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分析化学第07章练习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15:29:05
文档

分析化学第07章练习题

复习提纲: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1.氧化还原反应平衡氧化还原电对(可逆、不可逆;对称、不对称)、氧化还原半反应及氧化反应的本质(掌握)电极电位、标准电极电位和条件电极电位的定义及关系、Nernst方程(掌握)决定条件电极电位的因素:离子强度,配位、沉淀等副反应和溶液酸度(掌握课件例子)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会判断,并且介质条件改变可能会导致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及完成度发生改变);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即条件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掌握);反应完成度99.9%时对两电对的要求(既要记住,又要会计算)2.反
推荐度:
导读复习提纲: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1.氧化还原反应平衡氧化还原电对(可逆、不可逆;对称、不对称)、氧化还原半反应及氧化反应的本质(掌握)电极电位、标准电极电位和条件电极电位的定义及关系、Nernst方程(掌握)决定条件电极电位的因素:离子强度,配位、沉淀等副反应和溶液酸度(掌握课件例子)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会判断,并且介质条件改变可能会导致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及完成度发生改变);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即条件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掌握);反应完成度99.9%时对两电对的要求(既要记住,又要会计算)2.反
复习提纲: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1. 氧化还原反应平衡

氧化还原电对(可逆、不可逆;对称、不对称)、氧化还原半反应及氧化反应的本质(掌握)

电极电位、标准电极电位和条件电极电位的定义及关系、Nernst方程(掌握)

决定条件电极电位的因素:离子强度,配位、沉淀等副反应和溶液酸度(掌握课件例子)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会判断,并且介质条件改变可能会导致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及完成度发生改变);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即条件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掌握);反应完成度 99.9%时对两电对    的要求(既要记住,又要会计算)

2. 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要清楚两电对    的大小对反应速度没有明确影响;温度和浓度升高,反应速度升高;催化剂的影响和诱导反应记住课件的例子

3.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滴定曲线的横纵坐标;sp时及前、后平衡电位的计算(掌握);关于滴定突跃的几点讨论(掌握);指示剂:自身指示剂、专属指示剂和氧化还原指示剂(了解)

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原理、理论变色点和变色范围(掌握)

4. 氧化还原的预处理  预处理的必要性及预处理剂的选取原则(了解);课件中的例子(掌握)

5. 氧化还原滴定法:能熟练运用等电子规则处理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

高锰酸钾法:高锰酸钾氧化能力及还原产物与pH的关系(掌握);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高锰酸钾测铁、过氧化氢、MnO2等物质反应式及注意事项(掌握)

重铬酸钾法:重铬酸钾的特点及其测定铁(有汞法和无汞法)的操作注意事项(掌握);化学耗氧量的定义及计算(掌握)。

碘量法:直接碘量法和间接碘量法的原理及碘量法指示剂(掌握);碘和硫代硫酸钠的基本反应及对pH的要求(掌握);碘及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掌握);碘量法测定铜和葡萄糖(掌握)

溴酸钾法:该法测定有机物的原理(掌握);测定苯酚的反应及相关例题(掌握)

一、单选题(本题共20小题)

1. 在不发生自身歧化反应的条件下,以下电对 值不受溶液酸度影响的是(  )

A. MnO4-/ MnO42-            B. MnO2/Mn2+            C. S/H2S                D. O2/H2O

2. 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电对的电极电位越低,其还原态的还原能力就越强

B. 电对的电极电位越高,其氧化态的氧化能力就越强

C. 某电对的氧化态可氧化电极电位比它高的另一电对的还原态

D. 某电对的还原态可还原电极电位比它高的另一电对的氧化态

3. 在含有Fe3+和Fe2+的溶液中,加入下列何种溶液,Fe3+/Fe2+电对的电位将升高(不考虑离子强度影响)(  )

A. 邻二氮菲                B. HCl                C. H3PO4                D. H2SO4

4. 已知,加入NaF后,,,此时为( )

A. 0.030 V                B. 0.30 V                C. 0.77 V                D. 0.79 V

5. Cl-对KMnO4法测定铁有干扰,是因为KMnO4氧化Fe2+的同时加速了KMnO4氧化Cl-的速率,因此KMnO4氧化Fe2+的反应称为(  )

A. 催化反应                B. 诱导反应            C. 连锁反应            D. 共轭反应

6. 对氧化还原反应速率没有明确影响的因素是

A. 反应温度                B. 反应物浓度        C. 催化剂            D. 两电对电位差

7. 若两电对在反应中电子转移数均分别2,为使反应完全程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差至少应大于(  )

