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15:36:37
文档

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

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识别病毒,说出病毒的结构组成。2、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3、关注与病毒有关的疾病。认同利用病毒可以为人类造福。二、情感目标:1、关注病毒与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2、认同病毒可以为人类利用,树立辩证的观点。3、关爱艾滋病人,共享生命。三、教学重点:1、让学生知道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认识到生物界的多样性。2、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四、教学难点:1、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五、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引入大屏幕展示一
推荐度:
导读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识别病毒,说出病毒的结构组成。2、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3、关注与病毒有关的疾病。认同利用病毒可以为人类造福。二、情感目标:1、关注病毒与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2、认同病毒可以为人类利用,树立辩证的观点。3、关爱艾滋病人,共享生命。三、教学重点:1、让学生知道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认识到生物界的多样性。2、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四、教学难点:1、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五、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引入大屏幕展示一
第五章 病毒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识别病毒,说出病毒的结构组成。

2、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3、关注与病毒有关的疾病。认同利用病毒可以为人类造福。

二、情感目标:

1、关注病毒与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2、认同病毒可以为人类利用,树立辩证的观点。

3、关爱艾滋病人,共享生命。

三、教学重点:

1、让学生知道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认识到生物界的多样性。

2、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1、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

五、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

引入

大屏幕展示一些动物、植物及细菌、真菌的图片,教师设问:这些生物都是由什么基本结构构成的呢?引出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进一步提问:是不是生物圈里的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呢?从而引入本章课题——病毒。
自主

探究

见学案

发放学案,引导学生完成预习新知,巡视指导带问题阅读教材内容,勾画重点,完成预习新知的相关内容。

学生阅读课本,完成探究中的自主探究,同桌交流,明确。

合作

交流

精讲

悟疑

一、病毒的发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病毒是如何被发现的?谁先发现的?病毒比细菌大还是小?需要借助什么仪器观察?

并完成探究活动

   学生介绍伊万诺夫斯基试验过程,感受病毒的大小。大约10亿个细菌等于一颗小米粒大。大约3万个病毒等于一个细菌大。一个病毒的大小约为10~300纳米。(1纳米=一百万分之一毫米)

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要用纳米来计量病毒大小。

提问:通过阅读,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二、病毒的种类、结构和繁殖:大屏幕出示图片:电子显微镜下病毒几种基本形态,引导学生了解病毒的形态,加强对病毒的感性认识。

    再用大屏幕展示:病毒结构,以及病毒的生活,繁殖过程动画,让学生结合课本总结病毒的结构特点及繁殖特点。

引导:我们知道病毒是不能生活的,因此科学工作者将引起肝炎、流感、口蹄疫这类病的病毒归为一类,将引起烟草花叶病、萝卜花叶病的病毒归为一类,你知道它们的分类依据吗?

观看图片,识别病毒形态:杆形、球形、蝌蚪形。

学生观察认识病毒结构,了解病毒的生活,强化记忆要点:

1.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内部遗传物质

2.病毒的生活方式:寄生在活细胞内,进行增殖

    通过教师引导,分析得出结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又符合生物特征,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学生看书,总结: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寄生在动物细胞内的,称动物病毒;寄生在植物细胞内的,称植物病毒;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称为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完成探究活动

完成课件中的及时巩固

小组讨论:你判断病毒是生物还是非生物,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

三、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课件图片展示:各种肝炎病毒、艾滋病、SARS等人类没法根治的疾病。

解说:病毒不但在疾病预防上有作用,转基因技术也与病毒有关,还有基因治疗,这些常常是通过病毒作为载体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

观察图片,然后分析自己搜集的有关手足口病的资料,对病毒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有一定认识。

学生展开小组交流,表达见解。

    完成探究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自己收集来的有关手足口病的资料,代表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病毒有利和有害的两面。

拓展

运用

1.下列生物属于病毒的是(     )

  A.痢疾杆菌           B.结核杆菌

C.痢疾杆菌噬菌体     D.大肠杆菌。

2、下列有关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病毒不能生活     B、病毒营寄生生活

C、病毒具有细胞壁          

D、病毒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3、 噬菌体是(      )

A、植物病毒       B、动物病毒   

C、细菌病毒       D、真菌病毒

4、下列哪一项不是人类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      )

  A.无脊椎动物病毒制成杀虫剂               

B. 给高烧病人注射青霉素

C.用噬菌体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感染   

D.给健康人注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5、2003年1-5月,在亚洲许多国家流行SARS(非典型肺炎),这种病原微生物属于(      )      

 A.细菌         B.病毒      

C.酵母菌       D.曲霉

6、下列选项中,能有效控制危害人体健康的绿脓杆菌的病毒是(     )

   A.动物病毒          B.人类病毒  

 C.植物病毒          D.细菌病毒

7、病毒的营养方式和生活方式是(      )

  A.自养腐生        B.异养腐生   

C.异养寄生        D.自养寄生

8、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

     A.细菌          B.水螅     

   C.烟草花叶病毒  D.蚯蚓。

完成探究中的开放性作业

课时

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回扣本节教学目标;教师完善板书,学生学会构建知识结构。
板书

设计

一、病毒的发现:伊万诺夫斯基

 

二、病毒的结构

 

1、没有细胞结构

 

2、蛋白质的外壳、内部的遗传物质

 

三、病毒的生活:寄生

 

四、病毒的种类

 

1、动物病毒

 

2、植物病毒

 

3、细菌病毒(噬菌体)

 

五、病毒的繁殖

 

六、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有害       2、有利

文档

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

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识别病毒,说出病毒的结构组成。2、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3、关注与病毒有关的疾病。认同利用病毒可以为人类造福。二、情感目标:1、关注病毒与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2、认同病毒可以为人类利用,树立辩证的观点。3、关爱艾滋病人,共享生命。三、教学重点:1、让学生知道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认识到生物界的多样性。2、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四、教学难点:1、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五、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引入大屏幕展示一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