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及进度表)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去观察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情分析:
这个班的学生绝大部分上课能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有的上课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纪律性不强。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完不成,以致学习成绩较差,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针对两个班级的实际情况,对上学期的教学情况做如下总结。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27课时),并且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内容。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不仅“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标准》中还提出: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等改革理念。本册实验教材在处理笔算教学内容时,注意体现《标准》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4)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
2.量与计量的教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千米、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些概念,如长度、质量、时间,都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初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有关量与计量内容的编排上,实验教材注意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本册实验教材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有四边形和测量的大部分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些内容的编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几何形象直观的探索活动不仅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五、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相关的口算和笔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简单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十位、个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能正确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会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会用除法与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数数、操作和计算、解决问题等活动,认识万以内的数,知道计数单位“万”,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知道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能够根据万以内的数的组成 和含义,正确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以及整千数加整百数与相应的减法:能合理灵活地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4、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能正确口算需要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以及相应的减法;能合理估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结果。
5.使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能正确进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换算。
6.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基本特点,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会解决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7.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各位上乘积都不满10),会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能通过把三位数看作相应的整百数,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
8.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厂房体形状的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会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由三个同样大的正方体可以摆成的物体,能根据观察正确选折相应的视图,或者根据指定的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9.使学生通过摸球、抛正方体等活动,体会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判断一些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或者根据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活动方案,能正确的使用“经常”、“偶尔”、“差不多”等词语描述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10.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分数。
六、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七、教学进度表:
| 周次 | 时间 | 进度计划 | 课时 | 
| 第1周 | 9月1日至9月9日 | 秒的认识      2课时 时间的计算……4课时 练习一…… 2课时 | 8 | 
| 第2周 | 9月13日至9月16日 | 两位数加两位数…5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 | 10 | 
| 第3周 | 9月19日至9月23日 |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5课时 | 5 | 
| 第4周 | 9月26日至9月30日 | 加、减法的估算…5课时 整理和复习……4课时 | 9 | 
| 第5周 | 10月1日至10月7日 | 国庆节假期 | |
| 第6周 | 10月17日至10月21日 | 毫米、分米的认识8课时 | 8 | 
| 第7周 | 10月24日至10月28日 | 千米的认识…… 8课时 | 8 | 
| 第8周 | 10月31日至11月4日 | 吨的认识…… 8课时 | 8 | 
| 第9周 | 11月7日至11月11日 |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加法……8课时 | 8 | 
| 第10周 | 11月14日至11月18日 |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2、减法……12课时 | 12 | 
| 第11周 | 11月21日至11月25日 |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3、整理和复习4课时 | 7 | 
| 第12周 | 11月28日至12月2日 | 1、倍的认识……4课时 2、解决问题……4课时 | 7 | 
| 第13周 | 12月5日至12月9日 | 多位数乘一位数 1、口算乘法8课时 | 7 | 
| 第14周 | 12月12日至12月16日 | 多位数乘一位数 笔算乘法……10课时 | 7 | 
| 第15周 | 12月19日至12月23日 | 多位数乘一位数 笔算乘法……10课时 | 7 | 
| 第16周 | 12月26日至12月30日 | 整理和复习……4课时 数字编码……2课时 | 7 | 
| 第17周 | 1月2日至1月6日 | 1、四边形……2课时 2、周长……2课时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4课时 | 7 | 
