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填空题。(每空2分,共62分)
1、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 立德树人 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 继续学习 和 终身发展 打好基础。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的 科学素养 、 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每个学生都要学好科学。
3、 科学探究 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4、小学科学课程以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为宗旨,涵盖 科学知识 、 科学探究 、 科学态度 、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四个方面的目标。
5、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四大领域有 18 个主要概念,这些概念又被分解为 75 个学习内容。
6、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 科学素养 ,并为他们 继续学习 、 成为合格公民 和 终身发展 奠定良好的基础。
7、从 提出问题 、 作出假设 、 制定计划 、 搜集证据 、处理信息 、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反思评价 这8个要素描述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
8、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含物质科学 、 生命科学 、 地球与宇宙科学 、 技术与工程 四个领域。
9、物质科学就是研究 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的基础自然科学。
10、学情诊断有多种方法,如测试、 访谈 、 让学生画思维导图、 观察等。
11、STEM是一种以 项目学习 、 问题解决 的课程组织方式。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不能作为目标,因此2017新版课标对此做了适当调整。 ( √ )
2、探究式学习是唯一的科学学习方式。 ( × )
3、由科学教师兼职实验室管理员工作的,不应当折算相应的课时量。 ( × )
4、技术的核心是发现。 ( × )
5、金星、木星、天王星、冥王星等都属于行星。 ( × )
三、选择题。(每题2,共10分)
1、教师要讲究为学生的科学活动提供帮助的艺术,这样的形式有(ABC )。
A、变告诉为启发 B、变单向传输为师生互动 C、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 D、变集体教学为小组活动
2、下面属于科学学习的有效方式有( ABCDF)。
A、戏剧表演 B、科学游戏 C、模型制作 D、现场考察 E、综合实践 F、科学辩论会
3、( B)是科学课程的宗旨。
A、考高分 B、培养科学素养 C、提高科学操作水平 D、传授科学知识
4、工程的核心是( C )。
A、发现 B、发明 C、建造 D、发展
5、生命科学领域包含有 ( A )个主要概念。
A、6 B、18 C、4 D、3
四、简答题。(每题3分,共12分)
1、“科学素养”指什么?请根据新课标加以阐述。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2、小学科学课程性质是什么?
(1)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
(2)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
(3)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3、小学课程基本理念是什么?
(1)面向全体学生。 (2)倡导探究式学习。 (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4、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1)重视探究活动的各个要素。 (2)精心设计探究问题。
(3)处理好探究式学习中学生自主和教师指导的关系。
(4)不要把探究式学习作为唯一的科学学习方式。
五、论述题。(6分)
小学科学教师选调进城模拟题及部分答案(二)
一、填空题(每空1分,20分)
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 )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2、小学科学课程目标标准分别从( )、( )、( )、( )四个方面阐述了具体目标。
3、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含( )、( )、( )、( )四个领域。
4、小学科学课程实施建议分别从( )、( )、( )、和( )四个方面提出了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的建议。
5、学生是科学的学习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内容要满足( )和( )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6、科学实验可以分为( )、( )和探究性实验。新课程大力提倡探究性实验。
7、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 ),( ),逐步培养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8、 ( )是人类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20分 )
1、( )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A、小组合作学习 B、自主学习
C、探究式学习 D、动手操作
2、科学探究的内容标准框图不包括:( )。
A、提出问题 B、制定计划 C、表达与交流 D、大胆想象
3、下列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性质论述的是( )。
A、面向全学生 B、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C、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D、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4、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形式是( )。
A、探究活动 B、观察活动 C、实验操作 D、实验观察
5、物质科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 )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
A、成分和组成 B、变化和组成 C、运动和变化 D、运动和组成
6、科学素养即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技能、( ),也包括用科学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A、科学思维 B、科学意志 C、科学态度 D、科学判断
7、对待科学的具体内容标准有( )
A、不迷信权威 B、尊重证据 C、想知道、爱提问 D、珍爱科学
8、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 )的关系。
A、相互 B、相互依存 C、相互包含 D、相互融合
9、课堂教学评价属于( )。
A、过程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阶段性评价
10、发展学生运用数据解释问题对实验数据有怀疑时:( )
A、凭感觉判断 B、随意涂改 C、重复试验,重获数据 D、以上方法都不对
四、判断题(每题2分,20分)
1、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 )
2、科学课程的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教师,而不应包括家长。 ( )
3、科学探究的重点应着眼于科学探究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技能上。 ( )
4、科学课程的内容只需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 ( )
5、教学大纲只强调教学过程,忽视课程其它环节。 ( )
6、教学评价不再完全是教师的事,同学、家长、学生自己都可以作为评价的主体参与评价。 ( )
7、科学课程中的总目标分为三个分目标,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各分目标的达成是单独进行的。 ( )
8、科学探究的答案是唯一的。 ( )
9、在增进科学知识方面最重要的不是记住大量知识,而是形成合理的、高质量的知识结构。( )
10、教学大纲的出发点是直接指导教学工作的,而国家的课程方案应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各方面素质的基本要求。 ( )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2、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3、小学科学课程学习的周期是如何划分的?
