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满分120分,其中书写分4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交回试卷和答题纸。
一(24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小荷才露尖尖角, ▲ 。(杨万里《小池》)
(2) ▲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4) ▲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5)春蚕到死丝方尽, ▲ 。(李商隐《无题》)
(6)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7)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
(8)马作的卢飞快,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醉翁之意不在酒, ▲ 。(欧阳修《醉翁亭记》)
(10) ▲ ,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恣睢(suī) 荣膺(yīn) 孜孜不倦(zī)
B.拮据(jí) 广袤(mào) 心无旁骛(wù)
C.亵渎(xiè) 禁锢 (gù) 相形见绌(chù)
D.嗔怒(chēn) 襁褓(qiǎng) 吹毛求疵(zī)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睿智 精巧绝纶 抑扬顿挫
B.慰籍 莫衷一是 器宇轩昂
C.崎岖 冥思暇想 任劳任怨
D.淳朴 随机应变 顾名思义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中考能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B.为了防止H7N9疫情不再大规模扩散,各级都及时采取了防范措施。
C.近年来,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删减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D.读书不但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而且能够陶冶性情,提升自我。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5—8题。
语文课堂因丰富多元而妙趣横生,语文学习因好书相伴而意蕴深厚,语文活动 ▲ 。下关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竞赛,于3月28日在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成功举办。本次竞赛以好读书、读好书为主题,区内七所学校均派出代表队齐聚舞台,拼构思、比创新、展风采。
(摘自下关区教师进修学校网)
5.请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2分)
▲ 6.结合材料,请在空白处,仿照前两句的句式将该句续写完整。(2分)
▲
7.画线句摘录时有一处标点遗漏,请在原句上直接这样添加。(1分)
▲
8.好书《格列佛游记》充满想象与幻想。请用简洁的文字说说格列佛是如何从大人国里逃出来而最终获救的?(2分)
▲
二(4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9-14题。(15分)
【古诗阅读】
9.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4分)
春思二首(其一)
(唐)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诗歌中有两个字透露了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这两个字是 ▲ 和 ▲ 。(2分)
(2)开头两句描绘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从整首诗来看,这两句写景有什么作用?(2分)
▲
【古文阅读】
濠州定远县①一弓手②,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又有人曾遇强寇斗,矛刃方接,寇先含水满口,忽噀④其面,其人愕然,刃已透胸。后有一壮士复与寇遇,已先知噀水之事。寇复用之,水才出口,矛已洞颈。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噀(xùn):含在口中而喷出。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1)有一偷亦善击刺 ▲ (2)适值偷在市饮酒 ▲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与“远近皆服其能”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亦不详其姓字(《五柳先生传》) B.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C.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D.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12.用“/”给下面的句子画出两处停顿。(2分)
