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授课班级 | 初等教育系10级1班 | 授课教师 | 陈 芳 | ||
| 科 目 | 心理学 | 课 型 | 新授课 | ||
| 课 题 | 记 忆 的 规 律 | ||||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1.使学生掌握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2.使学生掌握影响保持效果的因素; 3.帮助学生理解影响回忆效果的因素。 | |||
| 能力目标 | 1.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归纳能力; 2.培养学生遵循识记规律提高学习效率的能力。 | ||||
| 情感目标 | 1.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 | ||||
| 教学重点 | 影响识记、保持效果的因素 | ||||
| 教学难点 | 影响保持效果的因素 | ||||
| 教学方法 |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 ||||
| 教学过程: | |||||
|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要点 | 师生互动 | |||
| 教学导入 (3分钟) | 1.复习:什么是记忆,记忆的基本过程。 2.导言:记忆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如果没有记忆,人类的生命也就毫无意义。培根曾说:“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为了提高记忆的效率和效果,我们首先要揭示记忆的基本规律。 | 以教师提问的方式复习 | |||
| 新授课 (37分钟) | 一、识记的规律(10分钟) (一)识记:是记忆的第一步,是获得事物的映象并成为经验的过程。 (二)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1.识记的目的 有意识记优于无意识记 2.对材料的理解 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 3.识记材料的数量 一般,要达到同样的识记水平,材料数量越多,平均使用的时间或诵读的次数就越多。 4.识记材料的不同性质 一般,直观形象的材料、视觉的材料、有意义的材料、有韵律的材料容易识记。 5.主体的情绪状态 积极情绪下识记的效果要优于消极情绪下识记的效果。 6.人的主观需要、知识经验、性格特点、能力类型等都影响识记效果。 二、保持与遗忘的规律(13分钟) (一)保持与遗忘 1.保持: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 2.遗忘: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回忆或再认有错误的现象。 (二)遗忘曲线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作了首创性研究,并根据实验结果绘制了遗忘曲线,曲线反映了遗忘变量和时间变量的规律。 该曲线表明了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之后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步缓慢。 (三)影响保持效果的因素 1.学习的程度 在一定限度内,学习程度越高,保持的效果越好,过度学习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2.记忆任务的长久性 要求长期记住的材料,保持的时间相对较长。 3.记忆内容的不同性质 一般,动作记忆保持时间最长,遗忘最慢;言辞材料忘得较快。 4.识记后的复习 如何正确安排复习? (1)及时复习 (2)分散复习 (3)尝试重现于反复识记相结合 (4)多样化复习 三、回忆的规律(14分钟) (一)回忆包括重现与再认 1.重现: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但能在头脑中出现,并加以确认的过程。 2.再认: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被识别和确认的心理过程。 (二)影响回忆效果的基本因素 1.信息储存的组织水平 一般来说,信息储存的组织状况越好,就越容易回忆。 2.联想线索 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 3.干扰的影响 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 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 中等相似程度的两种学习材料干扰最大;学习材料的巩固程度越高,干扰越小;先后学习材料间隔时间越长,干扰越小。 4.主体的情绪状态 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助于回忆,不良的情绪状态会降低回忆的效果。 | 教师简单复述概念 课堂演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学生谈体验。 课堂演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学生谈体验。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中学阶段识记材料的体会,并归纳要点。 教师简单复述概念 出示挂图:“不同时间间隔后的成绩”,学生分析、总结规律。 出示挂图:“学习程度与保持的关系”,学生分析、总结规律。 组织学生讨论:说说你高中时如何复习的。 教师简单复述概念 演示:猜词游戏,体验联想线索。 教师讲解 学生讨论:“心情与高考” | |||
| 练习巩固 (5分钟) | 1.及时复习的理论依据是____ A 记忆恢复现象 B 遗忘规律 C 前摄抑制 D 倒摄抑制 2.识记一篇材料后,对材料的哪些部分容易回忆,为什么? | 教师提问 | |||
| 课堂小结 (3分钟) | 记忆的规律: 识记:影响因素 保持:影响因素 回忆:影响因素 | 学生归纳要点 | |||
| 作业布置 (2分钟) | 论述:为什么要进行复习?如何复习? | ||||
| 教学用书 | 心理学(第五版)主编:韩永昌,主审:杨治良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五版。 | ||||
| 参考资料 | 1.姚本先:《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第二版。 2.梁建宁:《基础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一版。 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合编写:《心理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年7月第一版。 4.[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著。王垒,王甦等译:《心理学 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 5.陈禄生、马剑侠:《新编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二版。 | ||||
课 题: 记忆的规律
课程名称: 心理学
教学单位: 初等教育系综合教研室
授课教师: 陈 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