4、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主要有哪些?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在小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的任务?
2、开设小学科学课程有什么重要意义?
小学科学教师选调进城模拟题及部分答案(三)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6分)
1、科学课程的三个分目标是( 科学探究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知识 );
2、课程标准把三个领域的内容分成五个方面是( 科学探究 )、 情感、态度、价值观、( 生命世界 )( 物质世界)( 地球与宇宙 )。
3、物质世界的具体内容标准包括( 物体与物质 )( 运动与力 )(能量的表现形式 )。
4、科学课教学在确定教学目标中,涉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会)、能够。涉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体验)、(意识 )。涉及知识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 知道 ) 、 认识、理解。
5、科学实验可以分为(验证性实验)、(模拟实验)和(探究性实验)。
6、温度计一般有(玻璃管)、(刻度)、(玻璃泡)三部分组成。
7、银河系是有(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及围绕行星的卫星组成。
8、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大约占(百分之七十八),氧气大约占(百分之二十一 )。
9.我们对不倒翁的研究,采用了科学课常用的(解暗箱)方法。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9分)
1、科学认识是对无限发展客体的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认识,总是在逼迫正确的答案,但永远无法达到。(× )
2、古人制作了日晷来计时。(√ )
3、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指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进日常生活的方式与习惯,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
4、光是一切颜色的来源,没有光,也就没有颜色。(√ )
5、由学生参加的活动都是亲历活动。( ×)
6、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
7、定量评价一般总要优于定性评价。(√ )
8、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
9、人的耳朵能听到超声波和次声波。(× )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小学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日食的成因是什么?
答: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的时候,月球的影子就会投在地球上。处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只能看见太阳的一部分,于是形成了日食。
3、根据课标教学实施建议,举例谈谈怎样有效组织好科学教学活动。
(答出其中五条就得满分)
答:(一)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二)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三)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四)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五)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六)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七)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四、案例分析 (10分)
1、对于下述课堂上的师生对话,你有何感想? 小学科学课上,老师在介绍木星时,按照教材指出它有13颗卫星。突然,有个学生否定了老师的说法:“不,老师,应该是15颗。”另一位学生马上补充:“不,是16颗。”老师亲切地问第一位学生,“你怎么知道是15颗”,学生答“我在一本科普读物上看到的。”老师接着又问另一位学生,他回答,“最近一期杂志上说是16颗。”这位老师听了,高兴地对同学们说,“你们真了不起!课本上有些知识范围确实陈旧过时了,老师好落后了。木星的卫星究竟有多少颗,课后我们再研究、核实,好吗?” (说明:答题的老师们可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学得的理念及独特的感受,发表自己的感想。以下提供的答题思路仅供参考。)
答题思路:
1.对这位老师的教学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可加以肯定: A、体现了“用教材教”而 不是“教教材”、“不唯教材”的新理念,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更新。 B、能尊重学生,老师能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互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C、能对学生进行肯定与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对这一教学片断还可提出以下建议: A、可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教学; B、可借此机会鼓励学生创新,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五、实验题(10分)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否可以改变?
我的猜想:
实验器材:
实验方案:
实验结论:
六、教学设计(共30分)
请用科学课教学策略为《风从哪里来》一课写一份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教学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