见 必 与 之 决 生 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
14.文末壮士最终能战胜强寇的原因是什么?(2分)
▲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9题。(14分)
“伤果”里的秘密
何竞
①男人是三年前下岗的,左思右想之后决定开一家水果店。
②对于他的想法,女人向来支持。她身体弱,进医院是家常便饭,只能在家里做点儿小手工,常常怪自己没用,拖了男人后腿。男人抱着她的肩,说:别胡思乱想了,日子会好起来的。
③夫妻俩将家里所有的钱都凑起来,再加上女人从娘家筹借来的两万元钱,终于凑够了那间只有十平方米的小店铺的钱。男人雄心壮志,生意却不如想象中好,并没有做到风生水起、一夜暴富。有些水果放到不新鲜了,果皮都开始皱巴巴时,男人只能忍痛贱价处理。
④生意不顺,男人的脸色就沉下来,女人每天中午到店里给他送饭,他就有些不耐烦,对她大呼小叫的,心里隐隐也觉得是这个病秧子拖了后腿,让自己触了霉头,才发不了财。他甚至挑剔她做的菜越来越难吃,只放一点点油,连肉星儿都看不见。每次他骂她,她都缩着脖子站在角落,不辩解也不反驳,像旧时受气的小媳妇儿,让男人的火气无处可发。
⑤有一天,女人给他送了饺子来,是她自己包的,馅里的肉不多,味道却不错。他也饿了,大口大口地吃个精光。等他吃完,才想起问女人:“你吃没?”“我吃过了。”女人淡淡地说,拿着空饭盒就离开了。她离去不久,男人发现自己早上忘带了进货款,今天要给人家送去的,于是急急地回家去取。
⑥推开家门,他看见女人正蹲在厨房里喝饺子汤,汤里仅仅浮着几块面片。见他突然回来,女人脸色尴尬,不知说什么好。他却像是没看见,取了钱径直走出了家门。直到出了门,才有愧疚浮上来,扯得心生生地痛:他才明白她身体为什么一直那么虚弱。他的双眼湿润了:她为了借钱,受了哥嫂不少冷眼;她身体再不好,每天也坚持做手工换零花钱;医生说她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果,他却连店里一个菠萝都没舍得给她吃过……
⑦当天晚上回到家,男人拿了只外皮碰伤的杨桃回来,不满地发着牢骚说:“顾客嫌这水果烂了,贱价都卖不掉。”负气一般,他将杨桃塞给她,“你吃了吧,反正没人要。”
⑧杨桃看上去青翠欲滴,若不是外皮伤了两处,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她心疼地看着那只杨桃,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有点儿酸,有点儿甜,清新爽口,随即递给他:“你也来吃。”他却一脸嫌恶似的表情:“我天天看这些水果就够了,哪里还爱吃,你自己吃吧。”听他这样说,她才一口一口地吃起来,吃得十分香甜。
⑨从那天起,他每天都从店里拿回一点儿水果,它们身上都有碰伤或压伤,有时是芒果,有时是木瓜,有时是一捧青枣,那么硬实的外皮,竟然也在运送途中被挤伤了。女人常常心疼地清洗着伤痕累累的水果,叹着气,说:“好可惜,本来可以卖个好价钱的。”男人却不以为然,粗声大气地说:“没办法,反正也卖不出去,你吃了总比扔掉强!”
⑩也许是水果的滋润,女人的脸色渐渐有了红润,一直弱不禁风的身体也渐渐有了起色。
⑾转眼三年过去了,男人因为经营得当,终于将水果店口碑树起来,很多人都慕名而来。他的水果门市也比原来扩大了几倍,还在市区买了套两居的新房,唯一没有改变的,就是每天晚上回家他都给女人带回一些有硬伤的水果。
⑿一天傍晚,天看起来阴阴的,像是将要大雨倾盆,女人怕男人回家时淋到雨,便拿了两把伞给他送去。
⒀来到店里,却没见到男人。正诧异时,听到里屋传来“咚”的一声响。透过半掩的门,她看见男人正拿着一只完好的番石榴使劲儿往地上扔,终于看见番石榴身上有明显的“伤疤”了,他才小心地捡起水果,用棉布细心地擦干净上面的灰尘,然后放进一旁准备好的水果袋。
⒁女人愣愣地站在门口,眼里有雾弥漫上来……
⒂女人明白,男人知道她节约惯了,就算生活好了也舍不得乱花钱,那些完美的看起来卖相很好的水果她从来舍不得自己吃掉。他给她的,只是每天卖不出去的“伤果”,却在这些费心制造的伤疤中,铭刻了他沉甸甸的无限爱意,化成最好的维生素,滋养了她的幸福。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06期,有删改)
15.阅读全文,梳理情节,品味文中丈夫对妻子的情感变化过程,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
| 情节 | 妻子怪自己没用 | 丈夫生意不顺 | B▲ | 丈夫每天晚上带“伤果”给妻子 |
| 情感变化 | 安慰、鼓励 | A▲ | 愧疚 | C▲ |
▲ 17.品味文中两处画直线的句子,按要求答题。(4分)
