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保证注浆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出现管路跑浆、堵塞等情况,特编制本安全技术措施,请相关单位遵照执行:
一、注浆管路敷设现状
我矿注浆主管路沿回风立井和6煤回风大巷敷设,选用3趟φ60的无缝钢管;注浆支管路分别沿工作面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敷设,选用1趟φ60无缝钢管。
注浆管路敷设路线:
1、61201回风顺槽:地面注浆站→回风井→6煤回风大巷→61201回风顺槽迎头。
2、61201运输顺槽:地面注浆站→回风井→6煤回风大巷→61201运输顺槽回风联巷→61201运输顺槽迎头。
3、6煤辅运大巷:地面注浆站→回风井→6煤回风大巷→大巷间2#联巷→二盘区6煤辅运大巷迎头。
4、61103运输顺槽:地面注浆站→回风井→6煤回风大巷→61103回风顺槽回风联巷→61103回风顺槽外段(过风门)→6煤辅运大巷→61103运输顺槽辅运联巷→61103运输顺槽迎头。
5、61103回风顺槽:地面注浆站→回风井→6煤回风大巷→61103回风顺槽回风联巷→61103回风顺槽迎头。
6、62103运输顺槽:地面注浆站→回风井→6煤回风大巷→大巷间2#联巷→6煤辅运大巷→二盘区6煤辅运大巷→62103运输顺槽辅运联巷→62103运输顺槽迎头。
7、62103回风顺槽:地面注浆站→回风井→6煤回风大巷→大巷间2#联巷→6煤辅运大巷→二盘区6煤辅运大巷→62103回风顺槽迎头。
二、注浆防堵塞一般管理规定
1、通风钻探工区注浆操作工必须熟悉注浆流程,按规定操作。
2、通风钻探工区机电工经常检修注浆设备及管路,并建立检修台账。
3、通风钻探工区注浆工注浆前及注浆期间做好地面注浆管路巡查工作。
4、注浆高压软管与注浆铁管之间采用平滑过渡节对接,严禁直接对接。
5、机电管理部保证地面注浆站双水路、双电源,防止注浆期间突然停水、停电。
6、机电管理部安排做好冬季地面露天压风管路、注浆管路防冻保暖工作。
7、井下注浆管路每隔100m要安装一个三通,便于检修。
8、注浆期间,地面注浆站必须与井下注浆地点、矿调度及通风钻探工区调度通讯保持畅通,必须现场交。
9、地面注浆站接到注浆通知后,先压清水,注浆地点出清水后,再压清水30min,确保注浆管路畅通后再注浆。
10、压清水期间,迎头注浆地点带拨人员要将迎头注浆三通闸阀全部打开,出清水后及时跟地面注浆泵站联系。
11、正常注浆期间,尽量做到连续注浆。
12、注浆期间,相关单位要做好各自责任区域内管路巡查、维护工作。
13、注浆期间,必须专人看管迎头注浆情况,时刻观察注浆压力表(型号:6~10MPa)变化情况,并每隔15min正常卸压一次,确保管路压力正常,且必须现场交。
14、若注浆地点跑漏浆需停泵处理时,地面注浆泵停泵时间不得超过15min,否则井下注浆人员应通知地面注浆站冲洗注浆管路。
15、为防止水泥浆在管路中沉淀,泥浆泵档位应在三档及以上,一般保持在四档。
16、多个注浆钻孔均需注浆时,要将钻孔闷盘全部上齐后再通知注浆,以便保证注浆连续性。
17、井下注浆人员要及时与矿调度及地面注浆站联系,及时通知井下是否注浆以及停注后迎头出清水时间。
18、注浆站清水池必须保证足够的清水冲洗管路。
19、地面注浆站停止注浆后及时压清水冲洗注浆管路及设备,注浆地点出清水后再压清水不少于2小时,确保注浆管路清洗干净无余浆。
20、注浆期间,注浆人员要注意压力变化情况,当地面注浆站压力达到4MPa时,必须立即换挡降压继续注浆,继续注浆期间当压力缓慢增大至6MPa时,要密切关注地面注浆泵进浆情况,若地面注浆泵不进浆,必须立即跟井下现场联系结束注浆,并及时压清水冲刷管路。
21、注浆期间,若注浆泵喷浆、漏浆、运行声音异常等情况,要立即停止注浆。
22、冬季注浆设备及管路冲洗干净后,注浆操作工负责将井口管路卸开进行吹压风,直到注浆管路内水吹干,防止冻实堵管。
三、注浆管路巡查安全技术措施
1、巡查范围及要求:
范围:井筒(风、副井)下口至注浆头面拨门位置
步骤:井底车场(注浆管路及三通)→各大巷(注浆管路及三通)→各顺槽拨门位置附近(注浆管路及三通)
要求:注浆管路每周巡查一次,同时在日常注浆工作中要进行不定时检查,发现地面注浆站压力异常、注浆施工地点不起压、不出浆(水)等问题时,要立即入井进行巡查解决问题,并及时汇报,并做好巡查记录。
2、注浆管路巡查人员,要了解工作范围内的管路系统(管径、闸阀及三通安设地点、注浆管路路线),并根据当天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带全所需工具、仪器,并保证完好。
3、注浆管路巡查过程中,要提前对注浆管路巡查地点巷道支护情况进行观察,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作业。
