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帷幕(wéi) 屋脊(jī) 翘起(qiào) 翘首以盼(qiáo)
B.埋怨(mán) 接榫(shǔn) 厦门(xià) 高楼大厦(xià)
C.点缀(zhuì) 辍学(chuò) 角色(jiǎo) 凤毛麟角(jiǎo)
D.穹窿(qióng) 哺育(bǔ) 门槛(kǎn) 直栏横槛(jià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羡妒 斟酌 婉蜓曲折 卓有成效
B.援例 尺牍 光采夺目 顽固凶残
C.叫嚣 蕴藉 长途拔涉 杀一敬百
D.游离 门栓 矫揉造作 残羹冷炙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中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 群众有等候____公开行刑的习惯,所以并没有表现出十分不耐烦的样子。
② 当人们能够从各方面看见他被人用绳子和皮条绑在刑台的轮盘上的时候,场内_____了一阵笑声和喊声,人们认出他就是伽西莫多。
③ 人们看见他眼睛冒火,筋脉鼓起,四肢____,一下子就把皮条和绳子都挣开了。
④ 他打破了一直固执地保持着的____,用又嘶哑又愤怒的声音吼叫。
A、观赏 爆发 蜷曲 缄默
B、观赏 暴发 蜷缩 缄默
C、观看 暴发 蜷缩 沉默
D、观看 爆发 蜷曲 沉默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当前各级要完善公务消费、预算编制和审计、绩效考核以及监督问责等全方位的制度建设,切实遏制消费的各种违纪违规现象。B.在过去的一个星期里,大家对教研室赵主任起草的教学大纲从多角度提出质疑,经过几轮认真的讨论和修改,最终达成共识。
C.国人热议的“例外”服饰在借“第一夫人效应”拓展市场后,国货品牌自身应向高品质方向发展,其当务之急是树立自身形象。
D.日方非法“购买”的行径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日方应正视当前中日关系的严峻局面,承认主权争议,回到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轨道上来。
5.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三国演义》中,周瑜死后,鲁肃向孙权推荐庞统,但孙权见庞统容貌丑陋弃而不用。 庞统投奔刘备,刘备大喜,直接任命他为副军师。
B.《家》叙写了高家的四类人物:封建家族维护者高老太爷;败家子克安、克定;反抗者觉慧觉民;受害者梅、瑞珏、鸣凤。
C.《红楼梦》中,元春命运决定贾府的兴衰。元春进宫,贾府进入繁荣时期;元春封为贵妃,贾府达到鼎盛;元春生病暴毙,贾府随之衰败。
D、桑丘一上任,公爵的手下就布置了几件疑案来捉弄他,不料都被桑丘一一妥善解决了,判得又公正又清楚,不由令人怀疑这个老实人是否真像人们所想的那样傻头傻脑。桑丘还制订了一些有益于老百姓的法令,那地方至今遵称为“大总督·桑丘的”。
二、现代文阅读(3×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文学与人生
朱光潜
一般人嫌文学无用,近代有一批主张“为文艺而文艺”的人却以为文学的妙处正在它无用。它和其他艺术一样,是人类超脱自然需要的束缚而发出的自由活动。比如说,茶壶有用,因能盛茶,不管它是泥的瓦的扁的圆的,自然需要止于此。但是人不以此为满足,制壶不但要能盛茶,还要能娱目赏心,于是在质料、式样、颜色上费尽机巧以求美观。就浅狭的功利主义看,这种功夫是多余的,无用的;但是超出功利观点来看,它是人自作主宰的活动。人不厌其烦要作这种无用的自由活动,才显得人是自家的主宰,有他的尊严,不只是受自然驱使的奴隶;也才显得他有一片高尚的向上心。要胜过自然,要弥补自然的缺陷,使不完美的变成完美。文学也是如此。它起于实用,要把自己所知所感的说给旁人知道;但是它超过实用,要找好话说,要把话说得好,使旁人在话的内容和形式上同时得到愉快。文学所以高贵,值得我们费力探讨,也就在此。
这种“为文艺而文艺”的看法却有一番正当道理,我们不应该以浅狭的功利主义去估定文学的身价。但是我们纵然退一步想,文学也不能说是完全无用。人之所以为人,不止因为他有情感思想,尤在他能以语言文字表现情感思想。试假想人类根本没有语言文字,像牛羊犬马一样,人类能否有那样光华灿烂的文化?文化可以说大半是语言文字的产品。有了语言文字,许多崇高的思想,许多微妙的情境,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才能流传广播,由一个心灵出发,去感动无数心灵,去启发无数心灵的创造。这感动和启发的力量大小与久暂,就看语言文字运用得好坏。在数千载之下,《左传》、《史记》所写的人物事迹还活现在我们眼前,若没有左丘明、司马迁的那种生动的文笔,这事如何能做到?这数千载之下,柏拉图的《对话集》所表现的思想对于我们还是那么亲切有趣,若没有柏拉图的那种深入浅出的文笔,这事又如何能做到?从前也许有许多值得流传的思想与行迹,因为没有遇到文人的点染,就湮没无闻了。我们自己不时常感到心里有话要说而说不出的苦楚么?孔子说得好:“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单是“行远”这一个功用就深广不可思议。
柏拉图、卢梭、托尔斯泰和程伊川都曾怀疑到文学的影响,以为它是不道德的或是不健康的。世间有一部分文学作品确有这种毛病,本无可讳言,但是因噎不能废食,我们只能归咎于作品不完美,不能断定文学本身必有罪过。在创作与欣赏的聚精会神的状态中,心无旁涉,道德的问题自无从闯入意识。纵然离开美感态度来估定文学在实际人生中的价值,文艺的影响也绝不会是不道德的,而且一个人如果有纯正的文艺修养,他在文艺方面所受的道德影响可以比任何其他体验与教训的影响更为深广。
(节选自朱光潜《谈文学》,略有删改)
6.下列关于“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在一般人看来是无用的,然而近代一批主张“为文艺而文
艺”的人却认为,文学的美妙之处正在它无用。
B.文学是人类超脱自然需要的束缚而发出的一种自由活动,它胜过自然,弥补自然的缺陷,使不完美的变得完美。