| 第18周 | 1月9日至1月13日 | 1、分数的初步认识…2课时 2、分数的简单计算…3课时 3、分数的简单应用…3课时 | 7 | 
| 第19周 | 数学广角—集合(4课时) | 
| 第20周 | 总复习(8课时) | ||
| 第21周 | 期末考试 | ||
| 第22周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1.甲、乙两图的周长相比,( )。
A.甲长 B.乙长 C.甲、乙一样长
2.水果店卖出梨756千克,卖出的橘子比梨多427千克,卖出橘子( )。
A.1283千克 B.1183千克 C.1083千克 D.329千克
3.图中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为( )。
A. B. C. D.
4.如下图,3号杯中的水大约重多少克?( )。
A.30 B.60 C.100
5.袋子里有8个红球,黄球的个数是红球的2倍,红球的个数是蓝球的4倍,袋子里有( )个蓝球,( )个黄球。
A.2,8 B.4, 8 C.8,16 D.2,16
二、填空题
6.幼儿园中(1)班有27人,早餐喜欢吃包子的有18人,喜欢吃面条的有20人,两样早点都喜欢吃的有(________)人。
7.把8个○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总数的(_____),有(______)个。
8.在括号里填上“>”“<”或“=”。
2分(________)160秒 3千克20克(________)3020克
(________) 90+0(________)90×0
9.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小明身高126(________),体重35(__________),他每天大约睡9(________)。
10.比330多250的数是(________),554比432多(________)。
11.1米-3分米=(__________)分米 1吨-800千克=(__________)千克
2分30秒=(_______)秒 30厘米+2分米=(_______)分米
12.三(1)班参加篮球组的有9人,参加书法组的有13人,两个组都参加的有3人,三(1)班参加篮球组和书法组的一共有(________)人。
13.一堆小棒16根,平均分成4份,每份占总数的(___),每份是(________)根。
14.一个足球元,王老师买了9个,大约花了(________)钱。
15.一个长方形,长和宽的和是18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________)厘米。
三、判断题
16.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它的周长是24厘米。(________)
17.乘数中间有零的算式,计算时,0可以忽略不计。(________)
18.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来验算加法。(________)
19.小军每天早上7:15从家出发,7:25到校,他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________)
20.读作:五分之一。(________)
四、口算和估算
21.直接写得数。
39+21= 0×29= 800-330= 202×4≈
110×5= 750+250= 415×8≈
五、竖式计算
2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83+626= 800-493= 635+3=
72×8= 802×5= 450×8=
六、脱式计算
23.脱式计算。
2-(285+168) 328+72÷8
(504-369)×4 (701-659)÷6
七、连线题
24.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连一连)
八、作图题
25.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4厘来,宽3厘米的长方形。(小正方形的边长1cm)
九、解答题
26.
238元 165元 359元
(1)买上面这三种商品,一共需要多少钱?
(2)王阿姨带了500元,买了2台,还剩多少钱?
27.王奶奶养了45只鸡,其中是母鸡,是公鸡。母鸡、公鸡各有多少只?
28.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旅游,每张火车票215元,回来还乘同样票价的火车,这次旅游买火车票一共花了多少钱?
29.三(1)班同学举行跳绳比赛,如果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12人。如果平均分成4组,每组有多少人?
30.下表是某百货超市部分商品的价格表。
| 商品名称 | 自行车 | 电风扇 | 台灯 | 电饭煲 | 
| 价格(元) | 502 | 135 | 158 | 296 | 
(2)小明带300元去买一台电风扇和一个台灯,还剩多少元?
31.一个长方形的宽是8厘米,长是宽的4倍。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
32.一张长方形纸长28厘米、宽18厘米,从它上面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如下图),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剩下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答 案
1.C 2.B 3.B 4.B 5.D
6.11
7. 2
8.< = > >
9.厘米 千克 小时
10.580 122
11.7 200 150 5
12.19
13. 4
14.810元
15.36
16.√ 17.× 18.√ 19.× 20.√
21.60;0;470;800
550;;1000;3200
22.1009;307;1024
576;4010;3600
【详解】
383+626=1009 800-493=307 635+3=1024
72×8=576 802×5=4010 450×8=3600
23.
【详解】
2-(285+168)
=2-453
=1
328+72÷8
=328+9
=337
(504-369)×4
=135×4
=540
(701-659)÷6
=42÷6
=7
24.
25.【详解】
画图如下:
26.
【详解】
(1)238+165+359
=403+359
=762(元)
答:一共需要762元。
(2)500-2×238
=500-476
=24(元)
答:还剩24元。
27.【详解】
45÷5=9(只)
母鸡:9×3=27(只)
公鸡:9×2=18(只)
答:母鸡有27只,公鸡有18只。
28.【详解】
215×3×2
=5×2
=1290(元)
答:这次旅游买火车票一共花了1290元钱。
29.【详解】
3×12÷4
=36÷4
=9(人)
答:每组有9人。
30.【详解】
(1)502-296≈500-300=200(元)
答:买一辆自行车比买个电饭煲大约贵200元。
(2)300-(135+158)
=300-293
=7(元)
答:还剩7元。
31.【详解】
8×4=32(厘米)
(32+8)×2
=40×2
=80(厘米)
答:这个长方形的长是32厘米;周长是80厘米。
32.【详解】
18×4=72(厘米)
(28-18+18)×2
=28×2
=56(厘米)
答:正方形的周长是72厘米,剩下的长方形的周长是56厘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