4、注浆管路巡查过程中,要随时观察过往车辆及行人,如有人员或车辆通过时要立即停止作业,待通过后方可进行作业。
5、注浆管路巡查过程中如需跨越皮带时,必须经专用的皮带过桥通过。
6、注浆高压软管与注浆铁管之间采用平滑过渡节对接,严禁直接对接。
7、巡查时要重点查看注浆管路的吊挂、连接、三通、闸阀、锈蚀等情况,发现有连接不牢或松脱、闸阀及连接处存在锈蚀、管路有锈蚀、未按每隔100m安装三通等隐患问题,能处理的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要及时汇报。
8、压水、注浆过程中要应留意观察管路气密性,发现问题及时汇报。
9、每次检查后要将巡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隐患做好记录,严禁弄虚作假。
10、巡查管路要根据注浆管路内部淤积情况进行实际操作,如发现管路内部有淤积断面过大或管路堵塞等情况时,应逐节掐开管路查看,并对淤积或堵塞的管路进行更换;如没有发现上述现象,则应逐段掐开注浆管路进行检查,确保注浆管路畅通。
11、注浆管路更换过程中,一定要在地面注浆站停止运转且泄压后方可更换。
12、注浆管路更换时,要在管路上栓绳并固定在可靠部位,防止管路突然掉地伤人。
四、注浆管路堵塞紧急处理措施
一)备用工具
为预防管路堵塞时能及时处理,井下需设置紧急备用工具。具体如下:
| 名称 | 规格 | 数量 | 备注 | 
| 高压软管 | 长≧25m,φ<60mm | 3根 | 插入注浆管内冲洗泥浆 | 
| 梅花扳手、套筒扳手等装卸管路工具 | φ≧34mm | 3套 | |
| 锚索 | 长8.3m、15m、25m | 各2根 | 端头向后1m左右箍开使其直径至45mm左右 | 
注浆期间,若地面注浆站压力表瞬间达到高压(8MPa左右),而井下压力小于地面压力,则可判定管路可能堵塞。此时地面注浆站必须立即泄压,然后继续注浆,观察压力变化情况,若地面压力正常(4MPa左右)而井下压力缓慢增大且大于地面压力,表示注浆正常;若地面压力增大较快且一直大于井下压力则可确定管路堵塞,必须立即处理。
三)处理流程
判定管路堵塞→立即打开风井下口泄压阀,处理风井内管路余浆→一般处理措施→2小时内未处理好→紧急处理措施
四)一般处理措施
1、立即打开风井下口的泄压阀,地面注浆站高压注水冲刷风井内管路,管内出清水后必须继续冲刷不小于30min,确保风井内管路冲刷干净。
2、处理风井内管路的同时,要及时安排专人负责分段排查其余管路,在容易堵塞地点(管路拐弯处),将管路卸开,根据管路卸开时管内出浆压力判断。若管内出浆压力大,则说明是卸开管路的前方管路堵塞,若管内出浆压力小,则说明是卸开管路的后方管路堵塞。依次方法逐步缩小判断范围直至找出堵塞管路。
3、找出堵塞管路后,采用尖钎或锚索透通管路。管路透通后立即合上管路,通知地面注浆站注清水冲刷管路。
4、排查期间,地面注浆站要保持堵管时的压力,不得泄压。
5、一般处理必须控制在2小时内(水泥浆4小时左右会凝固难以压水冲刷),以防堵塞管路时间过长造成水泥浆凝固难以处理。
6、若2小时内处理不完必须立即执行紧急处理措施。
五)紧急处理措施
1、及时汇报区调度,加派人员到井下现场处理,采用备用的锚索、高压软管进行处理堵塞的管路。具体方法为:将其余管路分段卸开(根据堵塞及备用锚索情况,可分7m左右一段或14m左右一段或21m左右一段),然后采用特制的锚索透通管路,利用备用的高压软管接在附近水管的三通上,将高压水注入已通透的管路冲刷,直至管路出清水。
3、用锚索透管路时,可边透边用高压水冲刷管内泥浆。
4、透通管路后,要将锚索来回拽动,确保泥浆最大限度掉落。
5、卸开的管路若未被堵塞,要立即用高压软管将管路内的泥浆冲刷干净。
6、处理堵塞管路时,为防止卸开后加快泥浆凝固速度,必须卸开一段处理一段,严禁全部卸开后逐段处理。
7、管路全部处理好后,立即合茬,通知地面注浆站高压注水冲刷管路。
六)安全技术措施
1、装卸管路时,人员要站在顶板完好地点,安全退路要清理畅通,确保自身的人身安全。
2、装卸管路时,要注意与附近人员保持距离,保证装卸时安全。
3、管路卸开前,要注意被卸管路是否有吊挂设施,已吊挂的要确认是否牢固,未有吊挂的要安排足够人员扶住管路,以防卸开时管路下坠伤人。
4、利用锚索透管路时,要有专人统一指挥,提前统一好口号,确保人员步调一致。
5、在斜坡作业时,要提醒下口人员注意,以防出现误伤。
6、施工期间,要带手套作业,避免手直接接触泥浆。
7、施工期间,要注意收集好卸开的螺栓、螺帽、垫片等小件物品。
8、施工结束后,应安排专人对施工现场所遗留杂物及相关工具进行清理、整理,结束后方准离开。
9、注浆班每周负责对备用工具进行检查一次,确保备用工具齐全。
五、其他未尽事项按《地面注浆站运转安全技术措施》及《煤矿安全规程》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