C.文学起于实用又超过实用,它不仅要把自己的感知告诉读者,而且要使读者在活的内容和形式上得到快意。
D.文学是有用的,它的价值不应当用浅薄和狭隘的功利主义去衡量:如果人类没有文学,那就没有灿烂的文化。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只要不厌其烦地从事文学活动,就会显得他是自家的主宰,有尊严,有高尚的向上心,而不是受自然驱使的奴隶。
B.很大程度上说,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有了它,许多崇高的思想、微妙的情境和可歌可泣的事迹才能广为传播。
C.人们时常苦于心里有话要说而说不出,光是孔子说的“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中的“行远”这个功用就深广不可思议。
D.一个人文艺修养纯正,他在文艺方面受到的影响定是道德的,这种道德影响比任何其他体验与教训的影响更深广。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语言文字运用得好坏,影响着文化对人心灵感动和齐发力量的大小与久暂:《史记》中的人物事迹还活现在我们眼前,得益于作者生动的文笔。
B.从前许多值得流传的思想与行迹,因没遇到文人的点染而湮没无闻;柏拉图的《对话集》文笔深入浅出,因此它表现的思想至今还那么亲切有趣。
C.卢梭、托尔斯泰和程伊川等都曾怀疑到文学的影响,认为文学是不道德的或是不健康的;无可讳言,世间确有部分文学作品存在道德和健康问题。
D.不分文学作品存在某种思想内容问题,不能据此断定文学本身一定有罪过,只能说是作品不完美;只要心无旁涉地创作与欣赏,道德问题便不复存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冯其庸:不灭求学求真之心
李扬
对于90岁高龄的冯其庸先生来说,今年是格外忙碌而又令人喜悦的一年。年初,汇聚了先生一生学术精华的1700万字、35卷册的《瓜饭楼丛稿》付梓出版,皇皇巨著,厚重博雅;5月,规模宏大的“冯其庸九十诗书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诗文与书画共美,花卉与山水竞秀;十月,先生荣膺首次颁发的“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这荣誉是表彰先生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而此时此刻,家乡无锡为冯先生筹备了3年之久的“冯其庸学术馆”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12月9日,这个收藏着冯先生最为珍贵的手稿、书画、文物的学术馆将与世人见面。
求道之路,腹有书诗气自馥。
冯其庸先生出生在江苏无锡北乡前洲镇的一个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他的小学、中学,读读停停,靠的是一边种地,一边刻苦自学。其间,又经历了八年抗战,饱尝黍离之悲。“那时我的读书环境,就是种地,放羊,躲日本鬼子。”冯老回忆道。小学5年级失学后,在战乱的苦难中,他醉心于读书、写字和画画,在种地之余,沉醉其中。没钱买书,他东借西借,不论小说戏曲、唐诗宋词,或论、孟、左、史,只要能借到他就如饥似渴地读,“天天读到深夜,早晨下田地前也要读,从地里回来,泥腿没洗净就进屋看书”,冯先生忆道。如此3年自学下来,他竟读了许多书,有的甚至能背诵。“《浮生六记》对我后来写文章影响很深,它的文笔太漂亮了,还有晚明小品,张岱《西湖梦寻》《陶庵梦忆》《琅嬛文集》,史震林《西青笔记》《西青散记》《华阳散稿》,我的文章力求清通、潇洒,就是受晚明小品的影响。
他忆起20岁那年在无锡工业专科学校时,拜识了山水画家诸健秋,诸先生特许他入画室观其作画,还说“看就是学”。自此,冯其庸在诸先生画室观摩半年,由此略知山水画之门径。
1946年春,他考入无锡国专。冯先生说,在无锡国专读书的三年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在这里,他得遇许多名师指点,周谷城讲授中国通史,童书业讲授秦汉史,蔡尚思讲授中国思想史,朱东润讲《史记》、《杜诗》,刘诗荪讲《红楼梦》,冯振心讲授文字学等,这一切使他眼界胸襟大开,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基础,多年后他主编的《历代文选》广为人知,并受到的称赞。
潜心红学,平生可许是知音。
“”时,冯其庸遭到批判,他钟爱的《红楼梦》也被抄家抄走了,还当作黄色书籍公开展览,他担忧这部巨著将遭致毁灭,于是托人从图书馆借出一部影印庚辰本《石头记》,依原著行款朱墨两色抄写。那时他白天挨批斗,深夜秘密抄写,整整抄了一年,小楷狼毫笔抄坏了一大堆,却使他对《红楼梦》有了更深的理解。抄完之日,他掷笔徘徊,百感交集,吟成小诗一首:“《红楼》抄罢雨丝丝,正是春归花落时。千古文章多血泪,伤心最此断肠辞。”
在对早期抄本的研究中,最令他兴奋的是他与吴恩裕先生一起发现了己卯本避“祥”、“晓”两字的讳,从而考出了它是怡亲王允祥和弘晓家的抄本。这一确证也间接证明了己卯本留下了曹雪芹《石头记》原本的款式,大大增加了己卯本《石头记》的珍贵性。
随后,冯其庸先生在仔细研究庚辰本《石头记》时,又有了意外发现,这就是发现了庚辰本是照己卯本抄的。“庚辰本的行款等等都与己卯本一模一样,连己卯本的空行、衍文、错别字等,庚辰本都与之相同。在七十八回,还留下了一个避讳的‘祥’字,与己卯本的避讳一模一样。”冯先生语气中难掩这一发现带给他的兴奋。
1977年6月,冯先生将这一研究成果写成《论庚辰本》,在书中写
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除此之外,不能有第二个标准”。巧的是,这番话恰好是写在1978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前一年,与提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完全吻合。
实证求真,看尽龟兹十万峰。
冯其庸先生做学问讲究“三到”:历史文献典籍到、地下考古发掘文物到、地理实地考察到。“实地调查和读书一样重要。”冯其庸先生一有机会就到全国各地游历,自称这是“读天地间最大的一部大书”。
