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摘要.........................................................1
关键词............................................................1
前 言.............................................................2
1 选题背景及研究现状
1.1《林泉清音》的选题背景..........................................2
1.2 青绿山水画的研究现状...........................................3
1.2.1 传统延续型的继承和发展.......................................3
1.2.2 传统改良型的融合和突破.......................................3
1.2.3 现代表现型的创新和变革.......................................4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价值.............................................4
2.《林泉清音》艺术构思
2.1 精心选取物象...................................................4
2.2 经营画面布局...................................................5
2.3 探寻创作手法...................................................6
3.《林泉清音》技法综合研究
3.1 笔墨技法的研究.................................................6
3.2 色彩的研究.....................................................6
3.3 意境构造的研究.................................................7
4. 结 论........................................................8
5. 参考文献......................................................9
6. 致 谢........................................................10
摘 要:青绿山水是山水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艺术发展不可或缺的门类。它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繁荣了艺术传统。今天,传统艺术经过研判,加之对文人画艺术的反思,必将增强色彩表现来丰富时代信息。同时,经济发展、多元格局形成、环境恶化,使得人们对大自然越加的爱慕。另外,绘画创作者在寻找绘画自由的同时,也在重新审视青绿山水。所有的这些为青绿山水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我所创作的《林泉清音》以巴蜀最富有生机活力的自然景象为切入点,并以这些物象来组织画面,力争表达自然的天籁之美。画面中有很多巴蜀常见的山林小溪等物象,同时整个画面充满生机且富有秩序,饱满的画面以丰富的笔墨及色彩构成不同于常规的画面效果,这正是我心中的山水意象。
关键字:青绿;巴蜀仙境;笔墨情趣
Abstract: Green landscap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landscape painting, is indispensable to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art category. It by its unique artistic features prosperity art tradition. Today, traditional art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reflection to the art of literati paintings, will certainly to enhance performance colorful era of inform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multivariate pattern formation,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make people more of love to nature. In addition, painting creators are looking for the freedom of the painting at the same time, also in reviewing green landscape. All of thes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een landscape provides new development momentum. I created the nymphs sounds to bashu the rich vitality of the natural landscap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nd the object to organization image, strive to express the natural beauty of the music. Images appear shu common mountains, wild waters in wild park show thriving vitality, full of images with complex pen marks and colour is different to the conventional picture, this is the landscape image in my heart.
