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③市场上普遍推行分期付款 ④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2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繁荣景象, ①项表述错误,应排除。
【答案】D
2.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团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这一法令说明了
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剥削
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
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
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
【解析】考查对《全国工业复兴法》目的、作用的全面认识。对工业的调整就是要促进经济正常运转。
【答案】B
3.罗斯福新政之所以获得成功,其根本原因是
A.国家干预经济
B.调整了财政金融体系
C.对工业加强了技术指导
D.调整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解析】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处处体现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发挥职能作用,
使经济复苏,扭转经济颓势,促进经济的发展.也正是成功的关键.
【答案】A
4.美国总统胡佛不愿意采用干预的方法克服经济危机,是因为他认为
①干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措施 ②美国的繁荣是永恒的,危机是暂时的 ③传统自由放任的经济不能改变④市场经济能够解决所有经济问题
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6.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征是:
①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干预 ②维护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③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④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罗斯福新政只是调整了生产关系,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应排除④项.
【答案】A
7. 罗斯福新政主要调整了
A.自由资本主义与垄断资本主义的矛盾 B.劳资矛盾
C.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解析】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目的.经济危机正是.生产与销售的矛盾的表现.
【答案】C
8. 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的重要内容有
A.提高储蓄利息,吸纳民间资金 B.进口,实行进口替代工业
C.实行计划经济 D.扩大内需,刺激生产
【解析】考查对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内容、特点的认识。主要是围绕如何复苏经济采取措施。
【答案】D
9.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中,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物质生产部门,其意义在于
①有利于改造传统工业和农业 ②促进经济竞争力
③能够拓展经济活动领域 ④一定程度上缓和经济周期性波动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熟悉把握第三产业发展有关知识,不难判断.
【答案】D
10.苏俄新经济、罗斯福新政、二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三者相似之处表现在
A.采用多种形式的国有化 B.利用国家政权力量直接干预经济
C.集中全国的财力和物力 D.尽力保持“自由企业”制度
【答案】D
1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在
A.20世纪50-70年代 B. 20世纪40-50年代
C. 20世纪40-60年代 D. 20世纪80年代
【解析】本题为简单再认再现题,只要熟悉课本就可得出正确答案A。
【答案】A
13.西欧国家二战后大力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人民极端贫困和社会动荡 B、提高劳动积极性,刺激经济发展
C、实行社会保险制度,巩固社会秩序 D、实行民主社会主义,缓和矛盾,正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
【解析】考查社会福利制度的2.基础知识,不难判断.
【答案】A
14.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西方的发展反映了
A.西方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变革
B.西方各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逐渐消失
D.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
【解析】用排除法,A项的根本,C项的消失,D项的和平过渡都很明显是错误的,C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西方的发展,实际上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B
15.造成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严重的直接原因是
A.自由主义经济 B. 国家干预经济太重
C.投资太少 D.石油危机
【答案】C
17.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所给信息“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判断是70年代经济危机后的措施。
【答案】D
18.美国出现持续117个月的经济增长是在那位总统在任期间
A.胡佛 B. 罗斯福新 C.里根 D.克林顿
【解析】考查战后美国经济发展进程的基础知识.
【答案】D
19.最早提出“新经济”概念杂志是
1996年美国《商业周刊》最早提出这一概念。
【答案】C
2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
A.依靠了外国资本的资助
B.科学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
C.国家政权保护了经济的发展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生产的促进作用不断加强
【解析】考查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全面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各国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的成果,提高劳动生产力,发展新兴产业,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AC项不符合史实,D项表述在经过70年代经济危机后,其作用不是加强而是削弱.
【答案】B
21、“大萧条”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工业国都采取了一系列增加就业的措施。其中美国实行的措施是
A.兴办公共工程 B。发展军事工业 C.调整农业生产 D.加紧殖民掠夺
【解析】此题既考查识记能力,也考查对罗斯福新政掌握的程度。BD两项不符合当时美国史实,题干中是“增加就业的措施”C项只是调整农业生产结构。A项更符合题意。
【答案】A
22、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B.意大利人入侵埃塞俄比亚
C.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 D.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
【解析】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为解除经济危机对本国的破坏,各国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使得国家之间矛盾和摩擦尖锐化,在解决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德日走向法西斯道路,促进了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答案】A
23、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体验的是
子:“为什么买不起?”
母:“因为你父亲失业了”
子:“父亲为什么失业?”
母:“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
这段对话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它最有可能出现于
A.1825年的英国 B.1861年的 C.1868年的日本 D.1871年的德国
【解析】主要考查知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的迁移能力,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煤生产得太多了”体现出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列出选项的时间中,只有1825年英国爆发过经济危机。
【答案】A
2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体现在
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
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 D.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
【解析】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对比资本主义新的四个方面的变化可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就是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A
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表明
A.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 B.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
C.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D.私人经济依附于国家
【解析】考查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概念。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C
回答: (1)当时人们为什么思考和议论“西方的”的命运?(3分)
(2)哪一著名的实践对这些“思考”和“议论”作了成功的回答?(3分)其本质特征是什么?(8分)
(3)这一本质特征对战后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有何重要启示?(4分)
【解析】此题是依据30年代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特点设置的材料型问答题。只要能从图中吸取信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对三个问题作答。
【答案】
(1)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3分)
(2)罗斯福新政。(3分)本质特征是:在确保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大规模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或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调整生产关系),缓和阶级矛盾。(8分)
(3)国家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或普遍强化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22分)
材料一 : 1986年里根签署了美国参众两院批准的修正税法……根据这一法案,降低了个人所得税……改变了过去30多年来税率越定越高、特惠越来越多的情况,它实际上是大规模减税和局部增税的结合,既使中产阶级得到实惠,又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里根坚持紧缩货币,严格控制通货膨胀……里根还推行新联邦主义。改革社会保障制度。1983年4月里根签署了国会通过的一揽子社会福利改革计划,削减了一些社会保障项目,尤其是“随意性”的社会福利开支。
材料二: 撒切尔夫人任首相时(1979—1990年)针对英国“病症”和滞胀经济实行货币主义经济……首先,推行企业民营化,发挥自由市场机制的活力……第三,控制社会保障制度规模,逐步改革实施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削减了社会福利在公共开支中的比重,1986~1987年度比1979~1980年度下降了十个百分点。在撤切尔夫人执政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明显增加。
——材料一、二摘自黄安年《当代世界五十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里根和撒切尔当政时期美英两国改革措施的异同。(8分)
(2)里根和撒切尔的改革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在改革的指导思想上有何不同?(2分)
(1)相同点:都改革社会保障、减少开支;实行货币紧缩、控制通货膨胀。(10分)
不同点:里根强调减税和调整经济结构;撒切尔强调发挥自由市场机制,推行企业民营化。(6分)
(2)里根和撒切尔尽量减少干预,罗斯福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