自1986年至2005年的20年间,冯先生以古稀之年陆续完成十进、三登帕米尔高原、两次穿越塔克拉玛 干大沙漠等壮举,实地踏看了玄奘取经在中国境内西行和东归的全部路线,拍了近万幅照片。
冯先生曾说:“予少读玄奘法师传,遂仰之为师,虽万劫而不灭求学求真之心也。”这样的为学与为人理念,他一生坚持践行。从先生的学术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到玄奘精神在今天的复兴。
(选自《文汇报》2012年12月5日,有删改)
9.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冯先生儿时家境贫寒,全靠自学打下做学问的基础。他的文章清通、潇洒,是受晚明小品的影响,而其中清初沈复的《浮生六记》对冯先生写文章影响很深。
B、在无锡国专的学习对冯先生一生的影响极为重要。在这里冯先生遇到周谷城等许多名师指点,使他的眼界胸襟大开,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基础。
C、在红学研究领域冯先生付出了极大的辛苦,他要用小楷狼毫抄写影印庚辰本《石头记》,抄了整整一年,在仔细研究时又有意外可贵的发现。他把研究成果写成书,书中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竟比所提早了一年,可见冯先生有先见之明。
D、冯先生做学问讲究“三到”,并身体力行,他曾十进、三登帕米尔高原,两次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这些壮举的完成表明冯先生
是“读天地间最大的一部书”读得最好的人。
E、2012年是冯先生格外忙碌而又令人喜悦的一年。年初,皇皇巨著《瓜饭楼丛稿》出版;5月,诗书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10月喜获终身成就奖;1 2月“冯其庸学术馆”在家乡落成。这四件事是对冯先生“虽万劫不灭求学求真之心”的最好褒奖,最充分的肯定。
10.冯其庸先生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传记文本看具体包括哪些方面?(6分)
11.试归纳冯先生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并分点表述。(6分)12.冯先生做学问讲究“三到”,你认为这“三到”在做学问时是否很有必要?请发表你自己的看法。(8分)
三、文言文阅读(题型注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23分。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4分;翻译题10分。)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馀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矜:自夸。
B.历职郎署,本图宦达 图:希图,谋取。
C.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盘桓:犹疑不决。
D.庶刘侥幸,卒保余年 庶:或许。
14.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②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③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④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A.两个“于”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B.两个“于”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C.两个“于”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D.两个“于”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1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密在年轻时就在蜀汉做官,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
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
B.文字融入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在述说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
情时,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
C.作者在文中将孝情一泻到底,没有用理性对感情加以节制,使孝情
在不同的层次中,不同的前提下出现。
D.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铿锵有力,感情热切,具有说服力;运用
了“乌鸟”“结草”等故事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16.李密在《陈情表》的最后两段的重点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来。(4分)
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4分)⑵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3分)
⑶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3分)
四、默写(题型注释)
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每空1分,共6分)
