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产品分类与命名
4.1 型号
电缆型号见表1。
表1
| 型 号 | 名 称 | 用 途 | 
| MPYV | 煤矿用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信号电缆 | 用于井下主干线信号传输 | 
| MPYV32 | 煤矿用聚乙烯绝缘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信号电缆 | 用于井下能承受较大的机械拉力的场所 | 
| MPYVP | 煤矿用聚乙烯绝缘铜丝屏蔽聚氯乙烯护套信号电缆 | 用于井下电场干扰较大场所做信号电缆 | 
| MPYVP3 | 煤矿用聚乙烯绝缘铝塑复合带屏蔽 聚氯乙烯护套信号电缆 | 用于井下电场干扰较大场所做信号电缆 | 
| MPYVR | 煤矿用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软信号电缆 | 用于井下信号传输及传感器信息传输线 | 
| MPYVR32 | 煤矿用聚乙烯绝缘钢丝铠装 聚氯乙烯护套软信号电缆 | 用于竖井或斜井,能承受较大的机械拉力 | 
| MPYVRP | 煤矿用聚乙烯绝缘铜丝编织屏蔽 聚氯乙烯护套软信号电缆 | 用于井下电场干扰较大场所做信号电缆 | 
| MPYVRP3 | 煤矿用聚乙烯绝缘铝塑复合带屏蔽 聚氯乙烯护套软信号电缆 | 用于井下电场干扰较大场所做信号电缆 | 
4.2 规格
电缆规格应符合表2的规定。
4.3 命名代号
4.3.1 系列代号
煤矿用阻燃信号电缆………………………………………………MP
4.3.2 材料特征代号
铜导电线芯…………………………………………………………省略
绞合软线芯……………………………………………………………R
聚乙烯绝缘……………………………………………………………Y
聚氯乙烯护套…………………………………………………………V
4.3.3 结构特征代号
铝塑复合带屏蔽…………………………………………………………P3
铜丝编织屏蔽…………………………………………………………P
细圆钢丝铠装聚氯乙烯外护套………………………………………32(GB/T2952标准)
表2
| 型 号 | 规 格mm | 芯 数 | 
| MPYV MPYV32 MPYVP MPYVP3 | 0.97 1.13 1.38 2.25 | 2~10芯 | 
| MPYVR MPYVR32 MPYVRP MPYVRP3 | 7/0.37 7/0.43 7/0.52 7/0.68 | 2~10芯 | 
4.4.1 产品用型号、规格及标准编号表示。
4.4.2 举例
a 具有4芯,规格为7/0.52的煤矿用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软信号电缆,表示为:
MPYVR 1×4×7/0.52 Q/SC 012—2006
b 具有6芯,规格为1.38mm的煤矿用聚乙烯绝缘细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信号电缆,表示为:
MPYV32 1×6×1.38 Q/SC 012—2006
5 技术要求
5.1 导体
5.1.1 导体应符合GB3956标准的规定。导体结构见表
5.1.2 导体表面应光洁,无油污和水渍、损伤绝缘的毛刺、锐边以及凸起或断裂的单线。
5.2 绝缘
5.2.1 绝缘采用低密度聚乙烯电缆料,其性能应符合HG 2-1398标准电缆料的规定。
5.2.2 绝缘应紧密挤包在导体上,且应容易剥离而不损伤导体。绝缘表面应光滑,色泽均匀,不应有裂缝及其他损伤。
5.2.3 绝缘标称厚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5.2.4 绝缘厚度的平均值应不小于规定的标称值,其最薄点厚度不小于标称值的90%-0.1mm,绝缘厚度的平均值应不小于规定的标称值。
5.3 绝缘线芯识别
5.3.1 绝缘线芯应采用颜色标志或数字标志以示识别,并应符合GB6995的规定
5.4 成缆
5.4.1 绝缘线芯应绞合成缆芯,最外层绞合方向为右向。其绞合节距:
固定敷设用硬结构电缆:不大于绞合外径的20倍,移动场合用软结构电缆:不大于绞合外径的20倍。
5.4.2 绝缘线芯间的间隙允许采用非吸湿性材料填充。
5.4.3 缆芯外允许绕包塑料或其他非吸湿性带,或稀疏绕包其他非吸湿性材料。
5.5 内护套
