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3届高考历史第二轮名师预测试题24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15:33:50
文档

2013届高考历史第二轮名师预测试题24

①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发生动摇②经济繁荣集中表现在工业生产高涨上③市场上普遍推行分期付款④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A.①③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2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繁荣景象,①项表述错误,应排除。【答案】D2.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团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这一法令说明了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剥削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C
推荐度:
导读①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发生动摇②经济繁荣集中表现在工业生产高涨上③市场上普遍推行分期付款④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A.①③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2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繁荣景象,①项表述错误,应排除。【答案】D2.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团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这一法令说明了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剥削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C
 ①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发生动摇    ②经济繁荣集中表现在工业生产高涨上   

 ③市场上普遍推行分期付款                 ④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2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繁荣景象, ①项表述错误,应排除。

【答案】D

2.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团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这一法令说明了 

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剥削              

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

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            

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

【解析】考查对《全国工业复兴法》目的、作用的全面认识。对工业的调整就是要促进经济正常运转。

【答案】B

3.罗斯福新政之所以获得成功,其根本原因是

    A.国家干预经济               

B.调整了财政金融体系

    C.对工业加强了技术指导       

D.调整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解析】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处处体现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发挥职能作用,

使经济复苏,扭转经济颓势,促进经济的发展.也正是成功的关键.

【答案】A

4.美国总统胡佛不愿意采用干预的方法克服经济危机,是因为他认为

①干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措施  ②美国的繁荣是永恒的,危机是暂时的 ③传统自由放任的经济不能改变④市场经济能够解决所有经济问题

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6.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征是:

 ①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干预  ②维护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③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④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罗斯福新政只是调整了生产关系,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应排除④项.

【答案】A

7. 罗斯福新政主要调整了

A.自由资本主义与垄断资本主义的矛盾   B.劳资矛盾

C.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解析】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目的.经济危机正是.生产与销售的矛盾的表现.

【答案】C

8. 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的重要内容有

A.提高储蓄利息,吸纳民间资金  B.进口,实行进口替代工业

C.实行计划经济                D.扩大内需,刺激生产

【解析】考查对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内容、特点的认识。主要是围绕如何复苏经济采取措施。

【答案】D

9.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中,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物质生产部门,其意义在于

  ①有利于改造传统工业和农业   ②促进经济竞争力   

  ③能够拓展经济活动领域       ④一定程度上缓和经济周期性波动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熟悉把握第三产业发展有关知识,不难判断.

【答案】D

10.苏俄新经济、罗斯福新政、二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三者相似之处表现在

 A.采用多种形式的国有化    B.利用国家政权力量直接干预经济

 C.集中全国的财力和物力    D.尽力保持“自由企业”制度

【答案】D

1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在

 A.20世纪50-70年代            B. 20世纪40-50年代

 C. 20世纪40-60年代           D. 20世纪80年代

【解析】本题为简单再认再现题,只要熟悉课本就可得出正确答案A。

【答案】A

13.西欧国家二战后大力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人民极端贫困和社会动荡       B、提高劳动积极性,刺激经济发展

C、实行社会保险制度,巩固社会秩序   D、实行民主社会主义,缓和矛盾,正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

【解析】考查社会福利制度的2.基础知识,不难判断.

【答案】A

14.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西方的发展反映了

  A.西方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变革

  B.西方各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逐渐消失

  D.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

【解析】用排除法,A项的根本,C项的消失,D项的和平过渡都很明显是错误的,C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西方的发展,实际上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B

15.造成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严重的直接原因是 

A.自由主义经济      B. 国家干预经济太重

C.投资太少          D.石油危机

【答案】C

17.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所给信息“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判断是70年代经济危机后的措施。

【答案】D

18.美国出现持续117个月的经济增长是在那位总统在任期间

 A.胡佛        B. 罗斯福新     C.里根        D.克林顿

【解析】考查战后美国经济发展进程的基础知识.