(1)下面句中的两个加点词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透过半掩的门,她看见男人正拿着一只完好的番石榴使劲儿往地上扔,终于看见番石榴身上有明显的“伤疤”了,他才小心地捡起水果,用棉布细心地擦干净上面的灰尘,然后放进一旁准备好的水果袋。
▲
(2)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化成最好的维生素,滋养了她的幸福。
▲
18.阅读第⒁段,发挥想象,请你描写女人当时的心理活动。(2分)
▲
19.文章以“‘伤果’里的秘密”为题有什么好处?(3分)
▲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13分)
阅江楼
①阅江楼是阅江楼景区的主要景点。它座落于狮子山巅,山高78米,楼高52米,主体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阅江楼巍峨壮观、气势磅礴,以其独特的皇家风格展示在人们面前。
②岳阳楼、滕王阁和黄鹤楼都是以名人诗篇得以传世,而朱元璋作为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所提出建造的阅江楼则以其“有记无楼”而更具有传奇色彩。阅江楼的建设设想始于600多年前。公元1360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卢龙山(今狮子山)指挥8万伏兵,大败陈友谅40万,奠定了大明王朝建都南京的基础。朱元璋称帝后,于公元1374年赐改卢龙山名为狮子山,下诏建造阅江楼,并亲自撰写《阅江楼记》,又命众文臣每人写一篇《阅江楼记》。大学士宋濂所写为最佳,后被选入《古文观止》。600余年来,虽有两篇《阅江楼记》流传于世,但因种种原因楼终未建成。但阅江楼所设想的城、山、楼、江等开阔的画面和恢弘的气势,古往今来却为人们所神往。直至2001年阅江楼才建成并对外开放,从此结束了其“有记无楼”的历史。
③阅江楼整体成“L”型,主翼面北,次翼面西。两翼均可观赏长江风光。主楼在两翼的犄角处,外四内三共计七层。屋顶犬牙交错,高低起伏,跌宕多变,轮廓优美;屋面覆盖黄色琉璃瓦,并镶有绿色琉璃瓦缘边,色彩鲜丽;檐下斗拱彩绘各异,廊柱、门窗红中呈暗,更显古色古香。楼的外观完全符合朱元璋笔下的“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帘凤飞,彤扉彩盈”的具体描述。
④阅江楼内部布局,围绕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两代帝王的政治主张展开。底层,最值得看的是一椅、一壁、一匾。摆放在金字靠壁前的是一把“朱元璋龙椅”,虽是仿制品,但选上等优质红木制成,重量超过千斤。龙椅靠背上雕有九条龙,刻工精细、形象生动。东侧的一匾,“治隆唐宋”,为康熙所书。二层有一船、一画。明朝永乐帝朱棣,取消海禁,扩大贸易、文化交流。当时南京下关地区是座造船厂,船厂打造了许多船。最长的船,长138米,宽56米,航行时有9桅12帆,载重量7000吨,在当时可算世界之最。这幅巨型瓷画,则反映了1405年到1433年间郑和七下西洋的这段历史。画面由12个部分组成,详细描写了航海家郑和按照永乐皇帝的旨意建造宝船,到西洋各国宣传中华文明的盛况。阅江楼的顶层可观蟠龙藻井。屋顶盘踞的金龙用整根香樟木雕刻而成,龙身上用的是24K黄金,用江宁金箔制作工艺制作。这座楼内外共用去11公斤24K纯金,所以显得特别金碧辉煌。
⑤整座建筑矗立于汉白玉平台上,在蓝天绿树的映衬下,色彩典雅,绚丽多姿。登上阅江楼,放眼远望,浩瀚的大江风光一览无余,令人心旷神怡;背江而望,金陵全景尽收眼底。
(选自互联网,有删改)
20.阅读全文,说说阅江楼有哪些特点?(3分)
▲ 21.文章第②段叙写朱元璋的故事有何用意?(2分)
▲
22.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5分)
(1)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 (2)第④段画线句中的“在当时”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
23.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2001年之前,阅江楼和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的最大区别在于阅江楼“有记无楼”。
B.第③、④两段介绍阅江楼的主体建筑时,运用了从外观到内部构造的逻辑顺序,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设计者高超的艺术水平。
C.第④段主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介绍了阅江楼的内部布局。
D.文章按“总一分一总”的思路介绍阅江楼,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三(50分)
24.请以“因读书而快乐”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书写(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