铠装电缆的绝缘线芯绞合后应挤包一层合适的非吸湿性电缆材料,内护套表面应平整,应容易剥离而不损伤绝缘。内衬层厚度的标称值应符和表 的规定,允许有20%的负偏差。
5.5 屏蔽层
5.5.1屏蔽层应用韧铜线编织屏蔽,韧铜线直径应符合表2的规定,其编织密度不小于80%。
5.5.2 编织层不允许整体接续,露出的铜线头应修齐。每1米长度上允许更换金属线一次定。
5.5.3屏蔽和缆芯之间应重叠绕包两层合适的非吸湿性带子。屏蔽后,允许绕包一层合适的非吸湿性带子。
5.6 铠装
MPYV32 MPYVR32型电缆的内护套外应采用镀锌圆钢丝铠装,镀锌圆钢丝直径应符合表X的规定,其性能应符合GB/2952标准的规定。
5.7外护套
外护套材料应为蓝色(也可根据客户需求挤制不同颜色)阻燃聚氯乙烯电缆护套料其性能应符合GB/T8815标准规定,外护套标称厚度应符合表2规定,外护套厚度的平均值应不小于规定的标称值,最薄处不小于标称值的85%-0.1mm。外护套应紧密挤包在塑料带或屏蔽层上,护套表面应平整,色泽均匀,无裂缝、气孔、夹杂或其它机械损伤。
5.8 电缆的外径应符合表3规定。
5.10 电气性能要求
5.10.1 电缆导体电线芯不得有断线、对间连电、混线现象。
5.10.2 电缆绝缘线芯在20℃时的直流电阻值应符合表5的规定。
5.10.3 电缆绝缘线芯在20℃时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3000MΩ.km。
5.10.4 电缆的工作电容不大于0.06Μf/km,测试频率800Hz。
5.10.5 电缆在500m长度上两对线芯间的远端串音衰减应不小于70Db。测试频率800Hz。
5.10.6 电缆的电感应不大于0.716mH/km。
5.10.7 电缆的绝缘线芯间及绝缘线芯与屏蔽间应能经受交流50Hz,1500V耐压试验1分钟,不允许有击穿和闪络现象。
5.11 矿用安全要求
5.11.1 电缆的外护套应经受燃烧试验,移去火源后试样表面上的火焰应自行熄灭,延燃时间不大于30S,延燃长度不大于100mm。
5.11.2 电缆表面绝缘电阻值须不大于1×109Ω
5.12 环境适应性要求
5.12.1 电缆应经受低温静弯曲试验。试验后电缆表面不应有目力可见的裂纹与破口。
5.12.2 电缆应经受低温卷绕试验,试棒直径应保证电缆的弯曲半径符合本标XXX的要求。试验后电缆表面不应有目力可见的裂纹和破口。
5.12.3 电缆应经受高温试验。试验后电缆表面不应有目力可见的裂纹有破口。
5.12.4 电缆应经受湿热试验。试验后应立即检查,其绝缘电阻不小于100MΩ.km,线间耐工频电压1500V、1分钟不击穿,且电缆表面无皱纹、气孔、裂纹。
5.12.5 电缆应经受低温冲击试验。试验后电缆表面应无损伤;线芯应无断路和短路。
5.13 绝缘与护套的机械性能和热老化性能指标应符合表 的规定
5.14 电缆交货长度要求
电缆交货长度不小于100m,短段不小于50m的电缆不得超过交货量的10%,长度误差应不大于±0.5% 。用户对供货长度有特殊要求时,可根据协议交货。
6 试验方法
6.1 试验条件
本标准中除环境试验在有关条款中规定以外,其它试验均在下述大气条件下进行:
环境温度:15~35℃;
环境相对湿度:45%~75%;
大气压力:86~106Pa。
6.2 电气性能试验
6.2.1 导电线芯通电试验采用电压为36V及以下的指示器或指示灯检查。
6.2.2 电缆导电线芯的支流电阻测量按GB3048.4-83《电线电缆 导电线芯直流电阻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
6.2.3 电缆线芯绝缘电阻的测量按GB3048.5-83《电线电缆 绝缘电阻试验方法.检流计比较法》的规定进行。
6.2.4 电缆工作电容的测量按GB5441.2-85《通信电缆试验方法 工作电容试验.电桥法》的规定进行。
6.2.5 线芯间。线芯与屏蔽间耐交流电压试验按GB3048.8-83《电线电缆 交流电压试验方法》进行。
6.2.6 串音衰减的测量按GB5441.6-85《通信电缆试验方法 串音衰减试验 比较法》的规定进行。
6.3 结构尺寸和外观检查
6.3.1 绝缘厚度测量按GB2951.2-82《电线电缆 绝缘厚度测量方法》的规定进行。
6.3.2 护套厚度测量按GB2951.3-82《电线电缆 护套厚度测量方法》的规定进行。
6.3.3 电缆外径测量按GB2951.4-82《电线电缆 外径测量方法》的规定进行。
6.3.4 外观检查用目测法。
6.4 燃烧试验按GB2951.19-82《电线电缆 燃烧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
