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课堂观察记录 | |||||||||||||
| 观察者姓名 | 陈永强 | 观察者学校 | 杉阳镇阿海寨村完小 | ||||||||||
| 授课教师 | 杨永琼 | 授课班级 | 五(乙)班 | ||||||||||
| 授课题目 | 《凡卡》 | 授课科目 | 语文 | 负责观察 对象 | 教师 | ||||||||
| 观察主题 |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 | ||||||||||||
| 观察维度 | 观察视角 | 观察点 | 观察记录 | 结果分析 | |||||||||
教 师 教 学 | 教学目标: | 是否明确而恰当 | 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学徒时的悲惨生活。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和插叙部分的内容。教学目标明确,符合高段的阅读训练要求,重视了思想内容感悟,学习表达方法,注重朗读训练。 | 教学目标明确,符合高段的阅读训练要求,重视了情感的感悟,注重朗读训练。 | |||||||||
| 教师是如何呈现给不同学生的? | 在教学中朱老师运用了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法进行课堂教学,通过精心制作的课件和补充的背景材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沙皇统治下穷苦人民的悲惨生活。在阅读指导中,巧妙渗透,让学生了解插叙、反衬、暗示、对比的表达方法。 | 抓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抓住关键点,引导学生读,以读促思。 | |||||||||||
| 内在联系: | 是否注意建立知识横向或纵向联系,与生活联系? |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使用各种方法和资源,小组合作探究,有三次叹气的阅读感悟入手,建立了各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 | 使各知识的领会和应用有一定深度,且能够注重本节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所有学生学好。 | ||||||||||
| 学科特点 | 是否体现了学科特点与本质? | 教师以三个主要问题引领全文,每次叹气的原因是什么?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试着读一读,读出不同的语气来。 | 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自始至终教师都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在课堂练习中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表达,训练了表达能力。 | ||||||||||
详略 得当 | 是否做到了易懂的少讲或不讲、易混的细讲并辨析? | 杨老师在这堂课中重视抓关键词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比如在学习凡卡的学徒生活时,让学生圈画有关的语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等。让学生在圈画中感悟,在读中思考 | 做到详略得当,抓住主要词句进行深入体会。 | ||||||||||
教学 资源 | 是否合理使用教材和校内外教学资源? | 课件制作与教学相适应,图片以及视频的播放感染了学生,引起共鸣。 | 能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助于学生了解凡卡以及像凡卡一样的穷苦人的悲惨生活,激发他们对沙皇统治者的憎恨。 | ||||||||||
| 学法指导 | 是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 1、通过自主学习,找出了凡卡写信的内容2、圈画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凡卡的内心。3、小组合作探究,感受凡卡的学徒生活的悲惨。4、读写结合。续写课文《凡卡醒来后》,深化主题。5、适时渗透本课的表达方法。插叙、对比、暗示、反衬等。 | 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方法得当。 | ||||||||||
| 补充视点 | 值得学习 | 杨老师在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做批注。在重要内容部分划线;在关键词下圈点;在空白处写评注、疑问; | 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 ||||||||||
| 教学改进建议 | 教师准备充分,课件使用有效,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在处理学生的反馈方面要注意引导。另外教师可以抓住文中的几个省略号,先了解省略号表示的意思,在进行想象,安排续写的方式就变得灵活多样。比如文中既可以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进行,学生在续写时思路开阔,内容也可增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