三者之间应一致,不一致应扣2—3分。)③(3分)坐标系单位标注正确,有图注且正确(2分),数据转换及表达正确(2分)参见图:
④当蔗糖溶液浓度为0.1 g/mL,硼酸浓度为50g/mL时的花粉培养液最有利于花粉管的生长(3分)
31(20分)Ⅰ
14.BD解析:质子数为30,核子数为,而质子数为30,核子数为65,所以B选项正确;射线是光子,是由原子核产生的,所以D选项正确。
15.C 解析:应用h-W = EK列方程组,注意逸出功W不能为零。
16.A解析:此自耦变压器为升压变压器,滑动触头P向下移动,输入电压不变,输出电压增加,等效电阻R、灯泡L1、L2和L3消耗的功率都变大。原线圈中电流表示数变大。
17.D 解析:因为t1末M点起振,t2末N点起振,且M、N点振动方向总是相反的,所以,解得,即D选项正确。
18.C.解析:当角速度较小时,小球在光滑锥面做匀速
圆周运动,根据向心力公 式可得:
由上述方程解得:
当角速度较大时,小球离开光滑锥面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向心力公式可得:
综上所述,只有C选项正确。
19.B 解析:在用力将拉杆缓慢向右推动的过程中,活塞对乙做功,所以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而活塞对甲做负功,所以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即B选项正确。
20.C 解析:根据动能定理可得两种情况下物体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的距离均,即C选项正确。
21.B解析:小球受的合力水平向左,即小球和小车一起运动的加速度方向是向左的。若小车向左加速,线断后小车继续加速,而小球在水平方向保持匀速,将比车的水平速度慢,因此Q点在P点右边;若小车向右减速,线断后小车继续减速,而小球在水平方向保持匀速,将比小车的水平速度快,因此Q点也在P点右边。
22.⑴ 0.900 ⑵0.80,0. ⑶①实验电路原理图
如图所示。②E= 2.0 V ③r=15Ω
23.(16分)解析:(1)A球与B球相碰时的速度设为v,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v=2m/s (3分)
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则
,v′=1.2m/s (3分)
两球摆起的瞬间,悬绳的最大拉力
(3分)
解得 N (2分)
(2)两球粘在一起向左摆动,机械能守恒,有 (3分)
解得两球摆起的最大高度 (2分)
24.解析:(1)当裸导线向左运动到离O点的距离为x, 裸导线中有电流的长度为y,则回路的电动势为: (2分)设回路的周长为L,则回路的总电阻为 (2分)根据欧姆定律可得回路中的电流为: (2分)根据平衡条件得: (2分)根据几何知识求得: , (4分)
由以上方程解得: (2分)
(2)最终裸导线只能静止在O点,所以裸导线的动能将全部转化为焦耳热. (2分)
即 (3分)
25.解析:(1)由动量定理得 即 所以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2) 所以
(3)当金属棒ab做切割磁力线运动时,要产生感应电动势,这样,电容器C将被充电,ab棒中有充电电流存在,ab棒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而减速,
当ab棒以稳定速度v匀速运动时,BLv=UC=
而对导体棒ab利用动量定理可得 —BL=mv-mv0
由上述二式可求得: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电磁感应定律和力与运动的综合。解决此类问题要多注意安培力的冲量,用动量定理解决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