(1)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2)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
, 。(李煜《虞美人》)
。(杜甫《蜀相》)
五、诗歌鉴赏(题型注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雨后池上
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诗题为《雨后池上》,那么,诗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雨后”二字?(3分)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5分)
16.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文再写一个句子。要求:①另举一个事例;②句式与画横线的一句相同。(6分)
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笔耕不息,哪里会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
解析:事例:必须是古今史册上有影响的人物,而且还必须写出他(或她)不同寻常的努力及辉煌的业绩。句式:须有表假设的关联词语,有两个并列的否定句,结尾还必须用一个表感叹(或反问)的句子。
参:如果没有陈景润孜孜不倦、甘守清贫,没有他成千上万次的精心演算、分析推证,又哪里会有数学难题“哥德猜想”的攻克!19.把下面四句话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4分)
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
____________;杨朱的贵我人格,____________;孟子的大丈夫人格,____________;荀子的君子式人格,____________;再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①锋芒毕露,正义在胸 ②平和公正,循规蹈矩 ③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 ④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按顺序填写应是: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20.
在下面一段话里删去六个多余的字,使语言简明通畅。(2分)
市场管理员说:“目前,个体户收入悬殊很大。他们当中的多数守法;个别人有违法行为,对这些人已经依法给予法律制裁。同时还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绝不能让社会上那种坑害顾客的思想任其泛滥。”
应删去: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17分)
21.阅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一个人总是上网,不读书,我认为他是没有文化的。① ?文化就是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进行思考,而这个传统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中。网络的长处是迅速传递当下的信息,它不让人思考。当然如果你素质好,你上网的时候也会思考。② ?我相信不是从网络上得来的,而是③ ,有了这个底蕴。这样的人上网不怕,他不会被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所左右,所淹没,他有自己的思考。22.请根据下面文字,为张鑫写一份发言稿。要求:语言简明得体,不超过100字。(5分)
宏志中学举行由通达公司设立的“通达奖学金”颁奖仪式,马董事长亲自颁奖。通达公司重视教育,累计为全市教育捐款上千万。张鑫同学将代表全体受奖学生上台发言。
23.下面是某校对高二年级520名学生进行的关于“开设校本选修
课”的问卷调查表,请分析有关数据,总结两条规律,并给学校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6分)
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八、作文(满分50分)
24.请以“追”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
用规范汉字书写。
参
1.D
【解析】A项“脊”读“jǐ”;B项“榫”读“sǔn”,“高楼大
厦”的“厦”读“shà”;C项“角色”的“角”读“jué”。
2.D
【解析】A项中婉—蜿,B项中采—彩,C项中拔—跋、敬—儆。
3.A
【解析】
试题分析:观赏:指具有一种赏识的观看心态。爆发,比喻像弹药爆炸一样突然、迅速地发生,适用范围比较广,如巨大的声音、重大事件等的突然出现;暴发侧重来得突然而猛烈,适用范围较窄,多与和水相关的事物相连,如山洪、洪水等。爆发还表示个人力量、情绪等的突然发作或表现。暴发没有这个用法暴发还指用不正当手段突然得势、发财,是贬义词。爆发没有这种用法。蜷缩,身躯蜷曲紧缩。蜷曲,一般有两种常见的释义,卷绕或盘绕;肢体等弯曲。缄默,闭口不说话。沉
默, 默默的,一言不发,沉寂的,不再说话的。历年高考试题表明,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考点中,近义词的运用是常考点。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D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A项,搭配不当,“完善”与“建设”不搭配,可删去“建设”。 B项,成分赘余,“质疑”本身就是“提出疑问”的意思,再在前面加上“提出”,成分赘余,可删去“提出”,C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前一分句的主语是“例外”服饰,而后一分句的主语却换成