6.5 电缆表面绝缘电阻按GB1410-78《固体电工绝缘材料绝缘电阻 体积电阻系数和表面电阻系数试验方法》对板状试件进行测量,测量电极直径为50±0.1mm。
6.6 电缆的电感用误差不大于±2%的电感测试仪进行测量。测量时,将试样中任意对的一端连在一起,另一端分别接至测试仪。
6.7 电缆低温静弯曲试验
常温下将试样在木轴上绕成圈,用木轴直径等于电缆外径的10倍,密绕3圈后放入40±3℃的低温箱内试验2小时,取出后立即检验,应符合本标准XXX条的规定。
6.8 电缆低温卷绕试验应按GB2951.12-82《电线电缆 低温卷绕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试验温度为-10℃。
6.9 高温试验
将试样平直地或卷成直径不小于电缆外径30倍的圈放入+100±2℃的恒温箱中,放置168小时,取出后在常温下恢复1小时,将试样在10倍电缆外径的圆柱上连续绕解10次。试验后立即检查护层表面应符合XXX条的规定。
6.10 湿热试验按GB2423.4-81《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高温温度为+40℃,周期6天。
6.11 电缆低温冲击试验按GB2951.14-81《电线电缆 低温冲击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试验温度为-15℃。
6.12 绝缘和护套的机械性能试验
绝缘的机械性能试验GB2951.6-82《电线电缆 绝缘机械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护套的机械性能试验按GB2951.6-82《电线电缆 护套机械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
6.13 绝缘和护套的热老化性能试验按GB2951.7-82《电线电缆 空气箱热老化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
6.14 印刷标志耐擦试验
用一团浸水脱脂或一块棉布轻轻擦拭10次后,字迹仍应清晰可辨。
7 检验规则
7.1 电缆在定型时和生产过程中必须经受本标准所规定的例行试验、抽样试验和型式试验。
7.2 例行试验
7.2.1 例行试验由制造厂技术检验部门进行,产品合格后方能出厂,每批产品应附有产品检验合格证。
7.2.2 例行试验项目按表XX的规定进行。
7.3 抽样试验
7.3.1 抽样方法:产品批量小于5km,抽样不得少于3段;批量大于5km时,每增加5km,增加试样一段。
7.3.2 抽样试验项目按表XX的规定进行。
7.3.3 抽样试验若有一项不合格,应从不同圈(盘)中另取双倍试样就不合格项目进行检验。如仍不合格,应对该批电缆就不合格项目进行100%的检查,不合格者为不合格产品。
7.4 型式试验
7.4.1 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型式试验:
a. 电缆材料、结构和主要工艺变更而影响电缆性能时;
b. 停产一年再恢复生产时;
c. 成批生产时每6个月至少一次。
7.4.2 取样方法:在各种型号电缆中分别抽取3段。
7.4.3 型式试验项目按表XX的规定进行。
7.4.4 型式试验若有一项不合格,则应从不同圈(盘)中另取双倍试样就不合格项目进行试验。如仍不合格,则该型号电缆型式试验不合格。
8 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8.1 标志
8.1.1 成品电缆的护套表面应有制造厂名称、型号规格和安全标志号的连续标志,标志应字迹清楚,容易辨认,耐擦。应能承受本标准XX规定的试验。
8.1.2 标志可以印刷或压印在护套上。
8.1.3 每圈或每盘电缆上应附标签,标明如下内容:
a. 制造厂名;
b. 产品型号及规格;
c. 长度:m;
d. 重量:kg;
e. 制造年月;
f. 本标准编号。
8.2 包装
电缆应成圈或成盘交货,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本标准XX条规定的数值。电缆两端必须密封,成圈(盘)电缆应妥善包装。
成圈包装的电缆重量不得超过50kg。
成盘包装的电缆必须排列整齐地绕在电缆盘上。电缆盘应符合GB4005-83《电线电缆交货盘》的规定。电缆盘上标明电缆盘正确的旋转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