Key words: Green; Bashu wonderland; Pen and ink interest
前 言
青绿山水画是传统山水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民族艺术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艺术门类。它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繁荣了艺术传统。尤其是21世纪的今天,传统艺术经过严肃的艺术研判,对长时间以来占据画坛主导地位的重水墨而轻色彩文人画艺术系统的反思,必将把增强色彩表现为途径,来达到获得丰富多彩的时代信息目的。同时,经济飞快发展、多元格局形成、环境不断恶化,使得人们安全感丢失。这些使得人们对大自然越加的爱慕。另外,绘画创作者在寻找绘画自由的同时,也在重新审视青绿山水。所有的这些为青绿山水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
画山水离不开自然,经过我对蜀南等地的探究与写生,发现其山水属于典型的南方山水。其山石、树木、水景都独具特色,山石林立, 起伏绵延,同时山相对较矮,但植被覆盖深厚且表面树木密集,水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安静而清澈,奔腾于深山幽谷之中舒薄的云气,飘洒而悠扬。通过对这些的观察与思考,令我获得了大自然生命力的感悟,并发现其潜在的美。很久以来,我总在观察和发现最富有生机活力的自然景象,并以这些物象来组织画面,力争表达自然的天籁之美。在作品《林泉清音》中便表达了这种自然的情愫,画面中有很多巴蜀地区常见的山林小溪,同时整个画面充满生机且富有一定的秩序,饱满的画面以丰富的笔墨及色彩构成不同于寻常的画面效果,这正是我心中的山水意象。
1 选题背景及其研究现状
1.1《林泉清音》的选题背景
中国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那时并没有从和人物画分开。隋唐时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依照技法及格调的不同可将其分为青绿、水墨山水等。
青绿山水为山水画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不同于其它山水的艺术面貌及魅力。然而,随着水墨意笔的兴起及文人画风的发展,其艺术特征逐渐被削弱。近、现代彩墨兴起以来,样式更多趋向于“洋为中用”。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青绿山水在发展中的多样性探索仍然是必要的。
作品《林泉清音》选择了以青绿山水的形式完成。是因为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青绿山水在中国画领域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它可以凭寸方可见的天地表现意境深远的千丈重峦,是古今雅俗共赏且观赏性很强的作品,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和气韵。另外一方面,便是我个人对山水画的热爱。任何作品都是要经过自己长时间的生活体验与思想情感相互融合后加个人修养所酝酿成的。南齐谢赫在其《画品》所云六法,以“气韵生动”为先,只有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作品可以有气韵二字,创作才有可能成为一幅好的作品。
作为美术学专业的学生,我对山水画艺术有着很浓的兴趣,并以山水画作为我毕业创作的方向。除了在上课时间认真学习这门课程以外,本人还利用课余时间对传统山水画历史、技法、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学习,再结合自然对景写生,加以运用和理解。
通过对《中国美术史》、《中国画学全史》、《中国山水画技法》等书籍和作品集的学习和研读,使我对中国山水画有了一定的理解与认知。
很久以来,巴蜀特有的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景深深的吸引着我,我想用我的笔墨和色彩来表现巴蜀纯朴的民风和自然山川本身高大健朗的地域属性,表现山区的清雅幽静和淳朴悠然的生活境界,用绘画作品体现出一种恬淡自然的心境、一种对世俗世界的升华和超越。因此我决定以青绿山水为创作课题,并完成创作作品《林泉清音》。
1.2 青绿山水画的研究现状
当代青绿山水画按其艺术表现形式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传统延续型,二是传统改良型,三是现代表现型。
1.2.1传统延续型的继承和发展。
青绿山水画作为民族传统的绘画艺术,当代的青绿山水画家就传统和现代、继承和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思考,在创作的时候融入了新的绘画元素、观念等绘画技法。在传统青绿山水画基础上进行新绘画语言探索和在创新面前这部分画家还是将艺术风格侧重于传统。主要的代表画家有宋玉麟、满维起、段七丁、游新民等人。
1.2.2传统改良型的融合和突破。
当今画坛艺术流派迭起,艺术观念推出革新,各种各样异于传统绘画的作品屡见不鲜。在青绿山水画创作领域中,出现了一批在创作过程中多做创新使青绿山水画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带来机遇的画家。主要的代表画家有徐俊、方骏、祈恩进、卓鹤君等人。
1.2.3现代表现型的创新和变革。
当今的青绿山水画创作还有一批以表现形式为主要艺术特色的画家。这部分艺术家与时俱进,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他们的表现形式、艺术观念、创作方法及青绿山水画追求的精神都做了探索和改变。主要的代表画家有林容生、刘牧等人。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价值