了“国货品牌自身”。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A
【解析】
试题分析:并非直接拜为军师,而是先让他做耒阳县县宰。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回想小说的主要情节,然后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前提下分析每一项。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就要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D
7.A
8.B
【解析】
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中概念的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先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与“文学”相关的语段,然后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D项,原文是说,如果人类没有语言文字,就没有光华灿烂的文化。“语言文字”与“文学” 是两个不同的的概念。所以选D。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进行比较,A项,“只要……就……”的表述太绝对,不合文意。“不是”也说得不准确,原文是说“不只是”。原文的意思是说,“人不厌烦要作这种无用的自由活动”的本身,显示出人是自家的主宰,有尊严,不只是受自然驱使的奴隶;也显得有一片高尚的向上心。所以选A。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文中作者的观点,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找出选项与原文作者的观点进行比较,找出与原文观点细微差别的地方,B项,必然代替成
然,“从前许多”不正确,原文是说“从前也许有许多”。所以选B。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9.BC
10.①冯先生的专著都体现在《瓜饭楼丛稿》中,35卷册,1700万字,皇皇巨著,厚重博雅;②规模宏大的“冯其庸九十诗书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诗文与书画共美;③冯先生荣膺首次颁发的“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11.①冯先生儿时家境贫寒,一边种地,一边自学,靠自学打下了扎实的做学问的基础;②在无锡国专得遇周谷城等众多名师的指点,使他眼界胸襟大开,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基础;③冯先生为做学问、搞研究付出
了极大的辛苦,诚如先生所说“虽万劫而不灭求学求真之心”。12.冯先生是研究历史的,因此我认为“三到”很有必要。(或没有必要)(2分)①在历史方面学问要做深,必须广泛阅读历史文献,力争全面地了解史实记载,力争使自己的研究不片面;②在研究历史时,要使自己的研究确凿、科学,必须找到相应的考古发掘,以 此来作为自己研究的证明或支撑;③在研究历史时,实地考察、实地调查有重要的作用,即“读天地间最大的一部书”,只有这样,才能开阔视野,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资料。
【解析】
9.
试题分析:这类题一般是对文章内容、手法、风格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文章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性格概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阅读进行答题,人物性格分析要注意准确性,A 原文是“我的小说力求清通、潇洒”,选项为“他的文章”;D“读天地间最大的一部书”读得最好的人,文中没有依据,无中生有;E 原文“12月9日,这个收藏着冯先生最为珍贵的手稿、书画、文物的学术馆将与世人见面”,选项“1 2月‘冯其庸学术馆’在家乡落成”曲解文意。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局部文意概括的题目,答题区域在文章的第一段,答题时不要漏掉每一句话的内容,注意分条列举,注意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文意高扩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立足原文,按着文章的思路作答,文章有三个小标题,从中提取三个要点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答题时有两个方向分别为向内挖掘和向外扩展,向内挖掘解释用文章中的内容答题,向外扩展要结合现实,如没有明确的要求不做向外扩展式答题。向内挖掘又有两种:第一就某一点作深入的探究,另一种方式多个角度列举,适用于文中叙述的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本题适用第二种方式,先提出观点,然后结合原文事例作具体的解释。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13.A14.B
15.C
16.①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②自陈宦历,称颂君恩,标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③正面陈述刘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唯一原因;④用自己的年龄与祖母的年龄对比,表达“尽节日长,尽孝日短”,进一步让皇帝消除疑虑。
17.
