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文体现了孟子(性善论)的句子是: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2.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以人突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入井里的反应为依据,论证人有一种本能,即“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3.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在孟子看来,人性本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没有它简直就不是人。
4.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突出仁政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5.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提出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在孔子关于“人性”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仁义礼智”,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
6.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指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人生而固有的,承认“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里固有的,体现了孟子朴素的唯心主义思想。
7.《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文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为前提,推导出“不忍人之政”,继而推导出以“不忍人之政”治理天下,就如同“运之掌上”那样容易。
8.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两句是说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
9.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得出结论:不忍人之政。
10.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在孟子看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那么治国施行仁政也是天经地义的。文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句子是“以不忍人之心”。
11.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孟子的这句话表明:统治阶级需要考虑到被统治阶级的利益,不能只顾自身的享乐,要时刻以仁者之心行爱人之事。
12.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提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尽”的观点,指出“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理天下就很容易了。
13.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以“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举例论证,展开了进一步的论述,说明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乃是人的本能。
14.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其论证的依据是: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这在论证方式上属于例证法。
15.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用在掌上运转东西比喻以仁政治理天下的容易,具体贴切。
16.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不忍人之心”即为“不狠心对待别人的心”,它包括“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是人人都具有的本性。
17.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由不忍之心而推导出“四端”并用比喻句“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形象地说明其于人的重要性。
18.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论及“仁义礼智”扩充推广的积极作用时所说的两句是:“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19.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的“四端”指: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20.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这“四端”是孟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孟子对先秦儒家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
21.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性善论”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22.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以上四个句子结构相同,字数相等,不仅气势上得到了提升,且其所要表达的“性善论”基本思想,也清晰明了,使人印象深刻。
23.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从文中看,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应包括四个方面,它们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24.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孟子用了比喻的手法,就像火开始燃烧(最终会形成燎原之势),就像泉水开始流出(最终将汇聚成大江大河),将“扩而充之”的意义深入浅出地进行了阐述。
25.孟子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文中善于运用比喻说理,“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采用喻证法将“扩而充之”的意义深入浅出地进行了阐述。
26.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两句,作者用火由开始燃烧到成为熊熊大火,泉水由开始流出到汇集成江河,来比喻把仁、义、礼、智的发端扩大充实开来的气象。鲜明生动,言简意赅。
27.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写这四个做人的源头就像人的四肢一样的句子是“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28.“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和“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的正反对比,更是说明一个人即使有善的本性,离开后天的努力也不行。
29.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论及“仁义礼智”扩充推广的积极作用时所说的两句是:“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30.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论及“仁义礼智”,如果不能扩充推广就会产生消极作用的两句是:“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31.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两句写如果不能够扩充“仁义礼智”,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32.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无恻隐之心,非人也”两句写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
33.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两句写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
34.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无辞让之心,非人也”两句写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
35.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无是非之心,非人也”两句写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
36.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两句写同情心是仁的发端。
37.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羞恶之心,义之端也”两句写羞耻心是义的发端。
38.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辞让之心,礼之端也”两句写谦让心是礼的发端。
39.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两句写是非心是智的发端。
40.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两句写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
41.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两句写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
42.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两句写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