作品《林泉清音》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通过对以上现当代青绿山水名家的作品分析、理论研究、文献检索和技法的探究与学习,将进一步在自然中运用和寻找适合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段来实现创作作品。经过对古人和当代名家的学习和探究,再加以自身在自然中的观察和构思,我将从画面布局、笔墨构成、意境构造等方面来进行画面语言的分析和探究。在学习探索前人和写生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本作品的笔墨和意境表现方法,以意境生成主旨,其中主要以探索笔墨构成、色彩和意境构造为研究内容和目的,从而达到本作品的创作目的。
青绿山水画以其观察方法的客观性、表现方法的精致细微、画面效果的淡雅清秀展示出了更为显著的写实因素。其中,情境是形体塑造的基础,其中有对客观物象的感受,也有对理想物象的展望。但最后的目的依旧是追求对自然的体验以及寻找精神感受与生命意义的过程。这也是对青绿山水研究价值的理解。
2《林泉清音》艺术构思
2.1 精心选取物象
取象是立意的第一步。《林泉清音》是一幅表现巴蜀南部风景的青绿山水作品。古人曾说:想要表达山水的全景,需要观看真正的山石,看其高低的错落、远近、大的转折、主次及其各自的秩序。见到真正的山之后才能深入的了解山的走势与结构,才可以更好的构图。因此通过亲身经历提炼而来的取材有利于更好的完成作品。在山水画中,山石树木、云水房舍都是画面中离不开的物象,我选择巴蜀南部的春天和山水,都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正面催人向上的力量,以巴山的山丘为主,加缓流于其中。山水交错,以山托水、以水衬山,再以云雾加入其中,争取使画面表现出巴蜀山水的韵味。
《林泉清音》这幅作品我采用的取景手法比较传统,即“散点透视”。主要运用了 “三远法”,即“高远、深远、平远。“远”包含真实自然物象,同时也包含心境的感受。
2.2 经营画面布局
山水画构图不是“案城域、辨方州、标镇阜、划浸流”(《画山水序》宗炳),它是创作的重要环节,中国古代的画集和绘画理论家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如:顾恺之、谢赫、张彦远等。顾恺之非常重视画面中物象的位置和排列。谢赫认为好的画面要经之营之。张彦远更是认为构图,物象的位置摆放是绘画的总则。由此可见构图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位置。
作品《林泉清音》非常强调规律性和辩证法,在整体构图布局上主要运用了对立统一规律,具体的体现在画面形式上有宾与主、虚和实、疏和密、黑和白、藏和露、远和近及开合、均衡、大小、呼应等关系。
“开与合”、“聚与散”、“放与收”等因素是本次作品构图中常用的规则。有开必定有合,有聚必定有散、有放必定有收。整个画面外张而得势有气魄,内敛而传神有精神;同时外分内合,外松内紧,内外呼应,在开全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
中国山水画很讲究疏密的对比, 以“密集”体现画面的凝聚,以“疏散”体现秩序,整体处在开与和的辩证关系当中。大自然当中的物象有远近,明暗,强弱,清浊,因此产生虚与实的变化,故而反应在构图上有明晦、藏露、虚实、隐显。
同时,“大”和“多”是山水画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力争在有限的画面空间上来表现无限的景与情,同时表现丰富的物象和大的意韵,本次作品非常慎重的利用有限的画面,争取在有限的纸面上表现出万水千山的势态,运用构图上的虚实、疏密等争取做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以无胜有”。
自然山川客观的存在于天地之间,在东方人眼中,自然是充满生命情趣的,他们在自然与生活中发现美,以一种游动的观察方式,吸收自然万物的灵性,形成可观、可居、可游的表现方式,展示出自然之中涌动着的生命意志。南朝王微《叙画》主张在观察物象时不要局限于物象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将客观的大自然与创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突出“畅神”的意韵。
作品《林泉清音》借鉴了传统山水,运用全景式构图。画面重山交错,山势绵延起伏富有变化,山中林木郁郁葱葱,飞瀑如练,小溪蜿蜒。空间处理上近景、中景、远景兼备。同时,画面留有两处空白,力争表现庄子“虚室生白,吉祥止止”的审美理想,从而达到“可观”、“可居”、“可游”的“畅神”的主题。
2.3 探寻创作手法
青绿山水分根据色彩轻重、表现形式的差别分可分为大青绿、小青绿、金碧青绿、没骨青绿、泼彩青绿。其中小青绿是在浅绛的基础上,再薄施石绿色、石青色。小青绿山水要求用色薄、透明、润泽。作品《林泉清音》主要采用小青绿的表现方式,即在水墨小写意的基础上略施石色。在注重用颜色的基础之上,强调使用笔墨颜色的过程,借鉴融入水墨画和其它绘画的技法,通过积、撞、染、堆、冲、洗、擦等技法,深化用笔的痕迹及笔触,强调色块的表达,进而丰富视觉感受。
3《林泉清音》技法综合研究
3.1 笔墨技法的研究
笔墨为中国画主要表现手段,古云“无笔无墨不成画”。只有墨而无笔立不起来,有笔而无墨也缺乏表现力。在运笔的同时也就在运墨了。笔与墨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墨的表现以运笔为基础,笔的表达以用墨为基础。宋韩拙曰“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纯全集》) 。运笔一要勾出造型,二是表达质感。线描是中国画的主要特点和主要表现手段。中国画的线条,具有无限的生机活力,充分表达了绘画创作者。
《林泉清音》作品中,我主要采用浓与淡、枯与湿结合的技法,以其产生的变化来表达空间及虚实等关系。用笔较为灵活多变,随自然景物的造型而变化,但不失画面的统一。在整个画面中,重视黑白灰的分布。
3.2 色彩的研究
