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福建龙岩)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材料三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
| 秦军战绩 | 全胜 | 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 | 败北 |
| 58次 | 3次 | 4次 |
(1)材料一这句话是谁说的?(2分)表明他什么思想?(2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内容与他的哪一项变法措施相对应?(2分)他的变法措施中对秦国封建制的确立和巩固起了关键作用的又是哪一项?(2分)
(3)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3分)
福建省南平市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兴建始于公元前3世纪,至今仍然发挥着作用。都江堰控制着岷江之水,引导其灌溉成都平原肥沃的耕地。
------------------摘自2000年《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材料二 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公元1368~1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使它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摘自1987年《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1)材料一中的水利工程由谁主持修建的?修建于哪一时期?(3分)
(2)材料二中的“它”指什么?“它”是什么的象征?(3分)
(3)闽北有哪一处世界遗产?为保护世界遗产,我们该做些什么?(4分)
福建省泉州市3.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材料 商鞅变法的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角色扮演】
(l)根据上述材料同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技变法?为什么?(5分)
【理解学习】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确立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2分)
【方法探究】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黄鹏和刘芳产生了分歧(见图10)。
(3)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3分)
张家界市4.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与发展的不竭动力。改革属于制度上的创新。古今中外,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重要的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在我国封建社会,秦国和北魏曾进行过什么重要改革?(2分)分别有何重要影响?
(2)上述改革都取得了成功,你能从中悟出哪些道理?(2分)
湘潭市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李斯说):“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公元前212年,因为有儒生方士说秦始皇:“天性刚戾自用,贪于权势”等。秦始皇大怒,命御史追查,结果以将460人在咸阳坑杀。
──改编自《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孔子和儒家思想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李大钊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1分)该事件有何消极作用?(2分)
⑵请概括材料二的主张。(1分)该主张的实施有何影响?(2分)
⑶材料三对儒家思想持何态度?(1分)在当时有何意义?(2分)
⑷我们应当怎样正确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1分)
江苏省6.(6分)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2分)
(3)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1分)
(4)据材料三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1分)
扬州市7.(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法家强调用“判罚”加强统治;道家既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他们提出“无为而治”。
材料二 汉武帝采纳了……主张,任用精通儒家学问的人为官,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学说被确立为王朝的正统思想。
材料三 清朝孔子被为“文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新文化运动……提出了“孔家店”的口号。
——以上材料均摘自初中历史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1分)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1分)在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方面,你对儒家、法家、道家有什么看法?(1分)
(2)材料二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的建议?(1分)汉武帝为什么会采纳?(1分)
(3)针对材料三反映的史实,你认为应如何看待孔子?(1分)
徐州市8.(6分)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2011年1月11日,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摘自蔡志忠《孔子说,仁者的叮咛》
材料二 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这一主张是孔子儒家思想哪一内容的具体体现?(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教育对象和教育方法两方面对教育事业留下了什么“绝大的影响”?(4分)
滨州市9.自秦朝开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做出了很大胆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任命并向负责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新皇帝”是谁?(1分)为巩固统治“新皇帝”
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2分
10.(13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请吏官非秦记皆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使御使悉案问诸生……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成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史记·秦始皇本纪》
(l)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2分)其中的“臣”是谁?(2分)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2)材料二中,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建议?(2分)
11.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政治格局的形成、发展,跟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密切相关的。我国古代的君主集权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同样也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
请回答:(5分)
(1)请写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集权的封建国家名称。(1分)
(2)西汉时为加强集权,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
泰安市12.(11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集权的封建国家。大秦始皇采取了经济、访华、思想方面的 哪些措施巩固统一?(3分)
山西省13、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两千年封建正统思想。儒家学说这一地位的确立开始于( )
A.孔子创立儒学,提出“仁”的学说 B.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隋唐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 D.明朝八股取士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14.材料二 夫严刑者,民这所畏也;重罚者,民这所恶也。……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韩非子》
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①根据材料二中韩非子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对秦朝的影响。(3分)
②汉武帝对材料三的主张持何态度?简要谈谈儒家思想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作用。(3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主为统治者确立统治思想的因素有哪些?(2分)
答案部分
1.(11分)(1)商鞅(2分);根据时代变化和需要,进行改革、变法的思想。(2分)(2)奖励耕织(2分);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分)(3)(3分)按层次给分。一层次:通过变法,秦国封建经济得到发展;秦军的战斗力不断加强;使秦国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2分)二层次:通过变法,秦国废除了奴隶制度,建立起了封建制度;封建经济得到发展;秦军的战斗力不断加强;使秦国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3分)
2.(1)李冰父子;(2分) 战国时期。(1分)
(2)长城;(1分)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2分)
(3)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2分) 自觉树立保护世界遗产的意识,从自身做起;对中国的世界级遗产有所了解;学习世界遗产保护的相关知识;做世界遗产知识的传播者;向有关部门提出保护世界遗产的合理化建议等。(答出其中一点或意思相近,给2分)
福建省泉州市3.(l)支持。因为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5分)(注:学生持不同看法,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措施: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分)
(3)评价方法:要把变法(改革)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采用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看变法(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翔流,推动杜会的发展。(3分)
4.(1)秦国:商鞅变法 影响:使秦国出现了“家给人足”的繁荣景象,全国百姓以私下斗殴为耻,以为国家立下战功为荣,国家战斗力不断增强,富国强兵的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战斗力,国力骤增,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最终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北魏:孝文帝改革 影响:促进北魏(北方)社会经济恢复繁荣和文化发展,洛阳的繁盛;学习汉族先进制度、文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加速北方各民族封建文化的进程,促进民族大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发展奠定基础
(2)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乃至民族要发展都必须有开阔的胸怀和学习的意识,革新的勇气,不论学习谁,只要睁眼看世界,不固步自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为我用,才可以发展。但前提是要符合中国国情!
5、⑴焚书坑儒。(1分)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2分)
⑵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统治地位确立。(如答加强了君主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亦可酌情计分,最多不超过2分)
⑶否定或批判。(1分)开启了思想的闸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如答案有思想的含义应至少给1分,总分为2分)
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批判的继承)。(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1分)
6.答案:(1)信息: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推广。
说明: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
(2)事件:商鞅变法。
措施:废井田制;奖励耕战;奖励军功;重视农业。
(3)作用:“倾邻国而雄诸侯”。
(4)原因:守旧贵族的反对和秦孝公死而失去了政治支柱。
7.(6分)
(1)百家争鸣(1分)
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1分)
7.(1)既应该批判的继承儒家思想,也应该批判地继承法家和道家思想。(1分)
(2)董仲舒(1分)
儒家学说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统一(其他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1分)
(3)尊敬但不盲从。(一分为二地看待孔子) (其他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1分)
8.(1)以德治国。(1分)“仁”的学说。(1分)(2)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2分)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9.秦始皇 郡县制
10.(1)焚书坑儒;(2分)李斯。(2分)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11.(1)秦朝。(1分)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
12.(1)经济: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1分)
(2)文化: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1分)
(3)思想:下令“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1分)
13.B
14.(1)主张:重视法律、法治;强调法治为人治服务。(1分) 影响:韩非子思想成为秦朝统治的理论基础,但严刑峻法也导致了秦朝的覆亡。(2分)(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等分) (2)态度: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1分) 作用:儒家思想对塑造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人类思想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遗产。(2分) (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等分)
(3)因素:社会发展的需要;巩固和维护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