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七年级说明文复习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15:36:43
文档

七年级说明文复习

七年级语文说明文单元复习导学案(一)科海泛舟主备人:序号:【复习范围】七年下《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复习目标】1、识记本单元的字词、文学常识2、掌握把握说明对象的方法3、明确题型,归类总结,中考演练一、基础知识1、读一读,写一写。考点之一:说明对象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
推荐度:
导读七年级语文说明文单元复习导学案(一)科海泛舟主备人:序号:【复习范围】七年下《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复习目标】1、识记本单元的字词、文学常识2、掌握把握说明对象的方法3、明确题型,归类总结,中考演练一、基础知识1、读一读,写一写。考点之一:说明对象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
七年级语文说明文单元复习导学案(一)  科海泛舟 主备人:   序号:

【复习范围】七年下《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

【复习目标】1、识记本单元的字词、文学常识2、掌握把握说明对象的方法3、明确题型,归类总结,中考演练

一、基础知识1、读一读,写一写。

考点之一:说明对象 

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 ( 对象加内容 ) 。 

考点之二:说明对象的特征 

类型 1 、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策:A 看题目 B在首段中找 C 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类型 2 、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 

考点之三:中心句 

类型 1 、直接让考生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对策:在开头结尾或中间找,个别的在文段中间。 

类型 2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信息 

对策:( 1 )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 2 )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肆虐  充沛  干涸  萧瑟 和煦 吞噬 裸露 戈壁滩 沧海沧田 啮齿类 繁衍 媲美 挑衅 鼠目寸光  缄默 窥探 狩猎 目空一切 游弋 谕告 安然无恙 大惊失色 执迷不悟 阖起 收敛 憔悴 枯槁 匀称 惟妙惟肖 巧妙绝伦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轩榭 嶙峋 镂空 蔷薇 因地制宜 脍炙人口 翩然 孕育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 三棱镜  裸子植物 花卉 灼伤 分泌 相安无事 褶皱 遗骸 天衣无缝 归咎 藩篱 啸聚山林  在劫难逃 五彩斑斓 束手无策 物竞天择 无动于衷  顷刻  面颊 喷嚏 嘈杂 唠唠叨叨 充耳不闻 视而不见 

选择其中三个词语写一句话

                                                                                     

                                                                                       

2、给加点的字注音

肆虐(   )充沛(   )干涸(   )  和煦(   ) 吞噬(   ) 裸露(   ) 戈壁滩(   )啮齿类(   ) 繁衍(   ) 媲美(   ) 挑衅(   ) 缄默(   ) 窥探(   ) 狩猎(   )游弋(   )谕告(   )阖起(   ) 收敛(   ) 憔悴(   ) 枯槁(   ) 洨河(   )匀称(   )  轩榭(   ) 嶙峋(   )镂空(   ) 蔷薇(   )伧俗(   ) 幢(   )   脍炙人口(   ) 翩然(   )三棱镜(   )花卉(   ) 灼伤(   )分泌(   )芙蓉(   )萎谢(   ) 蟾蜍(   )胚胎(   )脊椎(   ) 两栖(   )褶皱(   ) 遗骸(   )归咎(   ) 藩篱(   )顷刻(   )面颊(   )喷嚏(   ) 嘈杂(   )竺可桢(   )

 3. 下面字词书写有误的加以改正

A苍海沧田   鼠目寸光  目空一切  安然无痒   大惊失色   草长鹰飞(              )

B 执迷不悟  惟妙惟肖   巧妙绝仑  因地治宜   脍炙人口  风雪载途(              )

C相安无事   天衣无缝  啸聚山林  在劫难逃   五彩班斓   束手无策(             )

D物竟天择  无动于中   充耳不闻  视而不见   消声匿迹   哀草连天(             )

4、下面注音正确的一项(     )

A肆虐( sì  nǜe ) 裸露( luó lòu   ) 繁衍(  yán  ) 褶皱(  zhě  ) 幢(  zhuàng )

B挑衅(  xùn  ) 窥探(  guī  )啮齿类( nǖè  )游弋( yì   ) 脊椎( jǐ   )

C伧俗( cāng sú  ) 归咎(  jiū  ) 顷刻( qīng   ) 三棱镜( líng   ) 嘈杂(  záo  )

D藩篱( fān   ) 枯槁(  gǎo  ) 两栖(    qī) 面颊( jiá   ) 阖起(hé   )

5、文学常识

《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_______的代表作。《苏州园林》的作者______,原名_____字____,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______________。《向沙漠进军》的作者是 ________,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二、阅读课本P72《中国石拱桥》和P81《苏州园林》思考:

   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分别介绍了这些说明对象的哪些特点?

【考点链接】

1.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把握说明对象,区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2.分析文章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思考:你来说一说,如何才能把握住一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如何迅速理清所介绍事物的特点?

                                                                              

                                                                               

 【实战演练】检测

语段一:原来,一切生物都需要食物。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例如碳水化合物(包括糖、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脂肪等等,它们既能构成躯体,又能在呼吸时被免化而放出能量。水和矿物质盐类,虽然也是生物体所必需的,而且也参与躯体的组成,但是它们不能供应能量,跟一般食物不同。 

语段二:黄金的延展性和可锻性很高,一个直径为3毫米的黄金球,可压成0.6平方米的金箔。这种薄得透明的金箔既可治疗皮肤溃疡病。也可用于治疗皮肤烧伤和烫伤。黄金的熔点高达1065℃。消防人员面革上涂上一层极薄的金箔,就能防止面部受到高温的伤,而且不会妨碍视线。金箔还可用于摩天大楼的窗户上,能使射进来的阳光不刺眼,并且能阻挡室外热辐射,改各人们的生活环境。 

1.两段文字所属课文都是________(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语段一,说明对象是________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___________ 

3.语段二,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

文档

七年级说明文复习

七年级语文说明文单元复习导学案(一)科海泛舟主备人:序号:【复习范围】七年下《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复习目标】1、识记本单元的字词、文学常识2、掌握把握说明对象的方法3、明确题型,归类总结,中考演练一、基础知识1、读一读,写一写。考点之一:说明对象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