A. 0.09 V                    B. 0.27 V                C. 0.36 V                D. 0.18 V

8. 若两电对在反应中电子转移数分别为1和2,为使反应完全程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差至少应大于:

A. 0.09 V                    B. 0.27 V                C. 0.36 V                D. 0.18 V

9. 已知1 mol.l-1 H2SO4溶液中,,,在此条件下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Fe2+,其等当点(化学计量点)的电位为(  )

A. 0.38 V                    B. 0.73 V                C. 0. V                D. 1.32 V

10. 用Fe3+滴定Sn2+时,下列有关滴定曲线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滴定百分率为100%处的电位为计量点电位

B. 滴定百分率为50%处的电位为Sn4+/ Sn2+电对的条件电位

C. 滴定百分率为200%处的电位为Fe3+/ Fe2+电对的条件电位

D. 滴定百分率为25%处的电位为Sn4+/ Sn2+电对的条件电位

11. 利用下列反应进行氧化还原滴定时,其滴定曲线在化学计量点前后对称的是(  )

A.                 B. 

C.            D. 

12. 用0.02 和0.06 mol L-1 KMnO4溶液滴定0.1 mol L-1 Fe2+溶液,两种情况下滴定突跃大小将( )

A. 相同                                        B. 浓度大的突跃大

C. 浓度小的突跃大                            D. 无法判定

13. 在1 mol L-1 H2SO4溶液中,;,以Ce4+滴定Fe2+时,最适宜的指示剂是(  )

A. 二苯胺磺酸钠()                B. 邻苯氨基苯甲酸()

C. 邻二氮菲—亚铁()            D. 硝基邻二氮菲—亚铁()

14. 间接碘量法中加入淀粉指示剂的适宜时间是(  )

A. 滴定开始时                                B. 滴定至近终点时

C. 滴定至溶液无色时                            D. 滴定至反应完成度约50%时

15. 用Na2C2O4标定KMnO4溶液浓度的时候,如果溶液酸度过低,则会导致测定结果(  )

A. 偏高                B. 偏低                    C. 无影响                D. 不确定

16. 已知在1 mol L-1 HCl介质中,,若 20 mL 0.10 mol L-1 Fe3+溶液(1 mol L-1 HCl介质)与40 mL 0.050 mol L-1 SnCl2溶液(1 mol L-1 HCl介质)相混合,达到平衡时体系的电位是(  ) 

A. 0.14 V            B. 0.32 V                 C. 0.50 V                   D. 0.68 V 

17. 碘量法要求在中性或弱酸性介质中进行,若酸度太大将会(  ) 

A. 反应不定量                            B. I2易挥发

C. 终点不明显                            D. I-被氧化,Na2S2O3被分解

18. 用K2Cr2O7基准物质标定Na2S2O3溶液时,必须采用间接滴定方式的标定原因是(  )

A. 反应速率慢                            B. 反应无确定的计量关系

C. K2Cr2O7的氧化能力    不足                D. 无合适的指示剂

19. 间接碘量法测定铜时,加入过量KI的作用是作为(  )

A. 还原剂、配位剂、催化剂                B. 还原剂、沉淀剂、催化剂

C. 缓冲剂、掩蔽剂、沉淀剂                D. 还原剂、配位剂、沉淀剂

20. 溴酸钾法测定苯酚的反应式如下:;

在此测定中,相同物质的量的Na2S2O3与苯酚电子转移数之比

A. 1:6                B. 3:1                C. 4:1                D. 2:1

二、填空题(共16小题,35个空)

1. 已知,已知,,则其理论平衡常数(25℃)为lgK=__________。

2. 在以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K2Cr2O7为氧化剂滴定Fe2+时,加入H3PO4-H2SO4中H3PO4的作用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稀HCl介质中用KMnO4滴定Fe2+时,会因Cl-受诱导氧化而增加KMnO4的消耗,引起      ________(正、负或无)误差,为防止这一不利的诱导作用,可在滴定之前加入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各成分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 标定Na2S2O3,常用基准物为       ,基准物与          试剂反应生成      ,再用Na2S2O3滴定。 