【答案】D

19.最早提出“新经济”概念杂志是 

1996年美国《商业周刊》最早提出这一概念。

【答案】C

2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

A.依靠了外国资本的资助          

B.科学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

C.国家政权保护了经济的发展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生产的促进作用不断加强

【解析】考查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全面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各国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的成果,提高劳动生产力,发展新兴产业,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AC项不符合史实,D项表述在经过70年代经济危机后,其作用不是加强而是削弱.

【答案】B

21、“大萧条”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工业国都采取了一系列增加就业的措施。其中美国实行的措施是

 A.兴办公共工程   B。发展军事工业  C.调整农业生产   D.加紧殖民掠夺

【解析】此题既考查识记能力,也考查对罗斯福新政掌握的程度。BD两项不符合当时美国史实,题干中是“增加就业的措施”C项只是调整农业生产结构。A项更符合题意。

【答案】A

22、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B.意大利人入侵埃塞俄比亚  

 C.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         D.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

 【解析】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为解除经济危机对本国的破坏,各国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使得国家之间矛盾和摩擦尖锐化,在解决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德日走向法西斯道路,促进了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答案】A

23、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体验的是

子:“为什么买不起?”

母:“因为你父亲失业了”

子:“父亲为什么失业?”

母:“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

这段对话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它最有可能出现于

 A.1825年的英国   B.1861年的 C.1868年的日本   D.1871年的德国

【解析】主要考查知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的迁移能力,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煤生产得太多了”体现出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列出选项的时间中,只有1825年英国爆发过经济危机。

【答案】A

2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体现在

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

 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      D.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

【解析】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对比资本主义新的四个方面的变化可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就是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A

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表明

 A.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       B.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

 C.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D.私人经济依附于国家 

【解析】考查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概念。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C

回答: (1)当时人们为什么思考和议论“西方的”的命运?(3分)

(2)哪一著名的实践对这些“思考”和“议论”作了成功的回答?(3分)其本质特征是什么?(8分)

    

(3)这一本质特征对战后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有何重要启示?(4分)

【解析】此题是依据30年代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特点设置的材料型问答题。只要能从图中吸取信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对三个问题作答。

【答案】

 (1)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3分)

(2)罗斯福新政。(3分)本质特征是:在确保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大规模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或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调整生产关系),缓和阶级矛盾。(8分)

(3)国家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或普遍强化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22分)

 材料一 : 1986年里根签署了美国参众两院批准的修正税法……根据这一法案,降低了个人所得税……改变了过去30多年来税率越定越高、特惠越来越多的情况,它实际上是大规模减税和局部增税的结合,既使中产阶级得到实惠,又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里根坚持紧缩货币,严格控制通货膨胀……里根还推行新联邦主义。改革社会保障制度。1983年4月里根签署了国会通过的一揽子社会福利改革计划,削减了一些社会保障项目,尤其是“随意性”的社会福利开支。

 材料二:  撒切尔夫人任首相时(1979—1990年)针对英国“病症”和滞胀经济实行货币主义经济……首先,推行企业民营化,发挥自由市场机制的活力……第三,控制社会保障制度规模,逐步改革实施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削减了社会福利在公共开支中的比重,1986~1987年度比1979~1980年度下降了十个百分点。在撤切尔夫人执政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明显增加。

                              ——材料一、二摘自黄安年《当代世界五十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里根和撒切尔当政时期美英两国改革措施的异同。(8分)

(2)里根和撒切尔的改革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在改革的指导思想上有何不同?(2分)

 (1)相同点:都改革社会保障、减少开支;实行货币紧缩、控制通货膨胀。(10分)

 不同点:里根强调减税和调整经济结构;撒切尔强调发挥自由市场机制,推行企业民营化。(6分)

 (2)里根和撒切尔尽量减少干预,罗斯福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6分)

文档

2013届高考历史第二轮名师预测试题24

①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发生动摇②经济繁荣集中表现在工业生产高涨上③市场上普遍推行分期付款④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A.①③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2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繁荣景象,①项表述错误,应排除。【答案】D2.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团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这一法令说明了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剥削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C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