青绿山水的色彩观集中体现为“随类赋彩”。即主张给物象赋彩时,并不一味追求和物象固有色的相似,更重要的是强调绘画创作者的主观精神和感受,要求绘画创作者在发挥想象力的同时对物象加以高度概括、处理,做到物我交融、浑然一体,从而创作出具有独特气韵的色彩境界。因此,在创作过程中,自然中的物象服从于绘画创作者的主观审美理想,创作者的审美选择有较大的空间。
传统青绿山水上色以石青和石绿及赭石居多,颜色的视觉感受比较稳定。画面通过内容与情景的构建来体现精神因素,而与色彩无关。实际上,大自然的色彩千变万化,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视觉空间,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心理上的感动。用中国人的认识观去观察色彩,它同水墨的墨色一样具有精神意味。随着内心、情感、情景的变化而变化,使色彩突破随类的而更丰富的展现意象,定会给当今青绿山水提供新的动力,从而使其不断发展。
内敛和含蓄是中国画绘画的总体特征,同时也是青绿山水画色彩审美的底蕴。作品主要以墨、青、绿等为主要颜色,同时也会探寻尝试新的颜色,比如说对比色等。这种选择不仅与自然色调相符同时可以提高画面的亮度,进而达到明快、温雅的效果。使其符合“内敛”的审美要求。在局部用一点朱砂等,增加一定的对比,但绝不会破坏整个画面的意境。二是作品的立意与色调之间的倾向关系,在一定的程度上互为表里。中国画的意境,不管是受入世精神的院题画,或者是受出世心态影响的文人画,总体上偏于内敛、收缩、恬淡的审美意味,这都与墨、青、绿的性质相符合。
青绿山水色彩明快。谢赫“六”中的“随类赋彩”将青绿山水的艺术特色说明的很详细。“随类赋彩”上承“骨法用笔”和“应物象形”,应当是塑造形象之后的色彩表现法则,即是依随塑造的艺术形类之类别。色调是根据意境而形成。
作品《林泉清音》以小青绿基调设色,在水墨小写意的基础上施以青绿为主的颜色。把色层结构分为底色、中间正色、表层罩色和依需要而背衬的几大层面。
底色:底色作业以底线和结构为基础,粗糙而不精细,这是因为在颜色的叠套过程中需要以底色的粗求生动,另一方面是因为先粗后细可为后面的刻画打基础。
中间正色:以石青、石绿、朱砂等颜色为主,技巧多在叠套中,运用错落覆盖而灵活施展笔法魅力。
水色罩染:罩染的目的是为了柔和颜色,丰富调韵。
3.3 意境构造的研究
章法、植被、山石在整张画的经营是供人欣赏品味的物质基础。意境则是山水画的灵魂。小青绿山水画讲究用笔用墨用色,同时也很注重意境的营造。意境,是山水画所体现的思想情感的境界。意境的构成,是外界客观存在的自然景物在画家头脑里的反映结果。换言之,就是绘画创作者面对客观的大自然,由看到的景物而产生感情,进而画景抒发情意,用笔墨颜色传达意蕴,最终实现情与景、物与人的交流与交融。这就是意境创造的过程。在本作品中,我会在古人的基础上加上我自己对巴蜀风景的理解,遵从自然,不单描绘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是“山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两者交融在一起,倾注于画面,体现出内在的情愫和自然景物的神韵,由此而产生的意境。
4 结 论
传统的青绿山水画经历了繁荣与衰落,在文化多元的今天,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向往青山绿水的大自然,人们的审美也随之改变,加之自然环境的恶化,使得摆脱喧嚣需求宁静的世界成为了人们的渴求。其次,一批以青绿山水画为创作题材的艺术家,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同时21世纪的今天,传统艺术经过严肃的艺术研判,对长时间以来占据画坛主导地位的重水墨而轻色彩文人画艺术系统的反思,必将把增强色彩表现为途径,来达到获得丰富多彩的时代信息目的。所有这些使得青绿山水画创作处于一个既有挑战又有机遇的时代。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对本作品《林泉清音》的技法进行综合分析。它的画面大小以六尺为基准,采用全景式横构图,主要采用小青绿山水的绘画技法。以水墨小写意为基础,再以薄石青、石绿设色。用笔用墨上以水墨技法为主,强调墨及色的干湿浓淡对比,以浓淡枯湿的变化来表现丰富画面的空间及虚实关系。用笔较为灵活多变,随自然景物造型而变化,但不失画面的统一。同时也采用了古人的程式:勾、皴、擦、点、染,画山石较多用,但是我还是以现代山水的“实验法”为主,尽量用画面去表达自己内心的一些感受和对巴蜀风光的感悟。
参考文献:
[1] 段七丁 中国重彩山水画技法[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12月
[2] 段七丁 中国山水画技法[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
[3] 黄宗贤 中国美术史纲要[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4] 陈传席 中国山水画史[M].江苏美术出版社.1888年6月
[5] 张锦洪 中国山水画新技法[M].天津杨柳青出版社.2011年1月
[6] 白学石 中国山水画技法[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12月
[7] 李 玲 当代青绿山水画创作的转型与发展[J].淮北师大.2011
[8] 林容生 现代青绿山水画的认识与实践[J].国画家.2000(1)
致谢
大学四年的时光匆匆流逝,毕业说明的撰写是我们四年来最后的答卷。在撰写该说明的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得到了指导老师精心的指导与帮助,对说明的初稿进行了多次的审阅、指正,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在此向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同时,也感谢学校全体老师在大学四年中给予的关心和帮助,让我炼就了翱翔蓝天的翅膀。
如今,离校的日子就在眼前,回想起大学四年的求学路,心中充满无限的感动与留恋,身边的每一位同学、老师,都是那么的亲切,在这离别的季节里,我的内心充满了许多不舍得,更不舍得的是培育了我的母校。最后在此感谢大学四年学习期间给我诸多教诲和帮助的美术学院的各位老师。此外,也感学我的同学朋友在期间给予我的帮助和支持。