5. 氧化还原滴定用的指示剂可以分为           指示剂、          指示剂和氧化还原指示剂三种,其中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变色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变色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在以K2Cr2O7为氧化剂利用无汞法测定Fe2+时,不能单独使用SnCl2作为还原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单独使用TiCl3作为还原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量的TiCl3应如何消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碘量法测定铜时,淀粉指示剂必须在接近终点时加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KSCN后,溶液颜色变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高锰酸钾的标定反应中,反应控制在70 80 C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滴定过程是红色消失先慢后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已知;;,请解释Ce4+和Sn2+溶液能稳定存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已知在1mol L-1HCl介质中,,则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剂量点电位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进行的完成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KMnO4溶液滴定Fe2+的实际滴定曲线与理论计算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计量点也不在突跃中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为降低某电对的电极电位,可加入能与________________形成稳定络合物的配位剂;若要增加电极电位,可加入能与________________形成稳定络合物的配位剂。

13. 某含MnO 矿石,用 Na2O2熔融后得到Na2MnO4,以水浸取之,煮沸浸取液以除去过氧化物,酸化,此时 MnO42-歧化为KMnO4和MnO2,滤去MnO2,滤液用Fe2+的溶液滴定。这个测定反应中=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称取某一种纯净铁氧化物1.000 g,溶解后处理为 Fe2+,用0.06667 mol L-1 K2Cr2O7滴定,耗去 32.40 mL,则此铁氧化物的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

15. 配制Fe2+标准溶液时,加入铁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请掌握作业及课件上的例题

一、单选题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ACABBDDBDD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CACBBADBDA
部分题解:

1. 电对半反应中没有H+或OH-参与,其电极电位就不受pH影响(一定pH范围内)

3. 通常配位剂与电对中氧化形结合的稳定性大于还原型,因此使电对的电极电位降低,但邻二氮菲-Fe2+是特例之一,要牢记。

4. (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式中 指副反应系数)

11. B、D不是对称电对,不予考虑,A中两电对电子转移数不同

13. ,选择变色点与其最接近的指示剂。

15. 酸度过低(pH高),部分KMnO4生成MnO2,KMnO4消耗量高于理论值(产物按Mn2+计),因此浓度偏低

16. 根据计算可知Sn2+恰好被还原一半,平衡时Sn4+与Sn2+物质的量相等,此时平衡电位在数值上等于

二、填空题

(1)7.97(2)与Fe3+配位可降低从而使得二苯胺磺酸钠的变色点落在滴定突跃内;与Fe3+的配合物无色,可消除Fe3+颜色对终点判断的影响(3)正;MnSO4-H3PO4-H2SO4;Mn2+可与反应过程中的产生的中间价态的锰作用从而快速生成三价锰,PO43-与三价锰络合降低从而不会氧化Cl-,H2SO4是用来控制合适的反应酸度(4)K2Cr2O7(亦有其他基准物,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过量的I-;I2(5)自身指示剂;专属指示剂;;(6)无法确定恰好完全将Fe3+还原所使用的SnCl2的量;TiCl3用量过多会发生水解不利于终点观察;可加入钨酸钠与之反应生成钨蓝,钨蓝可被空气氧化(可少加入Cu2+催化)或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蓝色刚消失表示反应恰好完成(7)防止淀粉吸附过多的I2,致使终点提前且不明显;CuI沉淀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CuSCN沉淀后将其吸附的微量碘释放(8)既不至于造成草酸的分解,又能提高反应速率;该反应属于自催化反应,虽然开始比较慢,但产物Mn2+的生成可加速反应的进行(9)虽然Ce4+氧化水或O2氧化Sn2+的反应完成度很高,但是反应速率过于缓慢,故可以稳定存在

(10)

(11)MnO4-/Mn2+不是可逆电对,不完全符合Nerst方程;两个氧化还原半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不同(12)氧化形;还原形(13)3:10 从题目可以看出MnO经过处理部分成为KMnO4()与Fe2+发生反应()

(14)计算可得,

 nFe:nO=1:1.33,故为Fe3O4(15)防止Fe2+被氧化

文档

分析化学第07章练习题

复习提纲: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1.氧化还原反应平衡氧化还原电对(可逆、不可逆;对称、不对称)、氧化还原半反应及氧化反应的本质(掌握)电极电位、标准电极电位和条件电极电位的定义及关系、Nernst方程(掌握)决定条件电极电位的因素:离子强度,配位、沉淀等副反应和溶液酸度(掌握课件例子)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会判断,并且介质条件改变可能会导致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及完成度发生改变);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即条件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掌握);反应完成度99.9%时对两电对的要求(既要记住,又要会计算)2.反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