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15:37:48
文档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我家买新房子啦说课稿1、说教材本节课是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我家买新房子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一个信息窗的内容,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知识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面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组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2、
推荐度:
导读我家买新房子啦说课稿1、说教材本节课是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我家买新房子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一个信息窗的内容,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知识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面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组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2、
我家买新房子啦说课稿

1、说教材 

本节课是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我家买新房子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一个信息窗的内容,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知识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面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组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2、说教学目标

在对教材认识的基础上,结合新课标新大纲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面积的意义;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和概念。

(2)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表面和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教学难点为在学生脑中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

4、说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创设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拼摆、动脑思考以及交流等方式,参与学习活动;多选取学生熟悉的具有现实性的素材,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说学法: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归纳、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从感知到抽象的过程,体会知识的产生及发展,使数学知识在充满探索中得到升华。

5、说教学过程

(一) 师生谈话, 激发兴趣,学生提出问题

    开始上课后,老师和学生交流:小明家新买了一套楼房,他迫不及待地搬了进去,并且想请我们去参观他的新家,你们愿意去吗?这时候电脑出示小明的新家,看完后,老师问:参观完小明的新家,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么?这里学生说的很多、很多,同时也提出了很多问题,教师及时鼓励、表扬,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老师留下有用的两个问题:餐厅和厨房哪个房间大?小明家的房子是多大的?第一个问题由小组讨论自己解决,通过这一问题的研究,比地面的大小,使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概念,接着解决第二个问题,让学生知道房间共多么大要测量,学生不会测量,怎么办呢?由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感到了学习的必要性,这时老师开始讲授面积单位。如果两个问题学生都提不出来,老师就参与进去,和学生共同商量、讨论,补充上这两个问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想体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之中,拉近了本课的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体会感知面积的意义

    1、小组合作讨论

    教师课件出示房间平面图,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餐厅和厨房到底哪个房间大呢?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利用手中的学具,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不管什么办法都可以,只要学生体会到地面的大小就可以了。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有的学生可能说是用圆片量的,有的学生可能说是用正方形量的,还有的学生可能用剪拼的方法……等等。聪明的学生也可以用数地板砖的方法,老师在这里不管学生用什么方法,只要比较出来大小,就及时给予表扬,给予鼓励并及时引出面积的概念:同学们刚才比较房间的大小,都是比较的房间长方形或正方形地面的大小,它就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并且让学生指出每一个房间地面的面积。

    3、学生进一步感受面积的含义

    通过让学生摸书本的面、课桌的面、文具盒的各个面,使学生感受物体表面的面积,体会到面积是有大有小的,这样就使学生加深了对面积的认识和理解。

以上环节的教学,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入手,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到图形的面积,体会到面积的含义。

    (三)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面积单位

    1、初步认识面积单位:

    通过第二个问题:小明家共有多大呢?让学生动脑筋想,看谁能想出来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学生没有学过面积单位,学生也想不出来面积单位,这就难住了学生。这就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顺势引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想出来一个好办法,规定了面积单位,专门用来测量面积的大小,那就是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板书面积单位)有了它们就能测量出面积的大小了。

    然后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概念说一说,并且贴出标有面积单位的硬纸片,在下面板书它们的边长,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面积单位,加深理解。

    2、小组活动进一步认识掌握面积单位

    这里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小组活动,教师巡视。这时候学生的思维会非常活跃,学生的积极性也会非常高,他们可能用手比划,也可能用学具摆,还可能画出来,有的学生也许会用实物来表示。总之,这个环节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的大小。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学生小组内活动后,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通过 “说”,即说说周围那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比”,即用手比划面积单位的大小,“画” 即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图形;“量”,即分别用三个不同的面积单位去测量和估计文具盒的面积、课桌面的面积和黑板面的面积,“拼”,用学具里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图形,并指出它的面积。加深了学生对面积单位的感知,从而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活动中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四)加深理解,巩固新知

    1、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请学生指出它的周长和面积,学生指完后,电脑动画闪动,让同学们清楚地看清面积和周长的区别。

    2、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图形的面积,并指出这个图形的面积用哪个面积单位来测量,让学生随意说。这样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的准确运用,牢固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3、小结:让学生谈论本节课的收获。

文档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我家买新房子啦说课稿1、说教材本节课是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我家买新房子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一个信息窗的内容,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知识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面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组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2、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