⑴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样子,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
⑵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正是因为这种感情让我实在是不忍废止奉养祖母而远离。
⑶希望陛下能怜恤我愚昧至诚的心,满足臣下我一点小小的心愿。【解析】
13.
试题分析:矜:怜惜,哀怜。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考课内”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因此考生拿到考题时要运用联想,联想已学过的课文、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和成语,注意古代汉语中通假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四种情况。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于:向/比;以:用/因为。本题是对高中文言虚词的考查,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从总体来说,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选择题;为降低难度,同时也是为了贴近中学教学实际,内容都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要求考生辨析加点虚词用法的异同。根据2007年新课标考纲的相关表述,常见的虚词共有以下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其中“因、以、于、则、之、乃、且、而”尤受高考命题人青睐,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面孔”。本题的解答策略一般有以下几个:一、词性界定法,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肯定也不同。二、数学代入法,即把题中的某一个字的释义代入到另一句中去验证,看是否能表达清楚,符合文意。三、语法切入法,从语法结构角度切入是解答文言实词题常用的方法,其实该法对解答文言虚词题也同样适用。四、语境推断法,语句的整体意义实际上了某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因此考生也可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来进行判断。五、标志识别法,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如能记住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特殊文言句式,可帮助你快速答题。综上所述,在解答虚词辨析题时,如能辅之以技巧,的确有事半功倍之效。当然,要想攻克文言堡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还是要靠平时的日积月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5.
试题分析:“没有用理性对感情加以节制”错误,《陈情表》是用理性对感情进行节制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概括文章内容。回答时可从文中语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
节”、“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可总结得出答案要点。回答此类试题一定要注意文中具有总领意义的语句。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重要实词和虚词)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
(1)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2)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
(3)置杯焉则胶 水浅而舟大也
(4)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5)两朝开济老臣心 长使英雄泪满襟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诗词赏析 1.①池塘水面上涨;②池水更清澈;③杨树上缀满雨珠。2.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2分)。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
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2分)。这首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雨后池塘图,从诗中写到的东风、垂杨、荷花等物象来看,背景是春季,因此,再确切些说是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给读者以清美的艺术享受。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雨后池上景物之美,诗人既写其静态,又写其动态,不仅显得丰富多姿,而且构成对比,收到以静显动,以动衬静,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首句平直叙起,次句从容 承之,而以第三句为主,尽宛转变化工夫,再以第四句发之,本是约句的一般造法。诗人用这一方法巧妙安排,使语言结构形式 与内容和谐统一,成因势置景、笔随景迁之妙。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9.③④①②
20.很大、依法(或法律)、任其
【解析】
19.根据人物特点来作答。
20.“悬殊”的意思是差距很大,再与“很大”连用,赘余。“让社会上……”与“任其”连用,赘余。
21.①什么叫文化 ②但一个人的好素质从何而来 ③他自己真正读过一点书(每点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答题时,应根据对语段内容的感知与理解,结合着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由上文的“没有文化”和下文的“文化就是”这一解释来看,第一空应从什么是文化的角度作答。由上文的“素质”和下文的“不是从网上得来”“有了这个底蕴”“上网不怕”可知,第二空应从“好的素质是从哪里来”的角度作答。第三空自然是从读书的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2.尊敬的马董事长、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称呼、问候语1分)
感谢为教育作出奉献的马董事长和通达公司(感谢设奖单位1分);感谢教育我们的老师(感谢教师1分)。我们会把今天的奖励化作学习的动力,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代表受奖学生表示决心1分)。祝马董事长的事业蒸蒸日上。谢谢!(祝福语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发言稿的格式,首先是称呼、接着根据“宏志中学举行由通达公司设立的“通达奖学金”颁奖仪式”所以要有感谢语,最后表表决心等。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3.
(规律)①无论是否选修过校本课程,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这门课程。
②选修过校本课程者对该课程的喜欢比例比未选修过校本课程者更高。(建议)学校要加强宣传与指导,学生只有真正了解校本选修课,才会喜欢它。
【解析】
试题分析:整体认读图表内容。关注图标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4.
秋蝶写意
一位老人,衣着单薄,面色苍白,坐在“吱吱”响的小竹凳上在路边拉着破旧的二胡?这原本是我对秋天感悟的缩影。
为什么?
我也说不清,每次形容秋,我也只会用“悲秋”,“伤秋”,树木凋零,满枝沧桑,有一种“空”的感觉。就像三峡两边的猿猴凄惨的哀鸣,那是痛苦的尖叫声,那是萧瑟秋风的嘶鸣,更是鹰隼歇斯底里预备越冬而觅食般的声响……秋天是个身心疲惫,血肉模糊的季节,我听不到潺潺的流水,看不到蓝天白云,感受不到鸟语花香,整个秋天充满了肃杀的气氛,血腥的气味,死亡的味道。
一到秋天,我便萎靡,心中总有一种淡淡的愁绪。那天,秋日的午后,我利用星期日半天的时间独自来到“蝶趣园”放松自己的心情。
“妈,你看有那么多的黄蝴蝶!”一个幼稚的童声传入我耳,“黄蝴蝶?”我愕然,真可笑,那时是春天的潇洒。这季节能看见黄蝴蝶,到底是小孩子,什么都认不清。莫不是将落叶当成蝴蝶?!我心里好笑道。“宝宝眼睛真亮,真的有许多黄蝴蝶,你看,他们飞得多自在啊,宝宝长大也会飞,自由自在,幸福的飞。”这是一位母亲的声音。我感觉身子有点重,无力的转头望去,什么?
那不是从树枝上轻盈下落,打着转儿飘飘而下的树叶吗。不是几片,是几十片,陆陆续续像摇篮般,左摇右晃,又像一扁小舟,随风摇曳,落在地上,又被风吹起,转着圈。小女孩站在树下,欢乐着伸起双手,抬起头,想要抓住每一片树叶。她的母亲蹲在身旁,拍着手,唱着歌。这种画面,我很久都未见过了,突然,心中好像有一种锁被打开的感觉,我有种从未在秋天有过的释然。
“宝宝,秋天是什么颜色?”“是金黄色,是黄蝴蝶的颜色。”“对,秋天还是宝宝快乐的颜色,是宝宝微笑的颜色。”女孩听妈妈的话,更加的舞动起来,轻轻地捧起一片树叶,轻柔地吻着。然后又抛起树叶,“哟,我亲了蝴蝶,呵……”
我已转身离去,眼睛有点湿,我一直都很自闭,消极,我曾想,蝴蝶必在秋天中灭亡,秋天是更能配得上灵魂回家的季节。但我竟然流泪了,原来我也这么儿女情长。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黄金色的,活了这么大,才真正感受到秋天的意蕴。
我始终不能忘记女孩的笑声,在我的眼里,那永远只是树叶,在女孩眼里,却是一只只轻盈,美丽的黄蝴蝶,因为黄蝴蝶飞进了女孩的眼中。不知怎得,我也看到了一只黄蝴蝶,她没有落下,而是奋力地扑动翅膀飞向了远方,也许是女孩眼中的那只秋蝶飞进了我的心里。
此刻,我对秋天油然生出新的写意。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要写好这个话题,须坚持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做
到“思想健康”。虽然说追求什么是个人的事,是他自己的权利,但写文章还是应该有积极向上的主题的,要引人向真、向善、向美。高尚的追求是有标准的。简而言之,就是追求真、善、美。第二,为了能有更好、更适合自己发挥的角度,还需要就这个话题进行全方位的拓展,做到“思路开阔”。1.可以写为什么要追求。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不断追求,追求是人们积极进取的动力。人类正是在不断追梦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创造、完善。历史的车轮正是在追梦过程中飞速地向前发展的。2.可以写追求什么。追求的目标是因人而异的,是个性化的。然而,追求也应该有一般的标准:符合正义、公理和良心,这样的追求是有意义的、高尚的。追求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凡是对真、善、美不懈的
追求,都将产生一种巨大的推动力,更彰显人性的光辉;追求是一种无上的快乐,凡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胸怀他人、心系天下的人都将感受到追求中蕴含的无穷乐趣。3.可以写追求要注意什么。(1)确定所追求的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2)选择一个恰当的目标。这个目标要切合实际,为一个切合实际的、正确的目标而奋斗,即使过程很艰辛,也总有实现目标的可能。若因“好高骛远”却“锲而不舍”,到头来只能是浪费生命。(3)追求需要执著、坚忍不拔的精神。否则,一事无成。(4)追求也要讲究科学的方法,提高效率。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